祇園祭的儀式包括兩大部分, 其一是在八坂神社內舉行的各類祭典, 特別是在神社本殿內的儀式, 這部分內容神道教色彩濃重, 一般不對普通市民和遊客開放; 其二是在各個町街山鉾駐紮地舉行的儀式性活動, 以及宵山、前祭、後祭等最終以山鉾巡遊為高潮的娛樂狂歡性活動, 這些活動市民和遊客都可以參與。
雖然祇園祭中被關注度最高的是以山鉾為主的巡遊活動, 但是, 祇園祭除去山鉾巡遊, 還有非常重要的以八坂神社三乘神轎為主的神輿出行(神幸祭) 儀式, 這是八坂神社所奉祀的主神離開本宮而巡行所轄社區, 為轄區民眾祛除瘟疫災禍、保佑健康平安的十分重要的儀式性活動, 這部分內容因其宗教色彩濃重, 往往被人們所忽視。
據史料記載, 早在12世紀中葉, 描繪京都社會生活的« 年中行事繪卷»第九卷中, 便描繪有神轎返回祇園本社時行進在三條大道上的情景。神轎巡遊的隊伍, 包括打頭陣的四馬四騎手、緊接其後的兩把大傘、騎在馬上的兩個巫女、王舞、獅子舞和四把長矛, 最後是五位騎著馬的祭主。從平安後期(898-1184年) 到鎌倉時期(1185-1323年) , 祇園祭的主要活動就是以三頂神轎為主的巡遊隊伍和在駐蹕的御旅所舉行的祭祀神靈的各類樂舞活動。
以山鉾為主的彩車巡遊的出現要比神轎巡遊晚了很多年, 大約在14世紀中葉的南北朝時期,當時的貴族日記等資料中才出現彩車的蹤影。但是彩車數量發展 的 速 度 非 常 快, 在 應 仁 之 亂(1467-1477年) 之前, 參加祇園祭前後兩祭的彩車數量達到了空間的58輛, 其規模及其影響可與今天的祇園祭相媲美。對京都發展和日本歷史影響極大的長達十年的應仁之亂, 祇園祭被迫中斷, 直到明應九年(1500年) 才得以恢復, 恢復當年參加巡遊的彩車數量為36輛, 規模遠不如從前。進入江戶時代(1615-1865年) , 祇園祭的宗教性祭典和山鉾巡遊(彩車巡遊) 基本上被固定下來, 大多延續至今。
歷史發展到明治初年(1868年為明治元年) , 日本社會處於歷史大變革時代, 加之遷都東京, 祇園祭被迫停辦, 直至明治五年才恢復活動。這期間, 對祇園祭影響最大的因素有二: 其一, 明治政府的« 神佛分離令», 使祇園祭的宗教儀式完全成為純粹的神道教儀式, 佛教元素退居次位(只在部分山鉾會所和懸掛物中得以呈現) 。其二, 明治政府採用太陽曆, 祇園祭的活動日期也相應做了調整。按照舊曆, 前祭時間為六月七日, 後祭日期為同月的十四日, 改歷後, 經過數次調整, 直到明治十年, 才確定前祭和後祭的日期分別為新曆的7月17日和24日。此後, 帶有鮮明的「明治色彩」的祇園祭的主要儀式一直延續至今。
筆者於2018年7月在京都實地考察了祇園祭儀式活動, 雖然勤於奔波, 但隻身孤影, 分身乏術, 對於儀式的觀察首尾難以兼顧, 而祇園祭的儀式繁雜, 各類活動貫穿7月整整一個月, 考察中常常情不自禁發出讚賞而又無奈的長嘆。
2018年度祇園祭的各類活動, 以八坂神社印行的《平成三十年度 祇園祭》手冊最為詳細, 也最為權威, 現擇其要抄錄如下:
1日至5日: 各山鉾町舉行「吉符入」儀式。
1日上午10時, 長刀鉾町參與祇園祭活動的人員、特別是甄選出的稚兒參拜八坂神社。
2日上午10時: 在市役所, 由京都市長主持「鬮取式」, 即決定7月17日前祭和24日後祭山鉾巡遊順序的抓鬮儀式。
2日上午11時30分: 山鉾聯合會成員參拜八坂神社。
7日下午2時30分: 綾傘鉾稚兒及其參與人員參拜八坂神社。
10日至13日: 鉾建(前祭) 。
10日上午10時: 神用水清祓式。
10日下午4時半至9時: 祇園萬燈會「迎提燈」。
10日下午8時: 神輿洗式。
12日至13日: 鉾曳初(前祭) 。
12日至14日: 山建(前祭) 。
13日至15日: 舁初(前祭) 。
13日上午11時: 長刀鉾稚兒參拜八坂神社。
13日下午2時: 久世稚兒參拜八坂神社。
15日上午4時30分: 斎竹建。
15日上午10時: 生間流式庖丁。
15日下午3時: 傳統藝能奉納。
15日下午8時: 宵宮祭
16日上午9時: 獻茶祭(表千家家元奉仕) 。
16日上午9時: 豐園泉正寺榊建。
16日下午6時30分: 石見神樂。
14日至16日晚間: 宵山(前祭) 。
16日晚間: 宵宮神賑奉納行事。
16日下午11時: 日和神樂。
17日上午9時: 山鉾巡行(前祭) 。 鬮改。
17日下午4時: 神幸祭。
17日下午6時: 神輿渡御出髮式。
17日至21日: 山·鉾建(後祭) 。
20日至21日: 鉾曳初、山舁初(後祭) 。
20日下午3時: 宣狀式。
23日上午9時: 煎茶獻茶祭。
23日下午2時: 清祓式
23日下午1時: 琵琶奉納。
21日至23日晚間: 宵山(後祭) 。
23日下午10時: 日和神樂。
24日上午9時30分: 山鉾巡行(後祭) 。 鬮改。
24日上午10時: 花傘巡行。
24日下午11時: 還幸祭。
25日上午11時: 狂言奉納。
28日上午10時: 神用水清祓式。
28日下午8時: 神輿洗式。
29日下午4時: 神事濟奉告祭。
31日上午10時: 疫神社夏越祭。
在2018年祇園祭的考察中, 筆者大約只看到了三分之一的儀式活動, 上述擬定的儀式裡面還有兩項儀式出現變動: 其一,24日上午10時的花傘巡行, 是祇園地區的藝伎們身著盛裝、手擎花傘的巡行活動, 是近五六十年以來祇園祭中的一道靚麗景致, 但因當日氣溫酷熱而被取消; 其二,28日的神用水清祓式, 因氣象預報颱風將至, 儀式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