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書摘 | 《日本味道》之 烤馬頭魚

2021-03-04 日料棧

這種料理東京以前就有,魚很大,有些難對付。插鐵釺子有竅門,不知道竅門,胡亂插幾根釺子可不行。

 

開始把鐵釺子呈扇形插進去,然後以扇軸為中心,適當插進幾根就行了。這樣插,拿起來方便,烤的時候也不用擔心弄壞魚身。要是能看料理人實際操作,馬上就能明白。

 

馬頭魚東京叫做興津鯛,以靜岡一帶近海產為上等。到了關西,要麼是從北陸運來的,要麼是從若狹運來的,稱作guchi(黃花魚)。這種黃花魚生息在北陸的海中,吃的是北陸海中的食物,所以與興津鯛區別很大。興津鯛這種馬頭魚與被稱作黃花魚的日本海產的馬頭魚看著好像是同一種魚,但顏色不一樣,若狹的呈淡紅的桃色,被稱作興津鯛的馬頭魚通常與真鯛一樣呈紅色。黃花魚可以連魚鱗一起烤著吃,但是興津鯛則不刮掉鱗不能吃。

 

黃花魚連鱗一起吃有風情,很受一部分人歡迎。偶爾也有東京的料理店把興津鯛也帶鱗一起烤後提供給食客的,那是東施效顰的大失敗。東京的不剝掉鱗不能吃,連鱗一起烤本來就是錯的。

若狹的黃花魚有這樣別致的吃法,知道了也不會多餘。另外,興津鯛也分種類,有一種稱作白皮。白皮的與普通的不同,外皮不紅,呈淺桃色,所以叫白皮。到東京的魚河岸去一般是興津鯛的二三倍的價格。可見這是一種很好吃的魚。肉質綿軟,不宜生吃,但烤著吃味道卻極為精美。

 

九州的白皮馬頭魚關東很少見,但是從九州到五島列島一帶非常多,好像只有這一種魚似的。鹽醃後送到東京來就特別不好吃,所以價格也便宜。有時候僅值一般馬頭魚的五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的價格。個頭也大,小田原一帶大量用來作魚糕的材料。

 

這種魚用火車運來大量使用,所以現今小田原的魚糕添加了顏色,味道太重,失去了從前的特色。

 

馬頭魚本來是高級魚,但是因為遠距離運送花費時間,其美味是不能維持的。在產地品味,當然美輪美奐。

這種魚我在義大利的拿波裡也吃過。在沒有好魚的外國,是一種感到特別好吃的魚。

                                                                              (1935年)

—— 選自北大路魯山人《日本味道》

 

相關焦點

  • 錫紙烤馬頭魚的做法
    烤制時分兩步,先將魚肉直接放入爐中「裸」烤,再刷層醃汁,蓋上錫紙「蒸」烤,成菜表面幹而不柴,極為入味。原料掃盲:紅甘鯛(diao)又名馬頭魚、方頭魚,其性情慵懶,喜歡在沙地挖洞,坐等小蝦漂遊過來為食,因運動量不大,這種魚不需要儲備大量脂肪,魚肉的顏色潔白、味道鮮甜,胺基酸含量是金槍魚的三倍以上,肉質比桂魚更加細嫩。
  • 錫紙烤馬頭魚的做法
    烤制時分兩步,先將魚肉直接放入爐中「裸」烤,再刷層醃汁,蓋上錫紙「蒸」烤,成菜表面幹而不柴,極為入味。原料掃盲:紅甘鯛(diao)又名馬頭魚、方頭魚,其性情慵懶,喜歡在沙地挖洞,坐等小蝦漂遊過來為食,因運動量不大,這種魚不需要儲備大量脂肪,魚肉的顏色潔白、味道鮮甜,胺基酸含量是金槍魚的三倍以上,肉質比桂魚更加細嫩。
  • 深海馬頭甘鯛魚+深海六線魚+炭烤班節大明蝦送上桌,海鮮刺身全是XL號!
    還有魚中貴族深海六線魚、炭烤班節大明蝦、深海馬頭甘鯛魚送上桌!10幾大檔口,匯集全球200+種美食特色砂鍋、中西式熱菜、中式燒臘臺全部無限量暢吃!餐廳內設有一個沙盤烤爐,將新鮮的深海馬頭甘鯛魚、炭烤班節大明蝦、深海六線魚插進沙盤,在炭火旁料理。
  • 海南海魚|馬頭魚的做法!
    馬頭魚|學名甘鯛、銀方頭魚、白方頭魚、瓦刀魚、日本加吉、方頭魚、紅馬頭。
  • 舌尖:香煎馬頭魚
    舌尖:香煎馬頭魚--材料:馬頭魚配料:花生油、鹽---做法:
  • 日本廚師現場處理馬頭魚,切成魚片蘸醬料吃,味道美味還很香
    日本這個國家,四周圍都是深海,深海裡則是有成千上萬種海鮮,因此當地人每天吃到的東西,都是以海鮮為主的。你們羨慕嗎? 你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一條魚非常的大,而且呈現出來的是銀色,據說,日本當地人都是成為「馬頭魚」。
  • 吃貨福利!培根烤土豆泥卷的家常做法!味道非常不錯!
    吃貨福利!培根烤土豆泥卷的家常做法!味道非常不錯!培根烤土豆泥卷嚴格來說算是一道西餐,培根就是西方的一種肉,跟我們常吃的肉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不過味道還是不錯的。土豆我們的吃飯有炒、煮、燉等方法,都是跟其他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吃。
  • 日本展出深海「馬頭魚」 身帶斑紋像紋身(圖)
    日本秋田縣男鹿市的南鹿水族館「GAO」向遊客展出「馬頭魚」。  中新網4月29日電 據日本媒體29日報導,日本秋田縣男鹿市的南鹿水族館「GAO」已經開始向遊客展示生活在珊瑚礁深處的熱帶魚種—「馬頭魚」。水族館方面表示,這是日本國內首次展出「馬頭魚」。
  • 價格比較便宜的5種海魚,認識三種以上的是吃貨,你吃過幾種?
    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買一些鯉魚和鯽魚之類的河魚,總感覺海魚的價格肯定就比河魚貴,其實並不是這樣,有一些海魚的價格並不貴,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下價格比較便宜的5種海魚,認識三種以上的是吃貨,你吃過幾種?
  • 馬頭魚,100元一箱
    因為馬頭魚都是從海裡釣上來的,每條魚嘴裡都有魚鉤,洗魚時一定注意把魚鉤取出。 馬頭魚因為頭部呈方形,魚身側扁、背部微微凸起,頭較大而高,口小,側線發達,有幾分像馬頭,故稱馬頭魚。 馬頭魚在市面上不是特別容易買得到,也是偶爾能碰到的。但是此魚魚肉緊緻,刺少,味道鮮美,一直是我家特別喜歡吃的一種海魚哦。
  • 沙堆烤金吉魚,居然要880元?不愧是日本貴族燒烤!
    一條金吉魚880元,一隻帝王蟹1320元,就是它了,日本貴族料理——爐端燒!爐端燒小科普:江戶時代,日本仙臺的漁民捕魚歸來,在海邊沙灘上架起炭火烹熟捕撈到的海產,因食材足夠新鮮,只需要撒上海鹽就鮮美無比。這種簡單的料理被偶然經過的幕府將軍嘗到,從此在貴族間傳開。
  • 日本人最愛吃的魚,身上還印有「日本國旗」?吃貨:照吃不誤
    日本是一個島國,本身漁產就豐富,所以當地人也愛吃魚。再加上日本人的陸地領土有限,所以很多生活食材都從海洋獲取。日本人喜歡吃鮮美的漁產,為了更鮮美一些,日本人往往會使用最簡單的調料,直接將魚生食。很多時候,一條魚從被捕到下肚,前後只過了一刻鐘的時間。
  • 懂行的吃貨,都在秋天去日本!
    秋天,是屬於吃貨的季節。稻米熟了,魚兒肥了,天氣也涼了,吃貨們都有正當理由「貼秋膘「了……懂行的吃貨,一定會在國慶假期裡奔向日本,不是為了購物遊玩,而是為了嘗一口鮮美之味。因為,日本的秋季限定美食,各個都是人間絕味!
  • 金美鮮: 7、8月獨家推出野生海釣上來的金邊馬頭魚
    嗨,我的朋友們你們好,如你們所見,我就是上面對話中的那條魚,因為我的頭部呈方形,魚身側扁、背部微微凸起,頭較大而高,口小,測線發達,有幾分像馬頭,所以被稱為馬頭魚。    在我們家族中,依身體色澤分三個分支:金邊馬頭魚、紅馬頭魚和白馬頭魚。看我的樣子就知道我是金邊馬頭啊。
  • 日本大受歡迎的秋刀魚在國內卻不受待見,這樣就能勸退中國吃貨?
    秋刀魚在日本其實是很受歡迎的,但是在中國卻熱度一般。菜市場上,中國人更願意買黃花魚、帶魚,而不是秋刀魚。所以其實很大一部分的中國人幾乎沒見過秋刀魚,或者說沒注意過這種魚類。秋刀魚的樣子很好認,它魚身細長,宛如一把日本武士刀,再加上在秋刀魚秋季的時候盛產,因此被叫做秋刀魚。
  • 一烤就變木頭的魚,曬乾的樣子比木頭還木頭,日本人:我們經常吃
    「滿目綠葉翠,杜鵑聲聲啼鳴中,又見新鰹時」,這是日本江戶時代一位詩人的名句,其中提到的「鰹」就是鰹魚,俗稱炸彈魚。鰹魚在日本是一種經常吃的食材,但是它不同於一般的魚,它曬乾的時候比木頭還木頭,因此有人評價其為世界上最硬的食物。
  • 吃貨們太瘋狂了,烤甘蔗我忍了,烤果凍我也忍了,最後一個不能忍
    燒烤對於吃貨們來說,是夜宵的時候最佳的選擇。不管是街邊的燒烤攤,還是燒烤店裡面的燒烤。燒烤的食材都是非常多樣的,為了滿足食客們的需求,賣燒烤的老闆都會儘量多準備各種食材。甚至很多時候,把一些原本不是用來燒烤的食材,架在燒烤架子上烤。可謂是萬物皆可燒烤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美國人發明新型料理,網友:吃貨的力量,氣暈日本人和義大利人!
    美國人發明新型料理,網友:吃貨的力量,氣暈日本人和義大利人!都說美食無國界,而且現在社會發展這麼快,想要吃上一口國外的美食,再也不用大費周章跑到國外去品嘗了比如說我們國家街頭的章魚丸子,最初是日本最受歡迎的小吃,壽司,也是日本經常吃的美食,韓國的泡菜,就連咖喱都來自異國他鄉,義大利的披薩更是在中國備受歡迎,而中國的拉麵,燴麵,肉夾饃也相應走出國門,北京烤鴨都成了國外人夢寐以求的美食。
  • 日本人吃魚為什麼還要看日曆?有了這份日曆,買的海鮮便宜又好吃
    日本人愛好吃海鮮,這和這個國家四面環海分不開關係。如今要說哪個地區的人最會吃魚,日本的吃貨們肯定要站出來,在吃魚這方面,他們有太多心得。最好吃的魚,一定是新鮮的,想要品嘗魚肉的滋味,最好是生食。日本的海鮮市場日本人對魚的熱愛程度,還體現在他們買魚吃魚的時間。
  • 一斤馬頭魚,少許麵粉,往鍋裡一丟,一出鍋,滿屋飄香
    大家好,這裡是【劉一手美食】,關注老劉,每天分享一道好吃又實用的家常菜1、馬頭魚學名甘鯛、銀方頭魚、白方頭魚、瓦刀魚、日本加吉、方頭魚、紅馬頭。2、 今天老劉就來分享一下「幹煎馬頭魚」做法,喜歡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有空自己試一下。3、下面開始介紹所需要的食材:馬頭魚、吉士粉、澱粉、蔥節、雞蛋、薑片4、先把馬頭魚魚鱗刮去,去除內臟,再把腮去除,然後洗乾淨,再把馬頭魚打上一字型花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