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長縣在延安市以北120公裡處,如果從西安出發自駕遊,最好在早上7點前就出發,沿包茂高速向北280公裡到延安後,再沿205省道向北行駛就可以到達子長,車程約5個小時左右。
今天首先到距離子長縣城15公裡處的石宮寺區看看,這裡的鐘山石窟非常有名,被譽為中國的第二敦煌。(出服務信息:距離縣城15公裡,門票30元,窟內禁止拍照,上香)
神秘的鐘山石窟
記者:「現在我也是來到了鐘山石窟,您知道嗎這裡也是被專家們譽為第二個敦煌,那麼剛來到這裡我就看到了一塊牌坊,這上面寫的是鷲嶺飛來,我們知道鷲嶺是在尼泊爾境內,而相傳釋迦摩尼是在鷲嶺下面的一棵菩提樹下成的佛。而在這裡之所以寫著鷲嶺飛來就說明,釋迦摩尼來到了這裡。來到這個牌坊的背面我們是看到了三教聖人幾個字,這也是說明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
穿過寺門便來到的這座千年古剎之中,沿路上的樹木枝繁葉茂,只為前去石窟的道路留出了一條小徑。而鐘山石窟因其所靠大山形似一口金鐘而得名,石窟最早名叫萬佛洞。
在主窟的外壁上,記者還發現了三教合一的一個佐證。在這面牆壁上不僅可以看到象徵佛教的千手觀音,在左右兩邊還分別雕刻有代表道教和儒教的關帝和孔子的造像。相傳在明代萬曆年間,人們在石窟原有的基礎上又精雕了道教老子及關帝的造像。而到了清代,儒教盛行,又將孔子的造像補雕其上,歷史上稱為三教聖人,這些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歷史產物,讓這座珍貴的藝術寶庫更加豐富完整。
記者:「剛一進鐘山石窟的主窟就會被眼前的大佛小佛震撼了,讓人感覺到了什麼叫做無時不有佛,無處不有佛。」
雖然很多年過去了,但在這裡每一個佛像還是刻畫的栩栩如生,剛進主窟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釋迦摩尼的三世佛,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而在他的兩旁是站著他的弟子迦葉和阿南。首先看到的是他的過去世,這個時候他和他的(三位)弟子,也都還年輕,他們都是面容清秀,而釋迦摩尼也是雙腳踩在蓮花上,這也寓意著釋迦摩尼開始出門修行的整個經過,而到了這邊我們看到的是釋迦摩尼的現在世,這個時候他和他的弟子都已經邁入了中年,我們看到這個時候他的髮型也有所改變,整個面容讓我們覺得雍容大度,兩耳垂肩。這個時候他也是已經成佛,他雙腳是坐在蓮花上,但是這個時候呢,蓮花並沒有盛開。到了他的未來世,這個時候釋迦摩尼已經修成了正果,他是端坐在蓮花上,而蓮花也已經盛開了,我們再看到他的弟子迦葉和阿南,我覺得古代工匠對這兩位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刻畫簡直是惟妙惟肖,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我們看到他的弟子阿南,他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尊的造像當中,一直是溫順文靜聰明睿智,始終保持一種平靜的神態,我們看到他雙手合十作祈禱,變現了他一心向佛。而我們看到在未來世中的迦葉,他是老成持重,臉上的鬍鬚也是線條分明,感覺他雖然是力不從心,但仍然忠貞不二的侍奉著主人,也是把這位高僧,忍飢挨餓歷盡艱辛,飽經滄桑的苦行生涯變現的淋漓盡致。
子長在歷史上為古絲綢之路北線的必經之道,鐘山石窟始建於晉太和年間,總共有十八窟,而現在僅發掘五窟。據史料記載,這裡原有金剛殿、萬佛樓、觀音閣等多座建築,可惜毀於戰亂,盡成廢墟。目前供遊人參觀的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中窟,其內有大小佛像一萬多尊,人稱萬佛巖。
那麼在鐘山石窟的主窟中這裡有萬餘座佛像,記者發現這每一座佛像都是神態各異,也是刻畫的惟妙惟肖,非常逼真。而且這其中也是穿插著一些故事,比如說這個太子涅槃圖,這個圖就是說釋迦摩尼圓寂了,他的頭頂也是化作了一團青雲,佛端坐雲頭表示他升天了,而在床頭他有位弟子是沉痛哀思,而在床位他的一位弟子是半躺在地上,哭成了淚人,而在後面的一些弟子中有人哭有人笑,哭是因為他們再也見不到師傅了,笑是因為釋迦摩尼終於修成正果升天了。
涅槃後的釋迦牟尼,側身而臥,進入了不生不死的超凡境界。那份恬靜、安詳和超然被雕刻的惟妙惟肖,永存在那神秘的嘴角邊。這樣一座座形象生動的浮雕,也不得不讓人對於千年之前的石刻工藝嘆為觀止。
記者:那麼在主窟大門的兩側,我看到了羅漢的雕塑,確實非常的精美,那剛剛我也是數了一下,在這裡一共有16個羅漢,那麼我們平時不是說18羅漢嗎,怎麼就剩16個了呢,這是因為在唐代之前都是16羅漢,這也說明了我們鐘山石窟歷史確實是非常的久遠,那麼在這16羅漢當中我們看到有的羅漢是老態橫秋,有的是低頭沉思,有的微笑嬉戲,在這裡是又一個羅漢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們看到他懷抱著一個幼獅,這幼獅正在撕扯他的耳朵,似乎他(羅漢)感覺非常的痛苦,眼歪嘴斜,但他還是懷抱著幼獅,任幼獅在他懷裡撒嬌,這也是說明了佛祖慈悲為懷。
這16尊羅漢造像,神態各異,個性鮮明,氣韻生動。透過這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我仿佛看到在昏暗的油燈下,一代代的雕刻大師用汗水和青春,雕刻著這一尊尊佛像,他們在這些雕刻中寄託著自己對美好的理想和寄託,也為後人留下這巧奪天工的驚世之作。
而在這裡,最讓人感到驚奇的就是這些佛像上的色彩保留千年而經久不變,令人稱絕。我們甚至可以想像在鐘山石窟剛剛鑿建完成時,這其中又會是怎樣的一種金碧輝煌,璀璨奪目的景致。而在這其中又以一塊浮雕的顏色最為鮮豔,乍一看,感覺這塊浮雕的顏色就像是剛剛塗抹上去一樣。
十尊站立的實立菩薩,上千年過去了,他的顏色仍然保存的是非常鮮豔,這麼多年也有許多專家學者來到這裡,為他顏色鮮豔的程度嘆為觀止,究竟當時用了什麼樣的材料才能使他達到如此的效果呢,至今還一個謎。
在石窟內的回型走廊裡慢慢品味這一尊尊形態各異的佛像,讓我的心也在不知不覺間沉靜了下來,此刻耳邊仿佛有位高僧在低語著經文,洗滌著這凡世間的塵埃。也讓我的心靈得到了那份久違的安寧。
在鐘山石窟中,除了這裡每一尊佛像的顏色造型生態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外,其實這裡和別的石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這裡的三尊主佛像和旁邊的八根柱子,大家看到了嗎他們都是渾然一體的,也就是說他們是在整塊巖石中所雕刻而成的。
而鐘山石窟的神奇還不僅於此,聽同行的魏所長說在民間關於這座石窟的傳說有很多,相傳這座石窟有三次都在即將遭到滅頂之災的時候,突降祥瑞而化險為夷。而講到這座石窟最神奇的地方,還得從1989年的那個秋天說起。
子長縣文物保護所副所長魏丙瑞:我們鐘山石窟發生了好多神奇的故事,我們走到這抬頭看,上面這是1989年的9月18日,凌晨兩點鐘,掉下來一塊石頭,這塊石頭大約有3噸多重,按理說它要砸中過去世,弟子阿南這尊佛像,但是這塊石頭很神奇,既沒有砸中這尊佛像,連這個臺階的邊沿都沒有沾上,剛好掉落在這個巷道中間,這也許是鐘山石窟的又一個神奇的故事。
菩提樹
而在石窟外面的一個角落裡,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這就是鐘山石窟另外一個獨特的神奇——菩提樹,菩提樹一般是生長在四季如春的地方,那為什麼在咱們這黃土高原也有菩提樹呢。
子長縣文物保護所副所長魏丙瑞:對呀,我們這的菩提樹你看不但是自生自長,而且完全是生長在這石頭縫上,菩提樹它是一個南方熱帶樹種,在北方這個嚴寒的氣候下,就是有也不可能生長,但我們這個菩提樹就生長的很旺盛,而且不但有菩提樹,我們這個角落還有杜仲樹,杜仲樹是秦嶺以南的樹種,杜仲樹是一個名貴的藥材樹,你像它的皮,它的葉都是名貴的藥材,但是這個菩提和杜仲,都同時在它不可能生長的地方出現了,這個專家也是不太好解釋,這個老百姓說那就是普度眾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