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人過端午:傳統節日變身超級嘉年華

2020-12-19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臺北6月7日電(記者石龍洪 王愛華 吳魯)划龍舟、逛市集、「高空立蛋」、創意表演……7日端午節,臺北基隆河畔的大佳河濱公園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一場超級嘉年華正在上演。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臺灣民眾開啟3天連假。因不少民眾回中南部過節,當日上午臺北街道較往常空了不少。儘管烈日炎炎,最高氣溫達35攝氏度,大佳河濱公園卻人潮如織,河畔的人群近1公裡長。

龍舟賽是端午節的重頭戲。據主辦方介紹,今年的臺北龍舟錦標賽吸引218支隊伍、6000餘名選手參賽。

一大早,比賽就開始了。船槳劃破水面,一艘艘龍舟如箭離弦,競相往前衝刺。岸邊的鼓聲、喝彩聲、加油聲不斷,掀起一波又一波聲浪潮。

黃先生代表臺灣科技大學參加龍舟賽,其所在的隊伍叫「虎頭瘋」。剛參加完比賽的他大汗淋漓,仍很興奮。他說,自己每年都會來參賽,不僅可以感受傳統節日的熱鬧氣氛,還能鍛鍊身體,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和情誼。

圖為6月7日,一位小朋友展示用彩色筆在雞蛋上繪製的圖案。(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立蛋」活動也是臺北民眾端午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正午時分將雞蛋直立起來,希望博得一年的好彩頭。

在大佳河濱公園橋下,許多家長帶著孩子用彩筆在雞蛋上繪上各種圖案,然後在地面上努力把蛋立起來。

這些年,「立蛋」習俗又有「高空立蛋」新玩法。讓生雞蛋從11米高臺落下而不破,比誰家的蛋在空中停留最久,誰家的造型更美、科學性更強。參賽選手們創意百出,運用氣球、傘面、厚紙板等材料做成各種造型的降落傘,力保生雞蛋安全落地。

馮朝漢是一位氣球達人。他花了6個小時,用數百個氣球做成2米長的龍舟造型,將雞蛋置入其中,從高空平穩落下,成為全場最受矚目的作品,引來陣陣掌聲。

馮朝漢說,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龍舟是最重要的標誌之一,「飛龍在天」的造型最能體現節日氣氛。

活動現場還有流浪方舟市集、舞臺表演等活動,設有文創區、美食區、樂活運動場等區塊,吸引不少民眾光顧。

豐富多彩的活動、市民廣泛的參與,讓臺北端午節慶變身為集傳統、文娛、教育等元素為一體的超級嘉年華。

「很熱鬧也很有趣,孩子玩得很開心。在這裡,可以讓孩子在娛樂中感受到傳統節日氛圍。」臺北市民李先生一早就帶著孩子前來體驗,他的孩子直呼:「好玩,下次還想再來。」

圖為6月7日,一位小朋友展示用彩色筆在雞蛋上繪製的圖案。(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吃粽子也是臺北市民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臺北南門市場內粽葉飄香,店家推出鮮肉、火腿、蛋黃、豆沙、蝦米、花生等不同口味的粽子,引得市民們排起長隊。

合興糕團店是一家擁有70餘年歷史的老店。店家介紹說,他們的粽子傳承了正宗的浙江湖州口味,其中肉粽以黑毛豬製作,能展現豬肉的香氣,口感一流而不油膩。店裡不少口味的粽子早已銷售一空。

臺北市民潘先生購買了10多顆粽子。這次他特地回臺過節,就是希望吃上「古早味」的粽子。他說,離家久了,就會很想念傳統的味道。

今年端午節,小小的粽子也與時俱進,獨具創意的新型「粽子」層出不窮。有店家用粽葉包裹蛋糕,尤其受到孩子喜歡。有些粽子的外形不再固守「三角形」,如雞蛋造型的冰粽,把整顆鮮奶麻糬包進蛋殼裡,再放入雞蛋紙盒中,外形就像一盒雞蛋。粽子的新內涵、新造型,為傳統節日增添了新意。

相關焦點

  • 臺北過端午:中華傳統節慶習俗「嘉年華」
    中新社臺北6月9日電 題:臺北過端午:中華傳統節慶習俗「嘉年華」  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陳小願  端午節,中華傳統節慶之一。臺灣放起四天小長假,貫通南北的高速路上,部分民眾一早堵在回鄉途中。在臺北,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囊……這個節日裡該有的習俗,樣樣不缺,猶如一個「嘉年華」。
  • 年年過端午,這個中國傳統節日咋來的?為何要吃粽子划龍舟?
    自2008年起,中國傳統端午祭正式成為了國家的法定節日,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7日。記得小時候,每年過完勞動節之後,就開始掰著手指頭數日子,早也盼晚也盼,希望早一點到農曆五月初五那一天,就能吃上媽媽包的豆沙甜粽子了!長大之後才有意識地去了解咱中國人的這個傳統節日,原來,其中的傳統說道多著呢。
  • 全臺端午「瘋」龍舟賽:一派其樂融融的節日景象
    236支來自世界各地的隊伍,236萬元新臺幣的總獎金,參與民眾數萬人,每天從早到晚、共賽三天才結束——— 這是2013年臺北國際龍舟錦標賽的盛況。其實,為迎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不只是臺北,整個寶島臺灣,從南到北,這些天大多數縣市都在「瘋」龍舟賽。昨天上午9點,導報記者來到臺北基隆河畔的大佳河濱公園,發現這裡熱鬧非凡,人聲鼎沸,有老人有小孩,有本地人也有外國人,甚至很多是全家出動,一派其樂融融的節日景象。原來,臺北市體育局舉辦的 「2013年臺北國際龍舟錦標賽」就在這裡舉行。
  •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為何國外有些地方也過端午節
    今天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國家專門放假一天以示重視。在這個主要以紀念屈原為主的傳統節日裡,各地展開了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如賽龍舟洗菖蒲,插艾葉包粽子。但人們好奇的是,這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為什麼國外有些國家和地區也都過這個節日呢?他們過端午節的目的是什麼?
  • 端午節不僅是傳統節日,更是傳統文化的載體
    韓國端午習俗「韓國端午申遺」喚醒了民眾對民族傳統節日的重視。在輿論逐漸平靜後,我們從國家到民眾都開始重視民族傳統節日。2008年國家以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這就意味著享受端午假期,參與端午的各種傳統活動,是法律賦予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無論是國家機構、私人企業、社會組織都必需給所屬的工作人員規定的假期,這樣普通的民眾就有參與到端午傳統活動的時間保證。
  • 【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二)端午的價值
    (簡稱世界非遺),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端午節能夠先於春節、清明節、中秋節躋身世界非遺,不得不提起幾年前的那場申遺工作。而這次申遺成功,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端午節,並認識到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民俗內涵最豐富的節日之一,這從節日名稱中就可看出。
  • 臺北端午嘉年華 17至19日 大佳河濱公園登場
    臺北端午嘉年華 17至19日 大佳河濱公園登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7日 14:42 來源:華夏經緯     華夏經緯網6月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六月十九日是端午節,臺北市政府將於十七日至十九日在大佳河濱公園舉行端午嘉年華動;端午節當天舉辦臺北國際龍舟錦標決賽。
  • 端午:傳統節日讓遙遠的記憶更鮮活
    艾葉流芳,又是一年端午至。「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就像中秋節吃月餅、過年吃餃子,咬上一口粽子,口腹歡愉得到滿足,過節的儀式感也隨之而來。食過返尋味。千百年來,這樣的一種儀式感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遺韻,跨越時空、芬芳至今。傳統節日或者說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涵,一直存續於血脈人心,留存在民族基因,歷久彌新、耐人咀嚼。
  • 臺灣多姿多彩過端午 各地瀰漫著迎節日火熱氣息
    臺灣多姿多彩過端午 各地瀰漫著迎節日火熱氣息   中新社臺北6月12日電 題:臺灣多姿多彩過端午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路梅  春節、端午、中秋,是臺灣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 香港人過「端午」
    圖為香港沙田城門河龍舟競賽。香港人是如何過端午節呢?作為香港人,我一直在香港過端午節,深深感受到濃厚的中華傳統節日的氣氛。在端午節,香港的假期只有當天,市民當然要充分利用。在假期一大早,一家大小就會陸續到港式茶樓「飲茶」,來個「一盅兩件」,喝上一壺茶,配上兩件點心,共聚天倫。若出門晚了,茶樓外面必定擠滿了人,如果不想在外面排隊等候,浪費假期,也可以在家看電視、喝杯茶、吃粽子。
  • 上海龍舟端午在臺北、高雄競渡
    新華社臺北6月8日電(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端午期間賽龍舟,是海峽兩岸民眾的共同習俗。端午假期,臺北、高雄兩地都舉行了為期三天的龍舟比賽。上海市體育局派出兩支龍舟隊,分別前往臺北和高雄參賽,與當地民眾共度端午節。
  • 為什麼端午等傳統節日遇冷而西方洋節日火熱受追捧?
    端午賽龍舟今天是端午節,今年過端午的氣氛不是很濃,打開朋友圈一看好多什麼上天台之類的!端午節好巧不巧碰到了世界盃,火熱的賽事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端午的氣氛,遇冷了!如果按照我們部分人的思維方式來看,西方是不是也應該為他們的傳統文化喪失痛心疾首呢?什麼,西方節日現在如此火熱,都快要火遍全球了,明明他們的傳統文化強勢得很,你卻談喪失!?我不是在開玩笑!按照我們部分人的邏輯來看就是喪失了,例如聖誕節!如果本著保護傳統文化的目的,西方人應該過聖誕節?
  • "端午"感恩美麗的大地——《中國傳統節日》
    >——溫馨提示: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中華文化大講堂》之「中國傳統節日」系列:端午內容提要:我們的節目對於中國傳統節日的解讀,是透過一部小說《農曆》而展開的。今天,我們要聊到的節日是「端午」。  端午節,我們都知道除了吃粽子以外,南方還有划龍舟的習俗,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是公共文獻裡面常看到的端午來歷。 其實在民間很多地區,端午是跟大地相關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要上山採艾,門窗上插楊柳,飲食上要烙花饃饃、甜醅子,還要綁花繩、帶香包等等。是一個色、香、味俱全的節日,也是一個美麗的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佳節 闔家安康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從戰國時代開始,端午節至今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是我國首個躋身世界「非遺」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也有一說,最初端午是中國人祛病防疫的節日。值此端午佳節之際,祝願您闔家安康!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到來了。
  •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要會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
  • 端午節「受冷落」中國傳統節日的「沒落」是社會進步了嗎?
    端午節越來越沒有小時候的氛圍了,今年的端午節除了包了一點粽子之外,葫蘆和艾草都沒準備。本以為回到農村老家可以感受到一點節日的氛圍,可是回到農村更加感受不到半點節日的氛圍。路過了十幾個村屯竟然沒看見有過節的時候裝飾屋簷的艾草和葫蘆,這就不得不讓人意外了,為什麼現在農村也不過端午節了呢?
  • 中國人為什麼過不動傳統節日了?我們當反思什麼?【洋節vs傳統節日】
    萬聖節過的像「過年」引起很多人的反思。 似乎在很多人的心中,洋節和傳統節日之間的競爭和衝突一直都在,甚至每每談及必有一場激烈的辯論要為此展開。 不同的節日經常會隨著不同的地域和不同家庭文化的理解不同,有不一樣的過節形式。 比如過元宵節,先不論在不同朝代賦予其不同的過節意義和活動內容,單就民俗方面的過節形式就能讓人眼花繚亂。
  • 上海青浦組團參加臺北端午龍舟賽
    新華社臺北6月17日電(記者陳鍵興、石龍洪)正在此間舉辦的「水岸臺北2018端午嘉年華」活動中,有224支隊伍參加的龍舟錦標賽吸引了許多市民前往觀看。來自上海市青浦區的龍舟隊也應邀前來參賽。  青浦是江南水鄉,當地河網密布,端午賽龍舟也是當地的傳統習俗,全區11個街鎮都有龍舟隊。
  • 國外節日的狂歡,國內節日的悽涼,教育孩子珍視傳統節日很重要
    但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數人過聖誕,並沒有意識到節日的含義,不止於此,中國的傳統節日之所以節日味道越來越淡,節日的真正含義缺失也是重要原因。在西方世界,聖誕節相當於我們的春節,但現在人們過春節,都不禁感嘆年味越來越淡了。而對於聖誕、平安夜,雖然身處其中,但食其味不知其「名」的情況也佔多數。
  • 中國人民的節日·端午
    6月25日,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怎麼過?近日,記者通過街頭隨機採訪、網絡調查不同年齡段市民,發現各有各的說法:年紀大的市民,能說出不少習俗;年紀小的,僅當做一個假期,不少人覺得節日當過得精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