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其中蘊含著兩個重要的意義

2020-12-10 與你一起閱讀經典

《聖經》創世紀 第二十二章,講述了一個亞伯拉罕遵照神的旨意,將自己親身的兒子以撒獻為燔祭的故事,儘管故事的結尾上帝準備了一隻羔羊,來替換以撒,但很多人讀到這個故事,心裡仍然會特別難受,甚至無法接受。

記得最初讀《聖經》時,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跳過這段內容不敢看,內心無法承受如此殘酷的情節。知道有一天我終於明白了,上帝在這個極端的例子中,蘊含了兩個重要的意義。

上帝並不真的會讓人用自己的兒子獻為燔祭的,上帝是反對這樣行為的,有經文為證。

列王紀下 第 十六章 第 三 節

又照著耶和華從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兒子經火。

耶和華之所以趕出迦南地的人們,將迦南地歸給以色列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迦南人用自己的兒子獻祭,這在耶和華眼裡是不可饒恕的罪。

列王紀下第 二十一章 第 六 節

並使他的兒子經火,又觀兆,用法術,立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多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

這裡再次強調,在耶和華眼裡用自己的兒子獻祭,和觀兆、用法術、交鬼、行邪術等一樣,是愚昧可惡之事,是讓耶和華憤怒之事。

以西結書 第 二十章 第 三十一節

你們奉上供物使你們兒子經火的時候,仍將一切偶像玷汙自己,直到今日嗎?以色列家阿,我豈被你們求問嗎?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必不被你們求問。

先知以西結在這裡告訴以色列的百姓,因為他們用自己的兒子獻祭,激怒耶和華,致使耶和華不聽他們的呼求。

從這些經文可以看出,耶和華絕不允許人用自己的兒子獻祭,那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犯罪。

但《聖經》創世紀 第二十二章又怎麼出現了這樣一段經文呢?

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到了第三日,亞伯拉罕舉目遠遠地看見那地方。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自己手裡拿著火與刀。於是二人同行。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父親哪,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裡。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亞伯拉罕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他們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裡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從天上呼叫亞伯拉罕說,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這段經文,的確描述了上帝命令亞伯拉罕,將以撒獻為燔祭,並且亞伯拉罕照行了。

但注意,在關鍵時刻耶和華阻止了亞伯拉罕的行為,並為他們預備好了獻祭的羔羊。因亞伯拉罕的順服,耶和華大大的賜福予他。很顯然,耶和華在這裡看中的是,亞伯拉罕的服從。

其實耶和華是在用這樣一個極端的例子,來表現亞伯拉罕的絕對服從,並對這種絕對順服給與大大的恩賜,也由此告知人類,在耶和華面前要絕對的敬畏服從。

這大概是人類從情感上所不願意接受,甚至抗拒的,可這恰恰表達了耶和華對人類的愛。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我們人類社會中,什麼情況下要求絕對服從呢?戰場上,軍人必須絕對服從上級的命令,沒有可講的條件,不可討價還價,因為那關乎生死!

耶和華告訴我們絕對的服從,因為那也是關乎生死!

整個宇宙乃耶和華所造,宇宙運行的規律掌握在耶和華手中,人作為宇宙中的一份子,只有絕對順服耶和華,才可能行在正確的規律中,才可與身邊的自然、與我們身處的宇宙和諧相處,人類才可得生,否則將走向死亡。

這就是這個故事的意義之一,只有對宇宙萬物的創造者,敬畏尊崇,無條件的服從,人類才可生生不息、永永遠遠。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當為人父母者讀到此故事時,心裡一定非常難受,難受到無法接受,甚至抗拒聽到這樣的故事。

可上帝就是這樣 將自己的兒子耶穌,獻祭於十字架上,為了拯救我們,為了將悖逆 不願順服的人類、將違背了宇宙規律、迷途於宇宙之中的我們拉回來、拯救回來,讓我們回歸正道。這位不捨得讓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上帝,卻將自己的兒子釘在了十字架上,成了人類的祭品。

我們的心難道不被打動嗎?愚昧沉睡的心還不被喚醒嗎?

相關焦點

  • 亞伯拉罕獻以撒,一個有關救贖的美麗故事
    【創12:1-4】年紀老邁的亞伯拉罕,沒有孩子,但神仍要祝福他,而且要使用他祝福全人類。亞伯拉罕的一生實際上是被神的應許抓住的一生,是憑著對應許的信心跟隨主的一生。這是神對人超乎想像的應許,也是主救贖與成聖計劃的重要開始。這是一個屬靈的原則-主要求祂所揀選的人要從罪中分離出來。
  • 深度教導: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異教背景,揭示了一個我們不懂的秘密
    有一些在聖經中曾提到的早期高地,至今仍完整的保留下來。其中有一整列令人印象深刻的陡梯彎沿而上,這是在巖石中竣刻而成,以便登高向 Dhu-Sharra 獻祭,那是這城的主神,意思是 Seir 的神, Seir 則是聖經中伊頓的古地名。(編者註:Seir 也譯作「西珥」,西珥位於以東地區)
  • 耶和華以勒丨亞伯拉罕在摩利亞山上獻以撒,預表耶穌基督的受難
    聖經中的真理亮光創世紀十七章,耶和華對亞伯拉罕後裔的應許成就了,亞伯拉罕對神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肉體死了,那個在肉體中寄居的生命也死了。復活的主升天之後,照應許在五旬節差來了聖靈,教會肢體「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舊人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保惠師聖靈治死肢體中一切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跟隨主走永生的道路!以撒出生,亞伯拉罕的信心達到了高潮,他在經歷當中認識了這位使無變有的神。
  • 為什麼說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神的朋友,讀《聖經》認識亞伯拉罕
    從《聖經》創世記第十一章二十七節,亞伯蘭(亞布拉罕之前的名字)作為他拉的兒子第一次在《聖經》中出現,到《聖經》創世記第二十五章亞伯拉罕去世,《聖經》一共用十五章記載了亞伯拉罕的生平故事。亞伯拉罕堅定的信靠著神,神也不斷的賜福予他,日子就在這信靠與賜福中慢慢的過著,亞伯拉罕晚年所得的兒子以撒在這蒙福的日子中,漸漸長大,但突然有一天,更嚴峻的信心考驗到來了。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 從聖經中以撒娶妻的故事來看基督徒擇偶的幾個必要條件
    然而關於以撒娶妻的部分,聖經卻用了一整章來記錄,由此可見,婚姻對人類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這個部分來學習,單身的弟兄姐妹在擇偶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1.信仰是第一要素以撒娶妻子的過程,並不是自由戀愛或是傳統的相親,而是亞伯拉罕交由他的老僕人,讓他回本家本地本族去選一位女子。
  • 聖經故事:以撒祝福雅各
    27章講到以撒已經年邁,他感覺時間到了,該把神賜給他父親亞伯拉罕的福,傳遞給下一代。我們一起先來回顧下神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首先要成為大國,萬族將因他得福(12:1-3)。其次是對後裔的應許,必多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15:5),並得著迦南地作為他後裔的居所(17:8)。最後是最重要的,神應許要作亞伯拉罕和他後裔的神(17:8)。神再次將這些應許賜給以撒(26:24)。
  • 聖經人物——富二代以撒怎麼選妻子
    《聖經》——傳道書一《聖經》不僅僅是神學經典,也是一本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尤其裡面人物繁多,故事紛呈,幾千年後的電腦手機前的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悟出的不同滋味。男人娶妻,有人愛美貌;有人愛性情;有人愛才;幾千年前的男人愛什麼?
  • 看《聖經》中猶太先祖如何選兒媳
    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是猶太人歷史上的第二位「族長」,作為亞伯拉罕的嫡系傳人,他在聖經當中出場的戲份並不多,但是關於他的平生事跡的爭論卻很多,我們這裡將要講其中的兩個:以撒娶妻和以撒的真實身份。故事要從亞伯拉罕的囑託說起),我們分析了這個故事,指出這個故事最重要的教育意義是提醒後世的猶太人,要注意保持猶太民族血統的純潔性。對於後世在世界各地離散的猶太人來說,保證種族純潔性確實有合理的成分.但這並不是說,這個故事完全就是偽造的,其中,亞伯拉罕選兒媳婦的故事就表明這個故事有著非常古老的淵源。
  • 聖經解密: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滑鐵盧——認妻為妹
    經歷過在同一個坑裡跌倒了兩次的兩次人生滑鐵盧,亞伯拉罕終於學會將上帝作為他唯一的依靠,由此產生了人類史上偉大的信心之父!如果要歷數亞伯拉罕的信仰歷程,那他一生中的信仰巔峰,必然要數他獻以撒的那一刻!當上帝 說「將你所愛的獨子以撒獻為燔祭」的時候,亞伯拉罕就照做了!在上帝發出命令,要他將他等待了一輩子才得到的獨生子獻上作為燔祭的那一刻,我想,對於包含亞伯拉罕在內的很多人而言,人生的試驗再沒有大過於此的了!
  • 以撒和利百加的愛情故事婚姻家庭
    亞伯拉罕平素對上帝的信心,和對他旨意的順從,從以撒的品格上也都看得出來;但是那青年人的愛情是強烈的,而且他的性情又溫柔和順。如果與一個不敬畏上帝的女子結合,就有委曲求全犧牲道義的危險。所以在亞伯拉罕看來,為他的兒子找一個配偶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他切望以撒能與一個不至於引他離開上帝的女子結婚。
  • 《聖經》創世紀中,三代家庭三代媳婦的故事
    亞伯拉罕100歲的時候,妻子撒拉為他生下了兒子以撒,那一年撒拉90歲。37年後撒拉去世,她沒有看到自己的兒子結婚,也沒有想到以實瑪利的後代和以撒的後代,在未來的日子裡彼此為仇的生活著。縱觀聖經中的古聖先賢,在信心道路上都是經歷了千錘百鍊的。把這經歷和錘鍊當成一種正常現象看待,信心上的高峰低谷就是最美的畫面。處在低谷時,不要氣餒,說明即將開始進入高峰;身處高峰時,應該居安思危,調整走進低谷時的心態。再看看撒拉的兒媳利百加。
  • 「以撒和利百加」的婚姻,在上帝眼中是最完美的
    整個創世紀的二十四章是記載了以撒娶妻的事件,我們看到經文中有大量重複的內容,特別是老僕人在講述自己如何祈禱,事情又如何應驗的這一部分,但這些內容都不是隨意的,也不是多餘的,都對我們的生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整個事件的屬靈含義,更是讓我們要更好地建立與主的關係,就如同新郎和新婦的關係一般,聖潔,親密。
  • 【舊約聖經故事】夏甲和以實瑪利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聽聖經故事在天才破曉的清晨,地上到處都是潮溼的露水,一個老人走過露水的草地,開始爬山。這個老人是誰?這麼早到山上去做什麼?他是亞伯拉罕。昨天上帝和兩個天使曾經來探望他,他也知道住在所多瑪城的義人不到十個,他們就要遭遇懲罰的災禍。亞伯拉罕的心情沉重,因為他的侄兒羅得住在所多瑪。羅得也會遭難嗎?他心裡沒準兒,一夜不能成眠,只有不斷地祈禱。天一亮他就起身,遍地還是露水,他就出門爬山,想到山頂舉目觀看遠遠的約但河邊。平時他還可以看到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個城市。可是,今天看見的是一大片濃煙徐徐上升。
  • 聖經故事裡的生存智慧:讓妻子假扮妹子,謊言的結果卻是財富盈滿
    那麼亞伯拉罕既得到了好處,又跟埃及人有些嫌隙,在講述這件事的時候很有可能藏有私心,偏向了自己。《聖經》裡面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口口相傳,然後被作者記錄了下來,所以傳唱過程中,記錄過程中有所修改都是很正常的。第二次亞伯拉罕讓妻子假扮妹子是在基拉耳,理由還是一樣的,撒拉也沒有說什麼,照辦了,就這樣被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娶了去。
  • 聖經揭秘 利未記 贖罪日和替罪羊的由來
    百科資料:贖罪日是猶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聖日。在新年過後的第10天,這一天是猶太人一年中最莊嚴、最神聖的日子。對於虔誠的猶太教徒而言,還是個「禁食日」,在這一天完全不吃、不喝、不工作,併到猶太會堂祈禱,以期贖回他們在過去一年中所犯的或可能犯下的罪過。
  • 世界歷史:亞伯拉罕時代對猶太教的貢獻
    這裡所說的「亞伯拉罕時代「,是指宗教史上的分時期意義,包括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祖孫四代的時間周期。雖然,大多數猶太教史學者都迴避這個概念,而更多的學者都把亞伯拉罕祖孫四代看作是猶太民族的創建者而推崇他們的民族史價值。
  • 恩典之聲:情人節,一起讀一讀聖經中的愛情美麗故事(上)(2017-2-13)
    聖經中也也有許多美麗浪漫的愛情故事,在情人節前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1、亞當寫給夏娃的情詩無疑,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的愛情故事是美好的。上帝創造天地之後,將伊甸園交給亞當看管。「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
  • 讀《聖經》:撒拉逝世,以撒娶妻
    回顧撒拉的一生,為了丈夫的性命安全,她曾與其以兄妹相稱;她先後被兩個國王看中,與丈夫分離,幸好得上帝打救;她曾經老來無子,安排自己的婢女夏甲與丈夫同房,以傳宗接代;後來,儘管連撒拉自己都不敢相信,上帝卻信守諾言,在她90歲的時候賜給她一個兒子;兒子出生後,撒拉慫恿丈夫,將夏甲及其兒子以實瑪利逐出家門。
  • 亞伯拉罕一家的信仰
    至亞伯拉罕時,耶和華應許亞伯拉罕,你的後裔將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亞伯拉罕將成為多國之父(現在看來所言非虛)。只是他妻子撒萊不育,且早已過了年齡,是個老太婆,於是將信將疑的撒萊建議亞伯拉罕和自己使女夏甲(埃及人)同房,這便是以實馬利,《聖經》以以實馬利來自血氣,便不以以實馬利為大,直到年邁的撒萊真的生下了一個兒子,名為以撒。
  • 亞伯拉罕是誰?
    反過來說,如亞伯拉罕那時就知道他的子孫要歷經千辛萬苦、長達四千年才能得了上帝的許諾,真的未必會來這一「說走就走」的遷移。所以,亞伯拉罕的信,是較純粹的為信而信。歷史上很少有這等意義重大的遷移。「上帝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燔祭,就是把祭物燒成灰燼。這是一段今人動容的故事,先民為著信仰,隨時隨地準備付出重得象罪孽的代價。「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的身上,自己手裡拿著火與刀,於是二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