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湖」給圭塘河洗澡 通過跌水區設計和植物吸附淨化水質

2020-12-19 湖南在線

   4月19日,長沙長塘路以南的圭塘河沿線,人工生態湖內的生態跌水區對水質起到淨化作用。圖/記者辜鵬博

  華聲在線長沙訊 走在圭塘河邊,各色植物映入眼帘,伴有陣陣清香。沿河岸一直往前走,還有墨綠色的山地車活動區、灰色的滑板活動區、五彩的兒童遊樂區。踏上剛建好的棧道,是一池碧水的人工生態湖,湖裡種植著黃花鶯尾、美人蕉、睡蓮、狐尾藻等。這些水生植物,都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

  4月19日,記者從長沙市雨花區三年造綠大行動項目指揮部獲悉,圭塘河生態景觀二期項目中的主題活動區已建設完成,並對市民開放。

  記者在位於長塘路以南的圭塘河沿線見到了一個人工生態湖,湖水碧綠幽青,湖面上有人正對湖水進行清理打撈。環湖四周種滿了各種植物,有美人蕉、黃花鶯尾、菖蒲等等,湖面上還漂著不少睡蓮。

  在湖的東北角,有一個高低錯落的生態跌水區,遠遠望過去像個小型的梯田。跌水區共分5層,每一層都栽種了不同的水生植物,「這些植物都能淨化水質,起到分級淨化的作用,跌水的落差也能給水中提供一定的氧氣。」雨花區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每一層的植物抗汙能力也稍有不同,最高一層的植物抗汙能力最強。生態湖中也有非常多的水生植物,如矮形苦草、太湖紅菱、再力花、香蒲、菖蒲、黃菖蒲、美人蕉、澤瀉、銅錢草、海芋、梭魚草等等。

  記者發現,湖中的水質明顯要比旁邊的圭塘河水質清澈透亮,肉眼能清晰地看到湖水中的各種藻類植物。負責人介紹,他們通過地下管網,將圭塘河的河水直接抽取到跌水區的第一層,然後再一層一層向下流,最後流向湖中,從而淨化水質。菖蒲、美人蕉、鳶尾等挺水植物,主要靠根系吸收部分淤泥中的營養物質及沉澱入土中的汙染物。太湖紅菱等浮葉植物,從根系和浮葉背面吸收水體和淤泥中營養物質及沉澱入土中的汙染物。     記者黎棠

  三個區段可觀賞四季植物

  雨花區園林局造綠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在建設的圭塘河生態景觀區二期為圭塘河的木蓮衝路至湘府路段,全長2.3公裡,規劃建設面積為57.68萬平方米。二期從木蓮衝路往南依次劃分為主題活動區、生態體驗區、文化休閒長廊三個主要區段。主題活動區已建成開放,生態體驗區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文化休閒長廊正在建設中。

  整個園區融入了「海綿城市」的設計,透水鋪裝的道路、人工溼地、生態樹池、植草溝等設計,都能更好地自然存積、滲透和淨化雨水。四季植物方面,春天能觀賞櫻木花道、海棠春色和桃李春風;夏天可觀賞玉蘭園、紫薇園和石榴園;秋天可觀賞桂林杏苑、杉木成林(水杉、池杉、落羽杉)和櫸林紅葉等多種彩葉植物;冬天可賞青梅、紅梅、臘梅、茶花、雪松、圓柏、金錢松等。

  記者黎棠

相關焦點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在河漫灘地帶,水專項集成了生態溝渠、透水路基、地貌修飾等溼地生態補水與水位控制實用技術;首創並構建了典型溼地植被塔頭苔草的「分根移植」、沼柳的「條帶狀密植扦插」、退化香蒲溼地的「定向定距挖掘」保育等典型溼生植物快速恢復技術體系;巧妙利用北半球流水向右偏轉的特點,定向成行栽植溼地植物,大大提升河漫灘溼地的汙染物攔截能力;充分利用河汊、牛軛湖水生態特性,重構生物棲息地和生態廊道,降低水流流速
  • 長沙市圭塘河井塘段火熱施工中,1700多平方生態濾池初現雛形
    項目現場,數十名工人在一座佔地1700多平方米的生態濾池上平整濾沙、栽種蘆葦等水生植物,一座人工打造的生態濾池初現雛形。這些蘆葦不僅可以滿足濾池的景觀功能需求,還能防止濾沙板結吸收異味、吸收水中的富氧化合物質、淨化水質等功能。
  • 水生植物的分類和淨化原理
    水生植物對於汙水治理用著顯著的作用,在汙水處理廠、黑臭河道治理及農村汙水治理領域案例眾多,通過富集、吸收、過濾、沉降、吸附等特性可以進一步提升水質。水生植物有哪些種類,深入了解其進化水質的機理有助於我們營造良好的水生態。
  • 撫順:社河綜合防治淨化水庫水質
    日前,記者隨「中華環保世紀行在撫順」採訪組到撫順縣後安鎮汙水處理廠了解到,這個位於社河上遊的我市首家鄉鎮汙水處理廠自今年6月試運行以來,
  • 沉水植物幫河水「減肥」 純自然生物鏈淨化水質
    別看名字很專業,其實這是一種人工增氧設備,主要是通過復氧,來為水下植物供氧。這些小水泡,就是從埋在河底的水管裡吐出來的。  「往前走,那邊的風景更好!」記者隨著工作人員一路沿著湖州街往西,在水宮橋附近,又是另一番不同的天地。  第一印象是水夠清。住在附近小區的張大伯在河邊用手舀水:「這麼清的河水可不多見嘞。」
  • 永豐河上漂起54個生物浮島 種植16種水生植物淨化水質
    >   5月13日起,馬鞍山市政部門將利用一周時間,在永豐河水面上設置生物浮島54個,面積達1200平方米,種植水生植物16種,以恢復河道自淨能力,淨化永豐河水質,扮靚永豐河水面。
  • 北京媯水河入庫口淨水溼地初具規模 出水水質可達到或優於地表水...
    2020年12月,位於北京市官廳水庫媯水河入庫口農場橡膠壩副壩以南,媯水河入庫口水質淨化溼地土石工程部分建設已近尾聲。站在北京延慶區環湖南路與康張路交叉口向東北望去,目之所及,總面積19公頃的媯水河入庫口溼地淨化區已被碎石料鋪滿。
  • 銅梁:這些水生植物為淨化水質立功
    趙武強 攝  「慶隆鎮稻魚模式是銅梁區水產業實施的淨化水質生態養殖模式的一種,在平灘、少雲、虎峰、西河、永嘉等鎮的魚塘和小安溪河裡,還有水葫蘆、水芹菜、水白菜、浮萍、水藤菜和梭魚草、鳶尾、菖蒲、矮化美人蕉多種水生植物。這些植物根系發達,生長迅速旺盛,在生長中以水體中的富營養物為肥料,能夠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區水產技術推廣站負責人曾仁莆說,全區推廣面積在兩千畝左右。
  • 這些植物可以幫你淨化養龜的水質!
    水質在養龜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說了,一般水質好,龜就不會生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可以淨化水質的植物。①:鳳眼蓮鳳眼蓮也叫水浮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葫蘆了。經常可以在池塘,河流湖泊當中見到他。它不僅有著觀賞價值,還有藥用價值哦!
  • 江蘇:水葫蘆紅菱淨化水質 採菱女又現太湖
    當天,江蘇省農委、省農業環境監測與保護站、省農科院資環所等在這裡舉辦「農業生物科技淨水環保行」活動,檢閱和研討近幾年江蘇省種植水生植物淨化水質的成果。2007年以來,江蘇省農委牽頭開展了太湖種養水生植物淨化水質項目的可行性論證與相關技術研究。
  • 5種可淨化水質的水生植物推薦送給你!
    在養殖水生植物進行水體綠化時,選好材料是根本,要做到即兼顧景觀效果又能有效淨化水質,植物配置也要講究園林美學原則。下面碧荷灣小導師推薦一些具有淨化水質作用的水生植物。淨化水質的水生植物1、蘆葦:禾本科蘆葦屬,播種或分株繁殖。其淨化水質的效果較好,如將蘆葦布置於自然式水岸邊,別有一番野趣。
  • ...溼地系統中,關於植物淨化的5個關鍵問題(附人工溼地設計步驟PPT))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人工溼地是水體、基質、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的複合體,各要素相互之間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途徑相互作用,從而完成對汙染物的高效去除。作為人為構建的溼地生態系統,人工溼地具有淨化汙染物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汙水的處理。
  • 南京綠博園種水葫蘆淨化水質 方法已顯成效
    「水質這麼差了,怎麼沒人管一管?」揚子晚報記者從綠博園了解到,河裡除了水葫蘆還有大漂,其實是園方特地種來吸汙,為水體「療傷」的。「經過這三年的實踐,我們用水生植物淨化水質取得了初步成效,大部分河道的水質已從劣五類變成三類水。」綠博園副總經理周忠勝介紹說。
  • 北京媯水河水質淨化溼地工程完成主體施工
    近日,位於北京官廳水庫東北方向入庫口的 媯水河水質淨化溼地工程 完成主體施工,預計明年7月投入使用。屆時,進入官廳水庫的上遊來水將經過層層淨化進入水庫,從而提升官廳水庫整體水質。12月4日,記者在官廳水庫東北方向的入庫口看到,官廳水庫媯水河入庫口水質淨化溼地工程主體施工已經完成。據了解,該水質淨化溼地工程總面積約19公頃,工程完工後,可通過引水工程將媯水河河水引進複合潛流溼地,通過喬木、灌木、水生植物綠化及濾料淨化等,淨化媯水河上遊來水。
  • 人工浮島水質淨化
    是以水生植物為主體,運用無土栽培技術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為載體和基質,應用物種間共生關係和充分利用水體空間生態位和營養生態位的原則,建立人工生態系統,以削減水體中的汙染負荷。即:把特製的輕型生物載體按不同的設計要求,拼接、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積或幾何形狀,放入受損水體中,將經過篩選、馴化的吸收水中有機汙染物功能較強的水生(陸生)植物,植入預製好的漂浮載體種植槽內,讓植物在類似無土栽培的環境下生長,植物根系自然延伸並懸浮於水體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機汙染物質,為水體中的魚蝦、昆蟲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著的條件,同時釋放出抑制藻類生長的化合物。
  • 冬季青苔的雙面角色:汙染水質也能淨化水質,控制繁殖量才是關鍵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硅藻還是青苔,在本質上都是屬於一種淡水水藻,所以作為水藻的一些本質特徵,青苔全部具備,比如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之後釋放大量的溶解氧,能夠吸收水體裡面的大量有機質來促進自身的生長繁殖,因此從某種層度上說青苔具有淨化水質的作用。
  • 唐山南湖公園引進「水葫蘆」淨化水質(組圖)
    湖面上大量生長的水葫蘆成為一景  網友wup123提供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白碩)近日,環渤海社區網友發現在大南湖黃龍橋下遊長出了一片綠油油的水葫蘆,有網友叫好,認為這種植物治汙美化效果非常顯著
  • 滻灞國家溼地公園,利用植物自然淨化水質:水鳥涉禽的樂園和天堂
    溼地是重要的國土資源和自然資源,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溼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被稱為「生命的搖籃」、「物種基因庫」。
  • 上海城建設計中標橫琴水質淨化廠工程
    上海城建設計中標橫琴水質淨化廠工程水質淨化廠選址位於橫琴西側濱海門戶位置,處於(北部)產業片區、(東部)商業文化片區與(南部)生態片區功能交匯的核心位置。本工程是全地埋式水質淨化廠,總規模40萬m³/d,準IV類出水標準,地上部分為市政管養辦公樓和體育運動公園,屬於國內罕見全地下、涵蓋地上綜合體開發的水質淨化廠。
  • 北京種什麼植物能吸附PM2.5?
    其中沉降作用佔比最大,為43.57%;其次為阻滯作用,為34.80%;吸附作用為21.50%,吸入作用佔比最小,僅為0.13%。在北京地區混交林調控PM2.5作用能力最強,其次順序為闊葉林、針葉林和灌木林,草地調控作用能力最低。一是沉降作用。大氣顆粒物通過重力沉降和湍流擴散等空氣動力作用降落到森林等下墊面中。研究發現,白天PM2.5的沉降量大於晚上的沉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