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長沙長塘路以南的圭塘河沿線,人工生態湖內的生態跌水區對水質起到淨化作用。圖/記者辜鵬博
華聲在線長沙訊 走在圭塘河邊,各色植物映入眼帘,伴有陣陣清香。沿河岸一直往前走,還有墨綠色的山地車活動區、灰色的滑板活動區、五彩的兒童遊樂區。踏上剛建好的棧道,是一池碧水的人工生態湖,湖裡種植著黃花鶯尾、美人蕉、睡蓮、狐尾藻等。這些水生植物,都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
4月19日,記者從長沙市雨花區三年造綠大行動項目指揮部獲悉,圭塘河生態景觀二期項目中的主題活動區已建設完成,並對市民開放。
記者在位於長塘路以南的圭塘河沿線見到了一個人工生態湖,湖水碧綠幽青,湖面上有人正對湖水進行清理打撈。環湖四周種滿了各種植物,有美人蕉、黃花鶯尾、菖蒲等等,湖面上還漂著不少睡蓮。
在湖的東北角,有一個高低錯落的生態跌水區,遠遠望過去像個小型的梯田。跌水區共分5層,每一層都栽種了不同的水生植物,「這些植物都能淨化水質,起到分級淨化的作用,跌水的落差也能給水中提供一定的氧氣。」雨花區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每一層的植物抗汙能力也稍有不同,最高一層的植物抗汙能力最強。生態湖中也有非常多的水生植物,如矮形苦草、太湖紅菱、再力花、香蒲、菖蒲、黃菖蒲、美人蕉、澤瀉、銅錢草、海芋、梭魚草等等。
記者發現,湖中的水質明顯要比旁邊的圭塘河水質清澈透亮,肉眼能清晰地看到湖水中的各種藻類植物。負責人介紹,他們通過地下管網,將圭塘河的河水直接抽取到跌水區的第一層,然後再一層一層向下流,最後流向湖中,從而淨化水質。菖蒲、美人蕉、鳶尾等挺水植物,主要靠根系吸收部分淤泥中的營養物質及沉澱入土中的汙染物。太湖紅菱等浮葉植物,從根系和浮葉背面吸收水體和淤泥中營養物質及沉澱入土中的汙染物。 記者黎棠
三個區段可觀賞四季植物
雨花區園林局造綠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在建設的圭塘河生態景觀區二期為圭塘河的木蓮衝路至湘府路段,全長2.3公裡,規劃建設面積為57.68萬平方米。二期從木蓮衝路往南依次劃分為主題活動區、生態體驗區、文化休閒長廊三個主要區段。主題活動區已建成開放,生態體驗區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文化休閒長廊正在建設中。
整個園區融入了「海綿城市」的設計,透水鋪裝的道路、人工溼地、生態樹池、植草溝等設計,都能更好地自然存積、滲透和淨化雨水。四季植物方面,春天能觀賞櫻木花道、海棠春色和桃李春風;夏天可觀賞玉蘭園、紫薇園和石榴園;秋天可觀賞桂林杏苑、杉木成林(水杉、池杉、落羽杉)和櫸林紅葉等多種彩葉植物;冬天可賞青梅、紅梅、臘梅、茶花、雪松、圓柏、金錢松等。
記者黎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