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風流、共慰鄉愁,著名詩人鄭愁予開啟大型詩歌文化之旅

2021-01-12 齊魯壹點

11月6日,中國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綠蒂一行三人抵達濟南遙牆國際機場。濟南籍大明湖畔詩人「李清照」、「辛棄疾」攜孔酒接機,詩酒風流,共慰鄉愁。

山東孔酒酒業董事長方政和青年朗誦家李曉霖分別扮演辛棄疾、李清照。來自全省的詩迷將鄭愁予圍住獻花,籤名。

鄭愁予感慨地說:「濟南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魂牽夢繞的故鄉,這裡有大明湖、有千佛山、有李清照、有辛棄疾、泉城濟南本就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

綠蒂介紹,鄭愁予回山東老家,很興奮。山東是詩詞之鄉,曲阜是東方詩意聖城。2000多年前,孔子在洙泗河畔編撰成中國第一部乃至人類第一部抒情詩集《詩經》。曲阜成為中國詩歌的重要源頭之一。

鄭愁予綠蒂一行赴曲阜等地,開始為期一周的2019中國曲阜詩歌論壇暨「好客山東,詩酒遠方」大型詩歌文化之旅。

11月7日至10日,鄭愁予、綠蒂將走進曲阜師範大學國學院與師生座談、參加中國曲阜詩歌論壇暨頒獎晚會、孔酒詩酒之夜晚宴、詩歌朗誦會、洙泗書院種酒釀詩、中國詩歌春晚海選、中國詩歌春晚曲阜會場啟動儀式、詩祭孔子等活動。

齊魯詩歌、美酒、旅遊文化積澱深厚。孔子周遊列國歸來在此編撰《詩經》,屈原曾出使齊國;李白杜甫曾寓居遊歷齊魯;李清照、辛棄疾皆山東濟南籍。蘭陵酒因李白詩而出名,乃千古詩酒。

本次活動總策劃屈金星稱,我們策劃的「好客山東,詩酒遠方」文化之旅,是詩歌、美酒、旅遊的首次結合。孔酒愁予詩酒將成為網紅詩歌文化品牌,在8日舉辦的詩酒之夜上,孔酒—愁予詩酒將在京東隆重上線。

聞訊鄭愁予一行回訪故鄉,山東孔酒酒業有限公司特意推出一款「愁予詩酒」。方政稱,我們秉承數千年的儒家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心釀酒,以德弘文,以詩打造品牌,傳承文化。

鄭愁予詩酒風流,詩風古典飄逸,酒風豪爽酣暢,年輕時是中國臺灣八大酒仙之首。

鄭愁予1933年出生於濟南,抗戰期間曾輾轉棗莊、臺兒莊、南京等地,曾任教耶魯大學,是和余光中、洛夫齊名的中國臺灣三大詩人。

今年端午前夕,鄭愁予領銜海峽兩岸詩人進行《楚辭》之旅祭祀屈原。此次活動開啟《詩經》之旅,祭祀孔子。《詩經》《楚辭》乃中國詩歌之源,此舉深刻表達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尋根意味濃鬱。

本次曲阜之行,鄭愁予一行入住曲阜夫子賓舍,入住當晚,曲阜孔子後裔、山東師道教育集團總裁孔祥雷,曲阜市史志辦孔祥震、著名歌詞家孔薇薇;曲阜師範大學國學院院長馬士遠,副院長翟文鋮;曲阜文化界人士;一同見證了夫子賓舍為鄭愁予一行準備的迎賓儀式,奉茶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王永明王慎勝

相關焦點

  • 《朗讀者》鄭愁予:遊子詩人在詩歌中尋找故鄉
    寫下這些詩句的,是「寶島詩壇三傑」之一的著名詩人鄭愁予。他的詩歌被兩岸及華語圈地區選入教科書,並被改編成很多歌曲,傳唱遍大街小巷,可以說,有華語的地方,就有人朗誦鄭愁予的詩歌。這首名為《礦工》的處女作,受到了老師的表揚,發表在創作班的刊物上,老師用了「人道主義」一詞來形容這首詩。從此,「人道主義」成為鄭愁予最突出的精神氣質之一,也成為解讀他詩歌作品的第一把鑰匙。
  • 評讀詩人鄭愁予詩歌《錯誤》
    第一節兩句,以第一人稱「我」寫遊子走過江南,「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詩中,「容顏」顯然借指某個人,至於這個人的性別,在語言文化的規約下很自然會將其認同為「女性」。前半句中「等」和「季節」賦予了「容顏」以敘事內容和時間限度;後半句是對「容顏如花」這個套板化譬喻的推進和激活,詩人不再甘於用靜止的喻體去比附靜止的本體,喻體被轉化為兩種動作狀態——開、落。
  • 金門:詩人鄭愁予「旅夢」生涯的重要驛站
    臺灣《金門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落籍金門詩人鄭愁予《旅夢二十》音樂會所詮釋的生命島嶼意象,介紹詩人鄭愁予與金門的不解之緣。社論指出,因著詩人在浯島、詩魂伴海洋,金門成了鄭愁予「旅夢」生涯的重要驛站,而使得這場詩的音樂會也有了金門意象、金門情感,間接照見金門島嶼的詩風景,值得重視、傳唱,並向詩人致敬。  社論摘編如下:  「尋醉?/到金門去!
  • 鄭愁予詩歌《錯誤》賞析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他的名字來源於辛棄疾著名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1933年鄭愁予生於山東濟南,臺灣中興大學畢業,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鄭愁予的思維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體悟,他的詩婉約如李商隱,豪放似李白,詩的意象多變,溫柔華美,又自成風格,處處透著古典韻味。《錯誤》的創作背景這首詩的主角是以鄭愁予的母親為原型,該詩源自童年的逃難經歷。1948年12月,他來到到江南的一個村落,這裡喚起了他有關炮車,有關戰馬的馬蹄聲的回憶,他把這些回憶藝術化,寫成了《錯誤》。
  • 詩歌屬於鄭愁予或北島的時代 年輕的詩人在哪裡?
    不斷刷新這場颱風信息的還有一批國內外的詩歌愛好者,他們在很早以前收到一個邀約——「2016鳳凰·鼓浪嶼詩歌節」10月21日在鼓浪嶼舉行,主辦方鳳凰網和鼓浪嶼管委會邀請一百多位詩人來到詩歌的小島、舒婷的家鄉,共赴詩與歌的盛會。名單裡除了有北島、舒婷和鄭愁予等名家,也有諸多活躍在各大微信詩歌群的創作者。
  • 詩人鄭愁予訪談:「達達的馬蹄」響遍半世紀
    鄭愁予   中新網4月15日電 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的現代詩洋溢著中文特有的優美,貫穿著婉約與豪放兩種不同的氣質神韻。有論者說,鄭愁予雖是現代詩人,但其詩作被傳唱的程度,不亞於李後主和李商隱。鄭愁予受邀於13日到新加坡參加活動,並於日前接受了《聯合早報》記者的訪問。  訪談內容摘錄如下:   「馬蹄」意象來自童年經驗   鄭愁予寫於1954年的《錯誤》,是一首美麗輕巧的小詩,一直以來卻是讀者最喜歡,被認為是鄭愁予最迷人的作品。
  • 「達達的馬蹄」響徹兩岸: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
    說到詩人鄭愁予,人們總會想到他的成名作《錯誤》,1954年,這首詩在臺灣首次發表後立即引起轟動,特別是該詩的最後一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更是膾炙人口
  • 詩人鄭愁予:「達達的馬蹄」源自逃難時的經歷
    ,原名鄭文韜,1933年生於濟南,祖籍河北寧河,臺灣著名詩人,代表作《錯誤》、《燕人行》、《小小的島》、《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被稱為「浪子詩人」、「中國的中國詩人」。  當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深情地朗誦完經典詩作《錯誤》,寂靜的臺下立即變得沸騰,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是6月24日晚,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報告廳內的場景。在兩個半小時的演講中,80歲高齡的鄭愁予極少停頓,他親自朗誦一首首詩,意在讓現場聽眾感悟詩的音樂節奏感。  6月23日至26日,鄭愁予受邀前來參加山大威海分校系列活動。24日下午,鄭愁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 臺灣詩人鄭愁予詩歌慈善演唱會3月登場 收入將資助自閉症兒童
    新華社臺北2月27日電(記者楊慧 章利新)臺灣詩人鄭愁予詩歌慈善演唱會「愁予之歌」將於3月15日在臺中歌劇院登場。除了詩人鄭愁予現身演唱,演唱嘉賓還包括臺灣歌手殷正洋、林文俊等。演唱會製作人林彩桂27日在此間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本次演出結餘所得全部捐作公益,用於幫助臺灣自閉症兒童。
  • 薦讀:臺灣詩人鄭愁予的最美的詩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筆名「愁予」,臺灣現代詩詩人。鄭愁予生長於軍事世家,祖籍福建南安,世居直隸寧河,為鄭成功十一代後裔。1951鄭愁予以愁予為筆名在野風雜誌上發表「老水手」,這也是他第一篇在臺灣正式發表的詩作。後來鄭愁予也不斷在「新詩周刊」,「現代詩」等雜誌報刊發表詩作。1956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鄭愁予為發起人之一。1952年鄭愁予於臺北現代詩社出版「夢土上」,其中收錄的「錯誤」一詩頗受歡迎。
  • 詩人鄭愁予,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現代詩中,我最喜愛的詩人是鄭愁予。鄭愁予(1933-),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於山東濟南。童年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 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飽覽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山水風光。他的詩傳唱的程度,恐怕並不亞於 李後主、李商隱。人們都認為他的詩中貫穿著兩種互補的氣質神韻。
  • 詩人鄭愁予:痛苦不是我的主題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臺灣詩人鄭愁予20世紀50年代所寫下的《錯誤》,多年來被人們反覆吟誦,甚至被收錄進了一些中學語文課本。現年83歲的他最近頻繁在大陸參加詩歌活動,「馬蹄聲」似又響起。鄭愁予是內地讀者最為熟悉的臺灣詩人之一,他的詩歌以優美、瀟灑、富有抒情韻味著稱。
  •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 河南詩界集體悼念
    【尋根】  開封  與500萬人共話端午  2014年5月28日,當時年逾86歲的余光中首次抵達中原,開啟「中原文化尋根之旅」,首站在開封。  詩會上,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第一次來河南的余光中感慨,希望中國人永遠也不需要從唐詩、宋詞中尋找故鄉、尋找鄉愁。
  • 全國著名詩人寫麗江麗江詩歌開啟新篇章
    全國著名詩人寫麗江麗江詩歌開啟新篇章 2020-08-22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加坡女詩人韓昕餘第三次受邀太平洋國際詩歌節
    新加坡女詩人韓昕餘第三次受邀太平洋國際詩歌節太平洋國際詩歌節,是由臺灣著名詩人、翻譯家、學者陳黎先生策劃發起的國家性詩歌節。每年一屆,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詩人詩歌愛好者詩歌翻譯和出版界人士出席,旨在傳播詩歌精神和文化,溝通全世界詩人,促進世界美好與和平。已經連續舉辦了第十三屆,成為海內外詩人最重要的活動。2018 太平洋詩歌節於 11 月16、17、18 日在花蓮松園別館,19 日在臺北捷絲旅臺大尊賢館展開。今年主題為「美的探險 詩意生活」。
  • 40餘名詩人陵水為人民讀詩 傳遞詩歌魅力
    「來自海島的聲音」為人民讀詩詩歌公益活動現場 胡陽攝  中新網海南新聞12月6日電(陳冰 胡陽)12月4日晚,以「來自海島的聲音」為主題的為人民讀詩詩歌公益活動在陵水陵河詩社盛情上演,李少君、北喬、胡德夫、古月、龍青等來自兩岸40餘名詩人相聚一堂,通過詩朗誦、音樂演唱等多樣形式,吟誦詩情詩意,傳遞詩歌魅力。
  • 鄭愁予詩歌《情婦》賞析
    鄭愁予詩歌《情婦》是一篇被廣泛誤讀的詩歌。解讀為「我」對第三者「情婦」的霸道佔有,不但霸道佔有,而且在情感上折磨她,讓她在寂寥中等待,在歲月裡痛苦,「我」就是長久的不回來,看「她」為「我」痛苦。這樣的解讀簡直就是變態!和整首詩字裡行間透出的情韻相悖。
  • 鄭愁予經典小詩《錯誤》
    中國詩歌文學精品 文化/詩詞/人生 / 休閒 來源 | 騰訊視頻
  • 鄭愁予「達達的馬蹄」越海峽 感受故土磁場力量
    12月12日,「二00九海峽詩會」在福州舉辦,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圖左)跨海而來,與來自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內地及香港、臺灣的近百位詩歌界、學術界人士,就華語新詩詩學的創作理論、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詩的融合等課題進行深入探討
  • 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的詩人,有著怎樣的鄉愁?
    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這是幾代人鄉愁的回憶呀!余光中生於1928年,於2017年去世,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散文家、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一生都在四處逃亡與背井離鄉中顛沛流離,他說: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