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北京音樂廣播《早安音樂秀》欄目主持人在形容人們起床難的時候用了一個詞:爬,生動地刻畫出了上班族早晨要起床但又不想動的掙扎心理與狀態。
不過,再難也必須起床,因為每個上班族頭上都有柄達摩克利斯之劍:KPI。
早晨不上班,首先態度就有問題。
我們都有KPI,馬雲有KPI嗎?
雖然馬雲貴為首富,他也是有KPI的,他不僅要拉一些重要客戶,還要考慮合作效果。
比如星巴克這個客戶,馬云為它多次站臺。2017年12 月 5 日,全球面積最大的星巴克烘焙工坊落戶上海,與阿里巴巴AI實驗室展開合作,馬雲來到現場,向時任星巴克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公然示愛:"我不喜歡咖啡,但我喜歡星巴克。"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去年8月2日,星巴克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合作內容涉及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盒馬、淘寶、支付寶、天貓、口碑等多個業務線。
此前有傳言稱,星巴克最初首選合作對象是美團,雙方已經開始針對外賣進行內部測試。馬雲最終搶走了這單生意,將星巴克的雙尾美人魚成功換成了自己的頭像。
星巴克與馬雲籤的是3年獨家合作。
星巴克目前佔據國內51%的咖啡市場份額,利用此次合作,3年時間內要達到什麼目標,星巴克自然也是有期望值的,首先肯定是拉來更多的新用戶,其次就是提高星巴克用戶的消費頻率,提升咖啡銷量。
簡稱:拉新、復購。
星巴克的KPI要轉化為馬雲的KPI了。
在華發展20年的星巴克,遇到了中國本土咖啡品牌的頑強狙擊,瑞幸咖啡、連咖啡等新興品牌利用網際網路手段快速發展,搶走了星巴克許多用戶。尤其是瑞幸咖啡,1年時間在全國開出2000多家門店,賣了將近9000萬杯咖啡。今年初,瑞幸咖啡公布了三個目標,要在咖啡門店數量與銷售杯量兩個核心指標全面超過星巴克。
這是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硬核級。
去年初創業以來,"小藍杯"多次給星巴克製造麻煩,甚至把它告上法庭。
美國媒體也注意到了瑞幸咖啡的崛起。今年1月24日,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刊發文章稱:"當地創業企業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正在快速趕超星巴克,星巴克在中國最糟糕的夢魘正在到來。"
2018年8月籤約,現在是2019年3月,留給馬雲的星巴克獨家合作權限還剩下不到30個月。
星巴克外賣推出也有幾個月時間了,咖啡內參君注意到,春節後到現在,大街上基本看不到拎著"專星送"星巴克咖啡的餓了麼快遞小哥,微信朋友圈裡曬星巴克外賣的也寥若晨星。
周末,咖啡內參君突然發現,支付寶首頁出現了星巴克APP。
支付寶這個地方可是金貴的很,只有12個位置,還要預留"更多"這個選項。目前進入這個寶地的有紅包、餘額寶、淘票票、螞蟻保險、淘寶、火車票機票等,不是阿里巨資布局的生態內千億級別的業務,就是用戶使用頻率超高的服務。馬雲將星巴克中國APP安排到這個地方,充分顯示了對其的大力扶持。
咖啡內參君問了幾位朋友,有人支付寶出現了星巴克APP,有人還沒有。看來阿里巴巴在強推星巴克APP的時候,還是蠻注意用戶體驗的,分批分期。
做為全球範圍增長最快的市場,星巴克中國發展情勢是全球投資人與分析師關心的重點。在今年1月初發布2019 Q1財報後的電話溝通會上,"中國"這個詞被提到了51次。
關於和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在達成外賣合作後的效果,星巴克CEO凱文·詹森在此次分析師會議上說:"我們與阿里巴巴在中國的數字合作夥伴關係的啟動, 我們星巴克快遞計劃的迅速擴展, 以及外送星廚和盒馬超市的新增覆蓋面, 才剛剛開始。星巴克交付已經在我們北京和上海的主要市場貢獻了中個位數的交易組合, 這證實了客戶的需求。"
中個位數,翻譯成大家都懂的語言就是4%-7%。
星巴克財報核心指標之一是同店營收,星巴克中國本季度同店營收增長只有1%,其中與阿里的合作只對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門店營收起到4-7%的拉動作用,這顯然沒有達到星巴克的預期。
目前中國 3600 多家星巴克中已有 2000 家門店開通了專星送。通過餓了麼推出的星巴克外賣,對於星巴克業務的拉動作用非常有限,阿里巴巴必須要考慮其他措施。於是,星巴克中國進入支付寶首屏就可以理解了。
星巴克外賣咖啡生意真心不好做。星巴克咖啡原本1杯定價超過30元,如果星巴克粉想在辦公室或者家裡喝1杯,每單還要再支付9元的快遞費,1杯咖啡就變成40多元錢了。
1杯咖啡40塊錢,喝一口,1元;第二口,2元···········。。。。此時咖啡內參君忽然發現女生櫻桃小口喝星巴克的優勢了:由於嘴巴小,一口只需0.5元。
咳咳,這哪裡是1杯咖啡?是液化的鑽石吧。
即使認同星巴克咖啡確實貴的大眾觀點,馬雲在這方面也沒有辦法,因為咖啡定價的事情掌握在凱文·詹森手裡。馬雲必須完成自己的KPI:提升星巴克外賣的銷量。
這屆星巴克真的不行,馬雲想帶動也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