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的自然思想,充滿著哲學感悟

2020-12-16 愛平帶你看影視

提到老子,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與老子同名的莊子,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我們今天就看一下莊子的思想觀點。《莊子》所講的「自然」與老子講的「自然」含義基本一致,在《莊子》一書中,「自然」出現了8次,主要也是指本然、天然、自然而然,與「人為」相對。

如由此可見,無論是老子還是莊子,所講的「自然」指大自然的本然、天然、自然而然的自然性。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本性也應該是人的本性。大自然中暢遊,就是要在大自然中找回人所失去的本性,亦即所失去的自然性。《莊子》書中並沒有大自然的概念,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天地。所謂的天地,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自然。

大自然或天地是一種具有本體意義的安身立命的家園和精神的歸宿。遊於自然,就是遊於道。「吾遊心於物之初」,「物之初」就是無遮蔽的純粹自然狀態,是道的最為原始的狀態。作為純粹的自然過程,正是道顯現的過程。因此,我們只有面對大自然才能更直接而深刻地體驗道。天地有大美,何為大美?就是天地的自然性,就是自然之道。

遊於天地山水間,就是在天地山水中感受其自然而然的本性。體道的關鍵就在於體驗大自然的自然性。「心齋」、「坐忘」的目的就是達到心靈的純粹自然。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何謂天地精神?天地精神就是內在於天地之中的自然靈魂。自然山水不帶有任何社會色彩,自在自為。它所激發的是人的純自然的審美愉快;它所昭示的是個體心靈獲得絕對自由的意義。大自然會把你從社會的各種倫理道德中解脫出來,給人以安身立命之所和終極的關懷。

遊於大自然,就是移情於大自然。與大自然相觸合,投身於大自然,是種生命與另一種生命的碰撞,是人與大自然生命情感的交換,人向大自然虔誠地裸露心扉,大自然則向人展開博大而富有詩意的胸懷。在此移情中個體自身的精神世界不知不覺地發生了變化。人受到大自然不止不休的湧動的影響,境界不斷得到提高,將身外之物拋於腦後,沒有了世俗的牽絆、仁義禮樂的說教和道德倫理,人又重新回到自然,與天地和大自然一同律動同呼吸共命運,精神化入水恆。

這是一個充滿了自由、生機與美感的」逍遙遊」境界,在此逍遙中,人體驗著自由的快適,心靈得以慰藉、靈魂得以升華。莊子堅定地繼承並進一步拓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把自然比喻為「大宗師」。自然是萬物的宗師,也是人類永遠追求效法的楷模。

《莊子·天道》中寫過,「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者也;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都是發於天地之間,都是「道」的自然屬性的體現。道在莊子心目中就是天地間源源不盡的生命本體,是道把生命注入自然萬物之中,讓萬物充滿了生命,於是便有了我們眼前充滿生機的多彩世界。

道有著無限的生命創造力,是宇宙天地的生命之根,它雖無影無形、無蹤無跡,卻是一切生命的根源。道創造萬物,生生不息。道代表了自然萬物的根源和母體。在莊子看來,道無所不在,它使天地和諧規律地運行。他所說的「達萬物之理」就是對萬物自然本性的認識,「原天地之美」,就是回歸自然的素樸的美,自然素樸之美是老子也是莊子最高的審美追求。莊子依然是站在自然的立場上來看待文明,在莊子看來,人的本性原本是自然的,是文明破壞了自然物的本性,也傷害了人的本性,這正是人類的根本性悲劇。

莊子也認為,人類應該重返自然,回到自然素樸的天性,《莊子·馬蹄》篇寫道人類在文明始終存在著無法擺脫的悖論,一方面人類在物質層面不斷嚮往著新的文明;另一方面人類又在精神層面頻頻地懷念遠古家園。莊子筆下的「至德之世」,體現了人類對遠古家園的思念,在莊子的眼裡,樸素的自然狀態才是人類最理想的家園。在那片未被文明浸染的沃土之上,沒有道路,沒有橋梁,只有大自然自由自在地生長,人們可以與動物玩要,沒有猜忌和心機,一片爛漫天真,充滿生機和活力。

莊子把自然詩性化了,莊子的自然完全是詩性的自然。一部《莊子》到處洋溢著對大自然的歌唱。《莊子》一書開篇就提出了「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真正的道遙者是完全為自然所規定的,也具有最理想的自然人格。人應該把自己真誠地交給自然、交給天地、投身於茫茫大化流行之中,個體是短暫的,都是像塵埃一樣的匆匆過客,可自然天地卻是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宇宙之生命是永恆的,人只有把自己託付給大自然,才能使生命得以安頓。

莊子總是以詩意的目光觀看天地,把天地看做是最高的審美對象。自然是無言的、冷靜的,它毀滅萬物不算殘暴,促使萬物生長也不是仁德,雕琢萬物千姿百態也不算機巧,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天樂」。只有走進自然的深處,才能品嘗其中的奧秘,才能體味自然的「天樂」。

人在品味「天樂」時就會進入到精神的絕對自由狀態,一切都是順應自然,毫無人為的幹擾。此時此刻,他不會抱怨,不為外物所累,心靈澄明晶瑩,超凡脫俗,精神歡快而不疲憊,於是,「天樂」在這裡已經成為一種理想人格的象徵。仰望蒼穹,觀日轉星移,莊子不停地發問:是誰推動了宇宙的運行,是誰使日月發光,是誰讓風雨變化。正是在對自然之天的追問中,他提出了自然之道的存在,莊子講的道不是意志,不是偶像,而是作為大宗師的自然。莊子的自然暢想,在天籟聲中得到了升華,不僅充滿了哲學的感悟,也洋溢著無窮的「天樂」、「至樂」。而對於這個話題,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東方思想:莊子·道家哲學
    ·道家哲學 | 中國哲學史筆記 導言 提到莊子,時下火爆的手遊《王者榮耀》中也有一位遊戲人物——莊周,是一個騎在魚鯤上的男子。 總的來說,在道家發展史中,《太一生水》代表了一種努力方向,那就是把老子學說與民間術數結合起來。這種嘗試雖游離於先秦道家的主流,但卻成了後來道教的思想源頭之一。
  • 道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道教與道家思想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早在戰國時代,黃老學派就已經把黃帝、老子結合成一個體系,道家的發展與傳承中主要有老子、莊子與列子等代表人物,漢代出現的道教是繼承道家思想發展起來!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1、老子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形成了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
  • 中國哲學簡史——道家發展的三個階段,老子與莊子的思想有何不同
    說到道,我們可以稱它為「道學」或者「道文化」,道學起源非常早,可以追溯到軒轅黃帝時期,黃帝、姜太公都是道學的代表。而在道學的發展中,春秋時期諸子百家中有一個學派叫道家,公認由老子創立,老子是道學的集大成者,由道學,道家在前面開路,後面出現了道教,道教吸收道學,道家思想而開立的宗教,所以道學文化真是源遠流長,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是道家,道家發展的三個階段。
  • 先秦諸子百家-道家,道家主張道法自然,是中華傳統哲學的起源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道家的三個主要代表人物,你知道幾個?
    作為中華文化的分支,道家為中國的智慧寶庫中增添了很多內容、價值和人文貢獻,它那與儒家截然不同的思想為中國的文化開闢出了新的探索之路,為世人尋找一種理想的自然生活提供了參考依據。它的核心代表人物主要有三個,對於老子、莊子,因為名氣很大,所以我們一般都知道,但是道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人物,他究竟是誰呢?一起來看下。
  •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代,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永恆不滅,有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 道家人物:黃帝、莊子、成玄英、鍾離權、呂洞賓、王重陽
    道家代表人物——莊子 莊子,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人,他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樸素辯證法因素。
  • 道家思想是什麼思想?
    有問必答提個醒 道家思想是什麼思想? 答: 道家是中國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
  • 老子莊子提出的,無為而治道家思想,竟被後人誤解千年
    感覺老子在我心目中是古中國先秦時期最神秘的人物,感覺他最後的神秘結局像是升仙去了。《道德經》之所以偉大,在於你無論身處任何階層都有所裨益。漢初文景之治採用的應該是老子的無為而治,順應民生。幾千年前古人講天人合一,到了近代被當成笑話,經歷無數災難我們才發現還是那些古代智者說的對。
  • 《莊子》:一則故事,一種人生感悟
    莊子(本名莊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一說公元前275年),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先秦七子之一,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創立了哲學學派莊學,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 莊子的十大名句:感悟道家的人生智慧,讀懂讓人受益匪淺!
    莊子是戰國中期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本名莊周,是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莊子散文極具浪漫主義風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對後世文學具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倆欣賞一些他給我們留下的千古名句。
  •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的思想,講述的是什麼道理?
    科學和道家的影響不衝突也不在一個維度上。你是想說用科學技術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用道家思想來作為為人處世的指導思想?或者是我沒理解清楚這個維度是什麼?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當年清政府也是想拆分的玩耍,結果你也知道。
  • 道家人物解析,從伏羲到劉伯溫幾千年的經典人物都有誰
    道家是我國最古老的學派,從伏羲初起到如今已有幾千之久了,在這幾千年的歲月裡出現了許多老幼皆知的人物,下面我就介紹幾個大家都熟悉的典範人物。 伏羲八卦 伏羲是我們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佔卜八卦。伏羲八卦中所蘊含的「天人諧和」的整體性、直觀性的思維方式和辯證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原點。
  • 中國哲學簡史:談三教九流,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這樣解釋到:迷信,教條,儀式,組織,具有這些特點是宗教。很明顯,我們都知道儒教並非宗教,儒教是人們因崇尚「儒家思想」,為了與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
  • 老子莊子為什麼要反對儒家的仁義思想?老子反對仁義的三個理由!
    中國文化是非常的多元化,在歷史上主流的思想儒家道家佛教這三個是最為核心的。在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的時候,其實儒學和道家就是佔據一個主流位置的。儒家主要是以孔子孟子為典型,核心的一個字就是仁。從漢武帝開始儒學就成為了一個主流的思想,對後人的一個影響也是非常的大的。但是有個學派對儒家的學說並不是很贊同,那麼這個就是道家。道家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莊子,道家就是儒家的一個對立面道家是反對仁義的,道家是一種自然哲學。那麼老子莊子為什麼要反對儒家的仁義思想呢?是不是針對孔子和孟子,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子的。那麼這是什麼原因所決定的呢?
  • 《中國藝術史》:道家的無為思想 造就了中國藝術天人合一的核心價值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主要哲學思想,由道家學派的標誌人物莊子首先提出。道家的理論超脫於戰國諸子百家的「實用」性的理論,比較重於「意」。而莊子則提取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理論基礎,使得「道」成為了一種學說。其中「天」代表了宇宙中潛藏的一種規律,法則,「人」則代表了世界的萬物,人乃萬物之靈,所以可以感受到「天」。在道家的理論裡,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裡的一部分,所謂「天」始萬物,「地」生萬物,而「人」成萬物。
  • 莊子和老子同樣是先秦的道家人物!莊子和老子有哪些不同觀點?
    莊子和老子同樣是先秦的道家人物!莊子和老子有哪些不同觀點?我們今天總說「老莊」,將老子與莊子並列,作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但是在漢代,人們提起道家就說「黃老」,直到魏晉時期人們重視莊子,才將老子與莊子並稱為老莊。
  • 莊子與惠子「濠梁之辯」寓言的哲理思想與智慧啟示,你知道嗎?
    莊子莊子又名「莊周」,戰國中期宋國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繼承發展與豐富了老子的思想,與老子並稱「老莊」,他的哲學思想體系,被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郭沫若曾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學家的人,在中國古代的哲人中,莊子是絕無僅有」。惠子又名「惠施」,戰國中期宋國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名家學派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 逍遙遊,莊子哲學中的人文意蘊
    來源:正心正舉微信公眾號(bjzxzjyjy) 文丨雪峰如果說儒家哲學是中華人文精神傳統中的「寫實」,那麼莊子哲學一定是人文精神中的「浪漫寫意」。莊子的文字深邃空靈,天馬行空,汪洋恣肆,富於噴薄的想像力和思想張力,其背後的哲學意蘊通透純澈,況味十足。
  • 莊子和老子誰才是道家的開山祖師?
    歷史上說起道家人物,都有老莊的說法,老是老子,莊是莊周。這「老莊」連字,同時又指道教三玄經中兩部經典:《道德經》和《莊子》。其中《道德經》為大經,《莊子》被視為小經。一般而言,這沒有什麼問題。要說莊子應是道教的祖師爺,當是一點不過。三清觀裡,怎麼也該有莊子一個位置。因為什麼?因為莊子把理想化的道家人物給描述清楚了,後人就可以有樣學樣,照著去「修」了。舉個例子,道教中人都想成為真人,可這什麼是真人,真人是怎樣的樣子,那就得去問莊子了。不讀他的書,連真人是什麼都不知道,還修個什麼?所以說,莊子對道教的意義實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