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的思想,講述的是什麼道理?
科學和道家的影響不衝突也不在一個維度上。你是想說用科學技術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用道家思想來作為為人處世的指導思想?或者是我沒理解清楚這個維度是什麼?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當年清政府也是想拆分的玩耍,結果你也知道。
-
道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道教與道家思想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早在戰國時代,黃老學派就已經把黃帝、老子結合成一個體系,道家的發展與傳承中主要有老子、莊子與列子等代表人物,漢代出現的道教是繼承道家思想發展起來!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1、老子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形成了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
-
漢代初期為何採用道家思想治國,漢武帝又為何轉用儒家思想?
在中國古代三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者大多使用的是儒家和法家的思想。而在漢朝初期,則採用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為而治」的思想反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為什麼漢朝初期會採用道家思想,到了武帝時期又轉用儒家思想呢?
-
同本同源,知行合一,道家開史,道家思想的誕生
同本同源,知行合一 ,道家開史,道家思想的誕生道家思想,作為中國唯一的的本土宗教思想。他可以不藉助外力,而進行運動,而且不改變自己的運動模式,同時可以進行循環的運動,而且永遠不會停止,這種能力可以成為整個這個時間和空間的起點期間的核心的原動力,老君本人很坦然的說,他不知道這個東西叫做什麼名字,但是可以,勉強的管它叫做道,同時呢,還可以給它起了另一個名字叫做大,這個大的意思就是,他可以走的,可以往外走,同時可以走的非常遠,走到非常遠的時候還可以回來,這種能力就是道的一個基本能力。
-
國學三大核心思想儒釋道,為什麼不提倡道家?
儒家的反面是什麼?是小人,小人結於利,小人長戚戚,小人巧言令色,小人寡廉鮮恥。所以儒家要「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佛家的反面是什麼?是魔,所謂成魔成佛一念之間。魔是什麼?魔是色,香,聲,味,觸,法,是欲的化身。所以佛要苦修要滅欲!西方的宗教反面是什麼?
-
道家:無為而治與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諸子百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長期佔據著重要地位,但所倡導的主流方向卻不盡相同,例如儒家崇尚禮儀,法家重律法,墨家主張平等。但論及處於核心地位的,當屬道家思想。道家向來研究人與之然的關係,認為人應順應自然規律,讓一切事物按照其原有的發展方向發展,不可多做幹預,即無為而治,這是其一。無為並非不作為,而是不妄為。
-
為什麼日本學不了道家思想?背後原因令人唏噓
日本四面環海日本為何抵制道家?道家思想可追溯到老子,推崇無為而治。在如此的地緣環境下,道家根本不會成為日本的主流思想,所以一開始傳播就遭到了抵制。眾所周知,道家思想催生了道教,這一我國本土宗教。而中華文化覆蓋日本的方方面面,因此很多人一看到「神道教」這個名字,下意識就會覺得是日本的道教。其實這都是名字的誤導,雖然神道教和道教就差一個字,但本質上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
李白與道家丨寄志於鰓鵬 留意於山林·李白前期的道家思想
李白毅然離開長安浪跡天涯期間,在回想自己學術思想取向時曾說「學道三十春,自言羲皇人。」他所學之道,包括道家與道教。羲皇人,指像遠古羲皇時期那樣心地質樸的人。通觀李白的全部詩文,涉及道家思想與道教仙學的篇目比比皆是,由此可以看出這個說法是非常真實可靠的。在這一部分,筆者著重探討他的道家思想。
-
漫談:中國「書品」理論中蘊含的道家思想
如果說《易》學提供了「書品」理論的思維方式,儒家思想提出了「書品」理論的社會道德標準,那麼道家思想對「書品」理論的影響已經完全進入了書法的審美感知和藝術風格中去。道家以無為、虛靜的人生狀態看待一切存在之「物」,從「物」的身上又領會到了人生過程擁有的自然進程與微妙變化道家思想的精神世界中,一切外在條件都是為了「體悟」人生精神的真諦而存在,他們把這種精神稱為「道」,把感悟和享受這種「道」的過程看成是一種藝術經歷,由這種藝術精神迸發出的美實在是既清晰又模糊。
-
美國總統裡根懂得「治大國若烹小鮮」,為什麼儒家是正統思想而道家...
有個問題就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為什麼選擇的儒家而不是道家呢? 儒家在兩千多年中居於社會思想文化的正宗和主導地位,是官方的正統思想;道家崇尚自然無為,與社會現實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在大部分歷史時期處於在野的地位。
-
老子莊子提出的,無為而治道家思想,竟被後人誤解千年
道家老子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只是他們的思想言論於我們的社會不符合,所以很多人誤解他們。老子的辯證法還是厲害的,確實有其哲學深意。中國道家文化才是精華,佛教是外教從唐至今並沒有給中國帶來什麼。老子莊子的思想針對的不是一個自由人人平等的社會,他們的思想中所謂的國泰民安仍舊不是來自人民群眾, 而是在思考統治者該當如何。 而其中所提出的強筋骨弱心智也是完全迎合時代需求。 這也就是為什麼黃老學說在後來一些時期裡比儒學更受青睞。 當今很多人拿出老莊學說, 是因為現如今社會節奏飛快過於浮躁, 所以拿出老莊來反倒是可以迎合當下的現狀。
-
東方思想:莊子·道家哲學
老子之後,道家思想大體沿兩個方向展開:一是以個人生命為中心,關切的是自我、自由與本真(楊朱、莊周);一是以社會政治為中心,最終落實到為君人南面之術(稷下學派)。 按老子思想,其實還包括一個宇宙論的架構,這種宇宙論架構對兩漢思想亦甚有影響並直接導出了道教的神仙追求。
-
玄古子:道家「離俗絕塵」思想對符咒的影響 科學無法解釋玄妙
道家符的出現是和當時的社會情況相符的。那個時候的人們備受封建社會統治者的壓迫,所以希望解脫。而道教的出現給這些勞苦大眾帶來了精神解脫的方法。道家符就是其中一種,例如道家符中的平安符、姻緣符都給這些受壓迫的人帶來了希望。雖然道家符並沒有真正解放這些勞苦大眾但是卻給他們的精神尋求了寄託,這一點也是道家文化的具體體現。道家文化遵循天地萬物皆有常理,所以符也正是遵循了這個法則。
-
為什麼說傳統文化 的根祇在道家,一個思想兩件事,影響了五千年
,離不開道德體系,道家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本土宗教,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最初是一種哲學思想,提倡「天地人道法自然」,認為「萬事萬物皆有道,道法自然玄又妙」。 相比其他學派,道家思想從一開始誕生,就直抵人類靈魂最深層,雖然比起儒家和墨家,少了些關愛以及世俗,但其思想以其獨有的「三觀」綻放出光彩。 清靜無為,無為而治。
-
以「務為治」為目標,道家視角中的儒、道思想的理論區別
在這些思想中,道家的思想是獨特的一支,不僅因為其在中國政治思想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也因為道家思想含有中國式的辯證思維,以及在後世道家發展向宗教轉變的過程中出現的神秘主義。這些條件導致了道家思想不容易被後世正確理解,而且一不小心就會被誤解。那么正確的理解道家思想,對於了解中國政治思想的發展和演變有重要的作用。
-
儒家道家思想誰更高一籌,為啥官方多崇儒學?
就這個角度,孔子向老子學習,沒有什麼毛病。孔子向老子學習過,就說明儒家思想沒有道家思想高明嗎?顯然不是這樣的。我們假設說如果沒有孔子,就沒有人刪詩書,定禮樂。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歷史傳統,很可能就傳承不下來。老子道家的思想呢,主張無為,主張道法自然。
-
《中國藝術史》:道家的無為思想 造就了中國藝術天人合一的核心價值
想要了解國畫,欣賞國畫,先要了解畫家的內心的思想感情。山水魚蟲盡在心裡,融情於景,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都包含了作者的意境在裡面。 那什麼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道家的主要哲學思想,由道家學派的標誌人物莊子首先提出。道家的理論超脫於戰國諸子百家的「實用」性的理論,比較重於「意」。而莊子則提取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理論基礎,使得「道」成為了一種學說。其中「天」代表了宇宙中潛藏的一種規律,法則,「人」則代表了世界的萬物,人乃萬物之靈,所以可以感受到「天」。
-
牧溪—完美表現道家思想美學法則的畫家
牧溪的畫有種寧靜淡泊,寂寥的美,天生無欲無為的道家思想深隱其中。能如此精細著墨為一物,然後大面積留白卻不顯突兀,這種控制力在思想境界和技法功底上沒有很高修為是做不到的。從畫面構圖和營造的氣氛上,八大山人應受其影響很大。
-
道家思想核心精髓?其文化底蘊有多深奧,今天仍然值得借鑑
年輕人時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生活得逍遙自在,其實,這句話當中蘊含了道教的思想內涵。道家的核心思想境界深奧,其中很多思想精髓,今天依然有借鑑價值。一、生活的真諦是逍遙自在逍遙是莊子的重要思想,其主要是想指出人們的悠遊自在,才能在精神上達至絕對的自由。逍遙自在的道家思想已經承傳幾千年,成為我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傳統之一。
-
什麼是儒家?儒家思想是如何包羅萬象的?
#歷史冷知識#無論是理學還是心學,甚至清代的考據學都曾經自我標榜是儒家的繼承人,或許在後世看來,它們自從融合了佛道兩家的思想後已經成為了獨立的哲學分類並不是儒家那麼究竟儒家思想是什麼呢?這些分支到底是不是儒家呢?得從孔子和儒家開始說。儒的解釋有很多,有說柔的,有說術的,甚至在《周禮》中也有提到道的。但從孔子的畢生追求和《論語》中來看,儒家的本義是兩個,一個是仁義,一個是禮樂。這兩個基本要素構建了儒家思想的本源。仁義很好理解,為人不仁枉為人,而為君不仁枉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