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同城生活
給大都市區帶來發展機遇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王燕平/文 林焱挺/製圖
杭州鐵路樞紐規劃圖
12月26日下午,杭州地鐵2號線二期、三期通車,從良渚到武林門,只要不到40分鐘的時間。家住良渚文化村的陳敏說,早高峰他開車到武林廣場一帶至少要一個半小時。有了地鐵,時間至少節約半小時。
家住杭州大華西溪風情的張磊,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要去上海、南京等地出差,每次出差就很糾結:坐火車吧,杭州到上海高鐵只要一小時;但從家裡出發去杭州火車東站,開車就要個把小時,如果坐公交就要一個半小時。「今後如果杭州鐵路西站建成,橫穿整個杭城的時間就可以大大節省了。」張磊滿懷憧憬地說。
建設杭州大都市區,交通先行。明年,杭州十條地鐵線將全面開工。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批覆的《杭州鐵路樞紐規劃》(2016-2030年),杭州鐵路西站將動工興建。「今後從我家到鐵路西站,估計只要15分鐘左右時間。」張磊說。
六大鐵路客運站
輻射整個杭州大都市區
在杭州市發改委綜合交通處處長陳周斌的辦公室,一張嶄新的杭州鐵路樞紐總圖掛在牆上。陳周斌全程參與了《杭州鐵路樞紐規劃》的修編,他認為,規劃的獲批,對整個杭州大都市區的交通以及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
「舉例來說,杭州城西不但人口密集,而且高科技企業眾多,高端人才雲集,今後這方面的人才還會越來越多。但這裡離杭州火車東站、離機場都比較遠。鐵路西站建成後,交通出行方便快捷多了,有利於提高這一區域的人才集聚能力。原來穿越城區花的1個小時時間,都可以到上海、南京了。」陳周斌說。杭州鐵路西站還輻射到原來遠離火車站的臨安以及桐鄉、安吉、德清等地方。而像紹興地區的諸暨、上虞、新昌等地,到即將投入使用的杭州鐵路南站也非常方便。
陳周斌說,未來杭州鐵路樞紐的總體格局,呈現的是「一軸兩翼」的格局,一軸是指由杭州東站、杭州站(城站)、杭州南站以及既有的滬昆、寧杭甬通道;兩翼是指由杭州西站及相應高鐵組成的城西通道,以及由大江東站、機場站組成的江東通道。也就是說,未來杭州鐵路樞紐將由六大鐵路客運站組成:杭州東站、杭州站(城站)、杭州南站、杭州西站、大江東站和機場站,今後大都市區內的居民出行可以有更多選擇。
有了機場站,今後杭州大都市區內的城市,可以坐高鐵直接進機場,大大提高出行效率。大江東也一樣,陳周斌認為,這裡420平方公裡,未來要有一兩百萬人口,沒有高鐵站是不行的;而在杭州灣大灣區的規劃中,大江東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目前,杭州已有杭甬、寧杭、滬杭、杭長4條高鐵線路,算上明年10月通車的杭黃高鐵共5條。根據規劃,杭州還將新引入6條高鐵路線,輻射上海(北京)、合肥、黃山、武漢、南昌、溫州、台州、寧波等9個方向。
地鐵高鐵無縫對接
鐵路西站到機場只需45分鐘
在杭州城市交通中,地鐵可以說扮演著主動脈的角色。
「2022年杭州亞運會召開之前,杭州將建成十條地鐵線,到時候杭州地鐵網絡將基本成型。」陳周斌說。而且,未來杭州的地鐵網將與六大高鐵站全部無縫換乘。
目前,一條規劃中的從城西一直到機場的機場軌道快線,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這將是杭州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軌道快線,將從杭州鐵路西站出發,經文一西路、文二西路、文三路到火車東站,過江後再到蕭山國際機場,力爭2022年完成。全線一共只設13個站,這些站均與地鐵線交叉,可無縫換乘,與地鐵線不交叉的地方不設站。從鐵路西站到鐵路東站預計只要25分鐘時間,到蕭山機場預計控制在45分鐘以內。」陳周斌說。
如果說地鐵是城市交通的主動脈,那麼,城際鐵路則是杭州大都市區內的主動脈。目前,杭州至海寧、杭州至臨安、杭州至富陽、杭州至紹興4條城際鐵路均已啟動建設,預計「十三五」期內建成投入使用。
大都市區帶來同城生活,就業機會更多
建設杭州大都市區,目標當然不僅僅是交通的互聯互通,而是包括了由大都市區交通延伸的「同城生活」,以及醫療、教育、旅遊等資源的共享及互聯互通,還有大都市區帶來的經濟發展的機遇。
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曾參與了杭州、寧波、溫州等大都市區的規劃,他認為,大都市區的形成,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優化產業結構,通過分工合作提升效率。
「打個比方,杭州市現在一些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很好,通過大都市區建設,在都市區的外圍或者邊緣地區,不但可以更便捷地共享這些產業的技術、信息和人才,還能承接杭州輻射出來的一些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這對整個都市區經濟的增長會起到明顯的提升作用。」徐劍鋒說,「過去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要素投入,雖然產值增長快,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或者說福利提高並不明顯;現在通過專業化的分工合作,效率增長快,百姓受益更實惠。」
大都市區建設還會帶來就業的變化。「同一個大都市區內,今後就業的機會更多了,就業選擇的地方更大了。」徐劍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