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巴村:從家庭旅館到精品民宿 發展生態旅遊紅火了一個村子

2020-12-12 騰訊網

位於林芝市工布江達縣的巴松湖,藏語意為「三座巖石山下的湖」。巴松措景區是國家森林公園和5A級景區。時入深秋,舉目望去,山依偎著水,水映照著山,碧水共長天一色。若雲來山更佳,勝仙境。

圖為美麗的巴松措。記者 扎巴旺青 攝

結巴村就位於巴松措景區內,是工布藏族的聚集地。具有原始工布風情的結巴村距工布江達縣城103公裡,距鄉政府駐地錯高鄉15公裡,平均海拔3405米。錯落有致的美麗藏式民居鑲嵌在湖邊、森林裡,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據流傳此地的民間傳說故事,「結巴」為「忘記」之意。若坐擁如此美麗山水,名字倒也有內在之貼切。

林芝素有「西藏江南」之稱,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過去,這裡的人們世代以砍伐林木貼補家用。2005年,政府部門下了禁伐令,並倡導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以保護這道天然的生態屏障。十幾年來,政府持續加大投資力度,改造農牧民住房和鄉村基礎設施,還定期舉辦農家樂餐飲、服務、衛生等方面的培訓,千方百計地完善發展生態旅遊的基礎。這些舉措,讓當地人民對做旅遊不僅手裡有了「底」,心裡也有了「底」。

一樹繁花向春風。結巴村也不例外。他們立足生態,大力搞起了家庭旅館,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開始的時候全村只有3家家庭旅館,後面就有了第4家、第5家……國吉家庭旅館便是結巴村的第一家家庭旅館,開辦於1993年。索朗卓嘎是這家家庭旅館的女主人,2008年從她嶽父索朗班旦手中接管了家庭旅館。雖然今年只有30歲,但她已有10年打理家庭旅館的經驗。卓嘎最早接管的是木質小樓,2010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又新建了一座房子,擴大了旅館規模,目前她家擁有兩棟房子做家庭旅館。

索朗卓嘎正在晾曬枕套和被罩。 記者 扎巴旺青 攝

卓嘎說:「我的兩棟房子都是帶獨衛的,目前(村裡)我家的獨衛最多。 兩個房子總共有28個床位,去年共收入13-15萬。」在兩個家庭旅館傍邊,她又正在建一座佔地700多平方米的3層小樓,準備打造成精品民宿酒店,建成之後將有16間房用來住宿。除了住宿外,她還預備將頂樓作為觀景臺打造。卓嘎說,新酒店預計明年開始營業,雖然她有一定的酒店管理經驗,但她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屆時也會聘請一些專業的客房服務人員來一起打理。「設備更齊全了,旅館更舒適了,遊客自然更願意來。」卓嘎自信地說,「我還自己經營一家網店,做微商,通過村民採購,我收購的方式賣一些藏藥材,從中也能夠收入3-4萬。」記者加了卓嘎的微信,在她的朋友圈充滿了鄉土生活的一天天,採摘松茸、各種蘑菇,還有森林、湖水,以及溢出滿屏的他們的喜悅……西藏新農村新農民的生活,讓生活在城市的記者都禁不住豔羨。

桑西家的旦培家庭旅館就是結巴村的第4家旅館。她家原來做的是商店和餐館生意,見開辦家庭旅館收入更豐盈,自2006年開始她開始改做家庭旅館,收入翻了幾倍,當時投資的15萬在第一年就回了本。現在村子裡家庭旅館多,競爭激烈,收入沒有以前可觀,但還是能保持在15萬左右。

隨著遊客對休閒體驗和更高的精神消費的需求變化,為結巴村的老式家庭旅館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方向。次仁德吉家的家庭民宿就是在這樣的契機之下出現在結巴村。這是一座隱匿在幽靜村落裡的精緻、時尚、浪漫的木質精品民宿,與村裡的其他家庭旅館相比,有著脫胎換骨般的提升,整潔乾淨的房間,溫馨且富有特色的設計,格調顯而易見。二樓用作住宿,一樓用作餐廳,餐桌上擺上了自家的蘋果和一些小零食,客人來了也會煮本地土豆和牛肉來招待,後院蔬菜現摘現做,讓客人能夠充分體驗農家的趣味。

「政府非常支持開辦精品民宿,工商銀行為我們提供貼息貸款,我自己貸款了100萬再加上縣政府的10萬元扶持資金,我就這樣做起了自己的『事業』。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只要跟著政策走,放心大膽往前衝,後期的工作都會有鄉政府和駐村工作隊幫我們處理。而且我在澤當飯店已經工作了27年,有豐富的酒店管理經驗,做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次仁德吉說道。她家的民宿是與弟弟合開的,去年12月裝修完成,但出於裝修安全考慮,他們今年5月份才開始接待客人。「5月到現在純收入有16萬。要創立自己的品牌,住宿、特色食品這些方面都要兼顧,香噴噴的特色石板烙餅、甜茶和酥油茶、新鮮有營養的牛奶、糌粑以及各種炒菜讓客人吃得舒心,這樣既招攬了客人,也拓寬了農產品的銷路。」次仁德吉說。她通過微信朋友圈線下推送以及與幾家公司長期合作,有固定的客源。未來,她希望與旅行社合作,打造涉外民宿,接待外國遊客。「現在村裡還沒有這樣一家(涉外民宿),所以年底我打算先去諮詢一下,爭取早日與國際接軌。」次仁德吉有著自己的遠大理想。

次仁德吉和她的合伙人弟弟多吉旺扎。記者 扎巴旺青 攝

發展生態旅遊讓結巴村的面貌煥然一新,昔日的伐木村,如今已是生態旅遊示範村。翻天覆地的變化,發生在這十幾年。結巴村村委會第一書記王石感嘆:以前村裡沒有水泥馬路,全是泥濘小道,一到下雨就踩泥巴。現在,村裡通了柏油路,水泥路鋪到每家每戶門前;村民全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村裡早就通了電和自來水,還覆蓋了網絡……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遊客越來越多,村裡的家庭旅館數量和規模也在慢慢增加,村裡131戶537人,其中有41戶170多人就在經營家庭旅館,2018年他們村光是家庭旅館的收入達到了180萬。

生態旅遊不僅帶動了本地人的就業和增收,也為整個村的經濟注入了活力。遊客多了,藏香豬肉供不應求。村裡採用入股的方式順勢辦起了藏香豬養殖基地,每年會給村民分紅。2016年初建檔時全村貧困發生率為17%,2018年年底就實現了整村脫貧。遊客接待中心、度假山莊、松茸加工廠、綠潔洗滌公司、西藏沃野藏豬原種保護基地等村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提高了自身的「造血」功能,成為帶動結巴村民共同致富的一個重要抓手。村民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寬,日子越過越紅火,去年人均收入達到16420元,大家心裡都樂開了花。

「未來幾年,我們會根據市場需要以及這邊的實際情況去打造村集體經濟項目,不求數量多隻求效益好。在今年8月中旬到9月中旬這一個月時間裡,我們的共享單車項目已經盈利一萬多了,所以下一步我們還是會繼續發展這個項目,每年舉辦環湖自行車比賽,為一些愛好者提供體驗服務。」村委會第一書記王石說。未來,結巴村將繼續依託綠水青山、雪山草地、鄉土文化等資源優勢,積極建設發展標準化、規範化的鄉村生態旅遊。(記者 朱楠 德卓 韓海蘭 董秀麗 扎巴旺青 拉旺次培 扎白)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西藏結巴村:從家庭旅館到精品民宿 發展生態旅遊紅火了一個村子
    這些舉措,讓當地人民對做旅遊不僅手裡有了「底」,心裡也有了「底」。一樹繁花向春風。結巴村也不例外。他們立足生態,大力搞起了家庭旅館,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開始的時候全村只有3家家庭旅館,後面就有了第4家、第5家……國吉家庭旅館便是結巴村的第一家家庭旅館,開辦於1993年。索朗卓嘎是這家家庭旅館的女主人,2008年從她嶽父索朗班旦手中接管了家庭旅館。
  • 【天河兩岸看西藏】結巴村: 發展生態旅遊紅火了一個村子
    【天河兩岸看西藏】結巴村: 發展生態旅遊紅火了一個村子 2019-10-10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林芝結巴村:不砍樹搞旅遊富了
    可西洛的家庭旅館卻閉門謝客,大興土木。西洛和妻子在結巴村經營的家庭旅館,位於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錯高鄉巴松措湖畔。旅館現有20個床位,旺季客滿,一年能給這個六口之家帶來十幾萬元的收入。素有「西藏江南」之稱的林芝,森林覆蓋率高達47.6%。過去,這裡的人們世代以砍伐林木貼補家用。昔日的伐木村,如今已是生態旅遊示範村。結巴村已有農家樂40多戶,每戶每年旅遊收入不少。遊客多了,藏香豬肉供不應求。
  • 川藏行(10)結巴村黨員帶頭吃好「旅遊飯」
    位於工布江達錯高鄉結巴村的巴松措景區,因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場、文物古蹟、名勝古剎為一體,它被列入世界旅遊景區(點)、國家5A景區、國家森林公園,還有「小瑞士」的美譽。結巴村整條村子,就在景區中,景就是村,村就是景,是名副其實的「全域旅遊」村。
  • 龍門:「鄉村旅遊+民宿+溫泉」打造特色旅遊品牌
    惠州通過推動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結合區域特色,規劃引領發展,全市鄉村旅遊在空間上劃分為北部和東部山地鄉村旅遊區、中部農田生態觀光體驗區和南部濱海特色農業生態旅遊區三大功能區,集中培育特色鮮明、宜居宜遊的小鎮,構建類型豐富、組合良好、差異互補的旅遊產品體系,壯大鄉村旅遊發展。「之前周末總是發愁,不知道帶孩子去哪裡玩,現在每個周末找一個村子,就能開心地玩一天,甚至兩天。」
  • 民宿起源與發展——英國B&B家庭旅館
    民宿,不同於傳統酒店旅館,也許沒有是高級奢華的設施,但它能讓人體驗當地風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熱情與服務並體驗有別於以往的生活。但有關民宿起源說法不一,最早的民宿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今天我們來聊聊英國B&B的家庭旅館。
  • 西藏5A級景區巴松措讓民眾吃上「生態旅遊飯」
    何蓬磊 攝   中新網拉薩1月31日電 (何蓬磊 易雪萍)「我們是結巴村的第一家家庭旅館,開辦於1993年。2018年僅旅遊收入就有18萬元(人民幣,下同)。」位於巴松措景區內的國吉家庭旅館女主人卓嘎用一口流利的漢語對記者說道。  近日,2019年西藏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來到林芝巴松措。
  • 藍田縣依託生態優勢發展精品民宿推進鄉村振興提升全域旅遊
    12月23日上午,由西安市委網信辦主辦、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承辦的「高質量發展看西安」網絡媒體行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藍田縣,實地了解藍田縣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精品民宿經濟,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展情況。普化陳家灘·水麓藍山民宿新建與改建相結合是藍田縣發展精品民宿的一個特點,依託水陸庵景區旅遊資源和項目周邊地塊的自然資源優勢,水麓藍山民宿改造了原有泉塘澇池水域、流轉租賃部分村民溼地,用於種植、養殖和園林苗木產業,租賃及合作經營村民閒置老宅,共同發展民宿經濟,建設成配套豐富、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瓜果採摘、農事參與的綜合農事體驗生態民宿園區
  • 民宿紅火身份尷尬管理基調怎麼定?
    此外,對京郊民俗旅遊從業者來說,很多民宿就是利用自家的平房院開展經營,而按照現行規定,不論利用自有還是租賃住房從事民宿旅遊者,都要符合工商、公安、消防、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管、環境保護等部門針對社會旅館的管理標準,但這明顯不適用於小規模的民宿。  針對民宿發展現狀,福建、北京的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了關於加快發展民宿經濟的建議。
  • 高質量發展看西安|藍田縣依託生態優勢發展精品民宿 推進鄉村振興...
    西安網訊:(記者 黃敏)「高質量發展看西安」網絡媒體行主題宣傳活動今天(12月23日)走進藍田縣,記者們實地走訪查看了藍田縣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精品民宿經濟,推進鄉村振興開展情況。  依託生態優勢,近年來,藍田縣大力發展精品民宿經濟,打造秦嶺北麓國際文旅康養溫泉度假示範區和關中環線精品主題民宿示範集群,建設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先導區,以大力發展精品民宿經濟,推進和貢獻鄉村振興。
  • 熱水景區積極爭取「家庭旅館補助項目」
    為加快推進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熱水景區積極爭取了羅霄山片區發展暨神奇湘東文化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建設項目中的「家庭旅館補助項目」。據悉,該景區申報新建改造家庭旅館90餘家,經驗收符合要求的旅館有47家。近日,熱水溫泉景區管理所為驗收合格的家庭旅館發放了「神奇湘東」標誌的床上用品,安裝了「湘村客棧」牌匾和「神奇湘東」LED燈箱,並在醒目位置張貼了家庭旅館工作制度標牌,進一步規範了熱水景區民宿產業,提升了家庭旅館質量。(蔣華芳、朱盈)【來源:手機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精品民宿+果蔬種植 深山百姓的生態富民之路
    近兩年,門頭溝區清水鎮梁家莊村依託市區低收入精準幫扶舉措,先後引入「創藝鄉居」精品民宿和高山蘆筍、奇異莓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項目,幫助村內低收入戶增收,走出了一條適合村子發展的生態富民之路。2018年5月,北京國資公司與梁家莊村籤訂「一企一村」結對幫扶協議,開始利用空置院落,發展精品民宿。17套新建成「創藝鄉居」去年為村裡帶來了30萬元的收入。與此同時,村子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重新鋪設道路,種植景觀花卉,繪製文化牆。現如今,村子搖身一變,成了宜居宜遊的美麗鄉村。
  • 藍田縣依託生態優勢發展精品民宿 推進鄉村振興 提升全域旅遊
    12月23日,由西安市委網信辦主辦、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承辦的「高質量發展看西安」網絡媒體行主題宣傳活動走進藍田縣。 媒體團一行實地走訪玉川酒莊、水麓藍山和白鹿原舍民宿,查看藍田縣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精品民宿經濟,推進鄉村振興開展情況。
  • 特色家庭旅館引領鄉村旅遊發展——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扎西崗村
    通過多年培育,扎西崗村的旅遊產業不斷蓬勃發展。家庭旅館的興起打破了客居服務市場的單一格局,並且更加經濟實惠,深受背包旅遊者和對價格敏感的遊客喜愛。遊客入住家庭旅館可以全面感受當地民間風俗,原汁原味地收穫一種文化的體驗與感受。
  • 河北邢臺市信都區精品民宿留下遠方的客人
    一進村,「象外高臥」民宿映入眼帘。「房間得提前預訂,不然訂不上房。」「象外高臥」民宿負責人郝慶國樂呵呵地介紹,來這兒的客人多是為了享受山野間的慢生活。近兩年來,在太行山上,一批類似「象外高臥」的精品民宿方興未艾,這些民宿都「藏」在邢臺西部太行山深處的傳統古村落中。
  • 一個個家庭旅館、帳篷旅館像格桑花般盛開在珠峰腳下
    一個個家庭旅館、帳篷旅館像格桑花般盛開在珠峰腳下 2020-10-11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旅館讓瓊結縣農民嘗到了「甜頭」
    近日,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旅遊發展局工作人員深入各鄉鎮家庭旅館檢查復工復產及消防安全工作,同時給4家家庭旅館授予「星級」家庭旅館稱號,以鼓勵他們在推進建設「旅遊強縣」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他們是抓住鄉村旅遊發展和縣委、縣政府建設「旅遊強縣」目標機遇的人,他們在爭取到15萬元家庭旅館建設資金後,便開始經營家庭旅館,在致富的同時,也為這片古老的瓊結大地帶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