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自然資源部消息,中國「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在1月19日上午10時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航行中,在南緯69°59.9』,西經94°04.2』位置與冰山碰撞,碰撞時船速3節(約5.56千米/小時),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原因是海上濃霧影響了觀察。
從新聞中得知「雪龍」號雖然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但無人員受傷,壓載水艙、油艙、主機及其他船舶動力設備、通訊導航設備運行正常。這讓人們一直揪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一想到撞冰山,人們自然而然想到的是著名的「泰坦尼克」號客輪,在首次出航就遇上了巨大的冰山,最終上演了一幕冰海沉船。試想4.5萬噸的「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最終也只有沉沒,1523名無辜的乘客和船員付出了葬身海底的慘重代價。
那麼我們的「雪龍」號雖然是破冰船,但是排水量只有2.1萬噸,撞上冰山能夠順利脫險,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很多網友問筆者,為什麼作為破冰船的「雪龍」號不能夠撞開冰山,闖出一條路呢?
在回到這個問題之前,先向大家推薦一部2016年俄羅斯拍攝的電影《破冰船》,這部災難片選材於蘇聯時代的「米哈伊爾·米哈伊洛維奇·索莫夫」號破冰船在南極的歷險故事。
1985年春天。「索莫夫」號破冰船也在南極的阿蒙森海區航行。這時候冰山出現了,船長決定繞過它,但就在這時船上的一名乘客和狗掉到了海裡。由於營救行動,破冰船沒有能夠錯過向其飄來的冰山,導致與冰山第一次碰撞,船隻受損。
最後由於冰山以及海冰的綜合影響,破冰船居然被抬上到冰面,困在了冰面上,船員們也不得不在冰面上呆了133天。
上圖是真實的「索莫夫」號破冰船,與「雪龍」號一樣,這是一艘具有破冰能力的極地貨船。該船排水量只有8000噸左右,採用常規動力。
為了能夠拍好該片,俄羅斯的攝製組在蘇聯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列寧」號上真實取景,並專門選擇在惡劣天氣下拍攝,才終於拍出了這部口碑和票房俱佳的影片。
就算是上面這艘「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真的遇到了冰川也最好是繞開跑。
首先,破冰船並不是裝甲車,其主要是在結冰的海面航行,能夠運用各種措施來壓碎冰層,使得船隻順利航行。
由此可見,破冰船獨特的地方是其船體首下部,擁有破冰能力。但是這個破冰能力也根據船隻的大小和動力是不同的。顯然我們看到的一些港灣破冰船,破冰能力是不可能與前蘇聯那些核動力破冰船這樣的巨獸相提並論的。
「雪龍」號雖然是2萬噸級的破冰船,但本質上來說並不是專業的破冰船,而是一艘具有破冰能力的極地貨船。
該船最開始是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維他斯·白令級破冰船。中國於1993年從烏克蘭進口後按照中國需求進行改造而成。破冰能力最大為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
相比較而言,前蘇聯時代建造的2.3萬噸級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雖然排水量看似和「雪龍」號差不多,但是卻採用了更多破冰設計。
比如船體採用雙船殼設計,內外船殼間為可調節的水壓艙,外層破冰區域船殼厚度為48毫米,其餘為25毫米,部分同級船的船體還塗有聚合物塗層以減小摩擦,船底還安裝有一部吹氣系統,可在水下9米深區域內產生24立方米/秒的氣泡以輔助破冰作業。北極級破冰船的破冰厚度達到2至2.8米。
但是這一切與冰山相比就毫無意義了,破冰船和冰山簡直是兩個位面的東西,讓破冰船破破浮冰還是可以的,但是要讓其撞上山那麼大的一整塊冰,頭破血流那是輕的,重的就是粉身碎骨!
冰山,顧名思義就是一塊體積猶如山川一樣的冰!
由於冰的密度約為917千克/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約為1025千克/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自由漂浮的冰山約有90%的體積其實是沉在海水下的,這才是讓人們恐怖的存在。所以我們常常用「冰山一角」一詞來形容真相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
在極低溫度下,船舶上的金屬強度會降低,一般的浮冰都能夠將沒有加固的船隻鋼板劃破,更不要說是直接撞上冰山了!
即使是破冰船,船體得到了加強,但是要去硬撞冰山,那也只有有去無回。所以,面對龐大無比的冰山,任何破冰船都必須謹小慎微,不可掉以輕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即使躲開,繞著走。
從「雪龍」照片中船首布滿冰雪,桅杆也受損了,可見這座冰山並不小,起碼比「雪龍」號科考船要高。「雪龍」號能夠死裡逃生,我們應該感到慶幸。讓我們為科考隊員們祝福!
目前,中國只有「雪龍」號一艘可以在極地航行的船舶,顯然不能夠滿足我們參與極地科考和資源利用的需求。
新一代的「雪龍2」號科考船已經下水,即將服役,這艘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科考船不再是貨船半路出家,而是正兒八經的破冰科考船,破冰能力更強,將與「雪龍」號兩相呼應,助力我國極地科考事業的發展。
另外,國產的核動力破冰船也在設計過程中,未來,這些核動力海獸將使得我國在南北極的航行之路走得更遠、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