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徽州】鮑家莊:歙縣縣郊的絕世古巷,如今早已人去樓空
司馬狂/文
之前在朋友圈,曾經看到一段視頻,視頻裡撐傘的人走在青石板鋪就的巷子中,兩旁一棟棟徽派房舍緊緊挨著,除卻拍視頻者,街上竟然沒有一個人。短短十秒的視頻,瞬間讓我無比嚮往,詢問諸多朋友得知,此間便是我在很多關於徽州的書籍中都曾看到的——鮑家莊。
按照史料記載,鮑家莊的鮑姓乃是棠樾鮑家的分支,據說這裡原本是棠樾鮑家的田莊,後來逐漸繁衍開來,黃日華版《天龍八部》中飾演掃地僧的鮑方祖籍便是此地。我想當然的以為這裡的人應該都是姓鮑的,直到行至街尾巧遇一位長者,方才得知,村子裡的人大多姓張。只是鮑家何時遷走,張家又是怎麼搬來的,老人家也不是很清楚。
如今的鮑家莊被老徽杭公路從中間隔斷開來,沿河一邊就是鮑家莊老街,從街頭到街尾也就一兩百米的距離,沿山那邊就是後建的鮑家莊新村,匆匆看過去,人也不少。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村民紛紛後移,我暫時沒有考證,但沿河一邊,時不時會有洪水侵襲,應當是最重要的緣故。加之徽杭公路的拓寬,鄉人們總得另尋安家之處,可世居此地,大多又不願外遷,於是紛紛後移。
鮑家莊的宅子,一棟緊挨著一棟,相互之間間隙很小,一條石板和鵝卵石互相配合鋪就的巷子,隔開兩邊,房舍對門而建,鄰裡間開門便能相互問候。這些個老宅子,如今早人去樓空,據那位張姓長者介紹,有些是舉家外遷,有些是將老宅子直接賣給了開發公司。據傳言,這裡將會被開發成新的旅遊項目,只是這個項目已經過去很多年,始終未見實際行動,而其中有些宅子,已經呈現出頹敗之勢,門口掛著的百村千幢保護工程的牌子,也無法阻止雨水對古宅的損壞。
行走在鮑家莊的徽杭公路上,我驀然記起,這是我小時候由老家上城裡的必經之路,記憶中這裡人聲鼎沸,熱鬧的緊,班車開到這裡總是會堵上一陣子。只是那時候,從未曾中途下車,來此瞻仰一番,總覺著自己似乎錯過了鮑家莊最後的興旺期。緊挨著鮑家莊的那個村子叫做七裡頭,意思就是離縣城七裡路,此間有一福惠廟,應該是祭祀汪華第八子的廟宇。最為可貴的是廟頂上的鴟吻,足可以用巨大來形容,去鮑家莊的諸位,可以一併去觀賞一番。
徜徉在鮑家莊的古巷子中,人仿佛回到了幾百年前,徽商最是鼎盛的時日。那高高聳起的馬頭牆,門套上美輪美奐的石雕,不知道被多少頑劣孩童坐得光亮照人的青石門檻,無聲無息的訴說著這裡曾經的輝煌。畢竟這裡,水陸兩路都通,是進入徽州府的必經之地,焉能不繁蕪。只是奈何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前,新安江水電站的興修,早已經斷了徽州府到杭州城的水路。後來的徽杭公路避開漁梁至南源口一線,至此陸路亦沒了往日的喧囂。
其實於我而言,我倒更感謝公路避開鮑家莊,因為如此才能留下這一段完整的鮑家莊古巷。我來到鮑家莊的時候,是國慶節期間,歙縣城內遊人如織,吵得我頭疼。甫一入鮑家莊,人瞬間安靜下來,時間仿佛凝滯了。摸摸生滿鐵鏽的門鎖,抬頭望一望門罩上的石雕,走走先人們辛苦鋪就的石板路,一切是這麼的靜謐,這麼安詳,這麼令人著迷……
喜歡我的文章,點點這個大拇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