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區域居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這家區域醫療中心用實力把病人留在浦東

2020-12-21 新民晚報

圖說:周浦醫院眼科主任馬曉昀 採訪對象供圖

「真是太感謝馬醫生了,沒有他,我兩隻眼睛都要保不住。」周浦醫院眼科主任馬曉昀的老病人,58歲的傅蘭珍激動地說。她患有類風溼關節炎已經30多年了,全身關節處嚴重變形,出行要靠輪椅。 這次做完白內障手術,她說自己「眼睛鼻子嘴巴都能看得清清爽爽」。

馬曉昀告訴記者,類風溼關節炎是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眼睛就是可能發生病變的一個器官,嚴重時可能致盲。類風溼病人的日常用藥也對眼睛產生毒性。比如氯喹可以對視網膜造成嚴重的影響,可能引起黃斑病變等眼部疾病。

明亮的眼睛,對於行動受限的重度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來說是「不幸中的大幸」。同樣的,在眼科病房裡,另外兩位病人也因為及時的治療減輕了自身的痛苦。16歲的甘肅男生小楊來上海的工廠實習,電焊時不幸被碎片打傷右眼,一時鮮血直流。當時情況十萬火急!同事趕緊把他送到附近的周浦醫院,經過急診搶救,小楊的眼球保住了。恢復一段時間後,馬曉昀又為小楊的傷眼置入了晶體。現在小楊即將出院,右眼視力已經恢復到了0.7。而對於家住周浦鎮繁榮小區的陸阿姨來說,去周浦醫院做白內障手術也是她的第一選擇——她每周要來醫院做兩次血透。「她這個情況,去市區醫院太不方便,專科醫院又不能透析。」陸阿姨的丈夫說,「在家門口開刀,醫院熟悉,我們家屬也放心。」

周浦醫院是上海市首批區域性醫療中心,馬曉昀告訴記者,六年前,醫院眼科較為薄弱,沒有設備、沒有人才,周康地區的居民傾向「捨近求遠」去浦西看病。如今,周浦醫院引進培養了一批優秀眼科醫生,購置了先進的眼科設備,學科建設也不斷推進。對於類風關眼病、腎臟病眼病等等複雜的眼病治療,醫院早已駕輕就熟。「眼科目前已經覆蓋了乾眼病綜合診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各類白內障、青少年視力矯正等,未來,我們還將和甲狀腺、高血壓等專病的專家合作,解決更多複雜的病情。」馬曉昀說。

就醫流程上的優化,是群眾看病過程中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小事」。以前,初診病人需要在診室內查一次視力,後續患者的等待時間只能延長。為此,眼科診區專門開闢區域,初診病人可以安心檢查視力,也減少了其他患者的等待時間。在檢查報告方面,眼科也已實現了「最多跑一次」——患者就診後可以直接在診區完成各類檢查,並且及時取到報告,不再需要多次往返醫院。

還有不少「患者本位」的細節值得點讚:如今孩子有近視的可不少,但是工作日孩子要上學,父母要上班,看個病太折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醫院把青少年近視防控的專家門診設在了周六日。另外,周浦醫院的眼科醫生還定期深入基層,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孩子做屈光不正的檢查。

近年來,市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體發展情況較好,處於中間層的區級醫院需進一步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周浦醫院院長李明表示,作為全市首批區域性醫療中心之一,醫院全面落實本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各項任務,結合區位優勢,履行社會責任,打造有情懷的人文醫院,做優做精特色專科、做優做強區域性醫療中心。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通訊員 顧敏

相關焦點

  • 安徽打破行政區劃建區域醫療中心
    記者從安徽省衛計委獲悉,該省剛剛出臺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提出將在未來五年內,打破行政區劃建設不同層級的區域醫療中心,並且推行跨區域、跨醫療機構「一卡通」結算。  安徽省衛計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安徽省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資源配置不均衡、服務能力不足,因此此次規劃提出推進分類發展、優化區域醫療中心布局、健全區域公共衛生應急基地,繼續強基層、擴優質、補短板,實現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雙輪驅動」,加快構建分工明確、密切協作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 崇禮將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來源標題:崇禮將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日前在張家口市崇禮區舉行授牌儀式。
  • 著力打造區域醫療中心
    院長吳文忠說:我們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以創新機制、規範管理為抓手,力爭完成「七大醫療中心」、「五大重點專科」、「三大服務中心」建設,著力打造森工林區、哈爾濱市區域醫療中心,創建具有一定特色的綜合性精品醫院的願景目標。 升級軟硬體打造有溫度的醫院 「一定要少喝水,多吃瘦肉、牛奶這些高蛋白食物。
  • 國家區域醫學中心十三五規劃落地 醫療服務完善將推進
    此外,每個省(區、市)將建設1個綜合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原則上,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6個區域分別設置專科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規劃要求在「十三五」期間實施完畢,也就是說,到2020年,我國醫療體系中,除了現有的三級外,國家醫學中心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也會補充進來,屆時將變更為以國家醫學中心為引領,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骨幹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 上海浦東: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 疏通基層診療毛細血管
    近日,由上海市浦東新區衛健委呼吸專科聯盟及浦東新區疾控中心共同主辦,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協辦的2020年《肺功能測定以及臨床應用》培訓班暨「幸福呼吸」—中國慢阻肺分級診療項目試點區域肺功能測定規範化培訓、2020《無創機械通氣臨床應用》專項技術培訓班—中國慢阻肺分級診療項目試點區域無創機械通氣規範化培訓在滬收官。
  • 統籌資源 協同創新 立足區域 輻射全國著力提升遠程醫療服務水平
    中南大學擁有3家以「南湘雅」著稱的三級甲等附屬醫院,如何將優質的醫療資源更好地服務社會,一直是中南大學的努力方向。近年來,中南大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著力搭建遠程醫療服務平臺,立足區域,輻射全國,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取得良好成效。
  • 浦東這個區域居然有這麼多國內外醫療巨頭「扎堆」!
    世博地區擁有國際高端醫療、醫藥醫械研發、貿易、投資以及健康諮詢、管理等領域的知名企業…這些醫療資源為改善周邊社區居民醫療條件、培育綜合服務功能和營造宜商宜居環境、打造「秀外慧中」的世界會客廳打下紮實的基礎。有哪些國內外醫療巨頭在這裡?
  • 南疆區域醫療中心在新疆喀什開工
    當日,南疆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在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吾庫薩克鎮開工。南疆區域醫療中心規劃設置傳染病院區、綜合院區、肺科醫院、職工生活區等四大功能區,共有1300張床位。項目建成後,將有助於提升南疆四地州區域傳染病醫療服務水平,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分布,更好地滿足當地群眾就醫需求。
  • 附一+華山,硬核實力齊心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康德智在發言中表示,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中,附一醫院要與華山醫院在整體合作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濱海院區的神經醫學、骨科學、感染病學三大學科群建設要成規模、成體系、成品牌、成輻射力,其他支撐學科要保基本、擴規模、創特色並提高影響力。康德智還特別提到,利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優勢,特別是華山醫院感染病學的優勢,爭取在濱海院區建立福建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 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回訪記
    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風貌。(通訊員 周偉 攝)急診科重症監護室。(通訊員 周偉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周勇 何幸運曾為湖北抗疫作出重要貢獻的黃岡版「小湯山」醫院——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7月27日正式啟用,成為黃岡市中心醫院新院區,將為750萬老區人民及周邊省市群眾提供醫療健康服務。
  • 贛州市婦產科區域醫療中心成立大會暨「兩癌」篩查技術及「乳此...
    他表示,醫院將對標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標準,充分發揮好區域醫療中心輻射引領作用,做好區域內婦產科疑難危重症診斷與治療,推廣適宜有效的診療技術,培養骨幹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加強學術交流和區域協作,完善區域內醫療服務體系,努力打造高水平的臨床診療中心、高層次的人才培養基地、高水準的科研創新及轉化平臺、高效率的健康管理體系、高水平的管理高地。
  • 疏通基層診療毛細血管,BMC怡和嘉業助上海浦東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
    」—中國慢阻肺分級診療項目試點區域無創機械通氣規範化培訓在上海浦東圓滿收官。這次培訓由上海浦東新區衛健委呼吸專科聯盟及浦東新區疾控中心共同主辦,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協辦這次培訓班邀請了多位國內著名呼吸病學專家與學者現場授課與操作輔導。   隨著中國國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狀況等對健康的影響逐步顯現,慢性呼吸病發病、患病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多,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 湖南將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及大湘南、大湘西區域醫療衛生中心
    同時,湖南將突出建好區域醫療衛生中心,以部省高等院校及大型醫院為主體,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及大湘南、大湘西區域醫療衛生中心,主要牽頭構建醫療服務和疾病防治網絡,突出疑難危重症診療,輻射和引領醫學發展,形成「一主兩副」醫療「高地」。 我們一起來看這份乾貨滿滿的《方案》。
  • 中山七院:建設國家級區域醫療衛生中心
    中山七院院長何裕隆致辭時表示,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將致力打造世界名院,建設國家級區域醫療衛生中心,承擔深圳地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疑難重症診治任務。醫院已引進高級職稱人員70餘名,80%以上來自中大醫科系統,包括很多高層次人才。七院要把中大醫科優質學科複製到深圳,深圳需要什麼專科,醫院就開設什麼專科,要讓深圳市民看病不出深圳。
  • 翔安區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 居民就近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吳啟東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王元暉 通訊員林虹麗林瑞聲)昨天傍晚,一輛急救車從新店中心衛生院的大門疾馳而出,向著廈門市第五醫院的方向奔去。  這種場景,住在附近的不少居民已經習慣了。在新店中心衛生院與廈門市第五醫院之間,現在幾乎每一個小時就會開通一班通勤車,它就像一根牢固的紐帶,不僅輸送著病人,還承擔著日趨頻繁的送醫送藥甚至傳輸醫療信息的重任。
  • 寧夏「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在銀川市第一人民...
    近日,寧夏「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國家區域中心建設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正式啟動。未來,寧夏將以此構建集醫療服務、科研教學、健康產業為一體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區域醫療中心,為全國各地乃至「一帶一路」沿線提供疑難危重症的診斷與治療及健康服務。
  • 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 患者服務滿意提上來
    開展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重要步驟和制度創新,有利於調整基層醫療資源分布布局,引導優質資源與人才下沉,提高基層首診率,更好滿足群眾健康需求。那時的貓兒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謂是「門可羅雀」——中心只有4名全科醫生,且都無二級以上醫院工作經驗,中心基本只能提供公共衛生服務;附近居民要享受基本醫療服務,只能去周邊甚至更遠的大醫院。
  • 這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進入新階段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曉敏 通訊員 萬道靜11月30日,在河南省兒童醫院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正式揭牌,這是2016年河南開展六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以來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河南省政府副省長戴柏華、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北京兒童醫院鄭州醫院總院長倪鑫、省政府副秘書長趙學東、省衛健委主任闞全程、省發改委副主任郭瑋等出席揭牌儀式。「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揭牌,開啟了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全新裡程。」闞全程說,這也系牢了北京兒童醫院與鄭州醫院緊密合作的紐帶。
  • 徐州市中心醫院打造「淮海經濟區醫療服務中心」
    徐州市中心醫院院長張培影提出,要通過「派出一個團隊、帶好一所醫院、培養一批人才、服務一方群眾」,樹立中心醫院為社會承擔責任、為大眾呵護健康的良好形象,為提升徐州整體醫療水平盡力,為新醫改的實施和推進打造出工作亮點。
  • 泰安市衛健委:讓優質醫療服務觸手可及
    近年來,泰安市衛生健康系統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滿足群眾期盼上持續用力,紮實推進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改革攻堅,縱深推進健康泰安建設,積極構建網際網路+智慧醫療和醫共體,穩步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規劃,團結進取、砥礪奮進,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醫療服務可及性、服務質量、服務效率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