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官方新聞綜合門戶網站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麗江網】
偉人先祖故裡,邊屯名郡永勝——這是永勝的名片;碧水藍天、花團錦簇、綠草如茵、依山繞水——這是人們對於永勝這個滇西北小城最為直觀的印象。
永勝素有「滇西北米糧倉」的美譽,縣城以古「瀾滄衛城」為中心,歷史文化悠久,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先祖客籍地。自從2019年啟動「美麗縣城」建設以來,永勝縣委政府把人民群眾是否獲得滿足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原則準繩,以「偉人先祖故裡、邊屯名郡永勝」為主題,以東西南北高速公路為匯聚,以建設麗江旅遊「後發區」為目標,不斷拓寬城市格局的廣度、加冕城市形象的高度、延展城市管理的深度、提升城市生活的溫度,幹群攜手,全力建設集山、水、田、園、城於一體,獨具邊屯文化特色的的「美麗縣城」。
470天時間裡,永勝圍繞「美麗縣城」謀劃總投資26.8億元的81項重點城市建設項目,現已完成投資18.6億元,完成總投資的69.4%。其24項二級指標達標20項,達標率83.3%,69項具體指標達標65項,達標率94.2%……這一串串數字凝聚著騰飛的力量,彰顯著縣城新時代的「顏值」和「溫度」,在「美麗縣城」建設中跑出了「永勝速度」。
「七縱十橫」的路網構建拓寬城市廣度
道路是一個城市的骨架,骨架有多寬決定著城市發展的廣度。
從空中俯瞰永勝縣城城市路網,密集分布、縱橫交錯,所到之處花紅草綠連綿,車流人流不斷,廣場、公園、高樓、居住區、商業區也隨著道路的延伸如雨後春筍般崛起……2019年以來,永勝縣以城市總體規劃為引領,把「美麗縣城」建設與城市規劃、城市風貌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有效地銜接起來,重點實施了老客運站至教育園區道路、環城北路改擴建、吉慶路西延長線、虹霽橋路、文明南路等11條「斷頭路」,路網密度達8.05公裡/平方公裡,縱橫交錯的寬敞大路連接南北、貫穿東西,將縣城格局由原來的「四縱五橫」拓展到「七縱十橫」,「環網相連、節點暢通、高效便捷」的城市路網,令永勝的城市空間豁然開朗。
「在路網建設上,更加突出『完善』,不僅注重路網建設裡程,更注重路網建設品質,改造舊街道,打通斷頭路,實現市內路網『無縫連接』,方便市民出行。」永勝縣發改局副局長羅世清說,在路網的構建中,儘可能為中心城區留出城市發展道路,採取以多條分支道路與其形成串聯,從而構成中心城市對外輻射的快速路網體系,真正理順以速度換空間、以距離換時間的辯證關係。同時,依託麗攀、賓永、寧永三條公路,重點建設寧蒗至永勝高速公路北立交連接線市政道路、寧蒗至永勝高速公路西立交連接線市政道路、鳳鳴路麗攀高速南延連接線、縣城至哨丫口麗攀高速公路連接線等4條進出縣城的大通道建設,大力提升道路的通達性,更好地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釋放城市活力,為縣城發展奠定堅實的道路通達基礎。
「還綠於民」的生態鋪排加冕城市高度
擁有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
為守護好永勝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回應人們對生態城市的品質追求,永勝縣下決心搬遷10個機關單位,即使縣財政資金極度困難,也沒有出讓一寸土地,不作商業開發,而是利用搬遷機關單位騰挪出來的寸土寸金的土地,在城區黃金地段新修建了瀾滄公園、白馬公園、虹霽公園、文昌苑、杏林公園、白果公園、永北公園、板田公園、北勝公園、紫樟園等10個供居民休閒娛樂健身的城市公園,為縣城增添了一道又一道全新的亮麗景觀,實現了「三百米見綠、五百米見園」。不僅如此,還下決心搬遷墳墓7555冢,建成「鳳凰山生態公園」,還綠於民,還園於民。現在,永勝縣城公園面積48.5429萬平方米,人均公園面積10.11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為84%,創造了城市綠地空間增長的歷史記錄。鳳凰山「墓地變公園」的創造性舉措前所未有的體現了永勝縣領導幹部的執行力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力。
鳳凰山,是永勝縣城附近植被豐盛、適宜登高望遠的休閒勝地。過去,在這片鬱鬱蔥蔥的山林之間,曾經是密密麻麻的墳墓。建設鳳凰山生態公園是「美麗縣城」建設的重要內容,而建設鳳凰山生態休閒公園的當務之急,就是鳳凰山區域內的墳墓搬遷。為了給群眾提供一個集自然美麗於一體的生態公園,永勝縣成立了鳳凰山生態休閒公園建設及墳墓搬遷工作的領導小組,下設指揮部開展墳墓搬遷工作。在群眾的大力支持下,經過8個多月的艱苦努力,數千座墳墓從鳳凰山搬遷到仙山安置點入葬。如今,鳳凰山生態公園林木茂密,鬱鬱蔥蔥,微風吹來,松濤陣陣,儼然已成為永勝縣城的「天然森林氧吧」。
「網格化」的精細管理延展城市發展深度
人行道上有違停車輛、公共廁所衛生差、背街小巷垃圾多、有商家佔道經營……拍張照片,指尖一觸,把日常城市管理中遇到的問題上傳微信工作群,立刻就有負責人安排城管工作人員來處理。自永勝縣實施精細化管理以來,以市容市貌綜合整治為載體,圍繞「精」「細」二字做文章,把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與日常管理相結合,用一天一天的點滴變化,填起一抹厚重的民生底色,實現城市的整潔有序,為市民撐起了一片美麗的幸福家園。
「以『硬隔離+嚴管控』模式,強化管理、嚴格執法、側重服務,在全城區深入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據縣住建局局長陳曉明介紹,自開展愛國衛生專項行動以來,縣住建局根據城市管理職能,進行了佔道經營嚴管、戶外廣告整治、建築工地治理、拆除佔道構築物、城市牛皮癬治理等專項行動,立體式的全方位整治規範了城市秩序,淨化了城市空間。同時,制定了沿街市容、戶外廣告、停車泊位、建築工地、工程車輛、市政綠化、流動攤販、兩噪一汙、環衛保潔等精細化管理細則,大幅提升城市管理標準。在主城區對城市管理執法、市政道路清掃保潔、城市公廁管理,以及公園廣場、洗手設施管理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按照片區負責制、路段負責制、重點位置點位責任制等責任到人的方式加強日常管控,全面落實「門前三(五)包」責任狀,高標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同時,縣政府還相繼出臺了《永勝城區單位創建「園林花園式」單位工作方案》《永勝縣城市民文明行為規範管理方案》《永勝縣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永勝縣城管理辦法》《永勝縣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方案》《永勝縣城建設市場經營監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精細化管理方案,並結合「街長制」「路長制」「河長制」和愛國衛生專項行動,深入推進縣城髒亂差、佔道經營、車輛亂停各個專項整治,實現建管結合,乾淨衛生、文明和諧、管理有序的社會環境已然形成。
「普惠民生」的公共設施提升城市溫度
在「高度」「廣度」不斷拓展的今天,如何讓城市不但呈現鋼筋混凝土構築載體的剛性力量,還有可以彰顯城市品質的亮麗風景線,有體現溫度的城市角落,為城市打開更加立體的發展格局,豐富城市的內涵?這是永勝縣委政府在建設「美麗縣城」時重點關注的問題。
「最大的變化是路寬了、公園多了,不管在哪條街,上廁所、洗手、扔垃圾都非常方便,到處都是乾乾淨淨的。」提起縣城的最大變化,帶著孩子在鳳凰公園玩耍的吳阿姨高興地說。從建設「美麗縣城」以來,永勝縣委政府從百姓關注的衣食住行、醫教文衛入手,結合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不斷完善城市功能,補齊民生短板,努力建設一座更加溫暖的城市,努力在一磚一瓦、一院一景的變化中,彰顯城市建設的日新之美、日進之美。
一年多的時間,永勝縣「不等、不靠、不要」,主動作為,跑項目、大招商,融入社會資本22.6億元,籤約合作項目48項,創造了永勝招商引資的最高記錄,並成為全省第一個被納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PPP項目庫的縣份。期間,高標準建設佔地950畝的教育文化園區,建成了全省一流民族中學,體育場、體育館、文化館、融媒體中心等項目即將完工,全面補齊了民生設施短板,被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列為「西部中小學足球發展示範縣」。改造商鋪386幢打造4條主題街區,新建改造34個公廁。新增汙水管網34公裡,縣城汙水集中收集及處理率、汙泥處理無害化處理率、垃圾收集及無害化處理率均已均達100%。實施綠化美化工程和杆子河綜合治理等項目,使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12%、縣城道路綠化普及率≥95%、縣城林蔭路推廣率≥60%、河道綠化普及率≥85%。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重點實施了民主廣場片區棚戶區改造、宏繼橋片區棚戶區改造及道路建設、吉慶路中段西段片區棚戶區改造、華興商貿區棚戶區改造及道路等建設項目。
「無際飛松遍密林,千村翠微聽鳥音。牧童歸去路深深。
古韻為詩添雅興,曉風拂面蕩胸襟。青山不負公僕心。」——徐發蒼
如今,穿行於永勝縣城的大街小巷,四季常青的植物、熙熙攘攘的人群、瑰麗多姿的文化長廊、熱鬧的商鋪、閃爍的霓虹……一個集山、水、田、園、城於一體,獨具邊屯文化特色的「美麗縣城」呼之欲出,讓你看得見青山,觸得到流水,留得住鄉愁。
來源:今日永勝
麗江網運營中心 出品-(麗江網 http://www.lijiang.cn/)
麗江市委宣傳部主管 麗江廣播電視臺主辦
麗江市新視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原標題:《精神文明創建|永勝建設「美麗縣城」,讓群眾生活有溫度、幸福有質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