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教給我唱民歌

2020-12-16 虎骨刺

我姥姥可不是一般人,她是陝北民歌高手啊!現在進城住了,她的本事沒有丟。逢年過節啦,社區聯歡會啦,街坊鄰居有喜事啦,熟人的生日宴會啦,都少不了請姥姥去捧場。沒錯,姥姥高昂明亮的歌聲響起,滿場叫好,氣氛立時達到了高潮,那叫一個準。

姥姥最大的心病,就是擔心後繼無人,最大的心願就是教會我唱歌。我是個興趣廣泛的年輕人,對於歷史上事情,對於民俗文化都感興趣,所以,好嘞!我開課啦!

這課怎麼上啊?姥姥真有派,拿出個U盤,讓我聽十遍,那是她的歌啊。我開聽,「青線線藍線線,藍格瑩瑩彩。生下一個蘭花花,生生個愛死人。」「正月裡來正月正,五哥放羊在山崗。小妹妹送件舊棉襖,哥哥你穿在裡頭。」「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跟著…」真假嗓交替變換,韻味十足,高音處繞梁迴旋,低音處深沉動情,我被感動了,只管一遍遍聽。

「學得咋樣了?」姥姥突然問我。我茫然了,趕緊說:「我還沒有學唱呢。」

姥姥嘆了一聲:「你個傻娃!哪個還要一句句教,你就跟著哼哼,不就會了嗎?我小時候都是偷偷跟著哼哼會的,這叫酸曲,女子根本不讓唱。人家在山裡唱,我就站在大門口聽,一聽就是大半天。」

「好嘞,您等著聽。」我信心十足地回答。的確,這對我不是難事,歌曲熟悉,只是調整一下發音吐字,模仿一下特有的腔調。

果然,我的匯報表演過關了,姥姥點了頭,還流下了淚。我的淚水也湧上來,不僅是為贏得姥姥高興而激動,也為我能繼承一點點民俗而激動。

相關焦點

  • 語文課本外婆改成姥姥 以後唱《姥姥的澎湖灣》?
    原標題: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咱們都要唱《姥姥的澎湖灣》?|沸騰我們今天學習普通話,就是在學習各地的方言。學習普通話,課本中的方言不僅無害,而且有益。▲改動後的《打碗碗花》文|趙清源有媒體報導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
  • 樂清民歌《芙蓉賣錢歌》唱不盡的鄉情與眷戀
    他不僅會唱《芙蓉賣錢歌》,還捜集、整理、編寫了《芙蓉賣錢歌》、山歌、田歌、各種《寶卷》等唱本,共計四十幾本。如今,他雖已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由他整理、編寫的每一本手稿,均成為研究當地流傳山歌、小調極為珍貴的資料。近日,記者就來到芙蓉鎮,拜訪徐金柱,聽他唱一回地道的《芙蓉賣錢歌》,聽一些人講徐金柱師徒與樂清民歌的故事。
  •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姥姥」,以後都要唱《姥姥的澎湖灣》?
    果不其然,這條消息一出,網友們就炸了……@明天天氣真好:我反而一直以為外婆外公都是普通話,姥姥才是方言@躺在衣櫃裡的魚:以後只能唱姥姥的澎湖灣了@青轟青罒v罒:我從小到大就沒有叫過姥姥,都是外婆@EvAngeLion
  • 【震驚】「外婆」是方言,一律叫「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
    微博熱搜上大家都在討論▼▼▼網頁截圖最近在微博上一個網友爆料說是上海二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上海教育(滬教版>@AssassinLln:歡迎收聽杰倫新歌——姥姥,姥姥她的期待,慢慢變成無奈,大人們始終不明白@刻骨冰涼:我想帶你,回我的姥姥家,一起看著日落,一直到我們都睡著
  • 他在抖音對著土坎唱民歌,網友:我好像回到家鄉
    「這一山山望見了那一山山高,啊嘛噠咿兒喲嘚兒喲喲,那山上那個酸棗,嘚兒酸棗,長呀麼長得好,啊嘛噠咿兒喲,叫一聲那妹妹......」背靠黃土高原,身著陝北農民服飾、頭戴毛巾帽、手拿話筒的劉小飛在田地裡歡快地唱起陝北民歌《打酸棗》。這讓他成為了抖音裡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線。  腳踩黃土長大的劉小飛今年已經44歲了,是個標準的陝北漢子。
  • 越南美女苦學中文 學唱民歌唱上《星光大道》-廣西新聞網
    學講漢語不怕鬧笑話,學唱民歌唱上《星光大道》越南美女愛唱《藤纏樹》杜氏清花是個愛唱中國民歌的越南姑娘。杜氏清花說,她覺得中國民歌裡蘊含的故事和意境非常的美,她喜歡唱民歌時的那種清亮而豪邁的感覺。為了能夠唱好中國民歌,從大一開始,杜氏清花就一直努力地學習中文。今年年初,在學校的推薦下,她還參加了央視的《星光大道》節目,並獲得了月冠軍。這個節目打開了杜氏清花的視野,讓她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將來學有所成,一定致力於傳播中越兩國的文化。
  • 陝北民歌總是情——記陝北民歌新秀蘇文
    我喜歡他,讚賞他,不是因為他是我的老鄉,而是因為他把陝北民歌唱得優美動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一次現場看蘇文演出是在西安體育館東路的「陝北民歌大舞臺」。臺上的他身材頎長,膚色白皙,五官清秀中帶著一抹俊俏,帥氣中又帶著一抹溫柔。他那微微上翹的秀髮透射出青春、陽光的氣質。那天他唱的是《小桃紅》,歌聲洪亮、深情、悠揚、淳樸、綿延渾厚,洋溢著黃土地上泥土的芳香。
  • 開平市「鄉村最美音」民歌大家唱活動精彩上演!
    此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挖掘和展現我市民間文化資源,促進省級非遺項目開平民歌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打造開平民歌品牌,推進廣東省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活動聯辦,促進「我歌唱,我快樂」開平民歌大家唱全民推廣活動
  • 63年前,高郵民歌《數鴨蛋》唱進了中南海
    高郵鴨蛋高郵是著名的「民歌之鄉」,水鄉的氤氳水汽滋潤了當地人的好嗓子,一首首地道的民歌唱出了當地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2008年,高郵民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鴨蛋》是高郵民歌的經典之作,63年前,高郵歌手就把這首歌唱進了中南海。唱響京城「小小鴨蛋兩頭光,什麼人收來上炕坊,孵上一對黃鴨子,大鷹叼來雲頭上。呱!呱!咦嘖嘖來,咦嘖來,呱!呱!呱來呱去不成雙啦!咦嘖嘖來,咦嘖嘖來,呱!呱……」63年前,高郵民歌手王蘭英等以一首《數鴨蛋》唱響京城。
  • 民歌湖畔唱民歌 邕賀群文譜新曲
    歌舞《回家過節》2020年12月10日晚,在南寧群眾藝術館的盛情邀請下,賀州市群眾藝術館與賀州市八步區文化館、賀州市平桂區民族文化傳播中心在南寧市民歌湖大舞臺聯手舉辦了「相約民歌湖畔·共眷天下民歌」2020大型民歌專場——瑤族專場晚會。
  • 商南的民歌
    「長工苦」、「長工怨」 、「長工恨」等,都是血與淚的控訴,不少民歌則採取諷刺謾罵或以委婉曲折的手法來影射社會黑暗和各種腐邪勢力與醜惡現象。所以,歷來統治者對民歌都由怕生恨,視民歌為洪水猛獸而加以禁忌;然而人民群眾的口是封不住的,正如民歌唱的:「任憑你有遮天手,難封世上唱歌口;唱得海枯石頭爛,唱得黃河水倒流。」
  • 姥姥教我一道菜,老人孩子都愛吃,再也不用去飯店花冤枉錢了!
    姥姥教我一道菜,老人孩子都愛吃,再也不用去飯店花冤枉錢了!歡迎吃貨們來看本文文章,對美食來說,只要一句我喜歡,那麼一塊錢買來的可以是美食,一百塊買來的也可以是美食,自己製作的是可以美食,山上採的也可以是美食,都是因為我們自己喜歡,所以對美食,只要自己喜歡就夠了,別人怎麼看不重要,那麼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只要大家喜歡,這道菜就加上了美食的標籤。
  • 姥姥教我做的醬牛肉,這麼多年了,親戚朋友都說好吃!
    小時候,每到過年的時候,姥姥總是會做上一鍋醬牛肉,來客的時候切上一盤端出去總是很快都會被夾光。那時家裡並不是富裕,大人們都是省菜待客,小孩子們雖然也能吃到一點,但那時覺得如果自己能切上一大塊抱在手裡啃一定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 仝卓新編新唱老歌帶我們走進民歌節比賽
    這個周末是最忙的了,民歌比賽的日子越來越近,由於湘西這邊這個冬天非常寒冷,有同事重感冒,不能參加練歌,更重要的是不能參加比賽了。剛好進修回來的同事可以替補她,她天生就有唱民歌的天賦,在我們沒有認識仝卓之前,她十分喜歡玖月奇蹟組合唱的歌,非常喜歡和崇拜玖月奇蹟組合。現在因為玖月奇蹟解散了,她再也不談論任何歌手和其他的組合了。經我們介紹她聽了仝卓唱的歌,覺得他唱的歌實在是超級棒,忍不住學唱起來。
  • 姥姥的「謝師宴」
    雖然之前我們也零零散散地教過她,可很快就忘了,這次我決定系統性地給姥姥教一下。我接過手機,在「應用寶」上下載了微信,打開搜索,麻利地輸入了我的電話號碼,我拿我的手機一通過,加上好友了。姥姥很驚訝,問我:「哎,不對呀,你是我孫子呀,怎麼是我好友呢?」我有些哭笑不得,告訴她,只要加了微信的都統稱好友。
  • 在普羅旺斯教堂唱中國民歌
    翁誠晞攝◆吳斐 宋錚歌唱家王作欣站在教堂中央,兩臂彎曲成圓形,向上伸展、伸展,示意我們努力把聲音想像成管風琴的管子,再圓一點,再長一點…… 法國南部阿維龍地區頗具規模的聖艾菲瑞克教堂內,斑駁的牆面下,那架老舊的管風琴發出巨大的聲響,拉脫維亞合唱團在它的伴奏下,頓時氣宇軒昂;而西班牙的童聲合唱團,從教堂後排緩緩走出,邊走邊唱,
  • 姥姥把椒鹽燒餅的訣竅教給我,終於找回了記憶裡的味道
    其實小編的小時候呢,多數時候都是跟姥姥在一起的,因為爸爸媽媽比較忙,小的時候,姥姥做的一種椒鹽燒餅,是我的最愛,後來自己在做的時候都做不出那種味道,有一次回老家,姥姥就教我了一招說做這種椒鹽燒餅,只要掌握了這一點,就一定能夠做出皮薄酥香的椒鹽燒餅,而且比外面賣的那些味道要好上很多倍。
  • 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開啟流行音樂史
    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開啟流行音樂史 2013-07-16 14:14 作者:錢戀水來源:東方早報
  • 義大利民歌王子卡雷斯六月底將來上海開個唱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義大利民歌王子卡雷斯六月底將來上海開個唱 義大利民歌王子卡雷斯六月底將來上海開個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 8旬姥姥教我這樣做,不放肉比放肉還好吃
    8旬姥姥教我這樣做,不放肉比放肉還好吃!說起芹菜,大家都很熟悉了,吃法比較大眾,烹飪方式以炒為主,最常見的就是芹菜炒豬肉。今天教大家一種新的做法,是我那已經年過8旬的姥姥當年親自教我做的。這是姥姥的拿手菜,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放肉比放肉還好吃,關鍵在食材搭配上,姥姥的做法一般是4種食材搭配,根據家中情況做適當的調整,不過這幾種食材基本不受季節限制。以前每次去孩子們都嚷著吃,比吃肉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