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鴨蛋
高郵是著名的「民歌之鄉」,水鄉的氤氳水汽滋潤了當地人的好嗓子,一首首地道的民歌唱出了當地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2008年,高郵民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鴨蛋》是高郵民歌的經典之作,63年前,高郵歌手就把這首歌唱進了中南海。
唱響京城
「小小鴨蛋兩頭光,什麼人收來上炕坊,孵上一對黃鴨子,大鷹叼來雲頭上。呱!呱!咦嘖嘖來,咦嘖來,呱!呱!呱來呱去不成雙啦!咦嘖嘖來,咦嘖嘖來,呱!呱……」63年前,高郵民歌手王蘭英等以一首《數鴨蛋》唱響京城。
小時候,祖母經常給王蘭英哼唱這首兒歌,她也慢慢記住了這動人的旋律。經過索興先生重新填詞和編曲,這首歌成為廣為傳唱的經典民歌。王蘭英因為有較好的兒歌基礎,被選為《數鴨蛋》的原唱歌手。
1956年3月15日,經過反覆排練的高郵民歌《數鴨蛋》,參加揚州專區匯演榮獲一等獎,《數鴨蛋》從此一炮打響。同年12月18日,《數鴨蛋》又參加了省農村文藝匯演,王蘭英、夏國珍、龍秀鸞等聯袂演唱,再度獲得匯演大獎。1957年3月8日婦女節那天,《數鴨蛋》等3首揚州民歌赴京參加比賽調演,剛剛20出頭的王蘭英、夏國珍、龍秀鸞,頭扎毛巾、身穿綠緞褂褲、腰系紅花繡的黑裙,歡快地「數起了鴨蛋」。歌詞還沒有唱完,臺下就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全體演員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2010年,高郵民歌第四代民歌手楊旭娟,將高郵民歌《數鴨蛋》唱進上海世博會。
民歌誕生
《數鴨蛋》原為兒歌,在高郵民間流傳100餘年。這首民歌能夠廣為傳唱,離不開被業界譽為「高郵王洛賓」的索興先生。
索興原在部隊文工團工作,後轉到高郵中學任教。1956年1月,索興在高郵武安幫助開展文藝活動時,無意中聽到了一位村姑在哼唱「小小鴨蛋兩頭光,什麼人收來上炕坊,抱來一對黃鴨子,癩鷹叼在雲頭上,呱呱!咦嘖嘖來,咦嘖嘖來……」他入迷了,就請那位村姑反覆唱,他記譜後再用一把胡琴邊拉邊唱,那村姑連連點頭說「像」!後來經過索興的反覆推敲加工,再填上新詞,就成了現在的《數鴨蛋》。
這首歌不僅在揚州、江蘇省獲獎,還一直唱到了北京。此後,在不少節目單上排有《數鴨蛋》一歌時都會註明:索興記譜填詞,《數鴨蛋》成了蘇北地區的經典民歌。 記者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