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50多位女性聚在長寧區周家橋街道社區文化中心。聽著她們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很難將她們與臺灣聯繫起來。她們是「兩岸緣·浦江心」在臺滬配返鄉交流團的成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嫁到臺灣去的大陸新娘。在街道文化中心,她們參觀了長寧陸配中心活動室,聽取了中心負責人的介紹。
圖片攝影:洪俊傑
「歡迎我們嫁出去的女兒多回娘家走走」,長寧區臺辦負責人說。一番交流後,上海新娘與上海朋友們互留微信,並約定到臺灣後去她家做客。情到深處,一位上海新娘激動地說,「哪個政黨跟大陸關係好,我孩子的那張選票就投給誰。」
我很好奇上海新娘在臺灣生活究竟如何,是否像外界傳說的那麼好或者那麼差,於是在會議間隙,我與兩位上海新娘進行了一番交流。她們一位叫徐莉,另一位是凌捷,徐莉1993年起就在臺灣高雄生活至今,在當地經營著「徐記烤鴨店」,而凌捷則是從9年前開始居住在臺灣彰化縣,她的先生是位臺商,經營著數家企業。
我選擇這兩位採訪還有另一個原因,她們都是活躍在當地的陸配「活動家」。徐莉目前是南部高雄市新移民社會發展協會理事長,而生活在臺灣中部的凌捷則是臺灣陸配聯合總會的名譽理事長。我想,她們或許比普通大陸新娘,更了解、更能感受這個群體的甜酸苦辣。
生菜看起來水嫩水嫩的,價格也很低廉,臺灣市場上就叫它「大陸妹」。
上觀新聞:就二位接觸下來,影響兩岸婚姻的最大變量是什麼?
徐莉:與所有的婚姻一樣,最關鍵因素是婚姻本身是否牢固,男女雙方是否抱著某種不單純的目的結合。如果一個想嫁到臺灣來享福,一個是讓你過來幫我生孩子、做家事、伺候公婆。那麼,你的期望值越高,落差就會越大。
凌捷:坦率地說,臺灣社會對從大陸來的人好像總有種偏見,當地媒體也很少正面報導我們陸配。當地很多人沒有來過上海,也不在乎你來自上海,總覺得整個大陸都是很窮的地方。
上觀新聞:我聽說在臺灣有種蔬菜就叫「大陸妹」。
徐莉:就是生菜。我1993年去臺灣的時候,當地市場那時還沒有這個菜。過了幾年以後,市場上出現這個菜,生菜看起來水嫩水嫩的,價格也很低廉,市場上就叫它「大陸妹」。
凌捷:很多姐妹並不能接受這個稱呼,說一個發生在我身邊陸配姐妹的事。一天,她的朋友在飯桌上吃這個菜,朋友就說,「這就是你『大陸妹』」。我的姐妹當場就把一支筷子飛了過去,還很生氣地說,「你為什麼要歧視我?」
徐莉:這個開始可能有歧視的含義,但現在這方面的意思少了。
上觀新聞:從大環境來看,滬臺兩地的婚姻文化差異大嗎?
徐莉:跟上海相比,臺灣整體還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在更為傳統的南部地區,更是認為女性就應該相夫教子,在家裡就是要做家事、煮飯、伺候公婆。如果你沒有這麼做的話,就會傳來閒話——這個人(陸配)嫁過來就是騙錢的。
凌捷:大陸新娘去臺灣,在陌生的環境下生活總會有些不適應,總要慢慢磨合。
徐莉:所以我媽跟我開玩笑說,高雄像「舊社會」,上海是「新社會」,就怕我到了「舊社會」受氣。(笑)
上觀新聞:除了受氣之外,還有一件關係陸配切身利益的事情——前段時間,臺灣立法機構沒有同意將陸配取得臺灣身份證的年限從六年減少為四年。
凌捷:民進黨就是怕我們這些陸配拿了身份證有了投票權後,就去支持國民黨,所以就一直「杯葛」(抵制)我們,反倒是像馬來西亞、菲律賓這些人只要四年就可以拿到臺灣身份證。
徐莉:這對我們姐妹很不公平。一般來說,結婚後的兩三年是婚姻的蜜月期,之後家裡可能會出現矛盾。這時候丈夫就可以拿妻子沒有臺灣身份證來威脅她,因為沒有身份,大陸新娘在臺灣寸步難行。
上觀新聞:因此,我看到不少陸配前往臺北立法機構門前抗議。
凌捷:我周邊的許多陸配姐妹去臺北抗議了。因為去那裡要包遊覽車,買礦泉水,不少姐妹捐了三千、五千新臺幣。我們不願淪為兩岸婚姻的受害者,所以一直在努力爭取自身權益。
徐莉:坦率地說,對於許多陸配姐妹來講,投票權並不是最重要的。她們只是想要有一個比較公平、比較平等的生活環境,很簡單。
家庭幸福的有很多,不好的也很多。
上觀新聞:聊完大環境,我們說說家庭小環境。冒昧地問一句,二位是如何與臺灣家人磨合的?
徐莉:下月2號我們就結婚25年了……
上觀新聞:恭喜恭喜。
徐莉:謝謝。我很幸運,嫁的是一戶臺灣外省人家庭。我公公是北京人,我婆婆是安徽人,公公是隨部隊來臺灣的軍人,他們都很認同大陸人。
當然,跟婆婆相處總會有問題。比如說,我有富貴手(手部疾病),沒法幫小孩子手洗襪子。但婆婆堅持對我說,小孩子襪子很髒,你要用手洗。我從不跟婆婆頂撞,每次都說「好好好」,但還是丟進洗衣機裡。
凌捷:兩岸文化不一樣,所以我和先生也花了幾年時間磨合。比如說吃飯,臺灣人一定要用公筷、公湯勺,即便在家吃飯也一樣。我剛開始還不太適應,後來覺得這樣確實更衛生,於是我也在慢慢改變。其實,臺灣在有些方面的做法也是對的。
上觀新聞:那麼有沒有磨合不下去的兩岸婚姻?
徐莉:家庭幸福的有不少,過的不好的也有很多。
凌捷:就我所知,陸配與臺灣配偶離婚的不少。有報導說,七成陸配的生活並不怎麼好。有的先生可能存在家暴,有的先生不給家人錢,還有的染上了賭博的惡習。
上觀新聞:這個時候二位所在的陸配組織能起到哪些作用?
凌捷:有時候半夜會接到陸配遭到家暴的求助電話,我們就會半夜去探望她,或者先幫夫婦二人作調解,不行的話再幫我們姐妹找律師打官司。
上觀新聞:問個技術問題。如果在沒有拿到臺灣身份證前和先生離婚,陸配是可以留在當地,還是必須回大陸去?
凌捷:必須回到大陸。
徐莉:所以有些丈夫就拿這個來威脅妻子,叫她不許離婚。
凌捷:過去認為大陸女性嫁到臺灣是一件風光的事,其實一些不開心的遭遇,也只有新娘自己心裡知道,大陸這邊的家人並不知情。
上觀新聞:如果離婚之前兩人有了孩子呢?
徐莉:臺灣還是一個父系社會。當地男性大都認為,無論夫婦生了2個還是3個孩子,如果男方不同意的話,女方一個孩子也不能帶走。但是臺灣當地會有免費的法服律師幫你打官司,法院也會評估在女方能力範圍內,可以留下幾個孩子。
凌捷:但是如果你沒有臺灣身份證的話,女方想取得孩子的監護權就比較困難了,臺灣當地法院基本上是不會判給你的。
上觀新聞:如果媽媽想看孩子怎麼辦?
徐莉:經過我們陸配團體的積極爭取,現在臺灣當局規定,如果女方沒有拿到臺灣身份證,且孩子的監護權又判給先生的話,女方有權利每年來臺灣看望孩子兩個月。
凌捷:即便有這個規定,但來回一次臺灣也不容易。
說到底還是生活得好最重要
上觀新聞:平時在臺灣的上海陸配之間交流多嗎?
凌捷:我們生活在臺灣北中南部的上海姐妹,基本上一個月會有一次聚會,還會拉著「上海人在臺灣」的橫幅。我還在籌備一個上海同鄉會,臺灣地區的「內政部」也已經批准了。
如果她們在生活上、工作上遇到困難,我很想幫助我們的上海姐妹。我們也想給陸配的第二代之間做聯誼,在文化上或者生意上都可以做交流。說實話,我想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徐莉:坦率地說,如果你在臺灣生活得很好,你或許不太願意跟大陸人在一起。因為只有跟當地人接觸,你才能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那當你全部都融入進去的時候,你會覺得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上觀新聞:還有一點,大概是她們不願意讓人知道自己的陸配身份。
徐莉:對,就是怕受歧視不願掛上「大陸妹」的身份。因為整體來講,我們在臺灣還是個弱勢群體。
上觀新聞:除了關係自身利益的身份證「六改四」之外,大陸新娘會關注臺灣政治嗎?
徐莉:我們有的姐妹生活在臺灣南部,那裡有很多綠色家庭。我一直說,姐妹們要以家庭為主,至於政治這一塊,你可以不用刻意去參與,但自己生活一定要過好。
上觀新聞:明白了,說到底還是生活得好最重要。
(除署名外,內圖來源:新華社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編輯郵箱:shzhengq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