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的國旗由來,和一場戰役有關,之後孫中山力挺青天白日旗

2021-01-20 聶振明

古時候行軍打仗都是要有自己的軍旗的,而一個國家也都有自己的國旗。國旗不僅僅是國家的象徵還是富含特殊意義的存在。國民黨用的旗幟叫青天白日旗,它的由來也是很有講究的, 青天白日旗是由革命志士陸皓東親自設計的,孫中山對這個國旗十分喜歡,在1895年的幹部會議上提議將青天白日旗作為革命軍旗,就是在以後改名為中國國民黨,也把這個旗幟作為國民黨的黨旗。那青天白日旗究竟有什麼含義讓孫中山對它這麼看重呢?這還得從一場戰役說起。

在1900年的惠州起義中,這面旗幟就被正式應用了,而這場戰役帶來了很好的戰果,孫中山就覺得這場戰役跟青天白日旗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這場戰役的勝利來之不易,負責這場戰鬥的領導人僅僅帶著200多人的敢死隊,就足足堅持了20多天,期間不斷傳來捷報,很多清軍看到青天白日旗就嚇得魂飛魄散。第一次應用就取得了如此大的反響。孫中山自然很是開心,這次戰役的勝利也成為孫中山在後來打臉反對將青天白日旗作為國旗的人的有力武器。

後來青天白日旗是否能夠作為國旗,也引發了一場激勵的討論。由於大多數人想要用五色旗當國旗,孫中山倡導的青天白日旗也成為了海軍旗。後來為了抵制袁世凱稱帝的行為,各地的革命人士想要聯合統一起來,使用一樣的旗幟,這時候孫中山再次站出來倡導青天白日旗,這次堅持很快有了效果,青天白日旗不僅成為了國旗還成為了國民黨的黨旗。

其實青天白日旗壯美的含義也是孫中山先生一直願意提倡它的原因之一,青天白日旗中的青色代表著純潔、民族和自由,白色則象徵著坦白無私、民權和平等。

而旗幟上的白日的十二道光芒,則代表著一年的12個月份和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更是象徵著國家的命脈隨著時間流逝永存在這個世界上,鼓勵中國人要與時俱進。自強不息。國旗的名字也有很美的意義,寓意著中華民國為遠東大國,而太陽都是從東方升起,即認為中華民國是在太陽生氣的地方,青天白日也有光照自由平等的含義,與中華民國所倡導的價值觀十分吻合。

相關焦點

  • 他設計了青天白日旗,犧牲時年僅27歲,沒能見到民國成立
    從清末到民國,總共使用過三種旗幟:黃龍旗、五色旗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黃龍旗—大清國國旗(1888-1912使用)▲五色旗(1912-1928),民國初期使用的國旗,代表五族共和。▲中華民國國旗(1928-1949),又叫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北伐之後使用的民國國旗。▲國民黨黨旗(1894-至今),青天白日旗。國民黨黨旗和中華民國國旗很相近,在青天白日旗基礎上增加了滿地紅,就成了民國國旗。
  • 孫中山為何要選擇青天白日旗 而不用鐵血十八星旗
    後來很多革命團體都紛紛以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旗幟,只是都畫的不規範(也沒有統一規範過),特別是圓外面的三角形個數多寡不一,有的只畫了幾個,有的卻密密麻麻畫了十多個。後來孫中山將三角形個數定為12個,代表一天12個時辰。於是青天白日旗的三角形個數才統一了。1906年冬,同盟會在日本東京開會,當討論中華民國國旗形式時,大家意見紛歧。
  • 他與孫中山是好友,設計了青天白日旗,是第一個為革命犧牲的人
    一九一四年,孫中山先生宣布中華革命黨黨旗為「青天白日旗」,自此,中華革命黨就一直沿用青天白日旗。眾所周知,青天白日旗是辛亥革命時期創立的第一面旗幟。旗子的設計者是興中會的陸皓東,他也是第一個為共和國革命而犧牲的。陸皓東於1868年出生於廣州香山縣富戶。
  • 五色國旗長什麼樣?五色國旗和五星旗比拼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本是江蘇、浙江、安徽等省的革命人士使用的旗幟,1906年同盟會本部討論國旗方案時即被提出,當時五色象徵五行,紅為火、黃為土、藍為木、白為金、黑為水,民國成立後五色被賦予五族共和之意。
  • 中國歷史上的七面國旗,這七面旗撐起了半個多世紀的撕逼大戰
    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的外交活動日漸頻繁,同時也逐步開放通商口岸,各國的來往艦船均懸掛國旗,唯獨大清國無旗可掛,雖然此時中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仍然顧及所謂的「天朝威儀」,於是朝廷決定以三角黃龍旗作為官旗,懸掛船上,注意,這時候沒把三角黃龍旗作為國旗,只是用於官船。
  • 據說此地是升起第一面青天白日旗的地方
    它叫中山公園。這是為了紀念來過桂林的孫中山而修建的,它就在今日的王城景區,獨秀峰山下。文物保護碑王城景區民國14年(1925) 3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 是年冬由李任仁建議,在王城內修建中山公園以為紀念。過去中山公園的大門入口處在王城東華門內鋪的北側, 大門上曾有書法家譚延闓所寫「中山公園」4個大字。中間鋪築三 合土路面為走道。
  • 從國旗史透視黨國史
    誠如論者所言,孫中山憑藉自身的最大政治資產,即最資深革命家的資歷,將參加廣州起義的「興中會諸先烈」的犧牲特權化,並極力將「第一次起義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定為國旗,其潛在意圖乃在宣示革命派內孫中山派、興中會系之正統性,甚至擁有革命後這面旗幟所象徵的新國家的主導權。辛亥之後,革命派一度掌握政權。此間,孫中山始終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視為中華民國國旗,堅決反對採用五色旗。
  • 章太炎為民國設計五色國旗
    但是在宋遇刺之後,他又說宋教仁「政治知識實未備也」。  章太炎忙著做的第二件事,是為中華民國選了「五色國旗」。彼時各位大人物為國旗的擬定爭得不可開交,孫中山主張青天白日旗,黃興主張井字旗,袁世凱提議龍旗,黎元洪提議十八星旗……黃興是堅決不同意孫中山提議的,說是抄襲了日本的太陽旗,自墮國威,兩個人爭論異常激烈,後來黃興以大局為重,暫且同意了孫中山的方案。
  • 民國五色旗出自趙鳳昌之手 一度被孫中山擱置
    此時孫中山還在海外,沒有參加會議。與會者提議中央政府設於南京,舉黃興為負責籌組中央政府的大元帥。會議還提出,中央政府以「五色旗」為臨時國旗,一攬子推出的還有陸軍旗、海軍旗、大元帥旗、副元帥旗等。  儘管該會議的權威性遭到尚設於武漢的各省代表會議質疑,但南京光復為此前的國都之爭果斷地畫上了句號,武漢方面復電:同意以南京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 一面旗幟的作用 辛亥革命中的「五色旗」
    據考證,革命前後曾經出現的旗幟有12種之多,相對晚出的五色旗在1912年最後勝出,代替黃龍旗成為當時中國的國旗。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展覽研究部部長劉剛說,據考證,辛亥革命前後,各地出現了白旗、九星旗、八卦太極旗、井字旗等12種旗幟,在討論新生的「中華民國」國旗問題時,因各省革命軍使用的旗幟並不一致,引起各省代表的爭執。
  • 近代中國使用過的國旗,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與抗爭史
    其船長一百六十尺之下者,該旗長用六尺四寸;其船長一百六十尺之上者,該旗用九尺六寸。1890-1912年的中國國旗。889年天津軍械局完成了設計樣稿和營造法則:尺寸分為大小四號:頭號橫長一丈五尺六寸,直寬一丈六寸五分;二號橫長一丈三尺九寸,直寬九尺五寸;三號橫長一丈一尺五寸,直寬七尺六寸;四號橫長九尺六寸,直寬六尺三寸。旗為羽紗質地,正黃色。
  • 從晚清到民國,都用過哪些國旗,你知道麼?
    清政府是沒有國旗的,清朝後期與西方各國產生交往。由於對「國旗」概念認識不足,還吃過西洋鬼子的虧。一八八八年,李鴻章在與西方各國的交往和互派外交人員等活動中看到西洋各國都莊嚴地懸掛著本國國旗。後因「江、浙代表的提議將五色旗為國旗。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南京臨時參議院決定,以五色旗定為中華民國的正式國旗。鐵血旗為陸軍旗(後將十八星改為十九星),青天白日旗為海軍旗。五色旗的五色:紅、黃、藍、白、黑,寓意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
  • 越南臺企懸掛「青天白日旗」 中方:越方已責成整改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外交部網站7月30日消息,在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媒體報導,因有的在越南臺商擔心自身安全,越南政府同意其在廠區懸掛所謂「青天白日」旗幟。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從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再到民國,國旗樣式的變遷
    首先東三省議員反對鐵血十八星旗為陸軍旗,因為十八星不包括東三省。所以經過修改,在內圈的黃色圓星中間,又加了一個等大的圓星,成為十九星旗。而對於正式國旗的選擇,孫中山一直主張青天白日旗,並不同意五色旗。19星旗儘管孫中山非常堅持,但還是沒有支持他的主張,青天白日旗地位的下降,也曾令他苦惱過一陣。
  • 舊中國的秘密:五色旗、龍旗、青天白日旗有何內涵?
    舊中國有三種國旗:五色旗、龍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很多人不明就裡,將這三面旗幟混合使用,比如有人將五色旗作為北洋政府國旗,將青天白日旗作為民國國旗,而將龍旗作為北洋水師軍旗。那麼這三面國旗,究竟有什麼內涵,又如何和三個地方政權相對應呢?先來看五色旗。五色旗究竟怎麼來的?有的說是象徵滿漢蒙回藏五族共和,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其他民族就不共和了?有的說代表五行,但是五行中青色(藍)位於第一位,黃色位於中間,和旗幟不符;還有的說代表仁義禮智信,但如何和顏色對應起來,卻是沒有了來由。
  • 五色旗很忙,從各地軍閥、偽滿洲國到汪精衛,為啥你們都搶著用
    這個內涵聽起來不錯,但較真起來又大大不妥,因為中國顯然不只是這五個民族,國旗上單是這五種代表色顯然有失公允。再者,共和是各族平等的意思,五色旗上下有順序,豈不意味著五個民族還是有階級差別嗎?人們越想越不妥,但既成事實也無法改變了。孫中山和國民黨人一直想推翻北洋軍閥政府,把他們心目中真正的國旗——青天白日旗掛在全國各地。
  • 倫敦街頭掛「青天白日滿地紅」 三天後被撤
    為慶祝倫敦奧運高掛在倫敦市中心的「中華民國國旗」,24 日上午(當地時間)被移除,原本一排共6面國旗,如今空缺一面。【環球網綜合報導】為慶祝倫敦奧運掛在倫敦市中心的「中華民國國旗」,在出現3天之後,於24日上午被移除。據臺灣「中央社」消息,攝政街是倫敦最著名的購物區之一。
  • 歷史中的中國國旗
    黃龍旗二、三色旗1911年辛亥革命的推翻了飄搖欲墜的清王朝,當討論國旗樣式時,孫中山建議在青天白日旗的基礎上增添紅色三、五色旗1911年12月29日,全國17個省的代表在南京召開代表大會,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然後又決定在三色旗的基礎上再增加黃黑兩色即「五色旗」,代表中華民國的國旗。這五種顏色系紅黃藍白黑,分別代表中國的主要五個民族,漢滿蒙回藏,代表中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就是「五族共和」』之意。
  • 舊金山中華總會館撤下民國國旗 或將改掛五星紅旗
    臺灣《聯合報》報導,在中華會館25日召開商董月會上,寧陽總會館商董黃楚文舊事重提,提出動議要撤下大堂的「中華民國國旗」。他提出撤旗的五大理由,主要是會館為美國民間組織,不應涉及政治。召開商董會的舊金山中華總會館,可見大堂右側懸掛的「中華民國國旗」自新中國與美國建交以來,舊金山「中華總會館」為掛旗問題爭論了幾十年,曾有人私自將大樓頂樓的
  • 中國各個時期的國旗以及國旗所代表的涵義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和象徵,是國民的精神寄託,是國家的圖騰,國旗是國家的身份證和名片,國旗代表國家的形象,是傳遞國家形象的最重要標誌。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國旗,象徵著這個國家人民的精神、文化、信仰、特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