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四年,孫中山先生宣布中華革命黨黨旗為「青天白日旗」,自此,中華革命黨就一直沿用青天白日旗。眾所周知,青天白日旗是辛亥革命時期創立的第一面旗幟。旗子的設計者是興中會的陸皓東,他也是第一個為共和國革命而犧牲的。陸皓東於1868年出生於廣州香山縣富戶。爸爸長期在上海經商,家境殷實,又是家中獨子,因此從小就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九歲時,父親病逝,母親帶著他返回家鄉生活。他們家離孫中山家不遠,二人年紀相仿,便常一起玩。她們對世事不滿,性格也相似,慢慢結為朋友。
之後,孫中山前往美國留學,陸皓東在國內深造。他聰明且善於書畫。一八八三年秋,孫中山回國,給他講了許多歐美的科學文化知識,民主思想,對他的影響很大。很快,孫中山就到處宣傳他的政治改革,嚴厲抨擊腐敗的清政府和一些落後的習俗,令陸皓東十分羨慕。孫中山的所作所為,招致鄉紳、地主的不滿,被迫到香港,陸皓東到上海電報學校求學。他畢業後留在上海,在上海電信公司當翻譯。
一八九○年陸皓東回老家結婚。另外,孫中山還在香港、廣州和陳少白等人醞釀革命,他經常參加他們的活動,為革命作準備。2年後,他與人創辦了興利蠶公司。一八九三年冬天,孫中山召集包括陸皓東在內的志同道合者開會,商討成立革命組織興中會的事宜。這次會議只是討論了一下目的,沒有形成具體的組織。第二年,孫中山與陸皓東北上,請求改革清政府。她們託關係上書李鴻章,建議學習西方的一些制度,使國家富強。很遺憾,李鴻章對他們置之不理。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夕,清政府無動於衷,竟忙於籌備慈禧六十大壽。這件事完全使孫中山和陸皓東對清政府感到失望,他們對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只有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國才能解決問題。從此,陸皓東在國內聯繫革命,結識有志之士,拿出父親的遺產作為活動經費。孫中山在海外發展革命勢力。雙方分工明確,合作默契。
一八九五年初,孫中山歸國,陸皓東得知消息,立即與其會合,共商大計。二月加入興中會,成為孫中山的左膀右臂。三月份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屈辱求和,激起民憤。這時正是起義的最好時機,陸皓東在會上提出:「要團結同志,革命派就得有自己的旗子,以示與清政府決裂!」大家都非常支持他的建議,委託他協助設計旗子圖案。陸皓東沉思良久,終於設計出青天白日旗,作為廣州起義的旗幟。但是,由於起義提前被摧毀,該旗幟沒有被使用。
為了保護革命黨人的安全,陸皓東立即決定自己最後一次離開。本已逃之夭夭的他,在半路想起黨員名冊不知道有沒有被帶走,於是決定回去拿。在他破壞名冊的時候,警察出現了,不幸地被逮捕了。在獄中,他寧死不屈,痛斥清政府,說:「今事雖不成,此甚慰,但一我能殺,二我能起,不可殺!」十一月七日,陸皓東英勇就義,年僅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