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孫中山是好友,設計了青天白日旗,是第一個為革命犧牲的人

2021-01-09 程紅梅家常事

一九一四年,孫中山先生宣布中華革命黨黨旗為「青天白日旗」,自此,中華革命黨就一直沿用青天白日旗。眾所周知,青天白日旗是辛亥革命時期創立的第一面旗幟。旗子的設計者是興中會的陸皓東,他也是第一個為共和國革命而犧牲的。陸皓東於1868年出生於廣州香山縣富戶。爸爸長期在上海經商,家境殷實,又是家中獨子,因此從小就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九歲時,父親病逝,母親帶著他返回家鄉生活。他們家離孫中山家不遠,二人年紀相仿,便常一起玩。她們對世事不滿,性格也相似,慢慢結為朋友。

之後,孫中山前往美國留學,陸皓東在國內深造。他聰明且善於書畫。一八八三年秋,孫中山回國,給他講了許多歐美的科學文化知識,民主思想,對他的影響很大。很快,孫中山就到處宣傳他的政治改革,嚴厲抨擊腐敗的清政府和一些落後的習俗,令陸皓東十分羨慕。孫中山的所作所為,招致鄉紳、地主的不滿,被迫到香港,陸皓東到上海電報學校求學。他畢業後留在上海,在上海電信公司當翻譯。

一八九○年陸皓東回老家結婚。另外,孫中山還在香港、廣州和陳少白等人醞釀革命,他經常參加他們的活動,為革命作準備。2年後,他與人創辦了興利蠶公司。一八九三年冬天,孫中山召集包括陸皓東在內的志同道合者開會,商討成立革命組織興中會的事宜。這次會議只是討論了一下目的,沒有形成具體的組織。第二年,孫中山與陸皓東北上,請求改革清政府。她們託關係上書李鴻章,建議學習西方的一些制度,使國家富強。很遺憾,李鴻章對他們置之不理。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夕,清政府無動於衷,竟忙於籌備慈禧六十大壽。這件事完全使孫中山和陸皓東對清政府感到失望,他們對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只有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國才能解決問題。從此,陸皓東在國內聯繫革命,結識有志之士,拿出父親的遺產作為活動經費。孫中山在海外發展革命勢力。雙方分工明確,合作默契。

一八九五年初,孫中山歸國,陸皓東得知消息,立即與其會合,共商大計。二月加入興中會,成為孫中山的左膀右臂。三月份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屈辱求和,激起民憤。這時正是起義的最好時機,陸皓東在會上提出:「要團結同志,革命派就得有自己的旗子,以示與清政府決裂!」大家都非常支持他的建議,委託他協助設計旗子圖案。陸皓東沉思良久,終於設計出青天白日旗,作為廣州起義的旗幟。但是,由於起義提前被摧毀,該旗幟沒有被使用。

為了保護革命黨人的安全,陸皓東立即決定自己最後一次離開。本已逃之夭夭的他,在半路想起黨員名冊不知道有沒有被帶走,於是決定回去拿。在他破壞名冊的時候,警察出現了,不幸地被逮捕了。在獄中,他寧死不屈,痛斥清政府,說:「今事雖不成,此甚慰,但一我能殺,二我能起,不可殺!」十一月七日,陸皓東英勇就義,年僅27歲。

相關焦點

  • 他設計了青天白日旗,犧牲時年僅27歲,沒能見到民國成立
    廣東是洪秀全的家鄉,孫中山村裡有個太平天國遺老,經常給小夥伴們講太平天國和洪秀全的革命事跡,孫中山從小就以洪秀全為榜樣,想著推翻清政府。後來一生為革命奔波,推翻2000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被稱作國父。
  • 中華民國的國旗由來,和一場戰役有關,之後孫中山力挺青天白日旗
    國民黨用的旗幟叫青天白日旗,它的由來也是很有講究的, 青天白日旗是由革命志士陸皓東親自設計的,孫中山對這個國旗十分喜歡,在1895年的幹部會議上提議將青天白日旗作為革命軍旗,就是在以後改名為中國國民黨,也把這個旗幟作為國民黨的黨旗。那青天白日旗究竟有什麼含義讓孫中山對它這麼看重呢?這還得從一場戰役說起。
  • 孫中山為何要選擇青天白日旗 而不用鐵血十八星旗
    1894年11月24日中國近代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在檀香山成立。第二年1895年孫中山、鄭士良、陸皓東、陳少白等人便來到廣州,準備發動廣州起義。他們對外以「乾亨行」為名號,而陸皓東設計了「青天白日旗」為革命軍旗,並且由鄭士良聯合了三合會等會黨以此為革命生力軍。
  • 首位為推翻滿清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國父孫中山兒時摯友,他是誰?
    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生前赴後繼、嘔心瀝血,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建立了民國政府,拯救了當時處在水深火熱的四萬萬中國同胞,作為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中國革命立下的功勞,不過更不應該忘記的是,那些為了革命成功而犧牲的革命先烈,革命的成功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流血和犧牲換來的
  • 「青天白日」的設計者陸皓東: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之第一人
    一代人豪爭想像,犁頭山下陸公墳。遊覽的對象是孫中山的故居,詩裡說的卻是一位姓陸的人的墳,似乎有喧賓奪主之嫌。但如果孫中山先生地下有知,卻未必會覺得這位姓陸的主人搶了自己的風頭。如果可以選擇,他一定希望這位陸同志和他一起看到反清革命的曙光,而不是帶著他親口認證的「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之第一人」的虛榮長眠地下。
  • 孫中山:從廣東走出的平民偉人
    但他並不開心:「人病了可以醫治,但國家病了應該怎麼醫治呢?」  中國路在何方?孫中山苦苦思索。  當時,國內主張維新變法的呼聲日益高漲。1893年冬,滿懷報國熱忱的孫中山「決計拋棄其醫人生涯,而從事於醫國事業」,從廣州回到翠亨村,用10多天時間,起草了《上李鴻章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改革主張。
  • 被孫中山稱為「賢母」的日本人,為革命散盡家財,借錢為中山塑像
    在長長的送葬隊伍當中,有一位長鬚老人,他緩緩步行,神情落寞。他是孫中山先生的生前故交,更被其稱為中國革命的「賢母」。他為孫中山的中國革命付出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他便是梅屋莊吉。14歲那年來到上海,受亞洲主義思想影響的他,看到中國人受到西方人的不平等對待,對身處半殖民地的中國深表同情,並希望致力於中國革命和亞洲國家的團結。1893年,梅屋莊吉來到香港,開設了「梅屋寫真」照相館。1895年1月,在梅屋的朋友,也是中山先生的西醫老師詹姆斯康德裡引薦之下,孫中山來到了「梅屋寫真」。
  • 據說此地是升起第一面青天白日旗的地方
    你知道桂林第一個公園叫什麼名字嗎?它叫中山公園。這是為了紀念來過桂林的孫中山而修建的,它就在今日的王城景區,獨秀峰山下。文物保護碑王城景區民國14年(1925) 3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 是年冬由李任仁建議,在王城內修建中山公園以為紀念。
  • 他率部首先衝過長江,第一個打進南京總統府,親手拽掉青天白日旗
    他率軍第一個攻進南京總統府,親手扯下青天白日旗,後授銜少將 1949年4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發起驚心動魄的渡江戰役,蔣介石的長江防線迅速崩潰,隨後解放軍攻佔了南京,標誌著蔣介石的時代結束了。 是哪支部隊第一個打進南京總統府的呢?
  • 孫中山與陶然亭②:三度來京,曾活動在香山會館、湖廣會館和粵東新館
    同行的日本朋友平山周為他取了「中山」二字為名。(平山周是個大亞洲主義者,鼓吹在亞洲建立在日本統治下的大聯盟。琉球國原名中山國,被日本侵佔後成為附屬國。平山周也想將中國變為日本的附屬國。因此用「中山」二字為孫先生起名。)孫先生並不喜歡這個名字,他在籤署文件、信函、著書立說、各類題詞中只用「孫文」或「孫逸仙」這個稱呼。
  • 中國歷史上的七面國旗,這七面旗撐起了半個多世紀的撕逼大戰
    1888年,慈禧太后批准,黃底藍龍戲紅珠旗為大清國旗。自此,清朝國旗才最終確定。1895年2月20日,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前,孫中山籌劃發動反清武裝起義,並計劃以他十分鐘愛的青天白日旗取代大清龍旗。孫中山為此旗的解釋為:底色為藍色,象徵青天,白日周圍的十二個三角形象徵12地支……這也太牽強了點。可惜因為當年起義的失敗,青天白日旗當時未能使用。1905年同盟會創立,孫中山再次建議使用青天白日旗作為國旗,但參與討論的人員提出了異議。認為此旗不美觀,而且和日本軍旗相似。
  • 一面旗幟的作用 辛亥革命中的「五色旗」
    而孫中山則對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情有獨鍾,該旗的前身是青天白日旗,青天白日旗是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的革命軍旗,中國同盟會1905年成立後,孫中山將旗幟上增加紅色,成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由於同盟會黨人歷次起義使用及秘密渠道傳布,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成為廣東、廣西、福建等省較多應用的革命軍旗。相比於其他旗幟,五色旗的出現比較晚。
  • 章太炎為民國設計五色國旗
    章太炎還說,五色旗代表民族大團結,走向世界大同是多年革命的宗旨,他的話博得大多數人支持,最後佔了上風。  與孫中山的恩怨往事  如果把時間往前挪5年,我們會發現那時章太炎和孫中山的關係會更親密。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從牢裡出來(1903年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勾結,製造「蘇報案」,章太炎被捕入獄)立即東渡日本,在那邊迎接他的人就是孫中山,很快他就被吸收進了同盟會,並擔任《民報》主編。事實上,在坐牢前,1902年章太炎還到過一次日本,那次孫中山將橫濱幾十名義士召集起來為他洗塵,聚會上章太炎自稱喝了七十多杯酒卻不醉。  之所以後來關係變僵,和《民報》的費用有關。
  • 革命聖人朱執信:反對盲目服從孫中山
    前左為朱執信,右為廖仲愷,後排右為邵元衝。南都:「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到了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同在日本的朱執信並沒加入,為什麼?林家有:建立中華革命黨是孫中山希望東山再起的一個舉動。1912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選孫中山為理事長,但他讓宋教仁代他去管理。
  • 孫中山與詩
    孫中山就是這樣的傑出詩人。出於自謙,也許還有點怕別人誤以為他在事業和詩之間「輕重倒置」,在公開場合下,他從不承認自己是詩人。1897年,他就曾對日本友人宮畸寅藏說過:「弟不能為詩,蓋無風流天性也。」孫中山不承認自己是詩人,但是,無論哪位評論家,誰也不能不承認孫中山詩藝的超卓。畢生致力革命的孫中山,儘管自認為寫詩只是末事,然而,只要心有所動,一出手便見不凡。
  • 他率軍第一個攻進南京總統府,親手扯下青天白日旗,後授銜少將
    1940年8月,後來的開國少將彭勝標接到調任新四軍挺進團政委的命令,剛到團裡他就給大家說了一個好消息,他給挺進團帶來了一份見面禮,是十萬斤大米。聽到的人都驚呆了。彭勝標成名的一戰,當屬解放戰爭中他最先攻入南京總統府,還扯下總統府的青天白日旗。當時彭勝標是第三野戰軍第35軍103師政委,親自率領307團,坐著特務連從下關發電廠找來的一艘火輪,頂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率先度過了長江。登陸之後彭勝標立刻對南京市區發起了猛攻,隨著巷戰的節節勝利,彭勝標很快就推進到了南京核心區域。
  • 當袁世凱復闢稱帝的時候,他第一個舉起了義旗
    他是職業軍人,但並不喜歡戰爭,因為他知道武力只是不得已的手段,它的每一次動用都要付出很重的代價。所以,在復闢帝制的狂潮到來之前,他一直反對武力討袁。宋教仁被暗殺之後,共和國陷於危機之中,是法律解決,還是武力倒袁,成為兩條不同的道路。眾所周知,孫中山堅持武力倒袁,而一些人反對這種做法。蔡鍔屬於後者。他通電譴責殺害宋教仁的行為,「痛切陳詞,聲與淚並。」
  • 民國五色旗出自趙鳳昌之手 一度被孫中山擱置
    此時孫中山還在海外,沒有參加會議。與會者提議中央政府設於南京,舉黃興為負責籌組中央政府的大元帥。會議還提出,中央政府以「五色旗」為臨時國旗,一攬子推出的還有陸軍旗、海軍旗、大元帥旗、副元帥旗等。  儘管該會議的權威性遭到尚設於武漢的各省代表會議質疑,但南京光復為此前的國都之爭果斷地畫上了句號,武漢方面復電:同意以南京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 在美國檀香山尋找孫中山足跡(組圖)
    位於檀香山華埠文化廣場的孫中山銅像。孫中山名文,字德明,號逸仙。他幼年時,家境貧寒,六歲便開始參加農業勞動,十歲始入村塾讀書。 1878年,孫中山隨母親到檀香山投靠哥哥孫眉,並在當地學校就讀。這次出國開闊了他的眼界,對他的思想發展起了積極影響。正如他後來所說:「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 孫中山在檀香山學習五年後,於1883年回國,又先後就讀於廣州南華醫學堂和香港西醫書院。
  • 打了孫中山兩巴掌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但孫中山去意已決。孫眉為了掩蓋自己的心緒不寧,強硬地說:「要走就走,我沒錢給你,你不要怨我。」「船票已買好!我一不要你錢,二不怨你人。」孫中山回答得十分乾脆。孫中山剛離開檀香山,孫眉就給家中匯錢,並請父母迅速為弟弟操辦婚事。他想用結婚來縛住弟弟手腳,讓他過上普通人的正常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