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一生坎坷的求仕路途——壯志難酬,報國無門

2020-12-15 百家號

詩仙李白一生坎坷的求仕路途——壯志難酬,報國無門

李白十八歲就拜師趙處士,學習一年後便踏上了多方尋求致仕之路,在告別家中父親後就去到了綿州城,剛到綿州,很巧合的打聽到新任益州的主官也來到了此地,並且聽說他喜歡提攜賢人致仕,因此他留在此地便去拜見了長史大人,這位長史大人對其詩句很是欣賞,並且讚不絕口,於是叫他回去等候消息,但是幾月過後都依舊未能聽到認為消息,不久之後,只好無奈地離開了此地,第一次的求仕之路以此結局。

之後,他來到了揚州,在花光身上所有的銀兩之後,自己卻生了一場大病,得幸的是靠著朋友的幫助病情才有所好轉,就在此生病期間的一個夜裡,他創作了廣為流傳的詩《靜夜思》,而後又去到安陸投靠許員外,許員外對他的個人抱負和人生理想十分賞識,後又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因此他也在此擁有了自己的家室。在成為許府的女婿之後也便有了得到舉薦的機會,本可受到州督馬公的舉薦,偏偏後又意外的得罪李長史,最終導致此次的被舉薦機會再次落空。

此後,他心情一直煩悶寡慾,許夫人怕他憋出病,就勸說他到江夏區拜訪老友,朋友們為他在黃鶴樓上擺宴接風,隨後又在送別好友孟浩然之時創作了一首廣為流傳的詩。

在希望被舉薦的希望一次次破滅後,他決定走上自舉的道路,在向許夫人和嶽父表達自己的心意之後便前往京城,在鍾南山等候玉真公主無果之後,拜見了韓朝宗,雖然韓朝宗很欣賞他的詩文,但最終因為李白的傲視一切,鋒芒畢露的性格並沒有舉薦他,於是他的希望又一次破滅。

好運終究還是眷顧了他一次,朝廷一聯三封詔書送到了他的門前,此刻的心情難掩內心的激動,但又感到疑惑的是又是哪位舉薦的他呢?此時,他準備進京,之後是見到了老友元丹丘,才得知是元丹丘向玉真公主介紹了他,最後玉真公主才向宣宗皇帝推薦了他。待接到聖旨之後,他面見了玄宗,最終供職翰林院。這個可以說是很好的職位了,很多人都覺得他肯定會有很大的作為,但任職不久後,他無法忍受朝廷官吏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生活,最終選擇了回鄉。

雖不在朝廷,他卻一直心繫國家大事,對於很多事情也都非常的關注,希望皇上能夠重用他,特別是後來聽聞幽州節度暗地裡招兵買馬想要造反朝廷,這時他就想前往幽州打探消息,雖然遭到宗夫人的極力反對,但是最終他還是堅決要去,這也可以看出他是非常勇敢,也是非常厲害的。可是作為一個詩人他又無能為力。就算去了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用,依靠他的力量也改變不了什麼東西。

後安祿山叛亂,他又隨著難民南逃。後又寫下不少詩篇反映揭露安祿山的狼虎之心,這些詩篇被廣為流傳,最終引起永王的注意,於是派出了與他有著舊交情的韋子春勸說他參加幕府,在權衡國家社稷後,他答應了加入幕府。加入幕府之後,誰知他實質是陷入了玄宗父子兄弟之間的權利的鬥爭之中,最後逃離了丹陽。最後又因加入幕府被抓捕入獄,流放的處罰,經歷了許多的曲折波瀾之後,還是迎來了釋放的好消息。最後在李陽冰的家中舊病復發去世,一代詩仙就此落幕。

相關焦點

  • 心有鴻鵠志,未嘗濟世願:詩仙李白為何在仕途上終生坎坷?
    李白能夠成為歷代文人心中的楷模,在於含蘊在他詩歌中的那種豪邁與豁達,然而生活中的李白卻遠遠不像自己詩歌中那般灑脫、豁達。仔細研讀李白一生的種種經歷之後,發現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的一生始終在積極求仕與退而歸隱的矛盾心態中掙扎著。
  • 詩仙李白一生桀驁不馴才華橫溢,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詩意人生?
    因之,自古以來,也只有李白配得上「詩仙」的稱謂。李白一生留下近1000首各類題材的詩詞,從這些詩詞裡,我們不但讀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李白,還通過詩詞的描述,領略到大唐王朝開拓進取、雍容大度的文化氣象,以及對中華民族大好河山升起的無限敬意。那麼,從李白的詩詞作品裡,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樣的詩意人生呢?
  • 李白臨終前的最後一首詩,文採有多麼秒天秒地?評價李白的一生!
    一提起詩歌,大家就會想起來李白。一提起李白,大家就能想到天才、仙風道骨、文採飛揚、出口成章、詩仙等。大詩人李白,可謂家喻戶曉啊!小朋友們都知道李白,因為:經常出去吃飯應酬的人都知道李白,因為:經常玩手遊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李白,因為:大家往往只看到李白出口成章、瀟灑率性的那一面,又有幾人知道李白一生坎坷多舛,時常自傷身世!
  • 你只知詩仙李白才華橫溢,可你知道李白一生經歷過多少波折嗎?
    說起李白,我們就能想起「詩仙」這個詞,能得到這一稱號那可謂是詩人中的佼佼者啊,尤其實在盛唐時期,在各派詩人層出不絕之際,這個稱號對於詩人們來說更是可望不可求得啊,李白的出生很普通,從小就有寫詩的天賦,而且對賦詩也很有興趣,在15歲的年齡就已經寫了很多首詩了,然而我們的「詩仙」不僅只鍾情於詩
  • 《李白那年三十整》:打破詩仙光環,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的李白
    身為「詩仙」,李白常年位列詩人頂流的位置。這年頭,誰還不會吟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一聲「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我們心目中的李白,才氣斐然、灑脫不羈,卻又壯志難酬。歷史上的李白,確實瀟灑,也確實惆悵,他就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中輾轉反側。
  • 從李白的詩句中,感受「詩仙」的理想抱負和浪漫主義情懷!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他有著豪邁的情懷,有著非凡的才華,遊歷各地,寫出了很多優美詩篇。李白【1】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這是李白年輕時候的作品,這時的詩人,胸懷大志,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希望自己能夠像大鵬鳥一樣在高空中翱翔。【2】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李白登樓遠眺,寫下一首詩道出心中愁苦,這樣的「詩仙」極為少見
    對於「詩仙」李白而言,他的詩歌作品大多是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譬如,膾炙人口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等等。即便是抒發內心的情感,也多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般豪邁。
  • 李白是詩仙?俠客?還是大唐第一驢友?
    李白是詩仙?俠客?還是大唐第一驢友?他自25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離開故鄉踏上遠遊的徵途,至61歲逝於當塗,他從沒有回過家鄉,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旅遊中度過的。「嘆我萬裡遊,飄搖三十春」(《門有車馬客行》)這是他旅遊在外最真實的寫照。
  • 食人間煙火的李白,何以成詩仙?
    難怪他被譽為「詩仙」呢!(一)月仙?詩仙!公元726年農曆九月十五的一個月圓之夜,26歲的李白寄居在揚州的一個小旅館裡,睡到夜半時分,他被尿憋醒,便急忙起身去方便。走到一處井欄邊,實在憋不住了,迷迷糊糊就在此處小便了,誤把滿地的銀輝當做白霜,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圓如銀盤,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家鄉來。
  • 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他的求官之路更難
    李白然而,李白一生的求官之路,政治抱負的施展,卻是比爬蜀道更難。縱然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萬丈豪情,做夢都希望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不知蜀道難,是不是也預示了他一生求官之路的艱難?一,我們看李白筆下的蜀道是何其艱難首先,李白把蜀國神話了一下:「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 詩文路上輝煌的李白,官場頻頻失意的李白,到底是何原因呢?
    李白 ,字太白,唐代詩人,有「詩仙「的美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三十歲這年,朝廷允許舉薦入仕,李白就想憑藉自己的一手好詩踏上仕途之路。他拜見州官,王公大臣,上書自薦,卻都沒有成功。這無疑給他照成了很大的打擊。在長安生活的窮困潦倒的李白,終日鬱郁不得志便寫下了《蜀道難》藉此來抒發自己功名難求的心情。
  • 詩仙李白一生的幾個不解之謎
    李白,字太白(701年—762年) ,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如其人熱情、奔放,靈動、飄逸,被後人譽為「詩仙」,又加上喜歡飲酒,醉後做詩,所以也有「酒仙」之稱。當然說他是胡人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就是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的:「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異姓與名。……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因為當時的碎葉與條支在隋末都不在隋朝的統治之下,而李白父親因為沒有更為詳細的生平介紹,只記載說名為李客,故此不少學者推測他的父親李客很可能是胡人,李客也只是他逃到四川後改的名字。
  • 李白《行路難》,道盡人間坎坷事!
    此詩應作於開元十九年(731)春,李白初次赴長安求仕之際。當時朝廷剛剛頒布「循資格」令,起用官員均需論資排輩,所以李白此行註定勞而無功。仕進無門的痛苦,令李白想起了自己喜愛的南朝詩人鮑照,他那十八首《行路難》,從前以為只是亂世悲歌。到今天,李白才真正理解了鮑照。
  •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說一說「詩仙」李白的情感故事,終其一生恐怕不過「一壺酒,一把劍,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僅此而已。在《慶餘年》裡有一集,是說假「詩仙」範閒被誣陷抄襲,所以在宴會上豪飲之後,口吐詩歌三百篇,當然這雖然是影視劇,可也確實說明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的文人也大都喜歡喝酒,而我們的真"詩仙」李白,的確也是極為好酒,好酒到哪種程度呢?
  • 詩仙李白一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全詩41字,雖有幾分落寞卻不減狂傲
    在我們的古典文化中,唐詩是後世難以逾越的一座文學高峰,而李白,就是站在這座高峰上「一覽眾山小」的千古詩仙。詩仙李白,他一直都是筆者心中的「男神」。劍、酒、詩,是李白感悟人生的三種方式,也是他的三個標籤。在劍與酒的激發下,李白把詩歌的境界修煉到了極致,他的詩歌風格飄逸大氣,雄奇磅礴,是當之無愧的「人間謫仙」。我們凡人的一切情感,李白幾乎都寫過。
  • 蓋世詩仙李白的一首《別匡山》,豪情萬丈,早已無心戀清境
    歷代文人中詩仙李白的「俠客夢」是最為濃烈且執著說起一個「劍」字,眼前便很自然地會出現一位身著白衣、星目劍眉的英俊男兒,但見他手執長劍矗立風中,衣袂飄飄盡顯俠客風範。自古寶劍配英雄。這些人之中,想必詩仙李白的「俠客夢」是最為濃烈且執著的。如果此生能被上蒼賦予善於描畫的天賦的話,我定然會為詩仙描摹一個這樣的形象:身著錦緞白衫、手執寶劍,凝神而視,氣概非凡。後人的印象中李白是一位弱不禁風的寒酸文人,手無縛雞之力,整日只是與酒為伴,盡做些與詩為友、以書度日的不切實際的事情。如果你真的這樣想李白,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 眾所周知李白愛孟浩然,他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詩仙為之著迷?
    ,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爭議的命題。 孟浩然有什麼魔力,能讓詩仙李白為之傾倒? ——《夜歸鹿門山歌》 龐德公何人?東漢末年最傳奇的隱士,他一生隱居,有關他的故事並不多,但都充滿了傳奇性,我們熟悉的那些漢末三國高人,諸葛亮、龐統、徐庶、司馬徽……都跟他亦師亦友,交厚終生。 孟浩然隱居在這裡,不僅是他對當年傳奇人物的嚮往,也說明了他本身對隱居的喜愛。
  • 李白與酒,酒成就李白詩百篇,詩仙是那份酒氣
    都知道中國古代詩人有很多都和酒有關,並且也經常拿酒作詩,更留下了很多千古流傳的詩句,下面小編就聊聊詩仙李白。李白詩唐朝詩人,性格比較豪爽不羈,喜歡飲酒交友作詩,他是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成為「詩仙」。李白一生與酒的關係那可以說是非常密切的。他的詩中關於酒的詩句就數不清楚。
  • 李白一首非常勵志的詩,最後兩句更是被傳頌千古
    李白《行路難》乘風破浪李白中國盛唐時期著名的大詩人,被稱為「詩仙」「酒仙」「劍仙」,當然劍仙有待考證,但李白少年時期確實曾研習劍術,從那首著名的《俠客行》就可以看得出來。李白的一生可謂矛盾之極,既有灑脫豪邁的一面猶如謫仙臨凡,又有報國未果的惆悵苦悶。而這首《行路難》就是李白在不被皇帝認可並被迫離開長安時所寫,抒發他當時苦悶心情的同時也激勵自己終有一天自己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 愛喝酒的詩仙李白,詩文深得唐太宗喜愛,杜甫:李白鬥酒詩百篇!
    愛喝酒的詩仙李白,詩文深得唐太宗喜愛,杜甫:李白鬥酒詩百篇!李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從小到大都一直在學習他的詩句,他被稱作「詩仙」,雖然李白的詩句是非常流行的,但其實李白並沒有想讓自己成為一個詩人,他有一個非常大的理想,那就是跟管仲一樣,做一個千古的賢相,在當時社會想要做官一般都是通過科舉考試,層層選拔才會當上一個芝麻大的小官,李白選擇另闢新路,選擇通過隱居和結交當時社會的名流,李白隱居的地方並不固定,一回去西邊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