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改稱漢城為首爾,是為「去漢化」?專家:中國也做過相似的事

2020-12-08 趣觀歷史

引言

《漢書·賈誼傳》有言:「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因為習慣了就難以改變,例如做事方法、飲食偏好等等,這也就是為什麼有「老古板」之稱,就是因為人幾十年的習慣很難改變。一個人幾十年的習慣很難改變,一群人約定俗成的事情就更難改變。

在東亞文化圈中,無論是日本、朝鮮還是韓國,都深受漢文化影響。在服飾、飲食、文字以及習俗等多方面,日本、韓國都有從中國借鑑的地方。比如朝鮮所在的高句麗本來就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春秋時期即為燕國轄地,於西漢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建國,因此韓國、傳統節日等大多與中國的相差無幾,再看日本的茶道、圍棋、武術、佛學等也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日本茶道

近代西方崛起之後,日韓紛紛進行資本主義改革,並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去漢化」改革。在韓國近代改革中,有一項很重要的改革就是將首都的名字由「漢城」改稱「首爾」,很多人認為這是「去漢化」中的重要一項。對此專家也表示:這完全就是空穴來風之說,中國也曾做過相似的事。此外,這個名字實際上是美國人改的,而非韓國人改的,只不過被韓國沿用了下來。

01

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朝鮮王朝遷都漢陽後,將其改稱為「漢城府」,這個名字被使用了500多年,在此期間漢城也一直都是朝鮮首都。1910年,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漢城也被降格為漢城府。日本侵略朝鮮的45年間在此掠奪了大量資源,大量徵收慰安婦和士兵,給朝鮮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韓國首爾夜景

1945年,日本戰敗後不久,南北朝鮮之間爆發內戰,因為其他國家插手迅速上升為國際化戰爭,漢城也先後落於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聯合國軍之手。1946年,美國將漢城改名為,意為「首都」。韓國光復後也在1948年使用這一詞語稱呼漢城。由於當時沒有漢字名稱,所以中國繼續使用稱呼朝鮮,1988年奧運會我們也習慣稱之為「漢城奧運會」。

▲日本戰敗投降

沒有漢字是什麼意思呢?歷史上朝鮮、日本在「漢化」之前幾乎沒有本土文字,創立文字之時借鑑了大量漢字,這也是今天某些日韓文字無論是字形還是字義都與中文相近的原因。但本國也並不是沒有文字流傳的,「」就是韓國本國文字,作為「首都」的意義流傳了很久。而中國方面由於無法用合適的漢字解讀這個詞語,所以沒有改變「漢城」的說法,直到2005年時任市長正式宣布該城市中文譯名為首爾,並通知中國政府,我國才改變了這一稱呼。

▲韓國街頭的韓國文字

02

在中國的地名中,也有這種以「首都」命名,且並非當地專有詞彙,最後固化成為當地城市名稱的情況,例如廣州的英文名稱「Canton」。清代廣州地區行政區劃名稱為「廣州府」,這個府是單純的一種行政區劃名稱,並不指某一座城市,百姓也不會將此與城市結合在一起。當時廣州所在地區也是對外交流的重要港口,來到此地的西方人問當地百姓這裡是哪座城市,百姓回答稱:「省城」,因此西方人也用代指一種行政區劃的「canton」來稱呼廣州。

▲廣州夜景俯瞰

南京得名方式也是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定都於南京,當時稱「應天府」,也叫「京師」,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於北平,將北平改稱「順天府」,南京都城的地位也沒有被廢除,而是成為了陪都。那要如何區分這兩個都城呢?無論是官方定位還是民間習俗,都稱之為「南京」和「北京」,清朝時南京由於失去陪都地位改稱「江寧府」,但是民間仍習慣稱之為「南京」。辛亥革命之後,南京正式成為行政區劃名稱。

▲南京明故宮遺址近照

北京名稱由來也類似於此。在北京三千多年的歷史中,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最早記載於歷史的是帝辛三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因周朝燕國定都於此所以稱「燕都」;兩漢至唐代多稱「幽州」,定都於此的朝代大多直接稱之為「京城」,元朝將此稱為「大都」;朱元璋滅掉元朝後改稱「北平」;朱棣遷都至清代都稱之為「京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之後改稱「北京」,由原本的俗稱或頭銜正式「升級」為城市名稱。

結語

《孔子家語》中說:「少成則若性也,習慣成自然也。」無論是韓國首爾,還是中國的南京和北京,都是因為習慣了將行政區劃名作為地區名稱,所以最後乾脆以當初的行政規劃名稱作為城市名稱。習慣有著很強大的力量,所以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很重要,這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參考資料:

《漢書·賈誼傳》

《孔子家語》

相關焦點

  • 韓國首都「漢城」為什麼要改名為「首爾」呢?
    (來自百度) 在中國,除了「孔子」和「端午節」之外,另外一個我被經常問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韓國首都漢城要改名為首爾?」 中國很多網上的專家和學者「分析」:韓國是為了擺脫漢文化(中國文化)的影響,改名是韓國政府「去漢化」的一個舉措。而且韓國政府只要求中國一個國家改變這一稱謂。 那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以下是我們的首都歷朝歷代叫過的所有名字: -.
  • 「漢城」的由來和中國有什麼淵源?韓國為何要把它更名為首爾
    如今的年輕人大多知道韓國的首都叫做首爾,但是,在多年前,韓國的首都一直都叫做漢城。2005年初之時,韓國才正式將漢城更名為首爾。一直以來,中國、韓國、日本都是漢文化經典的傳承國度,全國上下都有著很濃厚的漢文化氣息,這與三個國家的歷史由來有著脫離不開的關係。作為漢文化的經典代表漢字更是在歷史中受到了廣泛的流傳。
  • 漢城這麼好聽,為啥韓國的漢城現在叫首爾了?
    2005年之前,中國稱韓國的首都為漢城,2005年1月19日,韓國時任漢城市市長的李明博舉行專門的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首爾以前叫漢陽,是漢江邊上的重要城市。
  • 「漢城」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為何韓國要把它改為「首爾」
    2005年1月19日,時任漢城市長李明博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將韓國首都的中文名字更改為「首爾」,不再使用「漢城」一名。李明博同時對外做出解釋,他說,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將「SEOUL」用英文標記相似的發音來稱呼,就如同倫敦、華盛頓等城市的漢語譯音稱呼一樣。而「漢城」卻與「SEOUL」在語音和文字上沒有任何的聯繫。
  • 韓國把首都「漢城」更改為「首爾」始末,至今仍造成巨大困擾
    早在韓國光復以後,漢城這個中文名稱在韓國就已經停止使用,無論民間還是官方,稱呼首都一律用「Seoul()」。只是中方因為歷史習慣,一直沿用漢城至今。「去中國化」這頂帽子要扣也要扣在李承晚頭上而不是時任首爾市長的李明博。
  • 古代韓國以用漢字為榮,如今把漢城改成首爾,為何只針對漢語
    漢文化圈包括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越南、日本、朝鮮、韓國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漢文化圈的書寫系統是漢字,用於東亞各國的漢字以及漢字承載的儒家思想是維繫漢文化圈共同心態的基石。比如日本第一部文學作品《古事記》以及日本最早的正史《日本書紀》;韓國的史書《朝鮮王朝實錄》都是使用漢字書寫編撰;作為日本和韓國的官方文字漢字卻隨著近代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勢力的介入後,漢文化圈國家開始去漢化和廢除漢字。韓國深受漢文化影響韓國作為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是去漢化的積極參與者。
  • 韓國首都改名,漢城改叫首爾,為何韓國人只呼籲中國人改稱呼?
    引言如今提到韓國,可以說沒有人不知道,尤其前些年韓國影視、明星在全球火熱。韓國作為中國的鄰國,已經成為中國人假期的旅遊勝地,尤其是韓國的首都首爾。但是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吧,韓國首都之前不叫首爾,叫做漢城。
  • 首爾or漢城?一段對抗中華文化的韓國改名史
    我們都知道在以前,我們通常稱呼韓國的首都為漢城,而在2005年之後韓國便將「漢城」之名改為了「首爾」。但是由於許多國人叫慣了「漢城」,於是現在的韓國首都在我們中國人之間便有「漢城」和「首爾」這兩個稱呼。
  • 歷史上的今天,漢城議會正式通過,把其市的中文名稱,定為稱首爾
    首爾(諺文:;英文:Seoul),全稱首爾特別市(諺文:/漢字:特別市),舊稱漢城。大韓民國首都,是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全韓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首爾位於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朝鮮半島的中部。最早為傳疑時代的真番,辰國等後被統稱為三韓部落的棲居地,1394年朝鮮國王李成桂遷都漢陽並改為漢城。
  • 究竟是首爾還是漢城?
    歷史上朝代更迭時,為了紀念新的紀元的開始,通常會把首都更名,但韓國首都由漢城更名為首爾,是什麼原因呢?之前韓國為了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開展了大規模的去漢化運動,漢城改名為首爾,也和這場運動不無關係。不過這場去漢字的運動,導致韓國人自己都看不懂自己祖先的歷史,實在令人惋惜。
  • 韓國僅僅是把首都從漢城改成首爾,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問題
    說起韓國首都,可以說很多人都知道,是首爾。首爾可以說絕對是國際大都市。目前首爾是世界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重要的經濟中心,GDP總量佔韓國的21%。可以這樣說,首爾對韓國來說地位至關重要。不過關於首爾我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地方之前並不叫首爾,而是叫漢城,漢城這個地名用了幾百年了。
  • 韓國首都本來叫漢城,為何卻又更名首爾,跟中國又有何關係?
    "現如今,大家應該都知道韓國的首都名字叫做"首爾",它是世界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但是,其實它原本的名字叫做"漢城",第24屆夏季奧運會於1988年在韓國首都首爾也就是以前的漢城舉行。 中國人對"漢城"可以說完全不陌生。然而,韓國在2005年正式宣布將漢城的中文名改為"首爾",同時,正式要求中國再不使用"漢城"這個名字。
  • 漢城名稱變為首爾,韓國為什麼只要求中國更改?
    幾百年來,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半島人,都沒覺得漢城這個名字有什麼問題。首先中國人,並沒有覺得漢城在朝鮮半島有什麼奇怪,因為古代的朝鮮半島飽受中國文化影響,當地的貴族基本都是懂漢語,寫漢字,並以此為榮,自稱小中華,當地的城市,街道上的招牌,甚至官方文件也都是使用漢字。
  • 為什麼漢城東京不在中國?韓國棄用「漢城」,那就我們漢族自己用
    20 世紀80 年代,中韓舉行建交談判時,韓國向中方提出,兩國建交後,中方不能再繼續使用「漢城」這個稱呼。理由是,漢城的名字是中國古代的叫法,是中國人給起的,是殖民主義、霸權的產物。建交後,中方必須改稱漢城為韓國人起的名字,應叫SEOUL。
  • 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首爾漢城
    韓國首都漢城 (Seoul)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全國陸、海、空交通樞紐。位於朝鮮半島中部、地處盆地,漢江迂迴穿城而過,距半島西海岸約30公裡,距東海岸約185公裡,北距平壤約260公裡。漢城是韓國的首都,人口約1200萬,面積為627平方公裡。
  • 漢城改稱首爾,全世界那麼多漢城,為何韓國只要求湖北修改稱呼?
    東漢末年,武漢修建了起了第一座軍事堡壘「卻月城」,到了隋朝時期,隋煬帝起名漢陽,設立縣城,漢城也成了湖北光輝的歷史痕跡,其實不僅僅中國有個漢城,在韓國歷史上,同樣也有漢城,因為這個漢城,韓國還希望湖北能夠改名。
  • 漢城改叫首爾,韓國人不要求別的國家,為何只呼籲中國更改稱呼?
    而首爾之前曾叫漢城,之後才改成首爾,二者之間也是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呢。一個國家能不能走的更遠走的更高,民眾的信仰支持很關鍵,除了領導者的英明決策外,這個國家有沒有文化底蘊也很重要,而韓國首都改名就是韓國重新建立國家文化底蘊的開始,也是一次嘗試。
  • 韓國沿用了600多年的漢城,為何最後改名為首爾,背後原因很可笑
    韓國在2005年把它的首都改名為首爾,這裡原來是叫漢城。韓國的目的就是為去漢字化,覺得韓國用到的漢字地名太多了。於是他想維護自己民族一種自尊,就想起來改名字,其實漢城這個名字很早在14世紀的時候,那時候還是朝鮮李成桂王朝。
  • 漢城改為首爾,韓國為何只要求中國改變稱謂?
    2005年1月,韓國政府宣布將韓國首都的名稱正式更改為「首爾」,並通知了我國,希望我國不要再把韓國首都稱為漢城,而是稱作首爾。我國本著客隨主便,睦鄰友好的原則,也同意了韓國的請求。從此之後,我國的書籍,地圖冊,以及各種涉及韓國的相關內容,一律把漢城改為了首爾。所以在正式場合,漢城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了歷史。
  • 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韓國首都漢城中文譯名更改為「首爾」的...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2005年1月,韓國漢城市政府宣布將漢城市的中文譯名改為「首爾」。2月,韓國政府通過外交渠道向我國提出,希望對韓國首都中文譯名變更事宜給予協助。漢城(Hansong)是由李氏朝鮮於1395年命名的,因其地處漢山南側、漢江北側而得名。1911年日本侵略朝鮮後,將漢城改名為「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