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15天,在公開報導的7次活動中,文旅部新部長胡和平就有5次對文物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密度大,頻次高,釋放了重要信號。對此可見,新部長對文物工作的重視程度極大。在7次活動,胡和平都說了什麼?對文物工作有什麼要求?關注公眾號「文化產業新聞」,回復「文物工作」,獲取更多相關信息。
在疫情常態化之下,大家還會去旅遊嗎?
答案是肯定的,畢竟,老宅在家裡容易「出毛」,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和家人一起追求「詩和遠方」豈不妙哉?隨著跨境旅遊的放開,大家那被迫宅了半年無處安放的小腳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只不過,出行歸出行,因著對疫情風險的考量,大家的旅遊習慣發生了一些變化,傳統大規模的跟團遊慢慢 「變小」了,2人起出行,1車1導、不與他人拼團,結合主題玩法和深度體驗,「私家團」成了OTA(Online Travel Agency)和旅行社貨架上的主力。
疫情時代,跟團遊並沒有消失
疫情之下「私人團」興起
日前,攜程發布的《2020暑期「新跟團遊」復興報告》顯示:跨省遊恢復以來一個多月,通過攜程預訂「安心遊」跟團產品的出行人數超過45萬,相比恢復之前增長了205%。省心省力、全程服務的跟團遊,依然是旅遊者的主流選擇。私家團遊客量環比增長385%。暑期每5個報名攜程自營跟團遊的遊客中,就有一個選擇私家團。遊客願意多花一點錢,為品質和服務買單。
一方面,疫情強化了人們的自我安全意識,私家團能夠更好的滿足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的考量,避免不必要接觸,對於安全方面的標準,比如分餐制、出發前體溫測量等,私家團都能更好的執行。
另一方面,私家團在產品設計上要比常規的跟團遊要更輕鬆、更舒適,遊客甚至可以在行中彈性調整行程,不用和別人等來等去,對行程的掌控度和話語權提升。同時由於服務人員和遊客的配比較高,平均達到1:3,也就是說每三個客人就有一個服務人員為其專門服務,服務配比是大團的5-10倍,客人也能得到更好的服務和講解。
定製旅遊
傳統跟團遊是相對比較被動的,無論是時間、路線還是酒店都要按照旅行社安排好的來。同團的人員由於是散客拼團,可能基本上互不熟識,如果你跟團人數是單數的話,除非你補單房差,否則還要同陌生人拼房住宿。
團體遊形成體系之後其實只是一種工業化的複製,旅行社不會具體考慮每個遊客的深度體驗。旅行者在標準的規劃之下幾乎就是簡單意義上觀光打卡,難以產生獨特的旅行體驗。
自助遊太累,傳統跟團遊又太枯燥,所以以「私家團」為代表的定製旅遊也就由此產生。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旅遊活動的推廣普及,旅遊者更加追求多樣化、個性化的旅遊方式,越來越注重在旅遊過程中獲得文化層面、精神層面的體驗。因此,以「私家團」為代表的定製旅遊也由此走向大眾視野,在攜程發布的《旅遊3.0:2017年度定製旅行報告》中,就已經將2017年定義為定製旅遊大眾化的元年。
疫情是「新跟團時代」的加速器
疫情加速器
而疫情無疑是定製旅遊市場壯大的一個催化劑。「新跟團復興聯盟」倡議國內旅行社和在線旅遊企業,攜手一起落實防控要求、創新跟團產品、提升服務標準和保障水平,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合力推動中國跟團旅遊市場的復興。其中大力發展私家團成為主要戰略之一。
跨省遊恢復1個多月,已經有超過2000家旅行社在攜程平臺上線了近4萬條私家團產品,佔整體跟團產品數量的4成。中青旅遨遊、眾信旅遊、上海春秋、華程國旅、萬國國旅、上海攜程國旅、江蘇五方國旅、內蒙古臻品國旅、滿洲裡神州旅行社、重慶星銳旅行社、重慶風行天下、貴州天悅、海南椰旅,等各地數千家旅行社在疫情期間都專門進行了私家團產品的研發。
據統計,全國旅行社在攜程旅遊平臺上線了3萬多條私家團、2萬多條精緻小團,佔到線上產品總數的半壁江山。私家團的興起,也是國內旅遊升級的標誌,目前五個參加攜程自營國內遊的用戶,就有一個選擇私家團。人均訂單金額達到3000元到4000元,比市場平均水平高1到2倍以上。
旅遊升級
當然,會選擇私家團的消費者,經濟水平也相對較高,攜程報告顯示,經濟實力最強的80後、90後是私家團報名的絕對主力,分別佔了42%、31%。70後以18%的比例位居第三。相對來說,經濟條件好、旅遊市場成熟的省市,消費者更願意選擇私家團。「暑期私家團十大出發省市」是:上海、廣東、北京、浙江、四川、江蘇、山東、陝西、安徽、重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私家團為產品的主題、玩法、特色資源的匹配提供了空間,大團不適合做的一些產品探索:包括深度體驗、創新設計、小眾目的地,私家團都可以實現。比如同樣是情侶蜜月線路,私家團可以安排攝影師+化妝師1對1跟拍服務,還可以安排豪車自駕、私人遊艇出海、直升機求婚等特殊體驗,吸引有錢有閒想要玩深度的客人買單。
從產品主題來看,目前親子主題、美食、旅拍體驗、戶外、民俗文化等都比較受歡迎。據介紹,很多人會帶著孩子一起出遊,產品中帶一些體驗當地民俗文化的產品都會很受歡迎,比如體驗製作唐卡、手工扎染、東巴造紙,製作普洱餅等等,既能體驗當地民俗,又能讓小朋友學到知識。
結語
一些不可控的突發事件對於行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與其說疫情倒逼了定製旅遊的發展,不如說它是「新跟團時代」的加速器。工業化的傳統跟團遊的弊端早已顯露,隨著經濟發發展,新型旅遊方式呼之欲出,疫情不過是幫助大家走向適應新方式的第一步,無論是行業還是遊客。
畢竟,不破不立,不是嗎?
作者:張文棟
美編:徐子迪
推廣:黎曉燕
文化產業新聞:
創建於2013年4月,微信內創建最早、最有價值的文化產業諮詢平臺,在業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中國文化報》曾做專訪,刊發題為《生產高品質內容,做專業自媒體平臺---文化產業新聞:不做新聞的搬運工》的報導。發送最新行業動態和分析報導,連結政府、企業、學界的信息中轉站,文化產業相關從業者學習、交流、宣傳的必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