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冬至·福至

2020-12-26 澎湃新聞

二十四節氣

陰極之至

陽氣始生

冬至為農曆十一月中,「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它包含三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始至,上升才逼天氣寒徹;太陽行至最南處,所以晝最短,夜最長。

冬至首先要送鞋,它是藏之終,生之始,故也稱「亞歲」,重要性僅次於除夕。歲月要走過,所以,亞歲迎祥,履長納慶,送鞋是為納更多的吉祥。

冬 • 至 • 夜

按古人說法,冬至是一個安靜之節。

這是為順應陽氣剛萌動的天時地理——它初萌微弱,需大家一起呵護之,以天下靜扶助微氣以成萬物,共同成就一個健康、明媚的春天。

由此,這一日要關閉城門,關閉市場,停息戰事,禁止喧鬧,所以,冬至夜是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冬 • 至 • 問 • 候

按照南方習俗,冬至節與清明節一樣重要,都要祭奠亡靈。這樣,一年中,除夕、清明、七月十五與冬至,一共四次。懷念已經故去的親人、追思深深銘刻於心的過去的溫馨,越來越變成我們心靈的一種寄託。

下班回家後,晚上參與一下祭奠,向已經隔了一個世界的親人致以冬至的問候,讓他們也有一個溫暖的冬夜。

冬 • 至 • 三 • 候

一候蚯蚓結 | 冬至之日「蚯蚓結」,蚯蚓感陰氣蜷曲,感陽氣舒展,六陰寒極時,糾如繩結。

二候麋角解 | 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動 | 再五日「水泉動」,水乃天一之陽所生,現在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

以上節選自《微讀節氣》/朱偉著

冬 • 至 • 習 • 俗

冬至祭天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的一種方法,是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國泰民安。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

《清嘉錄》則直言:「冬至大如年。」

漢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國內只有潮汕地區延續此習。

南吃糰子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江南地區的傳統習俗。

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每逢冬至日清晨,南方各家各戶都會開始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更豆、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亦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講究吃湯圓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北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每年農曆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亦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之事。

東漢時,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向民眾施捨「祛寒嬌耳湯」。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大家每人兩隻「嬌耳」和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因而,冬至吃餃子防凍耳朵的習俗就被沿襲下來。

消寒會

《天寶遺事》載,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則掃雪通路,延請賓客到居處宴飲,稱之為暖寒會。

後人在冬至之後,招集朋友,輪番聚飲,稱為消寒會。

《金陵歲時記》記載:「吾鄉當冬至節後,九人相約謙飲,自頭九以至九九,各主東道一次,名日消寒會,文人墨客飲酒之餘,兼及韻事。」

獻襪履

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鞋襪。

三國時魏國曹植在《冬至獻襪履表》中言:「亞歲迎祥,履長納慶。」

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載:「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靴。」

後唐《中華古今注》稱:「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後婦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襪履,便相沿成習。

舊俗中無論南北,都流行這一風俗,寓意「陽生於下,日永於天,長履景福,至於億年。」

因此,在過去,冬至也稱為履長節。

數九九

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首歌謠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時間的季節變化。也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冬 • 至 • 詩 • 詞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

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

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

教兒且覆掌中杯。

杜甫這首詩,思緒是安之若素的,沒有大起大落的孤痛悽傷,只有浮生難得的閒適清歡。這一回,他放下以往寫蕭涼冬景時心中孤寂悲愴的愁,添了些極為歡妙明媚的因素,在詩中,字裡行間都能讀到詩人期冀春日趕快到來的迫切心情。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白居易當時正宦遊在外,夜宿於邯鄲驛舍中,有感而作此詩。全詩語言質樸無華而韻味含蓄,構思精巧別致,詩人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躍然紙上。

《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

唐•杜牧

遠信初逢雙鯉去,

他鄉正遇一陽生。

樽前豈解愁家國,

輦下唯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姜被冷,

暮江寒覺晏裘輕。

竹門風過還惆悵,

疑是松窗雪打聲。

詩人以本身的感觸來揣測親人的處境:天冷了,弟弟是否安好?是否及時添衣加被?尾聯更加顯示了兄長的心境之繁重。颯颯的寒風已讓人深感不安,更何況是冷雪呢?思念關切之情演化為更深的惆悵焦急,層層推動,逐步增強對親人的關心之情。

《冬至後》

宋•張文潛

水國過冬至,

風光春已生。

梅知相見喜,

雁有欲歸聲。

老去書全懶,

閒中酒愈傾。

窮通付吾道,

不復問君平。

此詩先寫景,之後接著言情,後表明自己的志向,全詩自然,簡潔,一氣呵成。

來源:唐詩宋詞元曲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冬 至 · 福 至》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冬至|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 【二十四節氣】今日冬至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日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
  • 二十四節氣 | 冬至
    一、簡介 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它既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春秋時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一年一度的冬至節馬上就到了,​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
  • 冬至與他的二十四節氣朋友們
    冬 至 節氣 吃 餃子 還是 湯圓 ? 2020年12月21日 冬至 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是中國農曆中的重要節氣之一 ,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當太陽到達其一年中離赤道的最北點或最南點時,將發生二至,也就是夏至和冬至。這是由於地軸的傾斜以及地球繞太陽軌道的運動引起的。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
  • 【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2020-12-20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十四節氣的茶與食——冬至
    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漫長的一天,所以古有「日短至」之稱。「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自此,真正的數九寒天便開始了。
  • 給冬至裡的考研人 二十四節氣漢譯英其實很簡單
    考研小夥伴則心中一驚——「冬至」用英語怎麼說來著?冬至雖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的英文是現成的Winter Solstice。事實上,與日照長短相關的四個節氣,在英文中都有十分對應的表達。畢竟晝夜變化給人的直觀感受是共通的,太陽的運行也不受文化差異影響。
  • 二十四節氣|冬至:晴過冬至兆豐穰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二十四節氣志》中說:「冬至」大如年,跟隨宋英傑老師聊節氣
    冬至節氣臨近,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最古老的節氣——冬至。中圍「金柱」和外圍「簷柱」相加,共二十四根,象徵二十四個節氣。三圍之柱共二十八根,象徵二十八星宿。祈年殿之架構,諸多細節都體現了細膩的設計思維,可謂天文、氣象與時序之集成。
  • 今日冬至 | 附二十四節氣畫
    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至」有極致的意思冰益壯,地始坼隆冬時節到了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今日以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除了天文和氣候上的重要意義冬至對中國人來說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冬至是古人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
  • 今日冬至|二十四節氣冬至中英雙語介紹
    今日迎來冬至節氣,冬至用英語應該怎麼說?新東方在線英語頻道整理了《今日冬至|二十四節氣冬至中英雙語介紹》,供大家參考。  Winter Solstice, the 22nd solar term, is from December 21 (18:02), 2020 to January 5 (11:23 am) 2021.
  • 冬至|眉目舒展 順問冬安|二十四節氣|日交節|冬至
    Winter Times冬冬至來臨2020/12/21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今天18時02分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冬至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習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
  • 冬至· 福至
    冬 至 · 福 至 2020-12-21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福至——天橋區實驗幼兒園冬至活動小記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又叫「冬節」、「長至節」等,我國民間對冬至很重視,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習俗,繼承優良傳統,天橋區實驗幼兒園開展「冬至•福至」主題活動。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朔望月|曆法|月球|二十四節氣
    為了彌補這一點,古人又根據回歸年的長度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加入到曆法中。圖2 地球公轉軌道與二十四節氣。繪製:張一潔。在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偕其門人編撰的《淮南子·天文訓》(公元前140年左右)中,就有對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其名稱和順序都同現今通行的基本一致。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所反映的寒暑變化並結合相應的氣象條件和自然現象(即物候)來命名的。
  • 【二十四節氣】冬至•深冬花園
    日轉堂陰一線添,使君和氣作春妍。只有北山輕帶雪,見豐年。殘月夜來收不盡,行雲早起更留連。急剪垂楊迎秀色,到窗前。 丨風物 [ 起源 ]薛海強《雪色佳季》 至「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時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也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循環的開始。自古便有"冬至陽生春又來"的民諺。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時值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本報推出特別報導,講述二十四節氣在新時代的傳承與活化故事,以饗讀者。3000多年前,周公姬旦在這裡實地觀測劃定了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公元1281年,郭守敬在這裡通過測日影,編制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登封觀星臺成為二十四節氣產生的重要文物史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