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15:53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邵揚
自2017年以來,嵊泗縣洋山鎮以「漁小二」為品牌,以足不出島、服務上門為特色,為洋山本島、離島居民,以及動遷(搬遷)至上海浦東新區、奉賢區等地的嵊泗籍群眾提供醫療發票報銷、市民卡補辦、審批申報等免費代辦服務。從去年開始,洋山鎮抓住臨港新片區開發契機,擴展「漁小二」就業和企業服務。
至目前,洋山鎮、社區(站點)兩級代辦窗口共受理代辦業務27950餘件次;為動遷(搬遷)至上海的嵊泗籍群眾提供就近服務2700餘人次;介紹就業崗位183人次;助力脫貧199戶365人;用便捷、周到、貼心的服務在區域一體化發展大潮中樹立浙江改革標杆。
洋山鎮由大洋山、小洋山和灘滸島組成。2003年小洋山居民整體動遷至上海浦東新區惠南鎮和大團鎮;2000年4月,灘滸島295戶家庭陸續搬遷至上海金匯港灘滸新村及嘉興平湖,如今灘滸島上常住人口僅有30人左右;橫跨浙滬、分散三地的群眾到鎮便民服務中心辦事非常不便,如何讓離島居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便民服務,是洋山鎮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破局關鍵。
貼近辦,群眾在哪裡就把服務送到哪裡。2003年小洋山居民整體動遷至上海浦東新區惠南鎮和大團鎮;2000年4月,灘滸島295戶家庭陸續搬遷至上海金匯港灘滸新村及嘉興平湖,如今灘滸島上常住人口僅有30人左右;橫跨浙滬、分散三地的群眾到鎮便民服務中心辦事非常不便。2017年6月,洋山鎮在本島區域四個社區試點推行代辦服務,以機關、社區黨員幹部為骨幹,成立「漁小二」代辦員隊伍,優先服務獨居、高齡、殘疾、低保等特殊群體;同年11月拓展離島代辦服務,成立鎮便民服務中心「足不出島」委辦處,不僅在條件相對艱苦的灘滸島上安排社區幹部輪流駐島服務,還在嵊泗籍居民相對集中的上海惠南、大團、金匯港三處成立便民服務工作站,把「漁小二」代辦服務送到一切群眾有需要的地方。2019年8月洋山鎮整合原駐滬惠南、大團工作站成立在上海浦東新區「小洋山動遷居民服務中心」,服務周邊803戶、共計1524人的嵊泗戶籍小洋動遷居民。目前,洋山鎮已構建完善以洋山鎮便民服務中心為「龍頭」,本島4個社區為基礎,駐滬2個工作站為輔助的「1+4+2」便民服務全程代辦制度體系,把百姓辦事不出島,外遷居民有「娘家」落在實處。2019年4月新改建的洋山鎮便民服務中心正式開放運行,全鎮8個行政審批單位的近千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入駐中心集中辦公。大廳現場辦件實現「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一個平臺收費」,並且配備多種自助終端設備,為群眾辦事提供舒適便捷的環境。
貼近群眾,才能服務群眾。為了方便灘滸島上幾十位群眾辦事,常駐上海金匯港的灘滸社區便民服務站的5位「漁小二」要輪流到灘滸島辦公,每7天換一次班。事實上因海上風浪不定,渡船常常停航,在島上呆10多天是常事。而且灘滸島直到2017年才實現全天通電,網絡通訊信號至今依然極不穩定。駐島代辦員除了協助辦理醫保報銷等業務,還兼職每天廣播播報天氣海潮情況,走家串戶了解島上獨居老人們的最新情況,為他們提供各類生活幫助。即便有著各種外界無法想像的困難,自灘滸島上有了駐島代辦員以後,這項服務從未間斷。
貼心辦,群眾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服務。自精準幫扶工作開展以來,以「漁小二」為骨幹,實施黨政領導+社區負責人「多對一」結對幫扶機制,進行精準幫扶。並依託「漁小二」就業服務平臺,開展育嬰師、值班水手等就業技能培訓14期,實現「扶智+扶志」,讓具有勞動潛力的貧困人員走上合適就業崗位。按照「技能人才率先上崗,一般人員推薦上崗,貧困人員扶持上崗」的原則,為貧困人員安置就業崗位。
15966140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