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共有產權房曾經是福建樓市一項引人注目的改革舉措。福州的第一批共有產權房申購工作始於2018年上半年,當時樓市正值最後的巔峰,在經過了三年房價飛漲之後,福州市區裡已經找不到多少3萬以下的電梯房,不少地段較好的樓盤紛紛放出風聲要賣四五萬,閩侯的房價也有「奔三」的趨勢,就連偏遠而又缺少配套的南通也突破了2萬大關。
當時正處於頂峰的福州房價讓人望而生畏,在不少剛需家庭已經對買房感到絕望的時候,共有產權房的推出又給不少人帶來了希望。但不曾想,2018年下半年樓市風雲突變,房價急跌,成交量瞬間冰凍,由於評估價格偏高,第一輪共有產權房終以冷場收尾。893套房源有1077戶申請,看起來申請人數挺多,至少超過了房源數量,然而最終只有接近三成房源得以售出。
可以說第一輪共有產權房銷售並沒有趕上好時候,但既然專門出讓了共有產權房用地,這些房源總還是要賣的。於是,2019年8月福州市房管局、國有房產中心再發公告,開啟了第二輪共有產權房申購工作。這一次就只有福晟錢隆府的剩餘房源,新榕金城灣未再納入。
由於評估價仍未下調,這一次的銷售情況依然很不理想,經歷了兩年來的兩輪申購之後,根據國有房產中心的答覆,最終這893套共有產權房裡,只售出了378套,去化率僅僅只有42%。其中福晟錢隆府兩輪賣了247套,剩餘房源由政府全額回購。新榕金城灣一輪賣了131套,剩餘262套房源轉回普通商品房出售。
共有產權房兩輪銷售均不理想,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銷售時間都處在樓市下行期;二是評估價偏高。此外,政策細節尚未制定完善,存在諸多限制,也帶來了一定影響。不過,隨著共有產權房申購工作的推進,市裡各部門也在對政策細節進行不斷完善,例如:及時解決了購房首付比例問題,飽受詬病的無法落戶也得以解決,如今已允許直接落戶在共有產權房內。
可以看出,經過了兩年磨合之後,共有產權房的相關制度已經完善不少。但隨著2020年房價持續走低,以及《關於進一步完善福州市中心城區住房保障體系實施方案》的出臺,當提出每年供應不少於1000套安居型商品房(限價房)之後,此時共有產權房的作用已被取代。福晟錢隆府被政府回購的253套房源,未來很可能作為限價房推出了。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共有產權房的短暫試點就此結束呢?共有產權房是否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其實也不盡然。
從福晟錢隆府和新榕金城灣的銷售情況來看,90㎡以上的大戶型共有產權房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雖然只有60%的產權,但可以用相對較低的總價和首付買一套大房子。因此,即便明知評估價偏高,依然會有一些購房人義無反顧地購買。
目前福晟錢隆府剩餘的大多是75㎡和60㎡的中小戶型,這些房源雖然符合限價房的面積需要,但是以中小戶型為主的限價房也滿足不了有一定購買力的剛需家庭。
所以,從滿足多樣化住房需求的角度出發,此時共有產權房未嘗不能作為一個補充選項。以中小戶型為主的限價房面向收入不高的剛需家庭,而共有產權房可以大戶型為主,面向家庭收入中等偏上的剛需。相信只要將評估價適當下調,依然會有人願意購買。
當然,這一切也只是我的設想而已,從目前來看,共有產權房這項試點更有可能就此化為歷史的塵埃。但我還是希望福州市區的住房保障體系能夠加入更多靈活的選項而愈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