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得好的慢性病,治不好的「窮病」:中國農村慢性病人生活實錄(下)

2020-12-20 騰訊網

十五年來,慢性病的併發症像魔鬼一樣纏著母親。

在嚴重的時候,她會面部潮紅、心悸,這些症狀嚇壞了她——她經常會平躺著床上,兩眼空洞地望著某處,一句話都沒說,但每一個動作都在訴說著絕望。

家裡那個小村子的鄉親們,早已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卻開始找上了他們。

很多人一直有一個誤解,慢性病的主打選手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性疾病、糖尿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代謝類疾病,總被聯想為「富貴病」,似乎只有高收入發達國家的高脂肪飲食和缺乏活動的生活方式才會導致。

但是,實際上,80%的慢性病死亡都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方網站慢性病專欄中,提出了關於慢性病的十大誤解,誤解之一便是 「慢性病主要危害富人」[1]。

與這種誤解截然相反的是,窮人比富人更有可能患慢性病,窮人比富人更容易因慢性病而死亡。

52歲的Roberto從不擔心自己的高血壓,也不關心自己的飲酒和吸菸習慣。圖片來源:WHO官網

WHO官網上列出了一個患有高血壓農民的例子——他從來不擔心自己的高血壓,也不關心自己的飲酒和吸菸習慣。「他是如此固執,」他31 歲的女兒說,「我們無法談論他的健康。」

這像極了母親。

母親從來不認為自己的「三高」需要控制,也不關心飲食,由於眩暈症狀,也從來不運動。

由於慢性疾病發病機制複雜,臨床對疾病主要以控制、改善為主,患者往往需長時間服藥,加上合理的生活方式,這要求患者具備較高服藥依從性和積極自主地改變生活方式。

但生活方式是什麼?

生活方式背後是一個人以及他的所有生命。

多個研究調研了農村慢性病的防治現狀,提到農村人由於經濟原因,通常不選擇正規機構就診[2]。

這些年來,母親經常光顧縣醫院、鄉鎮醫院,偶爾會在我和姐姐的強力幹預下去市醫院,前者給的治療方案無非是輸液——通常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領域的中藥注射液;市醫院會開幾味藥,讓母親吃完這個療程之後再去複查,但母親從來沒有複查過,也從來沒有明確的治療路徑。

更重要的是,由於農村文化落後,對慢性病知識的缺乏,疾病防治意識薄弱,使農村慢性病問題更加顯現。

《我不是藥神》中,藥販子張長林的一句話讓無數人無限感慨:「我賣了這麼多年藥,發現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這種病你治不好,也治不過來。」

農村人大多用藥依從性不強,並且對日常生活方式幹預治療表示不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曾經過著粗糲的生活,亦形成了粗糲的想法,不能理解慢性病的防控要點,不能理解改變生活方式的關鍵作用。

他們常常在症狀出現時去醫院(大多是鄉鎮、縣級醫院),「生病了就吃幾味藥物、打幾針」;在症狀緩解時認為自己成了健康人,對健康幹預報以鄙夷的態度,「運動啥的都是鬧著玩兒的,生病了還得治」

近些年回家,村裡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了。多個研究表明,慢性病已經成為影響農村老年人生命質量最主要的因素,慢性病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生命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壓力,已經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3]。

常年累月,農村慢性病患者盲目頑固地堅守著自己的舊有信念,難以控制慢性病,在病人與健康人的身份間切換,在治癒的希望與又犯病的絕望中遊移,這種無法徹底擺脫的疾病成了他們無法理解的災難。

以前生龍活虎的鄰居病倒了,他是村裡的木匠,修建了村裡最豪華漂亮的一棟別墅,如今得了高血壓,也開始日常眩暈,病懨懨,表情中的活力消失了,他出了名的脾氣暴躁,妻子軟弱的個性以及女兒出嫁的不順心都能讓他雷霆大怒咆哮不已。

小賣鋪的老闆娘患了糖尿病,她身材短短胖胖的,因為控制不好血糖,她開始視物模糊,這種症狀讓她害怕極了。神色中以往的昂然變成恓惶,每次見到她,總是不住悲嘆著她的生活,一邊是因為高血糖造成的併發症讓她害怕;一邊是被連累家人的抱怨讓她愁苦。

在這個村莊裡,生活仍舊像以往一樣冗長地繼續著。

早飯後,悠悠走到村頭曬太陽,11點鐘回家做午飯,午睡到下午三四點,繼而又悠悠去村裡走走,天暗下來,可以回家吃晚飯休息了。

飲食以澱粉和油脂為主,優質蛋白和蔬菜攝入過少,油鹽不加控制;

男人們聚集在一起時,房間裡煙霧騰騰,呼朋喚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農活更多由機械代替,體力活動的機會大大減少,打麻將、嘮嗑在生活中的比重增加了;

一個個將雙手交叉著背在身後,繼續著村裡的閒話——誰家夫婦不和,誰家又掙錢了。只不過,關於健康的話題逐漸增多了——你的病吃什麼藥?輸液了沒?平常怎麼吃的?

《貧窮的本質》一書中討論了貧窮人的健康陷阱,窮人能負擔預防性措施的花費,但這種措施並沒有很廣泛採用,窮人依舊常常為自己的健康感到擔心、緊張。「窮人所陷入的困境與我們其他人的困擾似乎是一樣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堅定、拖延。」作者如是說。

直到近些年,母親由於患有輕度糖尿病的原因,飲食帶來的血糖波動直接地影響到她的健康狀態——有一次在醫院,忍不住吃了兩片餅乾後,測血糖發現明顯高了,換來醫生的一頓批評。她開始意識到飲食方式的重要性,每天上午固定要吃的蘋果消失了,也不再吃油炸食物,「不能悠悠躺在床上等著某個神奇的力量來拯救我,要靠自己」。

錢不能買來命,窮的不一定是金錢。

是的,那個神奇的力量也許永遠不會來,但靠自己可以,中國的農村裡還有千千萬萬戶淳樸的鄉親們,他們窮的和缺的,是對健康的理解,抑或是我們常說的「健康素養」。

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數據顯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每年導致4100萬人死亡,相當於全球總死亡的71%[4]。

關於保持健康的正解,很早以前,WHO就給出了完美的答案: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

今年7月,國家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我國將開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推動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到2022年不低於22%,到2030年不低於30%[5]。

但願,這一天早日到來,生活在黃土地上的農村父老鄉親們,不再為健康而「窮」。

參考文獻

[1]《「預防慢性病:一項至關重要的投資」》,世界衛生組織官網https://www.who.int/chp/chronic_disease_report/part1/zh/index6.html

[2] 《農村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就診行為與影響因素研究——基於CHARLS數據的實證分析》,寧滿秀等;2016,9(5);35-41.《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3]竇偉潔,韓志琰. 山東省農村居民健康相關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

[4]《非傳染性疾病》2018.6.1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noncommunicable-diseases

[5]《我國推動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至2030年提升至30%》 2019.7.16 中國政府網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6/content_5410313.htm

*本文配圖來自WHO官網、站酷海洛、騰訊視頻。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楚雄州特殊病 慢性病定點零售藥店線上線下一體化購藥試點啟動
    楚雄州特殊病 慢性病定點零售藥店線上線下一體化購藥試點啟動 2020-11-20 16:1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藥膳滋補:為何說食療是慢性病最佳療法,究竟能起什麼作用呢?
    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食治方》中,:「安身之本,秘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依平痾,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孫思邈的這一段論說,把食物和藥物的不同作用,講得很透徹。
  • 「冬病夏治」只適合虛寒體質 可配合藥膳食療
    眼下正處大暑節氣之中,也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所謂「冬病夏治」,就是針對冬天易發生的疾病或冬天症狀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對緩解的夏季進行調治補養以達到減緩發作乃至控制的一種調養方法。
  • 冬藏,心血管病人的膏方調養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群眾對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膏方門診越來越火爆,廣受歡迎。Q哪些人群適合吃膏方?膏方適應人群比較廣泛,正常人群包括各類慢性病穩定期患者、亞健康人群都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配伍製備膏方服用。
  • 治未病到底治的是什麼病?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治未病」是什麼意思,「未病」不是「胃病」,更不是某一種病的名稱。最早源自於《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
  • 慢性中耳炎 小病不治常惹大麻煩
    [摘要]慢性中耳炎由於中耳腔與外界直接相通,中耳會出現反覆感染,表現為長期流膿,藥物治療僅僅只能暫時性的控制炎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耳炎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以往很多人認為耳朵流點膿不要緊,滴幾天藥水就好了,但是反覆發作的中耳炎不僅會造成長期流膿,而且還可能導致聽力下降,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過去很多患者以為通過簡單的藥物治療可以獲得根治,而這正是中耳炎的治療誤區所在。
  • 方泓:虛寒體質為什麼更適合冬病夏治?
    CFIC導讀8月6日晚,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主任醫師方泓在《神奇的中醫》第三期——"冬病夏治,伏天養陽治未病"直播節目中,用生動的語彙、幽默的表達,從中醫的角度講述了"不同年齡段的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生活小技巧"等健康知識。
  • 焦點訪談:「治未病」是什麼?看完就知道它有多重要了
    村民周秀鳳,父親因為胃癌去世,母親冠心病、高血壓纏身,女兒又患慢性骨髓炎,全家的病痛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在大灣村,與周秀鳳家有著同樣遭遇的農戶很多,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了阻礙困難群眾脫貧路上的「絆腳石」。為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大灣村充分利用各方面政策資源,逐步建立了多層次的醫療幫扶機制。
  • 最適合冬病夏治的8種常見疾病
    「從西醫疾病範疇來說,過敏性鼻炎其實也可以算作慢性鼻炎的一種,除此之外多為鼻竇炎。如果是鼻竇炎,做冬病夏治治療是幾乎沒什麼效果的,因為冬病夏治適合的是虛寒體質的人。」浙江省中山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楊丹紅說。
  • 「三九」將至,「冬病冬治」正當時 ——青島市中心醫院「冬病冬治...
    同時「冬病冬治」穴位貼敷治療也是三伏天「冬病夏治」的補充和加強,可以使治療效果更加鞏固。高霞主任還就市民比較關心的「冬病冬治」穴位貼敷常見問題進行了解答。2、各種寒性(進食生冷、受寒發作或加重)消化系統疾病如小兒虛寒性慢性腸炎、腹瀉及成人虛寒性胃病、慢性結腸炎等。3、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各種慢性咳嗽、體質虛弱容易反覆感冒的成人及兒童、亞健康人群等。問:「冬病冬治」有哪些禁忌症?
  • 聚焦3億人需求,平安推出慢病版百萬醫療險,117種疾病可保可報
    全民健康意識顯著提高的B面,則是大部分人對生活行為是否健康缺乏判斷力,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不足,尤其在慢性疾病上。慢性病「減齡」 年輕人健康「告急」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慢性疾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性疾病不是突然降臨到你身上,而是長年累月種下的病因,雖然你的身體能驚人般的忍受堅持著,但總有一天它會「罷工崩塌」。一旦慢性疾病確診基本上很難治癒,只能通過藥物控制,稍有不慎病情就會加重,或引起其他併發症,影響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 中醫既然這麼厲害,為何治不好肺癆,癰等病呢?
    《管子》也是一部醫書,它能醫「一國之病」。同樣,《傷寒論》一書,也是幾千年前的人總結出的經驗。是中醫不可不用功研究的一本醫學寶典。 一個治國之病,一個治人之病。治國病者尚且有大把「庸醫」存在,治人病者有大把庸醫存在難道就不正常?我們應當視為是正常。西醫也有大量庸醫存在,不然你得病了為什麼要花幾十幾百上千去掛主任醫師的號呢?
  • 慢性唇炎怎麼治療比較好
    慢性唇炎是一種常見的黏膜類疾病,據統計,在國內每天有數以萬計的患者遭受到慢性唇炎的危害,也有部分人採取不規範的治療方法導致失敗的,那麼慢性唇炎怎麼治療比較好?下面就為大家講解一下。明確慢性唇炎病因是關鍵:首先就要明確病因。
  • 第十屆中國慢病管理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名譽主席王隴德說,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人類的威脅。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因慢病導致死亡,佔全球死亡總數的71%,而且這一人數正在世界各地不斷上升。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非傳染性疾病最具成本效益的幹預措施:呼籲各國加強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支持。
  • 2019年門診慢性病又出新制度?哪些慢性病被納入保障範圍?
    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消息,納入醫保後就意味著可以常用藥進行醫保報銷,很大程度上減輕經濟負擔,從而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水平。2019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制度又迎來好消息,浙江省發布《關於建立健全城鄉居民醫保慢性病門診保障制度的指導意見》通知,從七月一日開始實施。
  • 號準窮脈治窮根——甘南州卓尼縣健康扶貧工作紀實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精準扶貧工作最大的障礙。為逐步消除這一障礙,徹底斬斷「窮根」,卓尼縣精準發力,多措並舉,在健康扶貧上下足功夫。趙學彩是卓尼縣納浪鄉西尼溝村人,她長期患糖尿病、高血壓,導致多種併發症,常年的疾病讓他喪失了勞動力,是典型的因病致貧。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卓尼縣制定了《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行動計劃》,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籤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原則,在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篩選罹患重大疾病的3-70歲人員共112名。
  • 農村看病難:為什麼交了新農合,還是看不起病呢?看農村怎麼說!
    一般的小病都在村裡衛生室解決了,既方便又省錢,不然去了醫院,檢查完花的錢即使報銷一部分,也比在普通診所要高。前幾天回村裡,父母跟我說,村裡張老頭得癌症了,去市裡檢查後,放棄治療,回家等待了。我問為什麼不治呢?現在有很多癌症是可以拖個幾年沒問題的。我爸說老張自己決定的,他性格比較倔,做出的選擇誰也改變不了。
  • 「三伏」養生:冬病夏治學問大 神清氣和度炎夏(組圖)
    此時天氣炎熱,適合「冬病夏治」,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不要有惱怒的情緒,宜晚睡早起,切勿過多吹空調,才能達到夏天「養心」的目的。  「冬病夏治」正當時  「冬病夏治」是什麼意思?  冬病夏治是中醫傳統的特色療法,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和「春夏養陽」的原則,對冬季氣候寒冷時易發或加重的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鼻炎、反覆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慢性風溼病、關節炎、慢性腹瀉、凍瘡、過敏性疾病等),在夏季氣候炎熱、疾病緩解時進行治療,以預防和減少疾病在冬季的發作。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 福醫二院舉辦培訓班 匯聚省內外專家團健康促進話慢病
    旨在進一步提升各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尤其是基層)慢病防治業務水平(包括慢病預防複查、診斷治療、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綜合能力);通過加強學術交流,對疫情後時代中國抗疫經驗推廣、掌握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精神疾病等課題展開研討,進一步推動和促進各級醫療機構慢性病管理及健康促進工作模式應用及發展。
  • 拉薩市將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策略
    原標題:拉薩市將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策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也愈來愈常見。近日,記者從拉薩市衛健委了解到,為保障人民群眾健康,下一步,拉薩市衛健委將積極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策略,加強慢性病高危人群預防性幹預工作,將逐步實現對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心血管疾病、重點癌症等慢性病的早期篩查、早期幹預和有序分診,遏制慢性病上升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