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
用心靈一隅記錄美好時光
開一家小店。
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幾平方就可以,
客人來了,站在路上,
我迎在窗前。
不需要能掙多少錢,
養家餬口就可以。
沒有多麼坎坷的經歷,
也沒有多麼宏偉的企圖,
我就是這個熙熙攘攘塵世裡,
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開一家攝影店、藝術班、
餐廳、麵包房、咖啡館……
甚至是餃子館、麵館,
圈子乾淨,
生活規律,
累人、費神,
心暖,就可以。-
開一家花店。
夏日的清晨,
日出開門,
清掃、掛畫、
焚香、澆花,
以美麗和良善之事,
迎接新的一天。
平心靜氣,
生意有序,
棉麻布衣,
慵懶髮型,
坐看窗明淨幾,
靜賞滿目綠意。
開一家書店。
愛讀書,所以也愛買書,
家中藏書甚多,
索性於鬧市一邊的角落,
開一間小小的書店,
讓日子與書本耳鬢廝磨。
讀《世說新語》,
不知魏晉名士到了今天,
會怎樣度過?
且在書中,
灑脫深情,
一場神交心晤過。
開一家咖啡店。
是多少文藝女生生活中的詩歌,
沒有酒精的刺激,
不似霓虹般閃耀,
它是略帶頹廢的優雅生活。
天花板上老式電扇溜達著,
牆上光影迷離斑駁。
下午四五點的陽光,
一杯咖啡,
一本舊雜誌,
待到清涼晚風拂面時,
一片流雲閒過。
大隱於市,
怎少得了這樣這樣的一份生活。
開一家文藝主題餐廳
依山傍水的城市一隅,
盤旋彎曲的山道,
傳統木屋,
花木遮掩覆蓋,
庭院生機勃勃。
接受提前預定,
提供當地應季菜餚給顧客,
餐桌插四季花,
園子結夏秋果。
開一家茶舍。
花花草草一小院,
蓬門竹籬鋪鵝卵。
門上一副對聯:
山谷應聲花閒落,
海不揚波雲自峰。
收集匠人手作器物,
包裝的茶葉鄭重簡潔。
幾張矮木舊桌,數把竹椅,
客人來時,淨手煮水泡茶。
茶湯裡有天然香氣,
它的熱能融化身心。
與茶相比之下,
人的語言是多麼貧乏。
開一家麵包店。
如果開不了花店、書店、咖啡店,
麵包店似乎也不錯。
隨天氣心情,
任意變化麵包的顏色。
幸福的麵包店,
必定是:
屋內甜香四溢,
四季蛋糕暖心。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夏無伏陰,秋無苦雨。
一壺酒,一條麵包,
結廬在人境,
任他車馬喧。
開一家攝影工作室。
一副三腳架,一個照相機,
把那些打動人的美好的瞬間,
全部用照片記下。
兒女的成長,
春日的櫻花,
海底的萬象,
都市的煙花。
痴迷於光影的變化,
一技傍身,勞頓身心,
用一張照片,應對萬千紛雜。
到老時,
唯獨不變的是,
那一雙多情愛美的眼睛,
依然那麼清澈澄明。
做一個插畫師。
一張紙,一支筆,
隨時隨地可畫。
古園林裡,
聽著評彈,
畫水池中魚戲蓮花;
西式建築的酒吧,
餐巾紙上做畫,
吹薩克斯的男子,
有著高鼻梁卷頭髮;
下午茶,
就著咖啡,
畫兩隻甜蜜的蛋糕,
給看畫的人分享草莓味的它。
走過的橋,
見過的人,
望過的月,
種過的花。
用一支畫筆慢慢表達。
做一個自由撰稿人。
不要忘了,
那個寫《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作家,
剛開始,
也只是開了一家名為彼得貓的酒吧。
沒準,你也能成為作家。
如果文字天賦極佳。
那就每天凌晨四點準時起床吧,
一直寫作,
四個小時,
時間一到,準時停下。
然後長跑訓練,
逛音像商店,
九點鐘和愛人準時回家。
也許,
生活細節可以大差不差,
最重要的是對生活光景的觀察:
「我至今仍然能依照順序回憶起沿途的景致,
就像歷歷在目地回憶起,
生平第一次與戀人約會走過的路線。」
把生意過成生活,
漸漸的會發現所求不多。
只需要一小塊地方,
就可以與外界相安無事的活下去,
獨善其身,神態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