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侵華日軍,死後竟葬入烈士陵園,還有人自願為他掃墓七十多年

2020-12-20 鬼龍看歷史

2014年9月1日,國家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這份名錄中,有一個人的名字一經公布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個人就是宮川英男。一看名字就是一個日本人,為何日本人成為了抗日英烈,而且他死後還下葬於濟南石麟山北坡的長清區烈士陵園?

這一切都源自宮川英男的一個身份,「日本反戰同盟盟員」。1939年,受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出身貧寒的宮川英男應招參軍,成為侵華日軍中的一員。1941年夏天,宮川在一次戰鬥中被八路軍俘虜,隨即送到魯西南地區的「反戰覺醒聯盟支部」。這是一個再教育機構,通俗來說就是將戰俘進行教育,進而為我方所用或者遣返。

宮川英男剛被俘虜時,氣焰十分囂張,經過八路軍的教育,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轉變。宮川英男從原來叫囂瘋狂殺戮,轉而開始和中國軍民協同與日軍作戰。據時任時任冀魯豫軍區第一軍分區敵工隊副隊長李洛夫(已故)回憶時表示,「宮川英男的任務只要是編寫瓦解日軍的各種宣稱資料,宮川熟悉日軍的心理特點,他根據日軍軍官大罵下級的習慣,大寫宣稱資料,這些宣稱材料在日軍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宮川英男的宣傳攻勢,很快就有了結果。日軍位於濟南萬德據點的一名日軍將領,看到宮川英男的編寫的傳單後,竟然向八路軍投誠了。這在當地引起了日軍的恐慌,這要是繼續放任下去,那還得了,日軍發出了高額懸賞令。

1945年6月9日,從事策反工作近3年後,宮川英男在執行任務時被日軍包圍。雙方爆發了激烈的交戰,眼看突圍無望,宮川英男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年僅27歲。宮川英男犧牲後,李洛夫率人將他的遺體搶了回來,並就地安葬。

1983年,宮川英男被移葬到長清革命烈士陵園。從宮川英男下葬那一年開始,李洛夫每年都會給宮川英男掃墓,直到2002年病逝。李洛夫去世後,家人遵從其遺囑繼續給宮川英男掃墓,距離已經70多年時間了。不僅如此,李洛夫兒子還根據父親的要求將其骨灰灑在了宮川英男的目前。

參考資料:《宮川英男:從侵華日軍到抗日烈士的人生傳奇》

相關焦點

  • 他是扶眉戰役指揮員,死後想葬入烈士陵園,為何會被拒絕?
    所以,與自己的士兵感情也最深,曾經就有一位這樣的將領,他想要在死後與自己的士兵們一起葬在烈士陵園裡,卻被拒絕了,他是誰?又因為什麼呢?他的名字叫劉懋功。在解放戰爭時期,劉懋功已經是師長了,扶眉戰役就是由他指揮的,雖然身居高位,但是他卻依然衝在最前方,身先士卒,也正是他敢打敢拼的精神影響了自己手下的士兵。當時發動扶眉戰役,為的是能夠阻擊胡宗南,防止他們西逃。
  • 中國騰衝縣一烈士陵園,竟以日軍墳墓為伴!日本多次上門要求拆除
    中國騰衝縣內有一特殊的烈士陵園,而這個「特殊」之處就在於它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座用來安葬國軍的陵園,且旁邊還建有一座日軍塚。眾所周知,當年侵華日軍曾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數中華兒女深受其害。也正因此,很多朋友必定會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中國會將日軍的墳墓和保家護國的烈士陵園安放在一起?當年,地處咽喉要道上的騰衝被視為雲南的軍事重鎮,為能將它從日軍手上奪回,五萬遠徵軍在1944年對騰衝發動猛攻,自此騰衝戰役打響,儘管整個交戰期間,駐守日軍只有6000兵力,但卻因為佔據著有利地形和憑藉大量先進裝備,讓遠徵軍以損失上萬將士的代價才拿下了騰衝。
  • 一個日本人死後,抗戰軍民冒死搶回遺體,將之葬入烈士陵園祭奠
    他真的是日本人嗎?為什麼他能和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些英雄並列?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位迷途知返的青年、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宮川英男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日本人,1931年還未滿18周歲的宮川英男就應徵入伍參加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1941年7月,在和八路軍的一次交戰中宮川英男受傷被俘,他本以為會像入伍時聽到的那樣遭到中國軍民的殘忍對待,可誰知八路軍不但沒有傷害他,還安排了醫護人員幫他療傷。
  • 他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死去的最高將領,日軍為報復屠殺5000多中國人
    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中共死去了90位高級將領,我國在抗戰中失去了120多位,相比軍隊人數來說他們的佔比很高了。其中日軍死去的最高將領就屬陸軍高級將領冢田攻,這個人可能不怎麼熟悉,但是他的雙手沾滿了國人的鮮血,他是南京大屠殺的主要戰犯之一。
  • 你知道軍閥中死後唯一葬入八寶山的是誰嗎
    說是軍閥,他花費大量軍力財力支持抗戰,他是雲南昭通的少數民族人,龍雲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在私塾讀過幾年書後,不得不棄文從武,加入哥老會變成了社團人員。 辛亥革命以後,龍雲和同鄉鄒若衡、盧漢投身滇軍。因為表現優異,1912年他們三人被送入雲南講武堂培訓,畢業前夕,因為一次偶然事件,龍雲走上了仕途騰達之路。
  • 這個人死後,部下為他掃墓半世紀,甚至說:我死了就讓後代繼續掃
    一旦,這個女人不受這個男人的喜愛,那麼,她就要在別人的冷嘲熱諷下苟且活著。在這個封建社會裡,男人一生只鍾情一個女人的情況恐怕是鳳毛菱角。不過,歷史總是這樣的神奇,總會在不可能當中創造可能。不少的男人也會將一生所有的感情投注在他的妻子身上。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山西的大軍閥閻錫山與徐竹青,他們兩個相知相守的深厚感情可謂是當時的一個典範。
  • 日本葬著一個中國人,他的11世孫去掃墓時,德川家族還得親自陪同
    文/日本葬著一個中國人,他的11世孫去掃墓時,德川家族還得親自陪同 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十三,每天更新歷史故事,歡迎點讚留言。 人死後一定要回到自己的故鄉,藏在自己的故土上,靈魂才會得到安息,而這種思想一直紮根在所有的中國人的心中。
  • 日媒:奇特日本人活著辦葬禮死後不入墳
    日媒:奇特日本人活著辦葬禮死後不入墳 2014-08-04 14:23:30,提倡人在死後不要葬禮,不要墳地,不留東西,一切歸0。人不能決定自己的生,但可以決定自己的死。在這一點上,選擇「0葬」的日本人算是做到了。  文章摘編如下:  人,無論是什麼人,一出生從0開始,在畫過一個圓滿地圓(0)後,又一切都歸於0。就連威震歐亞非三大陸的凱撒大帝,臨終前都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 在古代哪些人死後不能葬入祖墳?地位低下的這些職業都不行
    古代對一些職業的歧視非常嚴重,甚至有的職業在死後都不能葬入祖墳,只能卷個草蓆隨處找個墳頭葬了。以下這些職業就是死後不進祖墳的「下九流」,這些你都知道嗎? 戲子在戲劇中經常要逢場作戲,以至於很多人分不清戲子的真正面目,誰也不知道他真正的表情,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戲子虛偽有著一張假面孔,慢慢就演變成了「戲子無義」。
  • 本是中國人,死後卻被葬在日本,後人掃墓,德川家康後代還得陪著
    他就是朱舜水,他的一生堪稱傳奇。朱舜水摒棄科舉入仕之路,走上格物致知的實學之道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後,明朝社會的衰敗日趨加快,魏忠賢等奸臣獨攬朝政大權,將東林黨人趕殺殆盡。朱舜水的哥哥也遭到閹黨的陷害,最後被迫在南京賦閒在家,庸庸碌碌地了卻了一生。
  • 此人死後,康熙為他掃墓6次,行叩拜大禮,轉頭卻將其後代全殺光
    關於康熙這個人,大家應該也是不陌生的了。今天要說的,就是關於康熙的故事。此人死後,此人死後,康熙為他掃墓6次,行叩拜大禮,轉頭卻將其後代殺光,這是為什麼呢? 此人就是朱元璋,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的明朝開國皇帝。他死後,被葬在江南。而康熙下了6次江南,每次去了之後,都會給他親自掃墓,並且還是三跪九叩這等叩拜大禮。
  • 中國的這座烈士陵園,埋葬的不只有抗日烈士,還有日本陣亡將兵
    朱家崗烈士陵園在這座陵園內竟有一處罕見的「敵我共墓」:不僅豎立著朱家崗革命先烈的熱血豐碑,還埋葬著13具日本侵略者的骸骨。原來,在1942年12月10日,新四軍與日本侵略軍在朱家崗進行了一次激烈戰鬥:戰鬥中,新四軍4師9旅第26團有73名指戰員為國捐軀,殲滅了日軍平林師團280餘人。
  • 一個侵華日軍俘虜,病逝在中國,當地百姓含淚為他送行立碑
    在抗日時期,日軍在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罪惡的日軍之中,也有善良的日軍,一個叫伊田助男的日軍士兵,為中國抗日軍隊送了十萬發子彈,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其實除了伊田助男之外,還有不少善良的日軍,他們從原先的侵華,變成了後來的助華,這個叫福岡留的日軍就是其中之一,他出生在日本北海道,一家兄妹5人。
  • 劉伯溫死後兩百年,一塊句句應驗的碑文,揭開了日軍侵華的秘密
    當時的知識分子只能研究這個來發掘人生的意義,因為王陽明的學說尚未問世,他們探究命理,也只能研究程朱理學。在尋訪老師的過程中,劉伯溫在歙縣南鄉找到一本《六甲天書》,在此書中他窺見了奇門遁甲的奧秘,他又接觸了一大批異能人士,回到自己家鄉後,他突然能打卦佔卜,在家鄉還出了名,大家都說他是諸葛亮再世。
  • 《燕雲臺》韓德讓歷史原型:為蕭綽母子付出一生,死後葬入皇陵
    《燕雲臺》韓德讓歷史原型:為蕭綽母子付出一生,死後葬入皇陵 文/無計讀史 歷史劇《燕雲臺蕭太后蕭綽與韓德讓與電視劇中一樣,也是有婚約的,在耶律賢繼位後蕭綽被冊封為貴妃,因此與韓德讓解除了婚約。而歷史上的韓德讓也與電視劇中一樣,在耶律賢死後輔佐蕭太后母子,權傾朝野,戰功赫赫。
  • 厚顏無恥 侵華日軍竟將東北臺灣納入日本地圖
    厚顏無恥 侵華日軍竟將東北臺灣納入日本地圖 2001年7月9日12:32 東方網   東方網7月9日消息:日軍侵華新證據在成都被發現,一本出版於日本昭和六年(即1931年)的《日本名勝風俗大寫真帖》竟然把我國的東三省、臺灣等地都納入日本勢力範圍
  • 日軍騙族譜 利用宗族文化為侵華宣撫服務
    張志斌介紹說,該抄本系由侵華日軍南方軍司令部聯絡官富樫實命令廣州花縣縣政府宣撫班班長吳鬱參抄錄,內容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編次世系」,文末署「乾隆元年四月朔日嘉應州十二世孫歲進士鐘鳴官邦氏編次」;第二部分為「辨誤」,且註明「略摘數條原不止此」;第三部分為「洪氏」世系源流」,署為「嘉慶丁卯依宜黃宗譜補編」;第四部分為洪氏族譜,抄寫了一世祖至洪秀全那一代的十六世。
  • 侵華日軍遺留炮彈驚現梧州市泗洲島(圖)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顏桂海 陳小堅 蒙文林 編輯:黃皓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梧州訊 1月28日中午,梧州市泗洲島潯江岸邊發現17枚當年侵華日軍遺留的迫擊炮彈
  • 閻錫山死後,此人堅持掃墓58年,並說:我死後,後代也一直堅持!
    閻錫山死後,此人堅持掃墓58年,並說:我死後,後代也一直堅持!所以,一旦受了恩惠之後,每個人的反應都不一樣,有些人會不安,這是重情重義的表現,有些人會用實際行動報答對方,而有些人則是忘恩負義。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他為長官上墳58年,並表示:會一直堅持到底,這個人到底是誰呢?閻錫山,控制山西長達38年,在如此長的時間中,他和無數的梟雄都交過手。
  • 日本侵華罪行館開館 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列展
    中新網成都7月7日電 (賀劭清)7日,「七·七」事變爆發78周年之際,四川建川博物館聚落「日本侵華罪行館」展陳完畢,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日軍殺傷山東民眾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