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鹽通高鐵建設的迅速推進,按計劃今年底鹽城人能坐高鐵直達上海。最近,一向以「北上海」自居的鹽城大豐區在接軌上海上發力。
7月18日,大豐舉辦了接軌上海重大項目開工籤約活動,總投資270.6億元,涉及新能源、智能製造、食品加工、研學旅遊等多個領域。另外,大豐正推進與上海農場一體化發展,在規劃編制、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區域市場等方面做文章。
值得注意的新變化有二,一是光明食品(集團)將與鹽城大豐共建五大生產基地,二是此前已在浙江和上海布局的正泰集團,在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啟動光伏高效電池及組件項目。
鹽城大豐與上海多年來親近,關鍵在於上海農場這塊「飛地」在大豐,約70%左右的大豐家庭在上海有親戚朋友,從大豐上海農場運出來的海豐大米等,是上海人耳熟能詳的老牌子。大豐已建成11家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2019年從大豐銷往上海市場的農副產品銷售額達37.5億元;上海農場年產糧食超過20萬噸、生豬規模突破100萬頭、年產淡水魚5萬噸,分別佔上海市場最低保有量的20%、40%和31.25%。
這個「菜籃子」還要變得更大,新的五大生產基地包括1000萬羽蛋雞養殖及深加工、奶牛及乳製品深加工、糧食儲備加工、進口牛羊肉深加工以及100萬頭生豬屠宰深加工基地。「飛地」的合作互補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比如糧食儲備加工基地項目,大豐約70%的規模種植大戶納入光明稻米生產基地,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進行標準化、訂單化種植。預計統一供種每畝降低成本10元左右,統一供藥供肥每畝降低成本10元左右,產品收購價每畝高於市場價100元左右,24萬畝每年可為大豐種植戶增加約3000萬元收益。
鹽城的雄心,是要將整個大豐為「飛地經濟」做配合,打造「全域飛地」。
飛地上不僅有農場,還有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剛落地的正泰光伏高效電池及組件項目,將加速「北上海」臨港生態智造城的建設,助推大豐加快形成完整的新能源及裝備製造產業體系。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作為上海和江蘇省級層面唯一合作園區,是國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和江蘇省、上海市實施方案中,明確支持加快發展的跨區域產業合作園區。
集聚區自帶光環。比如,在上海臨港集團對旗下園區品牌進行推介時,集聚區總是處於優先位置,在招引工作中,也會向客商等群體首要推薦。在集聚區,一些農業產業化項目還有酒店、超市都直接來自上海投資。去年以來,大豐相繼舉辦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對接交流會(大豐專場)、2020長三角農產品新生態高峰論壇等活動,吸引了光明食品、上海臨港、東方國際、寶龍集團等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前來布局項目、建設基地,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添能蓄勢。
上海農場是滿足廣大市民對優質農副產品需求的重要供應基地,也是上海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飛地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