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中國第一鴨?周黑鴨VS絕味鴨脖,武漢模式輸給湖南模式

2020-12-18 市界

文 齊敏倩 雷彥鵬

編輯 成靜衛

兩三釐米的小段,剛好放入口中。牙齒輕輕一咬,滷香味瞬間彌散整個口腔。附著在外表的辣椒、花椒顆粒在舌尖舞動,隨即迸發出酥麻爽辣之味。

勾人食慾的鴨脖,創造出周黑鴨、絕味食品和煌上煌三家上市公司。行業雙巨頭當屬周黑鴨和絕味食品,它們都和武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周黑鴨總部在武漢,創始人周富裕是從重慶來武漢的務工人員。絕味食品的總部雖然在湖南,可董事長戴文軍卻是地道的武漢人。

湖北周黑鴨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周富裕

系出同源,但兩個人的打法卻不同。周富裕從擺滷味小攤開始,穩紮穩打,帶領周黑鴨走起「高端路線」。戴文軍,創業前曾是醫藥上市公司的市場經理,絕味食品在他的帶領下,在三四線城市大肆擴張。

2018年以前,周黑鴨淨利潤遠超絕味,在三家滷味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2018年後,形勢發生逆轉,周黑鴨被絕味趕超。

剛發布的2019年半年報顯示,周黑鴨淨利潤下滑3成,僅是絕味食品的一半左右。上半年,絕味食品淨增683家店,而周黑鴨店面數量減少33家。

曾經的鴨脖界老大到底怎麼了?

01

失落的周黑鴨

周黑鴨的故事,被2016年和2018年分成三段。2016年之前,「逆襲」是故事的關鍵詞。

周黑鴨董事局主席周富裕,出生在重慶小山村,十幾歲就到武漢投奔做滷味的姐姐。為了研製新口味,周富裕反覆實驗。滷鴨的時間很長,這個過程需要反覆查看,才能找到最佳的滷製時間。

為了確保晚上滷鴨時不睡著,周富裕會在睡覺的時候手裡夾根香菸,煙燒到盡頭會燙到手,自然就醒了。

剛做滷鴨時,周富裕的經營模式是給酒店供貨。2002年,他在武漢開了首家「富裕怪味鴨店」,這就是周黑鴨的前身。2005年,頗有品牌意識的周富裕註冊了「周黑鴨」商標。

在之後的故事中,周黑鴨獲得天圖和IDG投資,從武漢走向全國。2016年「雙十一」,周黑鴨在港交所上市,以上市首日收盤價計,周富裕夫婦坐擁86億身家,徹底「逆襲」。

上市之後,周黑鴨喜憂參半。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增速都出現下滑局面,而同期的絕味食品和煌上煌都在穩定增長。到了2017年,營收增速曾位列第一的周黑鴨被煌上煌和絕味食品超越。

不過,此時的周黑鴨和另外兩家相比,仍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周黑鴨一直以直營店為主,產品定位更偏中高端,所以毛利率高,雖然營收規模不及絕味食品,但淨利潤卻遠高於對方。

以2016年為例,周黑鴨營收28.18億元,比絕味食品少4億有餘,但其淨利潤為6.78億元,幾乎為絕味食品的兩倍。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2018年。這一年,周黑鴨扣非後歸母淨利潤下滑近三成,首次被絕味食品趕超。

2019年上半年,周黑鴨頹勢依舊。在絕味食品和煌上煌淨利潤都增長的背景下,周黑鴨繼續滑坡,上半年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08億元,約是絕味的二分之一。

淨利潤不斷下滑的背後,周黑鴨的經營效率也在逐年下降。

一直以來,毛利率和淨利率水平領先行業,是周黑鴨的驕傲,可今年上半年,周黑鴨淨利率被絕味鴨脖超越,這份優越已不復存在。

2018年年報中,周黑鴨把公司毛利率下降歸因於原材料成本上漲。

江蘇五香居食品董事長孫洪留從事滷味行業多年,公司旗下也有鴨貨產品。他告訴市界,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底,一年半時間內,鴨脖等原料價格上漲了30%—40%。

問題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全行業都要面對的,怎麼就周黑鴨的毛利率和淨利率下降了呢?

在年報中,周黑鴨認為銷售成本的上漲及門店網絡大幅擴張等也是淨利率降低的重要原因。2018年末,周黑鴨自營門店數量從2016年的778間,擴張至1288間。

可惜,重金投入的自營門店並未帶來營收同步增長。2016年,周黑鴨單店營收約為360萬元,到了2018年下降至250萬元。

重資產模式的自營店,成了周黑鴨的拖累。

02

兩種模式的對決

同樣是賣滷鴨脖,絕味食品與周黑鴨卻採用了不同的打法。在一定程度上,這造就了它們如今的局面。

絕味食品聲稱主要採用了「以直營連鎖為引導、加盟連鎖為主體」的銷售模式。聽著像是兩種模式並行,但是截至2019年上半年,絕味食品90%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來源於加盟渠道的產品銷售。而同期,周黑鴨86%以上的收入來源於自營門店。

可以說,目前絕味食品的收入依賴於加盟店,而周黑鴨的收入依賴於自營店。加盟店與自營店雖然都是銷售產品的終端,但是各有特點。

據絕味食品介紹,加盟連鎖是指絕味食品與加盟商籤訂《特許加盟合同》,授權加盟商開設的加盟門店在規定區域內使用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商號、經營技術、食品安全標準,在統一形象下銷售絕味品牌產品及提供相關服務。

絕味食品的加盟商擁有對加盟門店的所有權和收益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但在具體經營方面須接受絕味食品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絕味食品也未將其納入會計核算體系。

周黑鴨的直營連鎖模式則不同。周黑鴨的直營連鎖店由周黑鴨投資設立,周黑鴨對各直營門店擁有控制權,統一財務核算,享有門店產生的利潤,並承擔門店發生的一切費用開支。

相比之下,加盟與直營各有優劣。

一般來說,加盟屬於輕資產運作,在擴張速度上佔優。相應的,直營就是重資產運營,投入成本大、產出周期長,擴張速度自然也趕不上加盟模式。

這兩種不同的模式造就了這兩個品牌不同的性格:絕味食品看起來稍顯激進,一個勁兒地開店擴張;周黑鴨看起來又稍顯保守,店面開開關關,甚至在上半年出現店面數量的負增長。

截至2019年6月末,絕味食品開設門店數量已達10598家,而周黑鴨只有1255家門店,還不到絕味食品的12%。

不過,加盟商超出了絕味食品的掌控範圍,這也加大了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機率。絕味食品也提到,隨著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和加盟商的不斷增加,絕味食品在加盟模式方面的制度建設、運營管理、資金管理和內部控制等方面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絕味食品曾多次出現在食品安全黑榜上。2017年3月6日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從2013年至2016年9月,絕味門店共有126次抽查存在問題。《南方都市報》5月份報導稱,據不完全統計,在「滷味三巨頭」中,絕味食品上黑榜的次數最多。

直營模式在這方面就凸顯出了優勢。直營模式可以實現統一管理與資源共享,進而保持統一的品牌形象,而且沒有加盟商進行利潤分成,能獲得較高的毛利。

這也是周黑鴨的毛利率長期高於絕味食品的主要原因。2019年上半年,周黑鴨的毛利率為55.9%,雖然同比出現了下降,但也高於絕味食品34.23%的毛利率。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稱,無論哪種模式,規模效應都有助於提升企業利潤率。從目前的業績表現來看,絕味食品正在享受規模效應帶來的紅利。

周黑鴨似乎看到了絕味食品疾速擴張帶來的紅利。在半年報中,周黑鴨表示,將利用特許經營模式,進一步拓展市場份額。

特許經營類似於加盟模式的輕資產運營,但是跟加盟不完全相同。按照周黑鴨新上任的行政總裁張宇晨的說法,周黑鴨對特許經營合作對象的篩選比較嚴格,要經營理念相契合、能對產品品質負責。

在此之前,周黑鴨與絕味食品代表著兩種不同的銷售模式,雖然處在同一行業,混得有好有差,但是也算各走各的路,各有各的特點。而現在,周黑鴨將特許經營模式放開,意味著其從此成了絕味食品的追隨者。

03

誰能笑到最後?

創始人往往是一個企業的底色。周黑鴨和絕味食品的不同打法,可以從各自創始人的經歷中找到可循之跡。

據《湖北日報》報導,註冊「周黑鴨」商標之後,周富裕也曾想過用當時業內流行的加盟方式擴張,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他發現加盟不便於規範化管理和質量管控,於是採取了全直營模式,將加盟模式拒之門外。

絕味食品董事長戴文軍是醫藥代表出身,在創辦絕味食品之前,是一家醫藥上市公司的市場經理。他似乎更深諳市場營銷之道,將直營作為絕味食品的一道門,打開之後歡迎各方加盟商,然後以擴張速度制勝。

因此,兩家行業龍頭以不同的因素驅動增長。國盛證券分析稱,絕味食品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門店擴張,龐大的門店基數、快速擴張的新門店是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周黑鴨主要靠直營門店的高效——加盟店以供貨價計算收入,而直營店以零售價計算。

絕味食品在擴張過程中開始下沉,而周黑鴨定位於中高端消費市場。全國大多數城市的街頭巷尾都能看到絕味鴨脖店面,但周黑鴨主要市場仍以華中為主,交通樞紐店面更是為其貢獻四成營收。

在產品包裝方面,絕味採用散裝,周黑鴨全是塑料密封包裝。在探店過程中,周黑鴨工作人員告訴市界,這樣的包裝產品不容易串味,也更方便消費者攜帶。

目前來看,絕味食品的產品定位與擴張模式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有按照零售口徑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休閒滷製食品行業極度分散,如今的行業老大絕味食品市的市場份額為9%,而行業老二周黑鴨的市場份額才5%,80%的市場份額被各地方的小作坊佔據。

不過,行業增速快,行業整合、品牌化是趨勢。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稱,從2010~2015年,休閒滷製行業的複合增速為17.56%,在休閒食品細分子行業中增速最快。未來,行業將向規模化、品牌化邁進。

從目前的經營現狀和行業未來趨勢看,周黑鴨是不是必須打開直營之外的大門呢?市界聯繫了周黑鴨方面,但是截至發稿,未得到對方回復。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市界,周黑鴨在其狹小的市場範圍內,消費疲勞已經出現了。放開特許經營模式後,應該會有一個階段性的改善。長期而言,在食品安全和行業競爭中間需要找到平衡點,這也是對決策者的考驗。

一位休閒滷製品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對市界表達了他的看法。在他看來,周黑鴨是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是評價公司的重要標準。為了換取更好的業績,放開加盟是周黑鴨必然之路。但從保護品牌角度不能大規模放開加盟模式,要逐步放。

目前,周黑鴨在競爭中屬於落敗的一方,那麼,長遠來看,誰能笑到最後呢?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告訴市界,特許經營是一種更加有管控性的加盟模式,但不管做直營、加盟,還是特許經營,食品安全問題都是核心。企業的管理制度不到位,哪種模式都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不過,當周黑鴨與絕味食品將彼此當做競爭對手的時候,更長遠來看,休閒滷製品行業的衝擊很有可能來自外部。

年輕消費群體崇尚個性化的購物體驗,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和新產品,更注重消費品的品質和健康,而且很多品牌都在湧入休閒食品賽道,一不小心鴨脖就會淪為方便麵式的命運。

正如一位鴨貨資深從業者跟市界說的,「打敗鴨脖的可能不是另一個鴨脖,而是茶飲,甚至鍋盔。」

相關焦點

  • 絕味鴨脖反超周黑鴨,成鴨貨界第一品牌,坐擁百億資產
    絕味鴨脖反超周黑鴨,成鴨貨界第一品牌,坐擁百億資產說到各種鴨味產品大家都會想起來的兩個品牌就是絕味鴨脖還有周黑鴨了,這兩個品牌在味道上面還是有一定差別的,但相似之處在於同樣都是跟武漢有著密切聯繫的品牌。
  • 絕味、周黑鴨大PK:驚人的落差 逆天的模式
    這些主要以鴨類滷製品,特別是鴨脖為主產品的休閒食品企業,正在以上市的方式「豪賭」全球國民中有多少吃貨。在吃貨的助攻下,絕味和周黑鴨都有著不俗的營收數據。分析雙方15年數據令人驚訝的發現,周黑鴨以24億元的營收,取得13.7億元的毛利潤,而絕味以29億元的營收,取得3.86億元的毛利潤。這一切驚人落差究竟是為何?
  • 「鴨貨之王」絕味鴨脖:偷師周黑鴨,加盟商反超8倍一年狂賺8億
    絕味鴨脖不是業內的鼻祖,但是絕味鴨脖的創始人卻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了業內奇蹟。絕味鴨脖,後起之秀提到鴨脖,相信很多品嘗過鴨脖美味的人都會不自覺反覆回味鴨脖的勁道可口。近年來鴨脖也是非常受大眾喜愛的美食。而提到鴨脖,最受歡迎,名氣最大的兩家就是周黑鴨和絕味鴨脖了。
  • 鴨脖雙雄爭霸:周黑鴨首遇滑鐵盧 絕味食品轉向高端
    8月下旬,絕味食品與周黑鴨先後披露了2018年半年報。絕味食品業績大漲,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同比上升;然而,另一廂,周黑鴨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交出了上市以來最差的中期業績報告。一個以加盟模式打天下,一個堅持走直營道路,絕味食品與周黑鴨這兩家特色鮮明的企業走出了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卻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懸念:鴨脖市場,誰能笑到最後?
  • 解析投資:絕味是如何打敗周黑鴨和煌上煌成為「鴨脖一哥」?
    我國休閒滷製食品生產企業數量高達上萬家,其中全國性品牌公司主要有絕味鴨脖、周黑鴨、煌上煌、紫燕百味雞、久久Y等。但若要說當前有誰把滷鴨食品做得較具特色的,我們就不得不提能夠在滷味界三足鼎立的3家上市公司,絕味鴨脖、周黑鴨以及煌上煌。每當走在大街小巷,吃貨們常常能與其門店不期相遇。
  • 鴨脖界的「三國時代」,絕味和周黑鴨「廝殺」,煌上煌伺機而動
    之前還是「小弟」的絕味食品,最近幾年的發展速度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到2019年絕味已經開了10954家門店,而「老大哥」周黑鴨僅有3800多家門店。 從高級白領到鴨脖店長 滷製品市場一種都是周黑鴨、絕味還有煌上煌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跟另外兩個相比,絕味算是一個新人。畢竟周黑鴨出名的時候,絕味的創始人戴文軍還在株洲的藥廠裡做市場部經理。
  • 誰是未來鴨中之王,三隻鴨子「絕味、周黑鴨、煌上煌」的資本路
    從2012年鴨脖第一股的「煌上煌「上市,到後來周黑鴨與絕味雙雙登陸A股市場,三隻鴨子實現了從消費市場到資本市場的重聚。而從目前鴨界三王的的資本實力來看,絕味市值為300億,高於周黑鴨和煌上煌點210億元的市值綜合,可謂是一騎絕塵,是目前的鴨中之王。
  • 周黑鴨遭做空 煌上煌掉隊 絕味食品如何幹成中國鴨脖老大?
    來源:金融界網站一根小小的鴨脖,曾經是菜市場裡賣不出去的垃圾,如今成為了三方勢力角逐的競技場。1993年,徐桂芬在江西南昌創辦了煌上煌,2012年於深交所上市。1997年,周富裕在湖北武漢成立了周黑鴨,2016年於港交所上市。
  • 絕味幹嘛跟周黑鴨PK?扯那麼多,誰給我買絕味鴨脖?
    而鴨脖也隨著休閒零食行業的崛起,走入越多越多的人的生活之中。離開了交通樞紐的周黑鴨,猶如魚兒離開了水,鳥兒離開了樹林。失去了產品的旅行屬性,依然堅持高價是自毀長城。即便產品再有味,也很難獲得消費者認可。今天特地觀察了身邊的兩家店,一個是位於地鐵出口的周黑鴨,一個是位於小區旁邊的絕味鴨脖。
  • 周黑鴨:沒落的鴨王 鴨力有點大
    截至目前,鴨界三巨頭:2012年上市的「鴨脖第一股」煌上煌市值為137.07億元;最晚上市的絕味後來者居上,市值為521.6億元;而周黑鴨市值為148.23億港元,約為133.7億元人民幣,是最低的。(行情來源:智通財經APP)笑話一則:小區樓下的武漢鴨脖終於承認了:是假的……不是武漢的鴨,是本地的鴨。周黑鴨就沒這麼幸運了,因為周黑鴨貨真價實受到了武漢疫情的影響。
  • 都是做「鴨」的,周黑鴨卻輸了,為何它年賺43億狂開9000家店?
    都是做「鴨」的,率先進入市場的周黑鴨佔有絕對優勢,然而隨著後起之秀的不斷湧現周黑鴨卻輸給了絕味鴨脖,其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作為熱愛美食熱愛麻辣的中國人,滷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品。如果說周黑鴨是業界翹楚,那絕味肯定不能答應。
  • 鴨脖界格局改寫:周黑鴨掉隊,絕味和煌上煌趕超!
    8月27日晚,周黑鴨發布2019年半年報,在收入僅增長1.8%的同時,淨利潤大幅下滑32.4%。此外,今年上半年,周黑鴨已調整關閉117間自營門店。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並稱為「鴨脖三巨頭」的絕味食品、煌上煌業績卻均表現亮眼。
  • 煌上煌、絕味、周黑鴨的鴨脖新零售三國殺
    有趣的是,縱觀周黑鴨、絕味鴨脖、煌上煌三位在滷製品界為爭奪首座做的種種,像是閱讀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說,耐人尋味。繼2016年11月周黑鴨赴港上市後,2017年3月絕味食品登陸A股市場。不過別忘了,號稱「鴨脖第一股」的煌上煌早在2012年9月就已經在深交所登記上市了。資本市場的三隻「鴨子」前赴後繼,各卯各的勁兒。
  • 市值不到絕味二分之一,周黑鴨的「鴨王」之路還能崛起嗎
    奮起直追的股價背後,其實是周黑鴨關於「鴨王之爭」的一道破局大題的新解法。周黑鴨和絕味的「鴨王」之爭由來已久。2016年周黑鴨在港股上市,2017年絕味登陸A股,同為休閒滷製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周黑鴨和絕味接觸資本市場的時間相近,但是此後選擇的發展模式卻大相逕庭。
  • 中國鴨王爭霸15年:除了鴨,沒有誰是無辜的
    文丨新商業要參(ID:xinshangye2016),作者丨黃曉軍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講訴著周黑鴨與絕味鴨脖的「中國第一鴨」戰事。2016年,兩個「鴨王」先後遞交上市申請。在此之前,周黑鴨是自營模式的典範。2005年,重慶青年周富裕做出的「怪味鴨」,被武漢市場大小門店進行各種山寨。他請來朋友畫了個捲髮小男孩圖形的人物形象,並註冊為「周記黑鴨」品牌商標。放下怪味鴨一切重來,周富裕也一度發展過加盟模式。
  • 吸粉無數的「周黑鴨」和「絕味鴨脖」,這兩家鴨貨的區別在哪裡?
    ,鴨貨近幾年一直很受吃貨們的歡迎,不同於我們平時吃的燉鴨肉或是烤鴨,鴨貨把鴨子的各個部位都做得很入味,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對鴨貨的熱情不減的原因,要說比較知名的幾家鴨貨,非周黑鴨、絕味鴨脖、精武鴨脖、張鴨子、煌上煌等莫屬了,不過平時見得最多的,還是周黑鴨和絕味鴨脖,因此兩家店經常被大家拿來作比較同樣都是鴨貨,他們之間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 中國鴨王爭霸15年:沒有一隻鴨,能活著離開中國
    競爭之慘烈,甚至讓堅守了13年直營店的周黑鴨,在一周前破天荒開啟30萬元就能加盟的低門檻,只為再次奪回失去的鴨王寶座。 究竟誰才是老百姓真正的心頭好,誰又是真正的中國「鴨王」?
  • 武漢人喜歡鴨脖到什麼程度?
    50年代毛主席老人家來武漢,寫的也是「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根本沒鴨脖子什麼事。 其實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武漢根本不流行吃鴨脖子,而到現在鴨脖成了武漢的城市標誌之一,周黑鴨、精武鴨脖、絕味鴨脖等品牌各領風騷,不過短短二十多年
  • 鴨王暗戰:賣不動的周黑鴨,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武漢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來自重慶;湖南絕味鴨脖,掌門人戴文軍卻是地道武漢人。連續100天,為了找到煮鴨最好的火候,他不敢睡覺,困極了就把香菸夾在手上,燙醒自己提神。幾個月後,結合家鄉的滷菜和最愛的糖果,「難忘的味道」終於研製成功。1997年,在武漢航空路電業集貿市場,周黑鴨的前身——周記怪味鴨誕生了。周富裕把二姐從重慶請來幫忙。但一個月下來,生意不溫不火。
  • 武漢的周黑鴨,你還好嗎?
    受疫情影響,總部在武漢的周黑鴨(需求面積:20-60平方米),近日股價出現大幅下跌。   何止是資本冷麵,有網友甚至開玩笑稱:「小區樓下的武漢鴨脖和周黑鴨終於承認了,是假的,不是武漢的,是本地的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