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前幾天跟一個工作了的朋友聊天,他說了一件令他有點「自卑」還有點可笑的事情,就因為已經26歲的他還沒有喝過星巴克,吃過海底撈,就被一個中意的女生嘲笑說「真土」,還帶鄙視那種,不知道什麼時候星巴克海底撈成了高尚,有品位的代名詞?
物慾橫流
其實除了所謂的「星巴克」,「海底撈」,還有「肯德基」,lv包包,迪奧口紅等等一些人就把這些當成了品味的標誌。我不知道這些東西能代表什麼,我也見多了豪車豪宅名表的露富,但是那叫有實力,人看了會信服,但是我排斥的是那些沒實力還硬湊的人。
偶見一女孩在網絡上發了一段話:「我27歲了 但是我沒喝過星巴克,沒有買過迪奧口紅,也沒有吃過海底撈,也沒有穿過500塊錢的衣服。」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這女孩大概率就是普通的女孩,一絲可能是低調的人。
點開評論區一段話獲贊不少:「我沒有喝過星巴克,但是喝過兩個人一起喝的奶茶,沒有去過海底撈,但是吃過兩個人都不嫌棄的五毛串串,500的衣服沒有,但是50塊的衣服也沒有讓我受冷風吹,迪奧口紅和奧利奧比,還是吃的讓我比較開心。」這可能有點傳說中的「毒雞湯」的意思,但是另一點意思就是什麼樣的水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現在的條件足以讓你過得幸福。
其實沒喝過星巴克,沒出過國,沒用過奢侈品大牌這些都不算沒見過世面,真正的沒見過世面是為了一部iPhone割掉自己的腎,為了一雙潮鞋出賣身體。
到底什麼原因讓一些人有「歧視」傾向呢?
1.水平不一樣的人,眼界,思維等等都是不相同的,全球目前都是一個階層社會,這是短時間很難改變的,也可能是處於這個階層的人以自己的思維在跟你交流,但是在你的看法中就成了「歧視」,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都是用真實的自己來展現,這也算種「誤會」。
2.攀比和隨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到青年這個群體,一方面攀比心理很重,另一方面隨大眾心理也很重。在中學還好吧,在我大學期間,見過不少人比較著買了「蘋果」手機;也見過女孩為了買只口紅蹭了別人半個月飯;更甚的有人因為一雙AJ宿舍盜竊。
3.可憐者的逞強,有人因為怕別人知道自己窮不願意去申請助學金,哪怕助學金那錢可以讓父母少對人彎點腰;有人因為逞強,死撐著別人買啥他也得有差不多的。
案例
前幾天一個老朋友跟我哭訴來了,他看上的一個女孩,也很漂亮,雖說還沒有確認關係吧,但是關係挺不錯。前幾天女孩跟他說想喝星巴克了,老朋友愣了一下:「星巴克是什麼?」女孩更愣了一下說:「你真土。」嘲諷的意味不言而喻,現場很是尷尬,後來確實去帶她喝了,但是中間女孩一直對他不溫不火的了。
過好自己,難得高貴
為了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而奮鬥也好,安於現狀也好,人各有選擇。喝不起星巴克、買不起大牌口紅、穿不起五百塊的衣服,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了更好的物質享受而超出了自身經濟能力去消費,甚至是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諸如出賣肉體、貸款和賭博。
喝著自己賺來的星巴克無可厚非,為了用上大牌口紅而努力提升自己是上進,自知能力有限安於現狀是選擇,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因而道不同,誰還比誰高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