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個說法,沒去過海底撈、星巴克的人,都是「土鱉」。對這個說法,部分網友表示不理解。海底撈和星巴克,怎麼就成了「洋氣」和「土鱉」的代名詞了呢?
先來介紹一下星巴克和海底撈吧,星巴克是全球著名的咖啡連鎖店,通過咖啡營造一種文化享受。海底撈,二十多年來,不斷壯大,成為具有特色的火鍋品牌,他們的服務可以稱得上別具一格。
現如今,對於90後的消費人群來說,哪怕工資已經不夠,也要一個月去一次海底撈,去喝幾次星巴克。然後拍個照,發個朋友圈,營造一下自己「富有」的狀態。漸漸地,去星巴克和海底撈,竟然變成了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有些人周末的時候在星巴克,來一杯咖啡,坐上整天,玩著手機或者帶本筆記本,最後再拍張照片發個朋友圈,感覺自己人生達到了巔峰。其實喝咖啡本沒有什麼,但是因為別人沒去過星巴克就說別人「土鱉」,有點過分了吧。
去海底撈,人家的服務確實很周到,要求每個細節服務員都要提前想到。所以說,貴是有貴的道理的。 但是火鍋在哪裡不是吃呢?有些人帶著老人孩子不方便,只能在家吃或者區別的地方吃。沒有去海底撈的需求,怎麼就成了「土鱉」了呢?
每個人只是需求不同,不能成為「洋氣」和「土鱉」的劃分點。
海底撈、星巴克,什麼時候成了「土鱉」和「洋氣」的劃分點?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