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專利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草案二審稿完善了有關產權激勵、專利開放許可、專利保護和專利糾紛解決機制的規定等,引發了智慧財產權界及媒體的極大關注,表明了國家增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的態度。
為學習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修訂精神,探索智慧財產權法治建設未來走向,防範和積極應對各類智慧財產權風險,9月2日下午,由中關村智慧財產權新聯會、深圳市恆程科技創新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恆程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主辦的:併購與技術轉移場景下的FTO盡職調查講座在北京海澱區中關村智慧財產權大廈成功舉辦。會上,恆程創新的副總裁丁志新先生做了主題分享。
本次講座聚焦併購與技術轉移場景下的FTO盡職調查等問題,採用「線上+線下」模式,蒞臨現場的有海澱區智慧財產權專家谷永久、《中國智慧財產權》雜誌主編張繼哲、北京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衍松、通用電器總監周瀟、北京智慧財產權保護協會副秘書長解超華、梁帆律師、郝政宇律師、趙禮傑律師等多位專家,以及來自於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享智慧、康信事務所、法智金、中金浩、中華網等的嘉賓共計20人來到現場參會,並吸引了逾千名來自高校、企業等單位的專業觀眾線上觀看並交流互動。
會上,恆程創新副總裁丁志新先生從專利盡職調查概述,專利盡職調查分析模塊、專利盡職調查報告框架等幾個方面入手,深入淺出地為與會者講述了在併購與技術轉移場景下的FTO盡職調查應如何實施與注意事項,他同時引用以往的案例來進一步闡明在實際操作中的要點,引來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在現場,通過特設的現場答疑環節,使專業觀眾長久以來對相關問題的難點得到現場解答,並通過與講師互動溝通,進一步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本次講座的舉辦將繼續推動企業和相關部門以市場理念驅動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營的新機制,為各企事業單位的新型技術市場產業化全過程提供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推動科技成果在併購與技術轉移中實現價值。
互動答疑:
問題一:FTO盡職調查的現場調查和線上調查
丁志新:FTO盡職調查會按照項目和任務的安排進行線上檢索分析調查和線下現場的盡職調查。通常盡職調查前要形成規劃和調查問卷方案。
問題二:針對技術秘密的盡職調查開展
丁志新:主要對技術秘密是否真實存在,採取了那些技術秘密保護的措施,對實際產品的性能提升、涉密人員、管理制度、員工協議等進行全面的技術秘密調查
問題三:對於不同的調查對象開展調查(企業,技術,專利,侵權行為)
丁志新:
對目標企業進行不同的調查,主要應用於企業融資和上市、併購等應用場景。
對某項技術進行調查,可以擬技術轉移的相關項目進行風險防控。
對具體專利進行調查,為後續專利進行融資、交易、許可等提供支撐材料。
對技術的專利侵權,主要是對涉案產品侵權的相關專利進行調查分析。
問題四:調查結果為負面的情況處理,未調查的風險免責處理
丁志新:如調查結果對委託方形成的結果是負面的,可首先與委託方進行溝通和說明,而後按照委託人的要求在報告進行適當的披露。儘量不表現在報告中,或直接留在紙面上。對於盡職調查報告應申明調查時間、調查方法、調查範圍、報告用途等等,必須添加免責申明,以及承擔應擔當的法律責任。
問題五:併購場景下涉及智慧財產權和技術本身的風險點有哪些?
丁志新:併購有各類風險問題需要防範和把控風險。尤其是確定專利權利歸屬和保護範圍、技術的自由實施程度進行專業分析。
問題六:技術轉移應用場景下涉及智慧財產權和技術本身的風險點有哪些?
丁志新:舉例說明,智慧財產權本身存在權利不穩定風險、權屬歸屬不明風險、技術的不成熟和缺陷風險、技術秘密洩密風險、無法自由實施使用風險、法律合規風險等等,都會影響該項目轉移轉化,甚至失敗或終止。
問題七:盡職調查結果的風險應對和風控策略
丁志新:如調查的結果是確認在相應的法律風險,可以採取專利穩定性分析、風險調查、風險分析、分析報告儘快溝通。
問題八:開展盡職調查的商業化服務
丁志新:需要形成相對完善的盡職調查服務介紹,應包含服務報價、服務標準和服務流程。並組建專業的專利分析和調查員,涉及商業合作歡迎聯繫。
問題九:如何看待近期的TikTok在美國的被併購案
丁志新:本身是涉及巨大商業關係的併購案,在併購過程中,對其中的無形資產進行充分的分析和評估,為經營決策提供意見。
問題十:技術轉移在國內的發展和未來趨勢
丁志新:技術轉移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有巨大的需求,對於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出現,更多的專業技術轉移經理人為各方提供服務。跨境技術轉移的內外和外內需求日益旺盛,對於綜合型技術轉移人才、智慧財產權運營人才的稀缺。恆程創新集團率先推出技術轉移服務手冊,並開展一系列培訓、沙龍、論壇活動,為促進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智慧財產權運營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