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享國約800年,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從公元前11世紀中期到公元前256
閱讀前請點擊「藍色字體」並進行關注,每天推送最新的資訊信息,讓你第一時間接收最新資訊,完全免費,請放心閱讀。
年,共傳30代37王,共計存在約為791年,其中西周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周的先祖起源於黃帝族,夏朝時周人的首領是帝嚳元妃姜嫄的兒子棄即「后稷」,負責管理農事,其氏族是一個善於農業耕作的部落,這大大促進了氏族經濟發展。商朝初年,棄的後代公劉率族人從邰遷到磁。古公亶父時,又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自稱為周。周武王牧野一戰打敗商紂,建立了周朝。周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於文王,終於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棄,帝嚳的後裔,棄曾做過堯,舜的農師。周朝姬姓。
周文王姬昌簡介 創易經伐商殷,歷史上一位名君
周文王姬昌簡介(前1152~前1056),即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諸侯之長,《封神演義》演繹為西伯侯),又稱周侯,周季歷(周朝建立後,尊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生於西岐(今寶雞市岐山縣)。先秦時期貴族有姓有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周文王雖姬姓,卻不叫姬昌。「姬昌」一說在東漢時期成型,後世因之,遂稱文王為姬昌。傳在羑裡(今河南境內)根據伏羲氏(人皇始祖)的研究成果繼續演繹易經八卦。
人物簡介
周文王,姓姬,名昌,季歷之子,華夏族(漢族)人,西周奠基者。季歷死後由他繼承西伯之位,又稱西伯昌。共在位50年。商紂時為西伯(「伯爵」),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裡,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其子武王姬發有天下後,追尊他為文王。
主要事跡
中國商代末年西方諸侯之長。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商紂時為西伯,即西部諸侯(方國)之長。亦稱西伯昌。相傳西伯在位五十年,已為翦商大業作好充分準備,但未及出師便先期死去。
他是很有作為的創業主,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個「方伯」的面目出現,表面上臣服於商朝,暗地裡卻積極進行滅商的準備。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爭取與國,成功地調解了虞、芮兩國爭田糾紛,使河東小國紛紛前來歸附,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紂的「受命之君」。在虞、芮歸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為滅商建立了鞏固的後方。接著向東發展,過黃河進攻耆、邗等國。沿渭水東進,攻佔了商朝在渭水中遊的重要據點崇,掃除了周在東進道路上的一個障礙,並且據有關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灃水西岸營建豐邑,把政治中心遷於豐(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對商都的鉗形包圍,周人對商朝已經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勢。
周朝皇帝列表
當時商紂王發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塗滿潤滑油的銅柱上,一滑倒就會倒在火坑裡,頓時皮焦骨爛。但是商紂的寵妃妲己看見此慘狀笑個不停,所以商紂就一直讓犯人這樣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氣憤,諸侯和人民無不痛恨的咬牙切齒。經過一番思考,周文王想利用這個刑法進一步爭取民心,提高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於是,周文王來到朝歌,願意獻上周國洛河西岸的一塊土地,並說明來意,願以此要求紂王答應一件事,就是廢除炮烙。商紂王本來就聽說這種刑法在商朝裡人民的意見很大,現在又能得到一塊土地,就同意了周文王的請求。周文王藉此大肆宣傳,諸侯和百姓都稱讚周文王功德無量。文王雖然損失了一塊土地,但是他得到廣大諸侯的擁護,這將為他興周滅商創造了一個有利的條件。
周國當時有一塊珍貴的玉版,價值連城,殷紂很想得到他。起初,紂令膠鬲來索取,文王不給。因為膠鬲是一個賢臣,常能出一些發展生產、愛護人民、訓練軍隊的好主意,如果膠鬲得到商紂王的信任和重用,這對周國是不利的。膠鬲得不到玉版,說明他沒有能力,商紂王就會輕視他、鄙棄他,膠鬲在殷王朝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後來,殷紂派費仲來取玉版,文王經過一番思考後,最後給了他。因為費仲是一個奸臣:他經常教殷紂尋歡作樂的辦法,使殷紂窮奢極欲,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他又經常撥弄是非,說諸侯和大臣的壞話,造成外部的孤立和內部的不和;同時還儘量搜刮諸侯和人民的財物供紂享用,造成君民之間尖銳矛盾。費仲得到玉版,殷紂會更加的信任和重用他,從而大大削弱殷王朝的實力。
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裡,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周文王,商末諸侯首領,史稱西北侯,追封為周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先祖古公、父親季歷之法,倡導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的社會風氣,使其領地的社會經濟得以發展。與其子姬發在寶雞磻溪釣魚臺聘姜尚為軍師,自岐山起兵率軍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開創者。發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傳於世,《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在位50年。
周武王姬發簡介 周世祖武王西周王朝開國君主
周武王姬發,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所殺,故得以繼位。他繼承父親遺志,於西元前11世紀消滅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後諡號「武」,史稱周武王。
人物簡介
西周世祖武王(約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的建立者,華夏傑出領袖,漢族,姬姓,名發,諡號武王廟號世祖,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斌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約前1056年文王死,他繼承王位。
姬發繼承其父遺志,推翻商朝統治,成為西周王朝的開國之君。姬發繼任後,繼續積極準備滅商,任命姜尚為軍師,負責軍事;南宮括為元帥,武吉為將軍;任命其弟周公旦為輔佐,負責政務;任命召公、畢公等人為助手。
姬發抓住時機,觀兵孟津,大會一千諸侯。兩年後時機成熟,姬發親率大軍伐商。牧野大戰之後,商軍全線潰退,紂王逃回殷都自焚於鹿臺。後姬發建都鎬京,改國號為大周,在位13年崩,諡號「武王」。
周朝皇帝列表
建立周朝
先周是活動於中原西部黃土高原的一個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是帝嚳(黃帝曾孫)元妃姜嫄的兒子棄。棄在帝舜時擔任農師,號稱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於邰。商朝初年,他的後代公劉率族人遷到磁。到古公亶父時,又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定居下來,逐漸發展成一個新興的西部勢力,自稱為大周。古公的幼子季歷繼位後,修行道義,發展生產,驅逐夷狄,周王季歷曾一次消滅二十二個翟王,使得力量更為強大,與商發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將季歷殺死,季歷的兒子姬昌繼位。昌號稱西伯,仁慈愛民,禮賢下士,天下士人都來投奔。周的發展,使商紂感到威脅,於是將西伯昌囚禁於羑裡七年。周人以珍寶和美女將西伯贖出,此後,在呂尚的輔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於遊樂,對殷紂十分馴服,實際上卻更為積善修德,和悅百姓,大力發展生產,使更多的諸侯前來歸附,進而徵討不馴服的諸侯和商的盟國,終於三分天下有其二,成為所謂的受命之主,而自稱王,即周文王,並將都城遷到豐邑(今陝西長安西南灃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姬發繼位,稱周武王。他繼續以呂尚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等人為主要助手,繼續文王未盡的事業。將都城擴至灃水以東的鎬京(今陝西長安縣境),積極作滅商的準備。兩年後,武王在盟津召集一千諸侯會師盟誓。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關,聯合各方國諸侯,揮師東向,於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敗商朝的軍隊,殺死殷紂王,史稱「武王滅商」,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周朝。周朝經歷了37代天子,800多年,到公元前256年,才被秦國滅掉。公元前770年,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豐鎬二京在西,洛邑在東,習慣上稱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為西周,以後的為東周。
歷史評價
周武王有著廣闊的心胸和長遠的眼光,同時有著果斷的處事能力,看到商朝的無道,他打出了為民請命,替天行道的旗號來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從而大大擴大了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在伐紂的過程中,他以大無畏的精神親自帶領兵馬直搗朝歌,打了紂王一個措手不及。同時周武王有著很傑出的個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愛戴。
周成王姬誦簡介 周朝開創成康之治的一代明君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姓姬,名誦,周武王之子,是中國西周第二代國王,諡號成王。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徵、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姬釗)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
基本資料
周武王之子。武王克商後在位4年卒,「天下聞武王崩而扳」,成王即位時年少,由周公姬旦攝政,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等的不滿,製造謠言說周公想謀篡王位,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召公奭也懷疑起來,史稱「三監之亂」。
周公率兵東徵,三年後平亂,管叔自殺,蔡叔被囚,奪商、衛、邶、鄘四國封地。周公攝政七年後,還政於成王,周公擔心成王貪圖安逸,寫了一篇《無逸》。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太子姬釗即位,是為周康王。
周朝皇帝列表
成王年幼即位,不能執掌政事。其叔父周公旦(武王弟)為避免各諸侯反叛,便自己攝政當國,安定大局。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挾殷商後代武庚一起作亂反叛,周公奉成王之命東徵討伐,平定叛亂。成王長大,親自執掌政權後,大封諸侯,加強宗法統治權力,命召公營建洛邑(今河南洛陽市西),後來成為東周的都城。成王還命令周公制禮作樂,規劃各項規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礎。周公、召公率師徵服淮夷及在淮夷之北的奄國,使統治範圍進一步擴大。成王時期,社會安定,人民和睦,歌頌太平盛世之聲不絕於耳。成王與其子康王統治時期,合稱成康之治,是周代的興盛時期。
後世以「成康之治」評價成王與其子康王的政績,史稱當時天下安寧,四十餘年不用刑罰。
夏商周斷代工程把成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42年至前1021年。
周康王姬釗簡介 周朝守住祖先基業的勤政皇帝
周康王姬釗,姓姬名釗,生卒年不詳。漢族,成王子,成王死後繼位,在位26年,病死,葬於畢原。姬釗繼位時,召公、畢公為他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召公、畢公還率領諸侯陪姬釗來到祖廟,把文王、武王創業的艱辛告訴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誡姬釗要節儉寡慾,勤理國事,守住祖先的基業。他和父親周成王在位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
個人生平
姬釗繼位時,召公、畢公為他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召公、畢公還率領諸侯,陪姬釗來到祖廟,把文王、武王創業的艱辛告訴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誡姬釗要節儉寡慾,勤理國事,守住祖先的基業。
姬釗在位時,不斷攻伐鬼方(今陝西省西北部)和東南各地,掠奪奴隸和土地,分賞給諸侯、大夫。在一次大戰中,周軍俘虜了犬戎兵士13000多人,為了慶祝勝利,姬釗賞給參戰的貴族孟以1700多俘虜,作為奴隸使用,並將此事用文字鑄在鼎上,這隻重500多斤的鼎在清朝中期被發掘出來,至今還陳列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裡。
姬釗在位期間,國力強盛,天下統一,經濟、文化繁榮,社會安定,史書載,「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姬釗死後的廟號為康王。後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治譽為「成康之治」。
周朝皇帝列表
夏商周斷代工程考證把康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20年至前996年,在位25年。《考古》雜誌2007年3月發表了朱鳳瀚的文章《堯公簋與唐伯侯於晉》,介紹了香港地區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銅器堯公簋,其銘文有「唐伯侯於晉唯王廿又八祀」的內容。據陳久金說,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就此專門召開會議,認定此「廿又八祀」也就是以28年來紀年的王為周康王,以此器作為周康王在位超過28年的證據。
春秋時代的公元前538年,楚國的大夫椒舉向追求霸業的楚靈王提到歷史上夏啟王、商湯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六王二公」之功業。椒舉提到周康王有「酆宮之朝」的功業,楊伯峻指出酆宮為周文王廟,在今陝西省戶縣東五裡。(齊國第二代君主齊丁公、衛國第二代君主衛康伯、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四位諸侯以珍寶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繹卻無分。春秋時代的公元前530年,楚靈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周昭王姬瑕簡介 三次攻楚失敗而客死漢江的皇帝
周昭王姬瑕簡介,西周第四代國王。周康王之子。《史記》稱他為昭王,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卲王。昭王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徵荊楚,經由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今湖北隨州)、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昭王十九年,他親自統帥六師軍隊南攻楚國,全軍覆沒,昭王死於漢水之濱。南徵的失敗,不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也是楚國強大到足以與周王朝抗衡的一個標誌。
人物簡介
姬瑕(公元前?-公元前977年),即周昭王,中國周朝第四代王。漢族,鎬京(今陝西長安縣境)人。姬姓,名瑕。周康王之子。昭王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徵荊楚,經由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今湖北隨州)、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昭王十九年,他親自統帥六師軍隊南攻楚國,全軍覆沒,昭王死於漢水之濱。南徵的失敗,不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也是楚國強大到足以與周王朝抗衡的一個標誌,後來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問鼎周疆。
周昭王——三次攻楚失敗
楚國是西周侯衛統治下的「南國」之一。商末周初,由於鬻熊舉族投周之後,楚與周王室的關係一般是良好的。周武王死,子成王立,「人或譖周公,周公奔楚」(《史記魯周公世家》。)後來,流言澄清,周公又回去了。周康王時,楚與周關係亦屬正常(《左傳昭公十二年》記楚靈王語:「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亻及、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究其原因,一是周楚同源(周人,姬姓,傳說是帝譽之後),鬻熊臣周,奠定了親善關係的基礎。二是周初克殷,後又周公東徵,足見殷商殘餘勢力與東方方國部落一直叛周抗周,周王朝不得不全力東向,重點打擊東方方國部落。三是楚人闢在蠻荒之地,勢弧力單,只得卑事周天子,當不會引起周王室的重視。
「騰微創媒「是一款由上饒羽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平臺。團隊致力通過大數據和媒體資源,為用戶提供容創收及服務。商務合作:19914615805(微信同步)
投稿郵箱:2760270588@qq.com
編 輯:大 玩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