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宮詞》宋真宗 宋朝皇帝順序列表

2020-12-14 中華網娛樂頻道

大宋宮詞宋真宗

一直以來,劉濤主演的劇都頗受好評,而且她主演的作品也很多。曾經她比較多的是家庭劇,這些劇讓她成為了有名的兒媳和好媽媽,之後她飾演了很多熱門劇,包括女將軍、女高管和公主,讓她多了一份攻氣。沒想到如今,她又要拍攝一部太后的劇了。

很早人們就知道電視劇《大宋宮詞》已經準備拍攝了,而且這部劇,也在微博號上發布了很多宋朝風格的圖片,看起來十分不錯。宋朝是一個文化風氣厚重的王朝,這部劇主要講述的便是宋朝的故事。

故事主要發生在宋真宗和一個普通孤女劉娥身上。還沒有繼位真宗趙恆對劉娥一見鍾情,然後將對方納為了妾,誰知懷孕的劉娥被他的側室陷害,於是被迫離開。

後來他繼位,劉娥也失去了孩子。經歷了很多困難,通過智慧突破難關,重新回到了他身邊,還得到了他的信任,成為了皇后。之後劉娥還輔佐了下一任皇上的登基,作為太后手握大權,守護皇上,直到死去。

這是這部劇的服裝色系。

而昨天,這部劇也發出了一個照片,只見這是一張平常的圖,但是唯獨劉濤是活靈活現的。劉濤身姿嫋嫋,手執輕扇,看起來十分唯美,而且她的名字就是劉娥,可見這是宣布她是女主了。

看了這幅畫,人們除了直呼美,都很開心劉濤能夠飾演女主,因為一直以來她的古裝扮相都很美,而且演技也不會讓人們失望。當然這幅畫不得不說也是創意滿滿,因為這幅畫中其他吃瓜群眾也都很有趣,其中一個宮娥還在拍手,是在是太形象了。

當然男主也公布了,可以看到周渝民版宋真宗,真的是帥氣十足啊。這次的仔仔不但穿得很嚴肅,一向帥氣的臉,也因為留著一撮小鬍子,看上去成熟了很多。這個形象看上去,真是讓人十分期待。

不得不說劇組將人物放在古畫中的這個劇照,真的是創意十足,也很符合這部劇的風格呢。

除此外,劇中另外兩個演員也有劇照出現了,兩個老戲骨的裝扮。

歸亞蕾和趙文瑄,兩個都是人們很熟悉的演員了,而且看上去兩個人的扮相,真的和旁邊的古畫頭像是一模一樣呢!

宋朝皇帝順序列表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趙匡胤黃袍加身,從此將中國帶進了歷史上最繁華的時代。在我國歷史上,南北兩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的朝代,只不過可惜的是執政方陣一直都重文抑武,導致國家武力滯後,在對外戰爭中一直處於下風!

宋朝皇帝順序列表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國大宋王朝的建立者,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徵,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在位16年。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在位共21年,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宋真宗趙恆(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徵,雙方會戰距首都汴京三百裡外之澶淵,局勢有利於宋,但因真宗懼於遼的聲勢,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進貢遼大量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澶淵之盟。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時候宋朝面臨官僚膨脹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對外戰爭卻又屢戰屢敗,雖然西夏已向宋稱臣,但邊患危機始終未除。後來雖一度推行「慶曆新政」,未成功。

宋英宗趙曙(1032年-1067年),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1067年在位,原名宗實,英宗在位期間,任用舊臣韓琦等人1067年,病逝於宮中福寧殿。

宋神宗趙頊,英宗長子,諡號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後,由於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且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以期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

宋哲宗趙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1100年在位),元豐八年,神宗死,趙煦登基為皇帝,是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享年24歲。

宋徽宗趙佶(公元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是宋朝第八位皇帝,神宗11子,哲宗弟。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裡處)。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書」。

宋欽宗趙桓(公元1100~1156年)(公元1125)十二月金人南下大舉入侵時,徽宗禪位於他,在位1年零2個月。靖康之變時被金人俘虜北去,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病死於燕京,終年57歲。

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1107——1187),重用投降派秦檜。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求和,殺害嶽飛。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禪位於宋孝宗,自稱太上皇。精於書法,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

宋孝宗趙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紹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

宋光宗趙惇(1147年——1200年),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廟號光宗,在位5年,享年54歲。

宋寧宗趙擴(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是中國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宋寧宗在位30年,享年55歲。其統治期間內,宋朝比較安定,百姓比較富裕。

宋理宗趙昀,宋理宗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60歲。宋寧宗駕崩後,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史稱「宋理宗」。

宋度宗趙禥(1240年5月2日-1274年8月12日)宋度宗在位10年,享年35歲,死後葬於永紹陵,諡號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宋恭帝趙隰(1271年—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諡號恭皇帝。

宋端宗趙昰(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廟號端宗,諡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宋衛王趙昺(bǐng)(1272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後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歲。因為種種原因,南宋最終還是於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戰中被元軍大敗,全軍覆滅,南宋最後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滅亡。

相關焦點

  • 盤點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960~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分為北宋和南宋。宋朝歷時320年,北宋歷167年,南宋歷153年,共有18帝。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強了中央集權,解決了藩鎮割據問題。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南遷建立了南宋。
  • 宋朝的十八位皇帝
    宋朝的十八位皇帝宋朝的十八位皇帝的順序與在位時間北宋第1位:趙匡胤,廟號—宋太祖,年號—建隆等(總共,所以不把宋簡宗歸為宋朝皇帝)宋朝十八位皇帝的順序與畫像北宋第1位:趙匡胤,廟號—宋太祖,年號—建隆等(總共3個),在位時間960年—976年(總共16年)第2位:趙光義,廟號—宋太宗,年號—太平興國等
  • 「清宮熱」降溫,宋朝宇宙要火!
    這麼看來,宋朝就真的如大家所想的無料可挖嗎?答案是否定的。據了解,《清平樂》的主角宋仁宗趙楨除了是坊間傳說「狸貓換太子」的主角外,其在位四十餘年,開創了「仁宗盛治」,將大宋帶向了巔峰時期。趙楨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在位時待人仁厚,名臣輩出。但這樣一位寶藏皇帝,在歷史上卻並沒有特別強的存在感,不僅文人墨客忘了他,在影視作品中也往往淪為背景版。
  • 中國歷史王朝皇帝列表之北宋王朝,一起來看看上
    中國歷史王朝皇帝列表之北宋王朝,一起來看看上北宋王朝是繼唐朝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由漢族人建立起來的王朝。是他除了前幾位皇帝之後,後來的皇帝就有點不盡人意的。北宋王朝的皇帝到底是什麼樣子?一起來跟隨小編看看。
  • 宋真宗泰山封禪後,後世皇帝為什麼就不去泰山封禪了?
    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去泰山封禪時說的誓言,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去泰山封禪的皇帝,而我們今天的主人翁則是泰山封禪的終結者,自他以後再也沒有皇帝去了,這位皇帝就是——宋真宗。封禪意義中華民族堅信家國一體,即使是自己的祖先去世了,依舊會每年為他們它紀念上墳。
  • 宋朝皇帝列表
    大宋傳奇趙光義劇照3、宋真宗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25年。景炎三年在岡州即皇帝位,改年號為祥興。祥興二年3月19日,南宋與元朝在崖山展開決戰,宋軍被元軍擊敗,元軍隨後包圍崖山,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年僅八歲的趙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南宋至此覆滅。
  • 宋朝皇帝為什麼穿紅色的袍服?而不與清朝一樣,穿戴尊貴的黃色
    電視劇裡的皇帝都穿黃色,其實是一種對歷史常見的誤解。清朝皇帝確實都穿黃色,但之前的皇帝並非都是如此,每個朝代皇帝穿的衣服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宋朝的皇帝的標準袍服就是紅色。形成每個朝代皇帝正裝顏色差異的原因,源於一套比較混亂的理論「五德終始說」。所謂五德終始說,是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提出的。
  • 宋朝皇帝主要年號的寓意
    一個皇帝在位時,可以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數有多個年號。明朝以後採用一世一元制,除明英宗復闢更改年號和清太宗建立清朝改元外,大致上都是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這些年號大多採用美好吉利的字眼,表達皇帝和大臣的期望,或表達對治理天下的理念。中國自有年號以來,有年號四百餘個,若一一列舉,不甚贅述,下面就先讓我們一起看看宋朝皇帝年號其中的寓意。
  • 宋朝皇宮有菜園 皇帝喜歡開荒種稻
    [導讀]宋真宗自己也喜歡開荒,他宮裡掘了二畝地,不種蔬菜,只種糧食,花了好幾年時間試種新型水稻。據史料記載,他的試種很成功,把從越南引進的高產稻種「佔城稻」幫助老百姓緩解了糧食問題。宋真宗(圖片來自網絡)宋真宗晚年身體很差,不能上朝,一上朝就暈倒。為了讓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大臣寇準勸真宗退位做太上皇,讓太子當皇帝。
  • 在古代,為什麼只有宋朝將皇帝稱「官家」?
    等到武帝當家的時候,原先的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所以傳承順序也變成的血脈傳承。這句話似乎闡述著中國權力傳承制度的變更,也暗示著某種古人的理想。到了宋朝時期,宋代的開國皇帝,把《湘山野錄》中的三皇五帝行為也像秦始皇一樣進行了組合,結果得出了「官家」的稱呼。
  • 宋朝皇帝為什麼不穿龍袍?
    對於宋朝皇帝來說,他們的服飾也是多含蓄溫雅、理性約束之理,這也是很多人誤以為宋朝皇帝不穿龍袍,是認為當時的皇帝倡節儉、重民風,和當時的社會風氣有著莫大的關係。但殊不知,宋朝皇帝不穿「龍袍」是因為當時根本沒有龍袍可穿。
  • 宋真宗有什麼功勞,為何可以參加泰山封禪?乾隆:比我臉皮厚
    對於古代皇帝來講,能夠在泰山封禪是一件值得吹噓一輩子的事情,然而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在泰山封禪,從古至今一共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的只有6位皇帝,他們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以及宋真宗,之後便再也沒有哪個皇帝願意去了,根源就在於宋真宗。
  • 6位君主封禪泰山,為何唯獨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後,就沒人願意去了
    自打宋真宗這貨去了泰山封禪以後,泰山的名聲就臭了,後世的皇帝們都不屑跟宋真宗這種貨色一樣,前往泰山封禪。為啥?因為後世皇帝去了泰山封禪,就相當於承認自己和宋真宗一樣垃圾,那誰還願意去呢?可以說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毀了一座山的榮耀。
  • 愛讀書的宋朝皇帝
    宋真宗後來說,他為太子時,《尚書》精讀了七遍,《論語》《孝經》則精讀了四遍。可以說,宋真宗完全就是一個儒生。後來宋代的皇帝,差不多都是這樣訓練出來的。所以,如果要問,儒生當了皇帝會怎麼樣,宋代皇帝最接近,真宗、仁宗都是典範。宋真宗繼位後,繼續保持讀書的好習慣,為此,建立了一個極為偉大的制度:經筵制。當然,這個制度以前也有,宋真宗將其系統化、規範化。
  • 他是北宋名相,渭南三賢之一,皇帝誇他是宋朝的魏徵,其實他是第五殿...
    寇準這人膽子挺大,經常給宋太宗提意見,有的時候皇帝都下不了臺,曾有一次,他大膽進諫,而太宗聽後很生氣,起身就走,這貨居然拉住皇帝的衣服不讓太宗走,沒辦法,太宗只好聽他講完,但是事後呢,太宗誇讚道寇準太宗死後,寇準又輔佐宋真宗,這時呢遼國開始進犯,宋真宗很害怕,寇準卻建議皇帝親徵,不斷的忽悠皇帝,結果宋真宗真去了,在皇帝的鼓舞下,宋軍打了幾個勝仗,遼國覺得宋朝不好惹,就提出講和,宋真宗一聽立馬就答應了
  • 宋仁宗推行改革的原因:除「三冗問題」,他爹宋真宗也是罪魁禍首
    問題之所以這麼嚴重和危急,除了宋朝國策導致的「三冗問題」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仁宗他爹宋真宗一番瞎折騰,把國家搞垮了,而宋仁宗卻不得不給父皇擦屁股,只好進行改革。於是,宋真宗下令,合併防區,裁減軍隊,讓大批的士兵回家種田去,將那些因戰爭而荒廢已久的土地重新開發出來,儘快恢復經濟。不得不說,在農耕時代,宋真宗的這一決定,絕對是一條利國利民的聰明決策。如果宋真宗就此打住,在後面不瞎折騰,宋朝的局面就不一樣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不可更改的史實。
  • 宋朝時期前六位皇帝都是誰,他們一生中都有什麼作為?
    這個時候宋太祖趙匡胤作為一個開國皇帝開始了他的統一大業。宋朝也是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宋朝繁榮時期的前六位皇帝。第一位是宋太祖趙匡胤結束五代十國的宋朝開國皇帝,後周統領禁衛軍,因為自己十分會籠絡人心,所以發生的「陳橋兵變」的時候所有人讓他「黃袍加身」奪取政權,其中的過程中沒有發生流血慘案深得民心,對人還寬厚仁懷。
  • 宋朝子嗣單薄「歷史悠久」,被逼過繼的不止仁宗,大宋皇帝不好當
    宋朝,終於火了!一部製作精良的宋朝題材電視劇《清平樂》將北宋著名的皇帝宋仁宗的一生展現在了我們面前,這位心繫國家、德高仁義的皇帝為了大宋的發展將自己和身邊所愛的人「禁錮」在了汴京城的大內,看著城外四海昇平,內心卻是孤寂一生。
  • 《迴鑾碑》為宋真宗詩碑,宰相寇準書丹,見證宋遼「澶淵之盟」
    碑文系宋真宗的一首詩,由宰相寇準書丹,草體豎刻,三行,每行四句,字大如拳。刻立時間是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迴鑾碑》是一座紀念碑,是為紀念宋遼籤訂「澶淵之盟」,從此雙方化戈為玉帛的御製詩碑。籤約之地在澶州(今濮陽),春秋時稱「澶淵」,故稱此次和約為「澶淵之盟」。「澶淵之盟」在歷史上是影響深遠的事件。
  • 同樣是皇帝的龍袍,為什麼宋朝主流是紅色,清朝卻多是黃色?
    而不同朝代的皇帝所穿的衣服也有不同。在大部分宋朝皇帝的畫像中,他們都穿著紅色的袍服;但在我們印象中,清代的帝王又都穿黃色的衣服。為何同樣是皇帝,穿衣的顏色卻不同呢?但是,為什麼宋朝就非得是紅色,不能是其它什麼顏色呢?要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咱們首先得了解一個人——鄒衍。鄒衍是何許人也呢?可能大家聽都沒聽過這個名字,但是你一定知道孟子、老子等人,也一定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除了儒家、道家這些廣為人知的學派,陰陽家也是這些林立學派中的一個,而鄒衍就是陰陽家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