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漢字傳到日本,變成了日語的假名,也是日本文字的基礎

2020-12-10 第六時限

日語作為一門外語,它的普及程度僅僅次於英語。現在國內學習日語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是為了高考提分,有些人是為了出國留學。日語最基礎的事五十音,類似於英語中的26個字母。它將日語的平假名、片假名按照一定規律排列了起來。

其實日語的假名基本都是來源於漢字,平假名主要來源於漢字的草書,片假名來源於漢字的一部分。今天小編帶你看一看,有哪些漢字傳到日本後變化成了日語的假名。

安 → あ 阿 → ア(阿的左側部分)

以 → い 伊 → イ(伊的左側部分)

宇 → う 宇 → ウ(宇的上部分)

衣 → え 江 → エ(江的右側部分)

於 → お 於 → オ(於的左側部分)

加 → か 加 → カ(加的左側部分)

幾→ き 幾 → キ (き的上半部分)

久 → く 久 → ク(久的左側部分)

計 → け 介 → ケ

己 → こ 己 → コ(己的上部分)

佐 → さ 散 → サ(散的左上部分)

之 → し 之 → シ

寸 → す 須 → ス(須的右側部分)

世 → せ 世 → セ

曽 → そ 曽 → ソ(曽的上部分)

太 → た 多 → タ(多的上部分)

知 → ち 千 → チ

川 → つ 川 → ツ

天 → て 天 → テ

止 → と 止 → ト(止的右上部分)

奈 → な 奈 → ナ(奈的左上部分)

仁 → に 二 → ニ

奴 → ぬ 奴 → ヌ(奴的右側部分)

禰 → ね 禰 → ネ(禰的左側部分)

乃 → の 乃 → ノ(乃的左側部分)

波 → は 八 → ハ

比 → ひ 比 → ヒ(比的右側部分)

不 → ふ 不 → フ(不的左上部分)

部 → へ 部 → ヘ(部的右側部分)

保 → ほ 保 → ホ(保的右下部分)

末 → ま 矛 → マ(矛的上的部分)

美 → み 三 → ミ

武 → む 牟 → ム(牟的上半部分)

女 → め 女 → メ(女的下半部分)

毛 → も 毛 → モ

也 → や 也 → ヤ

由 → ゆ 由 → ユ(由的右側部分)

與 → よ 與 → ヨ

良 → ら 良 → ラ(良的右上部分)

利 → り 利 → リ(利的右側部分)

留 → る 流 → ル(流的下半部分)

禮 → れ 禮 → レ(禮的右側部分)

呂 → ろ 呂 → ロ(呂的上部分)

和 → わ 和 → ワ(和的右上部分)

遠 → を 乎 → ヲ

無 → ん 尓 → ン

在學習日語五十音時,如果死記硬背效果不會很好,而和我們的母語漢語聯繫起來加以記憶,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所以在這裡也建議大家,學習時,可以先記住漢字,再採用聯想的方式記憶。

相關焦點

  • 日語有片假名和平假名為什麼還要漢字?
    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來看一下日語的五十音圖演變史。公元五世紀左右漢字從中國傳到日本,後來日本人依據漢字創造出平假名和片假名,但是字形上有所改變以適於日語的書寫。日語中的平假名本身就是一些中文字的草體書寫而平假名毫無疑問都是我們使用的一些偏旁部首一直對這個問題也帶有極大好奇的我問了下我的日本籍日語老師,他的正統回答也是網上能夠隨意找到的關於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敘述,但是我相信很多沒有學習過日語的普通讀者都不想,也看不太懂那些過於複雜的表達
  • 日本人為什麼能看懂漢字?專家:日語是在漢字基礎上改的文字!
    咱不是搞文字工作的,也不是搞日本這個古文研究的,甚至說日文字都不認識,我只知道幾個發音,啊這幾個發音中國人都知道是不是!所以你就單純憑這一點日語的這個基礎,這個基礎都談不上,皮毛都談不上!但是不拿不知道,拿了之後日本人發現壞了,中國字太難了,因為中國是有一音多意,一字多音,然後一音多字等等等等。他們拿過來以後才知道這玩意不好弄。中間這個過程就不給大家去贅述了,就說一點。後來他們想到一個辦法,能夠相對恰當的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用漢字表示一個音,用他們當時的這個日語的音對應到相應的漢字上。
  • 說說日語的起源,為什麼平假名在日語文字裡佔據了主導地位?
    日本又是一個崇拜強者,善於學習的民族,於是,當時的日本以派遣留學生的方式往我大中華派人學習,不過當時可不叫留學生,而是叫遣隋使和遣唐使,這些人在我大中華學習到很多科學文明,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學成後歸國,並把我大中華的漢字也帶到了日本。日本人對我中華漢字如獲至寶,當時改也不改直接就山寨成自己國家的文字運用起來。
  • 日本的平假名與片假名?其實都離不開中國的漢字
    日本早先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只有自己的口語。隋唐之後,漢字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用漢字來書寫。其實差不多就是中國漢字,只是日本人用跟日語發音相同的漢字來表示日語,只是用來表音,意義不管。剛開始一個音可能會對應幾個漢字。這就是假名,假就是借,借用漢字的音和形,名就是漢字。總的來說就是借用漢字來作為日語的載體。再後來才有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吳,這似乎是中國的一個地名,對的,日語中所謂的吳音就是從中國的吳地傳過去的讀音,不過傳過去的時間很早,那還是西元五至六世紀,日本大和時代(中國南朝)時期的事情,當時南朝政治中心建康(南京)周圍吳語區的漢字讀音傳到了日本,所以這種漢字音就被稱為吳音。
  • 日語中的「男女文字」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在初學日語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日語當中,既要有平假名又要有片假名?我們在寫一句話的時候,真的需要用到兩種文字嗎?紅豆泥?那就先來說一下平片假名的緣起: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來源於我們的漢字,是日本人在漢字基礎之上加以改造所發展而成的。可是在其中,還有另一個發展階段。
  • 日本網民:漢字降低了日語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日本也使用漢字。漢字引入日本後,隨著時間的發展,已經融入日本人生活,變得不可或缺。以前朝鮮半島和越南也是使用漢字的國家,但是他們都已經廢除漢字,只剩下日本還堅持在語言中使用漢字。日本歷史上也出現過廢除漢字的聲音,但是均未能成功。
  • 日本為什麼用漢字勝過假名?快來看看吧
    就算沒有學過日語的小夥伴也知道日本除了使用由漢字草書演化出的平假名、漢字楷書的部首演化出片假名,漢字也是他們經常使用的文字之一。在大家的刻板印象裡,大家肯定會認為日本人可能會更加使用假名,因為假名才是屬於它們自己的正統文字,而漢字則是由我們傳入,肯定會有有些抗拒吧,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非如此。在日本人的觀念中,如果描述一個事物,使用漢字的話會顯得正規,嚴肅,而使用假名則會顯得隨意。
  • 想要學習日語,日語假名發展要知道
    前幾天,和幾個學習語言的小夥伴們聚會,他們總是詢問我學習日語的進度,其實最近因為工作壓力,也沒有特別花時間去鞏固學習,確實有些內容都有些忘了,就在這時,一個剛剛加入我們語言小組的小夥伴問了我一個問題:哥,為什麼日語裡不僅有平假名、片假名,還有漢字?
  • 日語學習|日語中的平、片假名,究竟是指什麼?
    學習日語時,我們知道首先接觸到的部分就是50音,不過其中會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使得不少學習者在學習之初經常搞混。想必不少人肯定有好奇過那既然發音一樣,為什麼還要來這麼一出? 其實,早先的日本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只有口語。
  • 漢字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有多大
    文字是語言的一部分,語言就是文化,三者須臾不可分離。中國的漢字自公元四世紀前後傳到日本後,很快就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並形成了獨特的文化。  漢字在日語文字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漢字詞又是日語詞彙中的主流。明治維新前後,受歐美等國的影響,創立了現代日語語言學。從這時起,系統地、科學地研究日語文字詞彙才真正開始。
  • 日語好不好學?日本街上文字能看懂一半,但合一起就不認識呢?
    日本街頭到處都是「山寨漢字」。中國人聽懂了一半,但合在一起聽不懂。不過,不知道大家去日本旅遊時,有沒有發現一些「山寨漢字」經常出現在日本街頭。這些「假漢字」大概是很多中國人即使沒學過日語也能看懂的一半。比如在東京秋葉原等地,經常會出現一些「料」字。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與日語結緣,從了解日語入門基礎知識開始
    有人說,我與日語的結緣是從熱血動漫開始;有人說,我與日語結緣是從日本料理開始;與日語之間的緣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其實,與日語結緣我們也可以從了解日語入門基礎知識開始!今天就跟著第六時限張老師來一起看看日語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吧。
  • 你了解日語平假名、片假名嗎?
    日語是以平假名為基本發音和書寫單位的文字。因為歷史以來日本與中國的交流,日文與中華文化的交集顯而易見:1.表現其一是,日語書寫一般以漢字和平假名混合豎寫,這種形式同於中華古文,但是隨著時代的進化,現在的日文書寫和中文書寫一樣都採用橫行書寫形式;2.平假名和片假名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表音文字,平假名除一兩個例外均來自漢字的草體,多形成於10世紀前後,彼時中日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頻繁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從推古朝(公元6世紀到7世紀)開始,日本正式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接受儒釋道等思想,漢字正是其媒介。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
  • 訪談︱姜建強:漢字在日本的命運
    姜建強:日本的言語系統是個非常獨特的孤立語系。漢字、平假名、片假名和羅馬字相混合的文體,在其他文明國家是難以找尋的。在日語全體要素當中,最為核心的要素是漢字。可以說沒有漢字就沒有現在的日語。日本人是在與漢字相遇之後誕生假名的。然後是文體的變遷,才得以成立日語這個語系。想來也是不可思議。
  •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漢字在日語中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漢字是公元5世紀隨著一批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有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古代日本雖使用日語但僅限於語音上的交流,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漢字剛剛傳入日本時,日語完全使用漢字書寫,甚至直接用漢語書寫,也就是「口中說日語,書寫是漢語」。
  • 「土田國際教育」為什麼日語會有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書寫形式
    全世界使用日語的人口約有約1億3000萬,日語是世界排名第九的被廣泛使用的語言。日語內部大致可分為東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九州方言。現代日語的書寫系統包括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和羅馬字,這三種寫法雖然不同,但發音相同。日語中使用的文字有平假名、片假名、漢字三種。
  • 日語裡面的漢字是怎麼來的?發音有什麼區別?
    日本漢字(日文:漢字,假名:かんじ,羅馬字:Kanji),又稱日文漢字,是書寫現代日文時所使用的漢字。究竟漢字什麼時候從中國傳到日本沒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漢字是於公元5世紀隨著一些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