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流傳千古,故事也被人們熟知,一位歷史留名的愛國之將

2020-12-15 百家號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照汗青」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名言吧,沒錯,就是我們課文上學過的《過零丁洋》文天樣寫的詩詞。從其中讓我們認識到文天樣是一個熱愛國家的忠臣,到最後他被捕捉時他都寧願犧牲自己,都不會背叛國家。而那句名言是文天祥被元軍俘虜時,堅貞不屈,不肯投降而寫下的千古絕句。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為什麼說他是民族英雄呢?那是因為他「富貴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氣節,面對元朝統治者的威逼利誘,毫無所動,堅決不做亡國奴,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佩他。所以人們都對他有著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愛國精神,寧死不屈的精神,從而一直得到人們的深愛。小編崇敬英雄文天祥是因為他「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決心和毅力,值得他作為我們歷史上多少英雄豪傑的榜樣。

文天祥的大名無人不知,作為宋末抗戰派的精神導師,做什麼事情都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做的事情是否對國家有利,所以她的一生都是全心全意的為國家貢獻。在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嶺兵敗被俘後, 蒙古人一門心思地想要勸文天樣投降,但是文天樣是有骨氣,堅決不做亡國奴,寧願犧牲也不服屈,他說:堅決不做背叛國家的背叛者,如果國家亡了, 我只能一死報國。

而蒙古人他們知道,如果文天祥能服軟, 那南宋就徹底失去脊梁骨了。而這,也恰恰是王炎午所擔心的事:如果文丞相一旦真的投降了, 那大宋可就真的完了。但是文天樣也知道自己是宋朝的丞相所以他不能投降,一旦他決定投降了,那大宋就會人心惶惶不安了,所以他必須要穩固人心,打死也不肯投降,而就在那時他寫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照汗青」的千古絕句。文天樣的這些精神其愛國情懷曾經打動了無數仁人志士, 特別是在他被捕押往元大都的時候,各地的義士們都在想盡辦法去救他。

文天祥性格豁達豪爽,平生衣食都不用愁,聲伎滿堂。在他被貶時,他痛心自己被貶而責罰自己, 把家裡的資產全部作為軍費。每當與賓客、官員談到國家大事時,都會痛哭流涕,撫案說道:「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的人,也憂慮別人憂慮的事情,以別人的衣食為衣食來源的人,應為別人的事而至死不辭。」看如此忠心愛國的人,不愧是可以留名於歷史的人,也難怪他如此被人們刻骨銘心的記在心裡;難怪他被人們都崇拜著。這也是想讓我們學習他的那種愛國精神,對國家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文天樣被關進監獄時,他的女兒柳女還曾經還寫過信給文天樣,信中寫了妻子與兩個女兒在官中為奴,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心痛如割肉一般。其實文天樣他也知道:如果自己投降了,就可以與家人團聚,了再也不讓妻子和女兒過著這樣的生活了,但是他不能因為自己妻子女兒而失去了自己的氣節。

所以他痛哭流涕寫信給他妹妹信中:當我收到柳女的信,知道她們過著那樣的生活時我心真的像割腸胃般痛,天下中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啊!但是到今天,我為義而死這就是我的命啊!

我認為,他的愛國精神,古往今來感動了多少忠義之士,又有多少人發出感慨,如此愛國之士,要是大宋的將軍臣子都能如此,那大宋想必又是另一番景色。

相關焦點

  • 國慶節手抄報:文天祥的愛國故事(圖)
    國慶節手抄報:文天祥的愛國故事(圖) 2013-09-12 11:4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宋末愛國詩人--文天祥
    但南宋的愛國軍民卻不肯屈服於元朝的武力徵服,紛紛舉起義旗進行抗戰,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其中有些人用詩、詞、文等不同形式記載下他們的戰鬥歷史,為南宋文壇寫下最後的光輝篇章,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就是文天祥。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曾考取進士第一名。官至江西樞密使。元兵進犯時,他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代表南宋與元朝談判,被扣留,解送北方。
  • 有著愛國情懷的文天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選擇了寧死不屈
    他就是文天祥,他的那句詩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曾經他的詩歌被收錄到我們的課本中,為的是激勵我們也要學習文天祥這樣深深的愛國之情。當時的文天祥是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愛國詩人並且也是抗元名將民族英雄,他與陸秀夫和張世傑合稱為宋末三傑。
  • 為什麼說文天祥的愛國詩是民族英雄的自敘詩?
    文天祥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家除了了解他是南宋末期偉大的文學家、民族英雄外對他的愛國詩篇有多少了解呢?都說文天祥的愛國詩是民族英雄的自敘詩,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下為什麼會這樣定義他的詩。文天祥,字履善,又名宋瑞,號文山,江西廬陵人。
  • 成都的天祥街真與愛國詩人文天祥有關係,石室的文翁是文天祥先祖
    胖娃逛成都之天祥街今天的成都,是過去的未來還是願意人們叫他信國公,還是叫他文丞相,再不濟也得叫過大王廟嘛!這個就不得而知了。創辦 「石室」的老先人西漢蜀郡太守文翁是文天祥的老祖。不要噴哈,要噴就噴文天祥,是他這麼說的。
  • 廬山行之滕王閣,《滕王閣序》千古流傳
    首先我們去遊覽了滕王閣,滕王閣位於南昌市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閻公重修此閣,王勃寫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千古絕句並流芳後世。
  • 文天祥的這幾首詩詞,看淡生死,浩然正氣!
    他經綸彌天壤,忠義貫日月,是著名的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宋代:文天祥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
  •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文天祥,大家都知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句流傳至今的愛國詩詞,就是出自文天祥的口中,他是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公元1274年,樊城破,文天祥被任命為贛州地區的知州,次年應詔勤王
  • 【美文美圖】文天祥墓前的沉思
    入園口,依次有牌坊、石拱橋、臺階、平臺、神道、拜謁臺等,神道長47米,寓文天祥47歲為國捐軀;臺階為12級、8級、3級,示文天祥於1283年殉難。墓高2.6米,呈半球形狀,墓前有祭祀臺,兩邊各豎一墓表,有兩條石階拾級而上。一尊尊古樸威武的石俑、石馬、石彪、石羊忠實地列於神道兩側,默守千古忠魂。該墓始建於元代至元二十一年,明、清先後重修。
  • 十首愛國詩詞,送給每一個熱愛祖國的中國人!
    嶽飛抗金、林則徐虎門銷煙……一個個英雄的愛國故事千古流傳。不論身處何地,都心念祖國。十首愛國詩詞,送給每一個熱愛祖國、奮勇拼搏的中國人。 嶽飛的這首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表現了作者抗擊金兵、收復故土的愛國之情。 2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 國家安全日| 十首愛國詩詞,氣吞山河,波瀾壯闊
    嶽飛抗金、鄭成功收復臺灣、林則徐虎門銷 煙,一個個英雄的愛國故事千古流傳。不論身處何地,都心念祖國,是根植於每個中國人內心最深的想念。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20年4月15日是我國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 是為文天祥愛國者也
    《正氣歌》是南宋詩人流傳至今大家誇讚的愛國英雄文天祥,在自己人生最為艱苦的監獄生活中,表達自己愛國抒發情感及告誡世人而寫的一首五言古詩。文天祥是江西吉安縣人,是大家人人歌頌愛國,流傳至今的文學家,是大家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一身堅持抗元。
  • 趙子昂如果配上文天祥的愛國事跡,他的書法高度能超過王羲之?
    如果作者的人生經歷被世人所認可,那麼他的作品自然要加分不少,如果作者是一位大奸大惡之徒,他的作品就會被一票否決:不足一觀。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也屢見不鮮,就比如最近幾年興起的選秀節目,明面上比的是唱歌或者跳舞的水平,比的是能力,但最後都變成比慘的節目,好多人甚至胡編亂造自己的人生經歷,欺騙評委和觀眾。
  • 流傳千古的大孝子故事,然而事實的真相又在哪裡?
    最近筆者翻閱了很多古代的名人和一些流傳千古的事跡,然而得出的結論是除了一些史料上的事跡可能是真的以為,大多流傳下來的故事都是人為杜撰的,就比如廣為人知的《臥冰求鯉》的故事。圖片源至網絡首先,楚僚的故事裡,出現了一位仙童。是他啟示了楚母,必須用鯉魚治病才能好。也就是說,從一開始,楚僚就相信自己是被超自然的力量關注了。
  • 從文天祥捨生取義看儒家忠義思想
    這是文天祥被俘後寫下的千古名篇《正氣歌並序》的開頭句子,抒發了人應該有「浩然正氣」,詩中列舉了他認為的諸多忠貞君子,正氣乃天地仁人之品德。這慷慨悲歌,體現了人格魅力。文天祥,字宋瑞(原字履善,因宋理宗趙昀欽點其為狀元後,嘆其天祥名佳,說了句「天之祥,乃宋之瑞也」,由之,改字為宋瑞),是今天江西吉安人,進入青年後,是一位風採翩翩的美男子,「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不僅皮膚白,那清澈明亮的眼睛「顧盼」中有風採呀!孟子曾說:「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
  • 文天祥:演繹出捨身赴義的儒家忠義思想
    這是文天祥被俘後寫下的千古名篇《正氣歌並序》的開頭句子,抒發了人應該有「浩然正氣」,詩中列舉了他認為的諸多忠貞君子,正氣乃天地仁人之品德。 這慷慨悲歌,體現了人格魅力。
  •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屈原在文學上的成功是無可比擬的,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抱負卻沒能實現。他因為比較正直不畏權勢,受到了貴族的排斥。公元前278年,楚國都城被秦軍攻破,屈原最終因為不忍心國家破碎滅亡,而跳下汨羅江自盡身亡。
  • 「狀元中的狀元」,文天祥的書法如何?網友:大師級別!
    文天祥是南宋末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氣節,貢獻和精神,流芳百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文天祥政治軍事都非常的出色,而我們今天主要說的是他的書法。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因為他出色的才學和偉大的歷史貢獻,高尚的精神品質,被稱為「狀元中的狀元」,他也是歷朝歷代中最出色的狀元!既為狀元,文學家,詩人,其書法功底自然不可小覷。文天祥有書法墨寶流傳至今。如《上宏齋帖》、《草書木雞集序卷》,這兩部作品堪稱經典,洋洋灑灑,恢弘大氣的行書、行草書,看著尤為地舒服。
  •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27杜牧曾經在揚州有過一段風流歲月,認識了一位13歲的妙齡少女,兩個人一見鍾情,可是杜牧是浪子,天涯漂泊,在揚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要離開。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文天祥的千古名句,就是誕生於此,也是距離香港最近的內地海島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人都朗朗上口,這是出自《過零丁洋》。文天祥當時在廣東組織兵民抗元,後兵敗被俘,押到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很多人不知道這伶仃洋在哪裡,伶仃洋的位置可以說是廣東咽喉之地,就在珠江的入海口和南海相連的這樣一片海域,被稱為伶仃洋,從古到今,進出珠三角地區的船隻都要經此而過,在這片海域有一座宛如世外桃源的小島,伶仃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