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期,元兵大舉南侵,南宋政權已衰朽逋堪,不戰自降。但南宋的愛國軍民卻不肯屈服於元朝的武力徵服,紛紛舉起義旗進行抗戰,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其中有些人用詩、詞、文等不同形式記載下他們的戰鬥歷史,為南宋文壇寫下最後的光輝篇章,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就是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曾考取進士第一名。官至江西樞密使。元兵進犯時,他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代表南宋與元朝談判,被扣留,解送北方。途中逃脫,至福建、江西一帶,再度起兵抗 元。後來在廣東兵敗被俘,囚於燕京四年,拒絕元朝多次勸降,終被害。
文天祥的詩繼承杜甫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和悲涼沉鬱的風格,尤其是他被俘後寫下的《指南錄》、《指南後錄》、《吟嘯集》等,忠實記敘自己抗元鬥爭的經歷,抒發慷慨悲壯的胸臆,不拘泥於字句聲律之工,而自具悲壯沉鬱、警拔練達達風格,和杜甫的喪亂詩一樣感人至深。
他在臨安陷落後,寫下了《揚子江》詩: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以磁針石永遠指南為喻,表示他永遠忠於國家民族的堅貞氣節,這也是他指南錄詩集命名的由來。
他被俘後北行路過金陵,目睹城在人非,油然而生國家興亡的沉痛之感,寫下了《金陵驛》詩: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文天祥更為出色的詩篇是表現他被俘後寧死不屈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還有他的《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詩中列舉了十二位傑出的歷史人物為正義而鬥爭的壯烈事跡,將他們的精神概括為「浩然正氣」,而自己則依靠這種貫通古今、充盈天地的正氣戰勝牢獄的惡劣環境,堅持了氣節。全詩夾敘夾議,不尚雕飾,但氣勢雄健,從容自然地表現了他對民族氣節的自豪感和經受艱難考驗的堅強意志。
他的《正氣歌序》亦表現出他堅強不屈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這篇序文寫文天祥被俘入獄後,以堅定的愛國精神抵禦著七種惡氣,顯示了他寧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和百折不撓的頑強鬥爭精神。
他的其他散文也是如此,大都繼續詳實,波瀾起伏,筆端富有感情,飽含著對國家淪亡對悲憤和忠貞不渝的民族感情,雖憂傷而不消沉,沉鬱中透露出高昂。
宋末愛國詩人詩風都較相近,因為他們都經歷過元滅南宋的大戰亂,或淪為階下囚,或逃亡於山林,飽嘗亡國之苦。這種慘痛經歷,使他們寫下了泣血吞聲的詩篇,寄託著對故國對深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