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北壁曾是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南渡勤王時的屯兵之地

2020-12-11 人文之友

北壁鄉位於福建省霞浦縣境西南端、東衝半島南段,東北與下滸鎮接壤,東、西、西南分別與西洋島、寧德市和羅源縣隔海相望,西北瀕臨官井洋,行政區域67.8平方公裡。境內設武巖、河山、盤前、池澳、北壁、會洋、鐵爐、四門橋、東衝、上岐、下岐11個行政村。北壁鄉古稱百闢巖,「一面臨山,三面環海」,是典型的沿海丘陵地帶。北壁鄉地處海防前哨,位居東衝口扼守三沙灣咽喉,為閩東地區海道唯一通口。它西北部瀕鄰天然漁場官井洋,鄉民們在這漁場裡捕魚勞作,真可謂:「四月群鱗取次來,罾艚對對一齊開。千帆蔽日天飛霧,萬槳翻江地動雷。鉦鼓喧鬧魚藏發,燈光閃耀夜潮回。買魚酌酒年年例,吩咐家人備玉醅」。

相傳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南渡勤王入閩時,曾經屯兵此地。時至清雍正、乾隆時期,把東衝口列為海防重點守護,曾派有千總把守。光緒年間,設海關總口。

另據坊間傳說,宋少帝從臨安南渡時,由海況原因及文天祥還未隨行,便下旨屯兵於此。等待文天祥多日末到,但又無音訊。為了安全考慮,宋少帝先啟航趕往福州,當文天祥趕至百壁時,宋少帝已安全到達福州多日了。當文天祥聽到宋少帝安全到達的消息,欣喜若狂揮筆寫下《長溪道中》詩二首。

(一)

潮聲連地吼,江雨帶天流。

宮殿扃春仗,衣冠鎖月遊。

傷心今北府,遺恨古東洲。

王氣如春至,龍興海上州。

(二)

夜靜吳歌咽,春深蜀血流。

向來蘇武節,今日子長遊。

海角云為岸,江心石作洲。

丈夫氣何壯,底用泣神州!

從詩中,我們感受到詩人的愛國的民族氣概。同時,也佐證了宋少帝和文天祥南渡時,經過百壁鄉的歷史事實。下面我們從清代詩人張光孝的《百闢巖》詩中,也為我們展現了這一歷史事件的場景:

一自危崖次甲兵,至今百闢尚留名。

風號無復旌旗卷,鶴唳猶疑鼓角鳴。

少帝英靈荒樹月,孤臣肝膽夜猿聲。

傷心最是山前水,依舊朝宗繞故營。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南渡勤王時確實在此的屯兵。朋友們,你看後有什麼不通見解,歡迎討論留言。

相關焦點

  • 寧德霞浦北壁:深閨美景人未識
    原標題:北壁:深閨美景人未識   霞浦,以灘涂及海洋風光聞名,北岐、曉澳、大京、花竹、鹽田、沙江……這些地方早已是遊客耳熟能詳的風景勝地。然而,說起霞浦的北壁鄉,卻讓人有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陌生感。   北壁,古稱百闢巖,位於霞浦縣東衝半島南端沿海突出部,三面臨海,一面背山。
  • 為什麼說文天祥的愛國詩是民族英雄的自敘詩?
    他生活在南宋王朝的末代,經歷了許多憂患,在抗元戰爭中被元軍俘虜,不受利誘,不畏威迫,壯烈犧牲,成為名震後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詩流傳至今有六百多首。其中四十歲以前寫的詩有二百四十多首,多數是題贈、送別、慶弔的應酬之作,即有登臨抒懷,也只是一般的憂時之詩;四十歲以後寫的詩有三百七十多首,以愛國思想為指導,充滿著熱烈深沉的愛國熱情,表現了抗元衛宋的忠肝義膽,可以說是民族英雄的自敘詩,對當時和後代產生深遠的影響。
  • 唐伯虎、陸遊、文天祥等名人來過霞浦;你知道嗎?
    因為避難之故,沒有驚動地方官員,乘轎沿城北小路來到龍首庵(今霞浦龍首寺)。寺僧得知大名鼎鼎的朱夫子光臨,予以熱情接待。朱熹感激之餘,給寺院題寫了「白雲深處」四個大字。       其後,朱熹由龍首庵來到赤岸,一路遊覽了水盂村、東虎洋、羅浮村、武曲村等地。期間,還在霞浦赤岸、牙城、長春等地描繪了風水龍脈圖(微博上可見龍脈圖)。
  • 霞浦最南端——北壁
    每日一村 | 霞浦最南端——北壁時間:2019-01-26 09:33:16 來源:霞浦旅遊 北壁鄉長達78公裡的海岸線無疑是藍色的「聚寶盆」。   北壁東衝口是三都澳唯一的出海口,良好的自然條件,適合多種生物生長,海洋物產豐饒,霞浦養殖業第一口網箱養殖就落戶於此。   對於北壁群眾來說,養殖業給他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壁村村民梁品生便是親歷者之一。
  • 宋末愛國詩人--文天祥
    但南宋的愛國軍民卻不肯屈服於元朝的武力徵服,紛紛舉起義旗進行抗戰,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其中有些人用詩、詞、文等不同形式記載下他們的戰鬥歷史,為南宋文壇寫下最後的光輝篇章,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就是文天祥。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曾考取進士第一名。官至江西樞密使。元兵進犯時,他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代表南宋與元朝談判,被扣留,解送北方。
  •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文天祥,大家都知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句流傳至今的愛國詩詞,就是出自文天祥的口中,他是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公元1274年,樊城破,文天祥被任命為贛州地區的知州,次年應詔勤王
  • 嶽飛,衛青,霍去病,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嗎?
    最近看到所謂的專家在評論嶽飛,衛青,霍去病,文天祥,說他們不是民族英雄。這位專家的理由是,現在中華民族大融合,過去的匈奴,鮮卑,突厥,羌族等等,都已經成了全國大家庭的兄弟民族。以前的衝突,戰爭,不過是兄弟們關起門打架。
  • 文天祥
    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中國歷史上,七百多年來一直為世人傳湧的民族英雄,那就是高唱「人生自古誰元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吉州廬陵富川(今江西省吉安縣富田鄉文家村)人。廬陵山川靈秀,自古以來就是文章節義之邦。
  • 遊文天祥紀念公園
    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他在讀《二十四史》時曾寫如下評語:古人說「命系庖廚,何足惜哉」,此言不當。嶽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諸輩,以身殉志,不亦偉乎?詞中描寫了文天祥的囚徒生活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慨。他身陷囹圄不但寧死不屈,而且還深信未來將有更多豪傑之士站出來,繼續與元軍戰鬥。這首詞充分表現出文天祥對南宋王朝的赤膽忠心。他高尚的民族氣節,凜然可見。
  • 霞浦北壁一日遊,麒麟山上好風光
    氣溫不斷攀升,空氣也逐漸燥熱 不如趁著周末,帶著家人一起出遊 遠離城市,去呼吸清新的空氣 感受涼爽的海風…… 朝著北壁麒麟山出發
  • 「狀元中的狀元」,文天祥的書法如何?網友:大師級別!
    文天祥是南宋末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氣節,貢獻和精神,流芳百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文天祥政治軍事都非常的出色,而我們今天主要說的是他的書法。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因為他出色的才學和偉大的歷史貢獻,高尚的精神品質,被稱為「狀元中的狀元」,他也是歷朝歷代中最出色的狀元!既為狀元,文學家,詩人,其書法功底自然不可小覷。文天祥有書法墨寶流傳至今。如《上宏齋帖》、《草書木雞集序卷》,這兩部作品堪稱經典,洋洋灑灑,恢弘大氣的行書、行草書,看著尤為地舒服。
  • 震驚,精忠報國的嶽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
    在2003年,餘桂元作為我國編寫教科書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主任,公然提出要將嶽飛文天祥等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民族英雄的人物剔除掉,不再出現在課本之中。二、餘桂元所認的「民族英雄」是否正確在餘桂元提出要將文天祥嶽飛等民族英雄在課本上抹去之後,許多人的聲音是反對的。民族英雄指的是在國家遭受外敵入侵的時候,毅然決然不惜以性命為代價去反抗外敵入侵的愛國人士,這些為國家赴湯蹈火的人都稱得上是民族英雄。
  • 文天祥流傳千古,故事也被人們熟知,一位歷史留名的愛國之將
    從其中讓我們認識到文天樣是一個熱愛國家的忠臣,到最後他被捕捉時他都寧願犧牲自己,都不會背叛國家。而那句名言是文天祥被元軍俘虜時,堅貞不屈,不肯投降而寫下的千古絕句。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為什麼說他是民族英雄呢?
  • 文天祥有哪些經典作品呢?
    文天祥有哪些經典作品呢?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充滿愛國情懷的他,又有哪些作品呢?一起來看看吧!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詩的開頭即點出浩然正氣存乎天地之間,至時窮之際,必然會顯示出來。
  • 霞浦北壁:打造特有的山海原生態休閒旅遊品牌
    近年來,霞浦北壁鄉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重點,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大力做好旅遊產業文章,打造山海原生態休閒旅遊品牌。   盤前海上漁家
  • 嶽飛、文天祥都不是民族英雄嗎?莫慌,我們還有他們!
    一提起民族英雄,嶽飛,文天祥等等的名字就會立刻浮現到我們的腦海裡。因為他們為歷史,為當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但是,最近有一些閒的沒事的歷史學家竟然建議將嶽飛與文天祥在民族英雄中排除出去!理由是嶽飛以及文天祥對抗的都是56個民族之一。
  • 文天祥為什麼連拒兩朝皇帝勸降
    新科狀元 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生於宋理宗端平三年五月初二(公元1236年6月6日)。據說,他的父親曾夢見一個嬰兒腳踏紫雲,所以最初取名雲孫。等長大後,又起了個字,叫天祥。後來,文天祥參加宋理宗主持的殿試,皇帝看到他試卷上的「天祥」二字,說了一句:「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 吉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宋末三傑」之一的民族英雄!
    吉安,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江西省地級市,位於江西省中部。這裡是贛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淵源之地,「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寫春秋」,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素有「金廬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狀元之鄉」、「才子之鄉」、「廬陵風光半姑蘇」、「將軍市」、「紅色搖籃」、「革命聖地」的美譽。
  • 文天祥眼裡那些消失的亭臺樓閣
    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愛國詩人、抗元名將、民族英雄,於南宋成淳十年(公元1274年)三月任江西提刑兼贛州知州,直到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勤王詔」,離開贛州,開始了戎馬人生。在贛州10個月期間,文天祥多次登臨鬱孤臺、八境臺、章貢臺、合江樓,遊玩馬祖巖,並寫下詩、賦有近20首。
  • 有著愛國情懷的文天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選擇了寧死不屈
    他就是文天祥,他的那句詩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曾經他的詩歌被收錄到我們的課本中,為的是激勵我們也要學習文天祥這樣深深的愛國之情。當時的文天祥是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愛國詩人並且也是抗元名將民族英雄,他與陸秀夫和張世傑合稱為宋末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