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觀影記:一秒鐘烙出一個時代的印記|白馬井

2020-12-13 騰訊網

冬樹丫

一秒鐘烙出一個時代的印記

文 | 白馬井

白馬井,漣源市藍田中學教師。點最上方專輯#白馬井的文字,查看更多歷史文章。

1

1

十八日,去萬高影城看了電影《一秒鐘》。這一場電影院7號廳只有九位觀眾,我想這九位觀眾,一定有人有人是張譯粉絲,有人是範偉粉絲,有人是張藝謀粉絲。

我是張藝謀的粉絲。他的電影我是每片必看的,從《老井》《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一個也不能少》,《金陵十三釵》《活著》《陸犯焉識》……我每片必看。

對他的影片我都有點小喜歡,他是最懂講電影故事,《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把蘇童《妻妾成群》改編得極具匠心。

但我對他的電影也有很多小不滿。

看《活著》,張藝謀把富貴兒子之死,改為春生司機倒車撞倒圍牆砸死。我對這種改編是有看法的。原著中,春生妻子難產,學校安排學生到醫院去獻血,醫院失誤,富貴兒子的血差點被抽光了,因此而死。電影這一改編,把刑事案件改成一個交通事故,削弱了原著批判的力量。餘華怎麼看,我不知道。我知道,一個人沒有一絲的奴顏媚骨,是很難的。

但我害怕張藝謀讓我更失望,害怕他變成我不喜歡的模樣。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的藝術史並不少見。看郭沬若《女神》,與他後期正能量作品。你可能會懷疑,這是不是同一個郭沫若的作品。

看《一秒鐘》預告片,我這種擔心特別強烈,我害怕他會被拍成《爸爸再愛一次》一樣的煽情片,害怕他也用糖精泡一杯能量粉來糊弄我。

看電影時,我越看心裡越踏實。故事講的是70年代的一個梗,《英雄兒女》正片放映前播放22號新聞片,介紹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其中一個14歲小女孩扛糧袋時給這個年代留下一秒鐘燦爛的笑容。當然新聞片膠片卷背後的故事是被忽略的:這個14歲的小女生後來因爭當先進被糧袋壓死了。

西北某地,勞改犯張九聲悄悄從農場溜出來,就是為了看22號新聞片,他相信在那盤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為了找到這膠片,他開始瘋狂起來,與劉閨女,範電影演繹了一個溫暖的故事。

難得的是,張藝謀把這種溫暖的溫度處理得剛剛好,大約在35.5℃到37.3℃之間。範電影為保住電影放映員職位選擇立功舉報了張九聲,但又用報紙包了這一秒鐘膠片帶給張九聲,張九聲被送回勞改場時這一秒鐘膠片卷被粗暴丟棄在黃沙之中,劉閨女只找到那小張報紙珍藏。二年後,高考恢復了,張九聲也走出勞改場,在當年電影院門口找到劉閨女,劉閨女把報紙交給張九聲,張九聲和劉閨女來到當年黃沙道上,再也找不到當年一秒鐘的膠片,但他們似乎沒有很失望,而是像父女一般相視著,會心一笑……

這一秒鐘寫出不只是一個年代,而是一個時代。它寫盡一代人的新憧與舊夢。

我對70年代是沒有太多記憶的。那個時代沒留給我太多的印象,在電影院我看了《一秒鐘》後,我突然想起北島的詩歌《烙印》:

我曾和一個無形的人

握手,一聲慘叫

我的手被燙傷

留下了烙印

當我和那些有形的人

握手,一聲慘叫

它們的手被燙傷

留下了烙印

我不敢再和別人握手

總把手藏在背後

可當我祈禱

上蒼,雙手合十

一聲慘叫

在我的內心深處

留下了烙印

看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了一個時代在我的內心深處留下的烙印。

那個時代已漸行漸遠,特別那些80後,90後,00後,對那個時代已經有點陌生了,建議他們去電影院感受《一秒鐘》,他們收穫的可能不僅僅是一段溫暖的時代記憶。

相關焦點

  • 《一秒鐘》絕對的靈魂男主,張譯開啟屬於他的光影時代
    先說點題外話,短視頻時代有一種不好界定性質的現象,就是把一些影視作品裡的畫面、片段混搭剪輯,重新配樂之後,產生出全新的效果。這種行為從某種角度來說有一定的侵權的嫌疑,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能夠被二度創作的影視作品和表演者,一定都是具有某種神奇特質的,並且一定是被廣大觀眾所認可的。
  • 《一秒鐘》於膠片時代的回眸,張藝謀的獨家記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說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秒鐘》正在全國公映,膠片的譁啦轉動,帶出張藝謀創作生涯的第23部電影導演長片。該片依舊是張藝謀對文化展開追憶的風格,在懷舊的氛圍裡,膠片時代的情感瀰漫開來。
  • 【影評】楊林玉|驢車後的膠片——評《一秒鐘》
    原來,影片就是強要扭出一個溫情的結尾—— 張九聲失去了女兒的影像,卻重拾與劉閨女之間替補性的父女關係。兩年的光陰,洗去了所有汙垢——勞改犯張九聲恢復了男人的尊嚴,野孩子劉閨女出落得楚楚動人——大叔與小蘿莉,將再續前緣。而我,則出離憤怒了。
  • 張藝謀新電影《一秒鐘》影評
    「短不過一秒鐘,長不過一輩子。」是《一秒鐘》的宣傳語。意思是美好的瞬間短不過一秒鐘,人的一生長不過一輩子。一秒鐘和一輩子很適合用來聊電影,精彩的電影鏡頭可能只有一秒,可讓人著迷,想一遍一遍的看,看一輩子。
  • 《一秒鐘》:無邊荒漠裡的一片綠洲
    現在的時代,信息過剩,傳播介質更新換代,很多電影觀眾,尤其是一些90後、00後、10後,很難理解膠片時代人們對於電影的感情。那是一個文化生活貧瘠的年代,電影,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就是一場盛大的精神筵宴。而電影《一秒鐘》,就是張藝謀寫給膠片時代的一篇情書,是他心中難以磨滅的記憶。
  • 《一秒鐘》,短不過一秒鐘,口碑極佳卻票房慘澹
    #張藝謀電影一秒鐘#承諾,背叛,致命破壞在絕望中生存,一切都可以瞬間發生。這是很普通的片刻,從那時起,也許是改變命運的轉折點。張藝謀的新電影《一秒鐘》經歷了幾番曲折,終於發布了。「一秒」,太短了,只能一瞥將其與一生的時間進行比較,就像一粒沙融入河中。還有《一秒鐘》對於張九聲便是涵蓋了他的一生。張藝謀用電影《一秒鐘》為那段永不回頭的時代創作了一部傳記。
  • 《一秒鐘》首映 張藝謀:這是我心心念念想拍的電影
    由張藝謀執導並參與編劇,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將於11月27日全國上映。26日,影片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了北京首映禮,張藝謀、張譯、劉浩存亮相。張藝謀表示,能夠在電影資料館舉行首映,就仿佛一個輪迴,讓他回到初心,回到起點。
  • 張藝謀拍《一秒鐘》:膠片轉動令人心動
    No.607  《一秒鐘》 78分  觀影地點 : 百老匯影城國瑞城店  觀影人數 : 15人  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秒鐘》在全國公映。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西北某地,一位父親為了看電影中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他與偷膠片的劉閨女以及電影放映員因為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 《一秒鐘》,真正高級的電影!
    即便還沒看過電影,通過以上信息,也能建立起對《一秒鐘》的大致了解。《一秒鐘》簡潔得如同一出舞臺劇。連範偉老師都說,自從接了戲,張藝謀就說服他要「做減法,簡單一點」。可是,人物、環境、故事都走極簡主義的《一秒鐘》,真的簡單嗎?
  • 《一秒鐘》:一個膠片盒,塞不下整座電影院
    《一秒鐘》講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個勞改犯父親,為了要看被拍進《新聞簡報》段落的女兒,不惜逃出農場,費盡千辛萬苦要去看成一場電影。他的苦旅,也恰等同電影放映的波折,個體的苦難史,自然嵌入到一段集體的歷史之中。張藝謀對這部作品,當然有著最大的發言權——他不僅是同那個時代最貼膚的民眾,電影這個形而上的產物,也被他從攝影製作的角度下,無數次形而下地研究過。
  • 何謂「一秒鐘」,電影的背後你是否有所思考?
    今天,小編趕了個早集,希望在這裡與你們一同分享電影《一秒鐘》的最新觀後感受。當然,僅供參考哦!作為張藝謀導演的作品,《一秒鐘》和以往的拍攝作品都有相同之處,那就是獨具一格的藝術性。他認為,「人類的感情是相通的。人類共有的情感,不分民族,不分國界,感動你了,你就喜歡了。」
  • 張藝謀《一秒鐘》的背後 | 被剪的一秒鐘和被掩埋的十年
    一個是為了看女兒孤注一擲;一個是為了保護弟弟鋌而走險。一大一小為這盒膠片鬥智鬥勇,拳腳相加。其實一個失去女兒,一個失去父親,都是時代的棄兒,都是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人。而張藝謀的電影中卻常常可以看到大時代裡面的具有悲劇色彩小人物,命運多舛而又堅忍,在困苦中頑強地活下去,如同沙漠裡的駱駝刺。  我認為張藝謀最出色的片子都深刻反映了我們民族那苦難動蕩的十年。從最經典的《活著》到《歸來》,再到這部《一秒鐘》。  其實這十年,從不同人的角度看起來並不一樣。
  • 《一秒鐘》不是寫給電影的情書,而是折射時代悲劇的寓言
    作者:胡建禮看完張藝謀的《一秒鐘》,心裡五味雜陳。表面上,影片通過製造戲劇衝突,對當年修復、放映和觀看膠片電影的過程進行了強烈的儀式感呈現,追憶膠片電影時代,像是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骨子裡,導演用「一秒鐘」描寫濃烈父愛,展示人性善惡,用看似簡單的故事和人物,拍成了一個折射時代悲劇的寓言。
  • 電影《一秒鐘》:一代人的膠片記憶
    影片用一位父親為了看去世女兒的「一秒鐘」影像的故事,串起了那個年代人們對電影的熱愛,同樣也表現出張藝謀對膠片時代的情懷,可謂是他回歸初心的又一力作。目前,豆瓣評分高達7.8分,貓眼評分8.6分。據貓眼專業版統計,該片單日最高票房2500萬元,首周票房6900萬元,上映八天破億,截止至12月11日,累計票房1.25億。
  • 《一秒鐘》:張藝謀近二十年最好的電影
    張藝謀作為「電影英雄」,所取得的成就,他的電影給國家民族帶來的影響是任何一個導演都無法比擬的。這件事說具體點就是他早期的電影配合了國家民族的崛起,有力地做到了文化軟實力的強大輸出。任何一個藝術門類的創作者,有一定時期的創作巔峰期,或許這一時段的巔峰期就是其一生職業生涯最高光的時刻。當然了有創作巔峰期,就有創作低谷期,這一點在張藝謀導演身上有很明顯的印證和表現。
  • 《一秒鐘》,膠片與數據的傳承
    觀影場所包括大禮堂、電影院和戶外,對孩子們來說,戶外環境更加自由,前面大屏幕播放電影,抬頭還能看到星星,不想看的話還可以跑一跑,戶外電影的感覺無拘無束。數據取代膠片開啟一個全新的數字時代回過頭來再看《一秒鐘》,故事的主線依然圍繞著電影、膠片和人。
  • 羅永浩首度帶貨電影票 《一秒鐘》一秒鐘一搶而空
    羅永浩宣布在直播間開啟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秒鐘》獨家預售活動,在線發起搶購電影票優惠券的活動。這是自今年4月開啟直播事業後,羅永浩首次直播帶貨電影票。由貓眼電影提供的《一秒鐘》優惠票1秒鐘內被一搶而空,再次顯示了抖音一哥羅永浩超高的帶貨能力。
  • 《一秒鐘》是對電影的盛大告白
    電影《一秒鐘》講述了沒趕上電影場次的張九聲與劉閨女因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的故事。故事靈感來源於張藝謀導演早期經歷,是其一貫對文化展開追憶和尋根的風格。
  • 《一秒鐘》丟失的時間感|範電影|一秒鐘|張九聲|劉閨女
    再往後,新時期和新世紀的時間感覺也很不同,比如上世紀80年代被描述為「大得難以置信的時間單位」和「黃金時代」,而新世紀以來的青春體驗則是「在大大的絕望裡小小地努力著」的「小時代」。時間感覺的不斷調整——從抽象到具體,從宏大到渺小——構成了書寫現代體驗的重要標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秒鐘》要從怎樣的角度去講述一種什麼樣的時間體驗,其實是一個重要問題。
  • 《一秒鐘》影評
    《一秒鐘》是一部關於父愛的電影,一盤膠片也只是一種情感寄託的媒介,一位父親向看一樣自己的女兒,而女兒留存在這個世上的唯一映像就是在一盤膠片中,即使只有短短的一秒鐘。故事是以「文化XXX」為背景,影片表現了三個人物,一個是逃犯張九聲,一個是孤兒劉閨女,還有一個就是電影放映員。張九聲得知女兒去世的消息(推測劇情而來),從牢中逃了出來。為了看女兒一面,追尋著《新聞簡報》這盤膠片。劉閨女則是為了幫弟弟償還燈罩,選擇去偷膠片,不了被張九聲發現並被奪回了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