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過年時穿新衣,放鞭炮,還有這份「貪婪」大多數人都幹過

2020-12-13 梨花的開

本組照片選自日本侵華間諜機構華北交通株式會社主辦的《北支》一書,刊發於1942年1月。這些照片由日本攝影師拍攝,主要目的是介紹和了解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等,以更好地侵略和統治淪陷區。不過,今天看來這些照片有著珍貴的資料價值。圖為帶著孩子逛廟會,買新衣。

圖為售賣各種各式年糕的攤位。

圖為幫助父母賣年畫的少年。一位小腳太太正站在攤位前,討價還價。

圖為幾個孩子「貪婪」地閱讀小人書。

圖為廟會上各種各樣的花燈。

逛完廟會,各回各家,就開始準備貼對聯啦。圖為一戶人家已經貼好了門神。

放鞭炮是除夕夜必須的。圖為這戶人家正在燃放鞭炮,慶祝新春的到來。不過,現在大城市裡的人們已經不能放鞭炮了。

相關焦點

  • 80年代的年夜飯,看著老照片穿新衣放鞭炮,滿滿都是回憶!
    80年代的年夜飯,看著老照片穿新衣放鞭炮,滿滿都是回憶!其實說到過年的話,現在的日子已經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送給七零和800後的夥伴們,其實這些人印象中最深刻的時候就是在過年了,以前的年代不像現在,物質還是非常匱乏的在當年我覺得一年之中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要過年了,因為在過年的時候,80後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在那個時候是能夠穿新衣吃好東西,而且還能夠放鞭炮的,現在我們要說的就是80年代的年夜飯,看著老照片,穿新衣
  • 穿新衣放鞭炮,歡歡喜喜年來到(組圖)
    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內心深處的文化積澱中,過年是印象最深的。每個人的童年記憶裡,最開心的事情,往往與過年有關:吃好吃的、點燈放炮、穿新衣戴新帽,興奮而快樂。  「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數十年前,處於農耕時代的中國,物質遠不如現在豐富,大多數人家生活清貧。但每逢過年,最省吃儉用的人家,也會出手慷慨,將最好的東西拿出來,供家人和親朋享用。
  • 喜歡放鞭炮的人都老了!過年了,你會放鞭炮嗎?
    或許是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或許是幸福感的標尺抬升了,再或許是人的心理感應遲鈍了。不管怎樣,年該過得過,餃子該吃得吃,春聯該貼得貼,鞭炮嘛恐怕就放不得了。一到過年,禁放限放鞭炮的各種命令就發布開來,今年尤其多。
  • 那些時光裡簡單而純粹的春節:為什麼會有穿新衣放鞭炮的習俗呢?
    導讀:那些時光裡簡單而純粹的春節:為什麼會有穿新衣放鞭炮的習俗呢?臨近年關,給大家拜個早年:新年好!每年到這個時候都忍不住感慨一下:馬上就要過年了。雖然小編膽子比較小,鞭炮一般都不敢碰,但是幻想著年三十噼噼啪啪的聲音也非常滿足。那麼為什麼過年會有穿新衣、放鞭炮的習俗呢?在小編的家鄉有一首童謠:「臘八祭灶,年要來到,小妮兒要花,小孩兒要炮」。
  • 點年火放鞭炮吃餃子穿新衣,小時候年初一美妙無比的記憶
    在老崔老家晉東南地區,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架年火,下面墊上玉米芯,中間架上舊朽木,上面罩上松柏枝,架年火的工作一般在除夕下午完成。初一早上黎明之前點燃。這點年火的光榮的任務,一般在是屬於家中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所擁有的「特權」;沒有小孩子的家庭,點年火的責任則屬於家中最年輕者。記得小時候,除夕晚上,我們小孩子基本上不怎麼睡覺的,年初一當然也是起得最早的。
  • 過年到底要不要放鞭炮呢
    春節貼對聯放鞭炮放鞭炮,貼對聯,家家戶戶過大年。過年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習俗文化之一,又叫春節。紅色的對聯紙上寫著吉慶的祝福,大紅的燈籠高高掛,紅色的鞭炮響的噼噼啪啪,整個春節都充滿了紅紅火火的氣息 ,人們戴新冒穿新衣,走親訪友吃大餐,好一派吉祥和喜慶。放鞭炮這個環節可以去掉嗎?
  • 過年到底要不要放鞭炮呢
    春節貼對聯放鞭炮放鞭炮,貼對聯,家家戶戶過大年。過年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習俗文化之一,又叫春節。紅色的對聯紙上寫著吉慶的祝福,大紅的燈籠高高掛,紅色的鞭炮響的噼噼啪啪,整個春節都充滿了紅紅火火的氣息 ,人們戴新冒穿新衣,走親訪友吃大餐,好一派吉祥和喜慶。放鞭炮這個環節可以去掉嗎?
  • 40年前春節老照片,回憶童年時的年味:穿新衣,放鞭炮
    年貨要提前準備,不然,到時候商鋪都關門過年了。因此年前準備工作非常重要,也因此促成了菜市場的繁榮。2 買花燈的年輕母親。過年時候人們會到廟會等地方玩耍。這也是一家人最清閒的時候,帶上孩子,買點玩具給孩子,孩子高興,大人也跟著高興。3 稱東西的攤販。臨近過年的時候,東西也是賣得最火的時候。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在路邊臨時支攤,當場叫賣。熙熙攘攘的人流紛紛駐足觀望。
  • 且守住「過新年穿新衣」這一年俗
    1月21日,「金雞送吉」第十一屆海上年俗風情展在上海市群藝館拉開帷幕,活動由市群藝館和市收藏協會聯合主辦,以「過新年穿新衣」為主題,以雞年生肖的由來和過年服飾的習俗講究與發展為主要內容,重點展示中國服飾文化的起源、發展脈絡
  • 過年穿新衣也是老北京過年民俗,全靠母親手工縫製
    小的時候,特別盼著過年。新年到來,家裡家外到處都是歡樂喜慶的氣氛。有隆重的祭祖儀式,有豐盛的年夜飯,有拜年時親友團聚的愉悅熱鬧,有長輩給的壓歲錢,還可以逛廠甸廟會,買到各種各樣的玩具、風箏、空竹、風車等,還能放鞭炮,看花燈。總之,那真是由著性子玩啊,吃啊,這真是一年最快樂的時光。
  • 過年為什麼都要放鞭炮?原來春節放鞭炮是這麼來的
    在古代,春節作為一個合家團圓的日子,無論你身在何方,到了春節也一定會回家過年的;大年三十的時候,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這一天也都是要放鞭炮的,即使是現在,一些傳統的春節習俗基本都保留了下來,如今人們一般也都會回家與親人一起過年,在大年三十這天都會放一些鞭炮。
  • 過年為什麼都要放鞭炮?原來春節放鞭炮是這麼來的
    在古代,春節作為一個合家團圓的日子,無論你身在何方,到了春節也一定會回家過年的;大年三十的時候,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這一天也都是要放鞭炮的,即使是現在,一些傳統的春節習俗基本都保留了下來,如今人們一般也都會回家與親人一起過年,在大年三十這天都會放一些鞭炮。
  • 2020年農村春節禁止燃放鞭炮!農村人說:過年不放鞭炮都沒年味了
    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就要過年了,在外的人們都踏上了回家的徵途。小編也過幾天就要回家了,你們都準備好回家過年了嗎?上次小妹說今年要買點菸花在大年三十放著玩,但是被老爸打斷了,說現在村裡不允許過度的燃放鞭炮。
  • 不放鞭炮 提高過年幸福指數
    山東環保廳今天發布關於春節期間不放或少放煙花爆竹倡議書。計利當計天下利。捍衛藍天白雲,減少霧霾危害,就是保護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就是保衛我們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保護環境,還需擼起袖子加油幹;防治霧霾,更應上下同欲齊動員。在此,省環保廳聯合各媒體向全省人民發出倡議:拒絕煙花爆竹,捍衛藍天白雲。
  • 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春節放鞭炮的由來和寓意
    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放鞭炮有著辭舊迎新之說,寓意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嚮往。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裡,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裡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
  • 老照片:民國時北京城裡的過年氣氛 窮人沒錢買鞭炮只能踩胡麻杆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許多人總覺得春節的年味少了。今天我們就跟隨一組老照片回到民國時的北京,去感受一下當時老北京過年的氣氛。民國時北京琉璃廠春節廟會的熱鬧場景民國時白雲觀廟會的熱鬧場景,路邊賣著的紙風車是當時孩子們逛廟會最喜歡的玩具。春節時,風箏也是許多孩子過年時的期盼。各式各樣製作精美的紙燈在春節期間爭奇鬥豔。觀燈的最佳時間當然是天黑以後,一盞盞迎春彩燈亮起來以後,北京城裡便有了濃濃的過年氣氛。
  • 除夕夜一過,為什麼凌晨時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
    回家過年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個傳統了,畢竟春節可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節日的。除夕之夜那都是需要吃年夜飯的,吃完之後更是需要守歲的。那麼除夕之夜一過,為何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呢。除夕之夜一過,為什麼凌晨時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
  • 過年了我們全家一起放鞭炮
    一家人一個夢想臨近過年,一張環衛工老夫妻舉著「年輕人,少放點鞭炮!讓我老伴早回家過年!」心形牌的照片開始在朋友圈接力傳播。我已經過了放鞭炮的年齡,當然不再會像小時候那樣把壓歲錢都拿去買各種煙花炮竹,我也很懷疑我的朋友圈裡那些同齡人,他們以及他們的朋友,以及年齡更小的、更喜歡在年夜飯時捧著手機和平板的孩子們,還有多少人仍然推崇「過年必須放炮」的民俗。因此,環衛工老夫妻的照片出現在80後、90後為主流人群的朋友圈,是否能夠起到真的讓放炮量減少的效果,很可疑。
  • 迎春節過大年,農村人過年時都有哪些忌諱呢?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村裡那些風土人情新的一年到了,大家都在開開心心的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貼春聯、穿新衣、包餃子、放鞭炮等等,大家被喜慶的氛圍所圍繞,但是在迎接新年到來的同時迎春節過大年要過年了肯定少不了包餃子,但就這個簡簡單單的包餃子可是也有忌諱噢!
  • 臺灣人過年的風俗
    再過一個禮拜就是農曆新年了,這個時候臺灣人有些什麼樣的習俗?  眼前家家戶戶最忙的一件事兒,即是辦年貨,採買過年需要的物品,臺灣幾個大縣市,都有所謂的年貨大街,最有名的即是臺北市的迪化街,裡面包括許多年節應景的食品及禮品,當地人管它叫做」南北貨」,近幾年來,大部份的南北貨都是由大陸過去的,像是幹的魷魚、乾貝、牛肉乾、豬肉乾、或是各式糖果、零嘴及鮑魚罐頭禮盒應有盡有,全都成為市場的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