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過年的風俗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再過一個禮拜就是農曆新年了,這個時候臺灣人有些什麼樣的習俗?

  眼前家家戶戶最忙的一件事兒,即是辦年貨,採買過年需要的物品,臺灣幾個大縣市,都有所謂的年貨大街,最有名的即是臺北市的迪化街,裡面包括許多年節應景的食品及禮品,當地人管它叫做」南北貨」,近幾年來,大部份的南北貨都是由大陸過去的,像是幹的魷魚、乾貝、牛肉乾、豬肉乾、或是各式糖果、零嘴及鮑魚罐頭禮盒應有盡有,全都成為市場的搶手貨。

  過新年穿新衣戴新帽,也是臺灣傳統的習俗,現在所有百貨公司都推出周年慶年前大特賣,讓民眾可以盡情採購,換新裝換心情。另外近幾年內衣廠商腦筋大轉彎,年前特別宣傳」紅色內衣」的震撼,特別是除夕及初一,穿上紅色內衣褲,可以為來年帶來好運,現在更有」金色內衣」的誘惑,穿上它來年必定金銀珠寶財運滾滾來。然而換個新門面,理髮也是件重要的事兒,臺灣的理髮院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即是過年前一個禮拜全面漲價,一方面是賺個紅包錢,一方面也因為市場需求度高,自然身價水漲船高。

  除夕當夜最重要的就是全家圍爐,臺灣大部份還是以雙薪家庭居多,職業婦女白天上班晚上持家,格外辛苦,因此每年各大飯店或是連鎖便利商店像是7-11,都會推出所謂的」年菜外賣外送服務」,一道道象徵吉祥如意的精緻佳餚,由大師傅料理完成,直接以」宅急便」專車送到府。另外現在也流行上餐館吃年夜飯,臺灣各大酒店,都會在這晚推出別出新裁的年夜晚會,菜色、節目、活動都能深深吸引許多民眾的青睞,讓媽媽過個輕鬆的年,就是這些商機的來源。

  除夕日完成大掃除,貼春聯,吃完年夜飯全家守夜,聊天談心、玩牌打麻將,午夜時刻放鞭炮,趕走年獸迎接新年,這些習俗在臺灣許多傳統家庭中,每年還是必定會遵守,只是現在環保意識抬頭,傳統鞭炮不能任意使用,因此流行所謂的」環保鞭炮」,少了煙火與垃圾,效果依然存在。接著大年初一穿新衣,見人拱手說恭禧,長輩發紅包,討個好採頭;初二女兒回娘家;初三、初四陸續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初五開工重回工作職場。臺灣過傳統年,似乎每年都如此。

相關焦點

  • 旅行中國:臺灣的過年風俗
    其全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稱之為「九天東廚煙主」。早期臺灣民間,每家廚房都有一個相當大的「灶」。相傳灶有灶神,於每年的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來監視每一家的言行,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回大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各家的善惡功過。灶神並無神位,平日只是在灶門上貼一張灶神神媽。
  • 老青島人的過年風俗
    ,改革開放後到青島定居的人應為新青島人,這三類青島人的過年風俗雖在不斷的兼容著同化著但還是有所差異。德佔青島後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德人居住區的建設,將青島村和會前村等近二十個村莊的居民強行拆遷,這些被拆遷的居民拿著拆遷款徵地款到郊區農村投親靠友購置土地房屋仍從事漁業、農業,而留居青島市區的老青島人數量很少,這部分人主要從事商業和服務業,也有到工廠做工的,這些人的住房已經不是原來的獨院平房,而是像大鮑島一樣的大院,受住房條件的限制無法全面傳承老青島人的過年風俗
  • 河南農村有什麼風俗?過年的風俗是什麼?身在豫北說豫北風俗
    河南農村的風俗是很多的,基本上,從過年到臘月,幾乎每個月都有。所以我們在講農村風俗時,不可能一下子全講完,只能一個一個講。另外,由於各地生活習慣的不同,這些風俗其實是有變化的,並不完全一樣。從紅白喜事到過年過節,這些都會稍有不同。
  • 農村風俗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請問你那裡有這個風俗嗎?
    最近有人在網上和我說他們那裡過年的風俗是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請問你那裡有這個風俗嗎?都有什麼風俗?其實你說的這種情況,嫁出去的女兒除夕夜不能回娘家過年,在我的老家也有。這可能是各個地方的一種風俗習慣吧。在我小時候家裡還是很重視這件事,那個時候爺爺奶奶還在,可能是老一輩的人更重視這件事。我的姑姑就嫁在鄰村,大年三十那天上午來爺爺家裡待一會,中午不吃飯就回去了,至於晚上更是從來沒有在爺爺家吃過飯。到了我這一輩,其實已經不在乎這件事了。
  • 臨近過年了,都一起來聊聊四川農村過年有哪些風俗呢?
    臨近過年了,都一起來聊聊四川農村過年有哪些風俗呢?小編自小就出生在四川的農村,也算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在我們老家的老話裡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臘月臘月,就這樣拉過去啦!意思就是進入十二月份(我們那裡叫的臘月)以後,就進入過年的倒計時了,在農村裡,臘月是一年之中最閒的一個月,鄉友們就收拾收拾家裡,等著過年了,不知不覺的時間也過就得很快了。臘月,北方的人們會過臘八節,過完節日就開始準備過年的鞭炮之類的東西了,不過在小編老家那一塊兒好像不怎們過這個節日,所以就不太了解哈。
  • 寶島臺灣有沒有春晚?臺灣過年的習俗什麼樣?
    臺海網(微博)1月31日訊 寶島臺灣有沒有春晚?臺灣過年的習俗有哪些?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座講師、珊霖企業管理總經理賴國光撰文《臺灣過年的文化習俗》對此進行了解說。【小年夜的習俗】臺灣的過年習俗大部分融合了本省人的習俗與外省人大江南北的風俗,所以應該是一個小型的融爐,融合了民國之前中華各民族的大雜燴文化!在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小年夜,小年夜在臺灣的習俗是要拜天公的,天公也就是道教所說的玉皇大帝。
  • 成都市資訊|說說成都過年有哪些有趣的風俗?
    成都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說說成都過年有哪些有趣的風俗?四川過年,年30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是做一大桌年夜飯,特別豐盛,但不吃餃子。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麵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遊西郊的杜甫草堂。成都這個城市,在過年期間還是挺熱鬧的,自己就是一個成都人,但是現在有些習俗也漸漸的淡化了。但是準備豐盛的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
  • 老濟南風俗——過年趕大集
    老濟南風俗,接近年關,家裡人要早早去趕年集。從糖果菸酒到對聯飾品、從衣服鞋帽到布匹糧油、從炒貨堅果到蔬菜海鮮、林林總總 熱熱鬧鬧。老濟南風俗---- 過年趕大集作者 布建忠(小布丁)寒冬出門月朦朧城外大道車紛紛柳埠仲宮王舍人過年大集人如潮三九天寒風刺骨
  • 臺灣風土人情-風俗習慣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臺灣最新資訊 > 正文 臺灣風土人情-風俗習慣
  • 北方過年的那些傳統風俗
    一、買年貨中國各地過年都少不了炸年貨。炸肉丸、炸蓮素丸子、炸酥肉、炸紅肉……都是年貨中的主打菜色,幾乎每種年貨都少不了豬肉。臨近過年時,各家都會提前買好豬肉備著。3、忌叫人名催人起床、給沒起床的人拜年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此外,對方還在睡夢中,也不要跟對方拜年,等對方起床再拜年,因為這樣做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 快過年了,過年趕大集每家必買的風俗物品,幾樣東西是啥?
    今天就來說一下農村每家過年必備的幾樣年貨。第一樣就是瓜子和糖。在農村大年初一,起大早拜年。貼對聯放鞭炮是以前過年的習俗,貼對子是每家對於明年美好的願景,寓意明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還會在出門正對大門的地方貼上出門見喜,都是農村人對明年有個好的開始的期盼,貼上對聯,一家人在一起包餃子,一般都是在除夕的時候貼對聯,吃完午飯開始貼對聯,男人負責貼對聯,女人負責包餃子,晚飯吃上餃子,在看著春晚,年味就全來了。
  • 古代春節過年有什麼風俗
    古代的春節是一年中的大節,到春節的時侯一切都要停工,就算要打戰,也會在春節休戰,那古代人在古代春節過節都有些什麼風俗?古代春節為一年中的大節日,一般一進去臘月裡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物資了,臘月到就要開始舂米,給小孩子準備縫紉新衣服了臘月二十三:做糖瓜和麵條供給灶王爺,然後焚香燒掉灶王爺的舊畫像,送灶王爺上天臘月二十四:掃房、打掃房間衛生;男人剃頭,女人洗頭洗澡,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
  • 臺灣風俗習慣
    臺灣自從明末清初福建、廣東人民大規模移居開墾,才逐步被開發。日本殖民者雖然挖空心思實行民族同化,但遭到臺灣同胞的頑強抵制。國民黨遷臺又有大批大陸人員來到臺灣,所以臺灣漢族同胞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許多與大陸基本相同,一般保持著閩、粵地區的特徵。
  • 你知道臺灣人是怎麼過年的嗎??
    來源:臺灣情懷的處方籤 每年春節前夕都會有大陸朋友問我:「你們臺灣那邊過年是怎麼過的呢?過年氣氛濃不濃?」作為一個臺北土著,也曾經有過一次在姐們家(湖北孝感)過春節的經歷,整體來說,感覺臺灣的年味和講究的細節還是要濃重許多。
  • 快過年了,原來陝西的春節還有這些風俗,如今很多人都快遺忘掉了
    俗話說得好,過了臘八就是年,今年的過年相較以往早了一些,很多人也早早地開啟了新年前的準備模式,大街小巷上人們也都在匆匆忙忙的置辦年貨。要說過年的風俗,全國各地都有很多屬於當地的特色,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差異大,因此在過年期間很多人也會選擇出行來一睹其他地區的人文景觀。
  • 想不到,臺灣人這樣過年 故事
    但再怎麼淡,總有些「具有臺灣特色的春節活動」,仍是目前臺灣人津津樂道的公事,例如「搶頭香」、安太歲、排百貨公司福袋、在家摸個兩把麻將。臺灣人有過年參拜寺廟的習慣臺灣是一個充滿宗教信仰的社會,無論平時或過節,佛道教的廟宇未曾打烊。除夕夜開始,臺灣人吃過團圓飯、領(發)過紅包後,「越夜越美麗」的民眾會啟程前往家裡附近的大型宮廟上香祈福。
  • 臺灣人在上海:在上海過年
    前年從臺灣高雄回大陸住在廈門集美的女兒家,去年,小兒子在上海莘莊工業區投資開廠做生意,聽說廠子裡有好幾百人呢。老人不放心兒子兒媳,也想看看上海咋樣,就跟了來。   這大媽一來啊,在高樓裡還真待不住,打太極拳啊、跟別人學舞劍啊、唱個小調啊,一來二去的,和大傢伙挺隨緣的。居委會有個什麼活動啊,她準到場,大家也很尊敬惠珍。老人家整天樂哈哈的。兒子呢,和兒媳在上海開始創業,忙,顧不上要孩子。
  • 山東農村過年風俗多,還編成了順口溜,看看你見過幾個?
    要說起過去過年的風俗在我們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著五十多個民族,肯定是各有各的地方文化風俗習慣。正所謂「三裡不同俗,十裡改規矩」, 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我們山東濟寧農村過年的風俗習慣。我們這裡是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正式進入忙年的步驟了。有句順口溜就是「三吃灶、四掃屋、五做豆腐、六殺豬、七蒸樁、八炸酥、九剁剁、十捏捏、除夕夜裡就吃它」。
  • 臺灣親人:你來大陸過年嗎?
    在大陸工作7年的臺商鍾秉傑今年首度選擇了留在大陸過年,並在親情的「呼喚」下,讓母親也來大陸過年。除了體驗與臺灣一樣的年味、不一樣的民俗之外,還準備母親考察他準備「紮根」的地方。因為,這裡是他創業打拼的沃土,更是他圓夢遠航的港灣。     正是對大陸持續出臺便利舉措的有感,廣大的臺灣同胞從工作、學習、生活、創業都體會到和感受到了這份對親人與家人的濃濃親情、善意、誠心。
  • 離婚的女人不能在娘家過年,有這種風俗還是礙於面子
    春節,每個人都會停下手中的活,好好和家人、親戚團聚一番,以續親情、以示孝順。這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和特有的文化情緣。可是,有一種人,只能眼看著到處都是喜慶的味道,而自己內心卻悲涼悽苦,那便是離婚的女人。在中國民間很多地方,女兒是不能回娘家過年的,即使是離婚的女人也是不能回娘家的。最近就有這樣的朋友已經跟她老公離婚了,準備租房子過年,正愁著找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