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原來陝西的春節還有這些風俗,如今很多人都快遺忘掉了

2020-12-19 豆爸在西安

俗話說得好,過了臘八就是年,今年的過年相較以往早了一些,很多人也早早地開啟了新年前的準備模式,大街小巷上人們也都在匆匆忙忙的置辦年貨。

要說過年的風俗,全國各地都有很多屬於當地的特色,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差異大,因此在過年期間很多人也會選擇出行來一睹其他地區的人文景觀。

那麼,關於陝西的一些過年風俗,你有了解嗎?很多過去的老傳統現如今已經慢慢的不合時宜了,也漸漸的被年輕人所遺忘,能夠堅持下來的或許只剩下那些村子裡的大爺大媽們了。

今天就一起看看那些曾經人們熱衷的關於陝西的春節風俗吧。

寶雞「西府社火、搶頭炷香」

寶雞地處陝西西南方,稱「西府」,而這裡最出名的摸過去「岐山臊子麵」了,在過年期間家家戶戶都會用這道美食來招待客人,臊子麵在西府地區流傳很廣,很多區縣的人都會製作,以岐山縣的臊子麵名氣最大,不過,西府的社火其實也是當地一絕。

西府社火是有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的寶雞市的傳統民俗文化瑰寶之一。以陳倉血社火、隴州社火、鳳翔社火、岐山社火為代表的西府社火已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展示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現寶雞當地的鳳翔社火臉譜已成為中國民俗工藝品,展示著美麗樸實的中國工藝。

西府社火的歷史由來已久,繼承了自周、秦、漢、唐時期的百戰、散樂和古代鑼鼓舞蹈;而現在的社火更多是通過形式上的不斷創新形成的傳統群體性遊藝活動。

寶雞地區每年春節期間都有社火遊演,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過去人們進行社火表演主要是慶賀豐收、保佑平安、闢邪懲惡,內容多以神話戲劇故事為主。如果你能身臨其境,就可以看到當地旗幡招展,鑼鼓轟鳴的熱鬧景象。對於稍顯寂寞的城裡的年,這裡的年更多了一份熱鬧的場景。

過年自然是少不了祭拜祖先,在西府這一傳統同樣被重視。新年第一天,搶頭炷香直到現在都是不少村子中非常重視的習俗。搶頭炷香就是看誰第一個去朝祖,多數的人就兩三點起來就去朝祖了。

渭南「跑騾車、祭拜司馬」

說完西府,在聊聊東府。渭南歷史悠久、先賢輩出,自古就有"三賢故裡"之稱,而"跑騾車"就是一項十分有當地特色的新年風俗。

相專跑騾車源於先輩們一年一度的"祈年成"和慶豐收習俗,從農耕文明及冷兵器時代就開始盛行,至明末清初逐漸形成規模的一種「大型民間活動」。

每當出發時,吆騾車人鞭子"吧嗒"一甩騾子則放開腳步在寬廣的大道上恣意狂奔,奔跑的同時,鑼鼓聲、馬嘶聲、銅鈴聲和成千上萬觀眾的呼聲喝彩聲響成一片,如急風暴雨、山呼海嘯。當騾車跑到目的地時,他們會在一片平坦寬廣的地上表演"璞鴿踅窩"等絕活,車上的人們有的站著敲,有的則左右擺著身子挽著花子的敲,鼓點一致,整齊而又威武,場面十分壯觀、熱鬧、喜慶。

現在這項活動主要集中在渭南的孝義、吝店、南師、故市、官道、下吉、田市等鎮。其中以故市一帶的表演最為馳名。

東府有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就是「史聖」——司馬遷。

司馬遷的故鄉就在陝西韓城,而後因為替降將李陵求情而被處以宮刑;其子孫後代怕受到牽連,故而改名換姓流落到其他地區;其中長房一族在「馬」字上加兩點改姓「馮」(馮姓在司馬遷之前就有,故並不是所有姓馮的人都是司馬遷的後代),二房一族在「司」字上加一豎改姓「同」;後族人都遷移至一處僻靜之地後便安頓下來繁衍生息,給此地取名「徐村」,諧音「續村」,取延續家族之意。

韓城司馬遷祠

如今渭南合陽及韓城等地,均有大量司馬族後裔在此地生活,每逢春節、清明,司馬後人都會組織集體的祭祀活動,場面頗為壯觀,以此來表達對祖先的懷念之情。

陝北過年紅紅火火

要說陝西最具傳奇色彩的地區,陝北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了,黃土地上的百姓勤勞樸實又熱情豪邁,而說到過年,這裡的特色可謂的精彩萬分。

每逢到了年關,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樣樣活兒都要婆姨們親手操作。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麵,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

很多地區在過年時講究給孩子做個「棗牌牌」: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此外,像「榆林」、「延安」也都有各自的文化傳統,比如榆林的「轉九曲」,寓意五穀豐登、祛病消災之意;而延安的「壺口鬥鼓」,春節期間在壺口瀑布旁,人們通過吹嗩吶、敲鑼鼓來慶祝新年的到來。

漢中社火

陝西農村的社火文化流傳已久,在陝西漢中,同樣也有新年社火表演的習俗,以「洋縣懸臺社火」和「協稅社火」最為有名。

一般在春節時街鎮村巡迴表演,形式多樣。有懸臺芯子、高蹺、地社火等,以各種臉譜服裝扮演戲劇人物、場面,溶音樂、舞蹈、美術、雜技於一體。「洋縣懸臺社火」又稱洋縣高芯子社火。此種社火是以戲劇角色站在高臺梁架上為表演形式,昔日以人抬肩扛為主要運載方式(現多改用車輛承載)的一種特殊的社火,它匯集了民間各種社火的精華,為陝西南部的洋縣城鄉所特有,已有300年的歷史。

安康「燻臘肉、釀米酒」

陝南安康,位於秦嶺以南,氣候不同於陝北及關中,也因其獨特的地理特點被稱為「小江南」。

從西安到安康,必經那條號稱「亞洲第一隧道」的秦嶺隧道,過了秦嶺,仿佛來到了另一番天地,雖然陝西給人的印象是西北地區黃土高原的樣子,而這裡卻是有著「江南水鄉」般的秀麗景色。

陝南秦巴山區,當地農村一進入臘月便開始「忙年」,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在這時候殺年豬、燻臘肉、製作滷菜、豆腐,當地一直流傳著一種古老的釀酒技藝,苞谷酒、拐棗酒、柿子酒、糯米酒……那些堅持著工匠精神的上一輩老人們,依然固執的用那些傳統的技法製作者屬於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

銅川「拜藥王、賞雪景」

其實話說回來,大部分陝西地區的新年習俗都差距不大,無外乎貼對聯、放鞭炮、吃餃子,而在銅川市耀州區則有一項其他地區人們所沒有的習俗,每逢正月初一很多人都會到藥王山進廟燒香,祈求來年無病無災身體健康。

而紅色旅遊紀念地照金也是這裡的一張王牌,逢年過節這裡都會舉辦各種大型活動來迎接節日的到來,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觀遊覽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後記

陝西的地方特色很多,還有很多的春節習俗沒有寫到,也歡迎大家補充。

春節馬上到了,出門在外的遊子們也到了回家的時候了,人們也即將結束上一年的忙碌。

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日子裡,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好運相伴、幸福安康。

參考資料:華商報旅遊周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侵刪)

相關焦點

  • 快過年了|春節習俗大盤點,全國各地過年風俗大不同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者臘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國各地以及各民族之間在春節都擁有自己的特色和民俗文化,下面是全國各地的春節風俗,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的風俗吧!
  • 中國人都怎麼過年?盤點這些流傳至今的,或消逝了的春節風俗
    過年了,真好。無論你是因為一些原因只能在異鄉思故鄉,還是已經回了家,回到熟悉的父母的嘮叨聲中。這個節日都意義非凡。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春節帶給我們的獨特印記。初春令日,人間芳菲,我們的古人,把很多美好詞語都給了春天。萬物生發,無論是農民還是詩人遊子,總是喜悅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春節一般被認為是古代最重要的節日。我們今天就給尚在忙碌的你,或者正在被父母「嫌棄」的你,盤點一下春節的那些故事——已經消失的和那些尚在的風俗人情。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老青島人的過年風俗
    ,改革開放後到青島定居的人應為新青島人,這三類青島人的過年風俗雖在不斷的兼容著同化著但還是有所差異。德佔青島後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德人居住區的建設,將青島村和會前村等近二十個村莊的居民強行拆遷,這些被拆遷的居民拿著拆遷款徵地款到郊區農村投親靠友購置土地房屋仍從事漁業、農業,而留居青島市區的老青島人數量很少,這部分人主要從事商業和服務業,也有到工廠做工的,這些人的住房已經不是原來的獨院平房,而是像大鮑島一樣的大院,受住房條件的限制無法全面傳承老青島人的過年風俗
  • 春運都快開始了,還有很多人坦言搶不到票,如今車票能有多難搶?
    今年的春節無疑是比較早的,公裡算法中1月24日當天就是所謂的除夕。比起前兩年2月多的日子,要早上許多。而現在也已經來到了臘月,所以很多人家也都在積極準備置辦年貨包括買對聯,買一些貢品之類的。而在一些農村地區甚至還有殺年豬等等的習俗出現,都深刻地表達了國人對春節的重視。不過現在無疑是還比較早的,比起春節,更多的人目前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度過春運。
  • 春節快到了,這些生意適合在農村集市做!
    馬上要到春節了,在農村的集市上做些什麼小生意比較好?題主很有商業頭腦的,春節確實是個比較大的商機,做生意的人,無論做大生意還是小生意的,都不會錯過這個商機。農村集市做生意,就要調查農村過春節的需求,需要什麼就做什麼,做到適銷對路。還要研究一下,往年某地缺少哪些貨物,哪些貨物供過於求,這些,各地的風俗習慣、物產等不同,也是不同的,需要因地制宜。
  • 小農村也有大市場,快過年時想做生意,這幾個方向能讓你掙到錢
    小農村也有大市場,快過年時想做生意,這幾個方向能讓你掙到錢過年,在我們中國人的眼睛裡面,永遠都是一道揮之不去的鄉愁。進了臘月,馬上又到了快過年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外出打工的人,外出求學的人都陸陸續續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 古代春節過年有什麼風俗
    古代的春節是一年中的大節,到春節的時侯一切都要停工,就算要打戰,也會在春節休戰,那古代人在古代春節過節都有些什麼風俗?古代春節為一年中的大節日,一般一進去臘月裡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物資了,臘月到就要開始舂米,給小孩子準備縫紉新衣服了臘月二十三:做糖瓜和麵條供給灶王爺,然後焚香燒掉灶王爺的舊畫像,送灶王爺上天臘月二十四:掃房、打掃房間衛生;男人剃頭,女人洗頭洗澡,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過年為什麼都要放鞭炮?原來春節放鞭炮是這麼來的
    在中國傳統的節日中,最為重要、最為隆重的節日當屬春節了。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頗受廣大中華兒女們的重視。在古代,春節作為一個合家團圓的日子,無論你身在何方,到了春節也一定會回家過年的;大年三十的時候,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這一天也都是要放鞭炮的,即使是現在,一些傳統的春節習俗基本都保留了下來,如今人們一般也都會回家與親人一起過年,在大年三十這天都會放一些鞭炮。
  • 快過年了,過年趕大集每家必買的風俗物品,幾樣東西是啥?
    筆者算了一下,再有25天就是春節了。在外打工,一年就是為了過個好年。在農村一般過了臘月初十就開始置辦年貨了。今天就來說一下農村每家過年必備的幾樣年貨。第一樣就是瓜子和糖。在農村大年初一,起大早拜年。貼對聯放鞭炮是以前過年的習俗,貼對子是每家對於明年美好的願景,寓意明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還會在出門正對大門的地方貼上出門見喜,都是農村人對明年有個好的開始的期盼,貼上對聯,一家人在一起包餃子,一般都是在除夕的時候貼對聯,吃完午飯開始貼對聯,男人負責貼對聯,女人負責包餃子,晚飯吃上餃子,在看著春晚,年味就全來了。
  • 西北過年風俗美食盤點
    陝西人如今仍把春節叫作「過年」,並流傳下來一個關於過年的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發現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
  • 快過年了,教你做過年必備的炸油餅,蓬鬆酥脆,比饅頭好吃百倍
    快過年了,教你做過年必備的炸油餅,蓬鬆酥脆,比饅頭好吃百倍現如今馬上就要過春節了,然後小編就在這裡教你做油炸油餅了,而且吃起來蓬鬆酥脆,真的是比油條好吃百倍呢,如果要是說起麵食的話,那麼一直以來都是我最拿手強項,那麼也就是因為我從小就是生長在北方
  • 古代春節習俗,不只是放煙花爆竹,原來還有這麼有意思的一項
    古代春節習俗,不只是放煙花爆竹,原來還有這麼有意思的一項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春節也是舊一年過去新一年開始,大家忙著辭舊迎新的好日子,發展到現在也成為了大家一家人團聚的好日子,每年春節在外奔波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開始紛紛啟程,忙著回家跟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可以說春節也慢慢演變為親朋好友之間增進感情的紐帶
  • [回家過年]高鐵還是動車 春節回家最快的是「心」
    2014春節專題   東方網記者程琦1月29日報導:「能不急嘛,還有什麼能比回家的心還迫切。」火車上一臉焦急等待下車的東北大漢一邊收拾行李,一邊和記者說到。   在上海直達哈爾濱的T72特快列車即將到達終點站哈爾濱時,記者捺不住好奇,主動「搭訕」這位焦急的東北大漢:「大哥,您看著挺著急的,還有一會兒才到站呢」。
  • 陝西關中人的春節待客美食:蒸碗、饅頭、稠酒!
    小時候過年在關中地區流傳一句話:過年就是過娃娃的。那時候對這句話不理解,也不需要去深思這句話的含義,只顧著玩,現在想起來,終於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話充分說明臘八後就要開始為過年開始忙活了。快到春節時關中人就開始做蒸碗、饅頭、稠酒了!
  • 那些不合時宜的春節習俗
    新華網太原2月5日電(記者王井懷 孫亮全)寫春聯、貼門神、包餃子、舞獅子……這些傳承千年的春節習俗,烘託出濃濃的節日氣氛,傳遞著春節特有的溫情。然而記者發現,還有一些過年老習俗並不能增添年味兒,反而徒增煩惱。專家認為,像女兒不準回娘家過除夕、初五不許走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農村賭博等以前很多地區春節的「傳統習俗」,顯得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節拍,也應早日「辭舊迎新」。
  • 我國貴州有個地方,正月十三才過年,很多習俗讓人眼花繚亂
    我國貴州有個地方,正月十三才過年,很多習俗讓人眼花繚亂,每年的春節,都是中國最熱鬧的節日,春節這個風俗也已經持續了幾千年, 各個王朝在節日的時候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是家人聚集在一起慶祝新年的日子。眾所周知,春節始於除夕夜,在我國西南地區,不是今天的過年,而是他們的過年是正月十三日,這個地方是貴州省的苗寨地區,也有說法說他們比我們晚了半個月左右,這幾年我國使用了曆法,貴州省的苗寨比較特殊,他們在偏遠的地方,所以他們那裡有自己的苗歷,正月十三日是苗王的生日,對苗族來說,他們的這一天是值得慶祝的一天,所以他們的春節也是在這一天舉行的,另一種說法是,他們那裡貧窮
  • 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 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不知不覺已經步入了2020年,今年的春節特別早,公司裡很多同事都已經買好了返鄉的火車票。午間談起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大家都津津樂道說個不停。今天小編根據聽到的一些信息,為大家詳細羅列,看看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下吧!
  • 快過年了,請不要餵我的孩子吃這些!一口都不行
    有孩子的家庭請注意有些成人過年解饞的零食對孩子的健康可能造成威脅每年都有很多孩子誤食和親戚餵食造成悲劇父母應時刻警惕提醒身邊人,不要給孩子餵這些!043歲孩子吃蝦蟹後風疹哮喘溫州市區的晨晨雖然過了3周歲,但是身上的溼疹還是很嚴重,還有過敏性皮炎和哮喘。一次,家人給他吃了蝦和螃蟹,結果到了晚上晨晨全身都起了大團紅色的風疹,還有呼吸困難的症狀。晨晨被緊急送往兒童醫院進行搶救,被診斷為蕁麻疹和哮喘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