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齋福無邊
常發善心人康健
布施施捨灑甘味
積德行善資糧全
供齋,即飯食沙門,又名供僧法會,齋主準備錢財食物,在寺院或者大法會,供養僧侶或者四眾,上供十方諸佛,中奉諸聖賢,下及三途六道一切有情,以此培植福報。僧眾受此供養,以誦經禮佛回向護法龍天,使齋主增福增慧、廣結佛緣,所願皆成。
僧寶是一切世間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清淨的供養,能令行者當下遠離煩惱、得清淨心,也因此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功德無量無邊。僧具有五種淨德,於三寶中稱為僧寶。
一、發心離俗 :
出家之人發勇猛心,脫離凡俗,修習佛菩提,而為世間之福田。
二、毀壞形好 :
出家之人剃除鬚髮,毀壞相好,除去世俗塵衣而著如來之法服,具佛威儀而為世間之福田。
三、永割親愛 :
出家之人割捨父母親愛之情,而一心精勤修道,以報父母生成之德,兼能為世間之福田。
四、委棄軀體命 :
出家之人委棄身命而無所顧惜,惟一心求證佛道,兼能為世間之福田。
五、志求大乘 :
出家之人常懷濟物之心,專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脫一切有情,為世間之福田。
僧寶是一切世間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供僧就是一種清淨的供養,讓眾生當下遠離煩惱,除心束縛,得清淨心。發心設齋供眾成就道場,不僅能廣結善緣、減輕業障,長養布施喜舍之心,更為當來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出家眾仰仗修行,進德修業;在家信眾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長。也由於信徒布施道糧,供養有道、有學的出家人,讓他們沒有物資的缺乏,而能積極弘法利生,將佛法遍布世間,居士於此因緣供僧,可謂護法護教的菩薩行。
『 贊僧功德經』曾云:「僧如大地,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又云:「殊勝妙寶大德僧,長養眾生功德種,能與人天勝果者,無過佛法僧三寶。」
『盂蘭盆經』云:若能以飯食、臥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淨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樂。
『增一阿含經』卷一雲: 能施眾僧者,獲福不可預計。
齋僧功德殊勝
一、昔日佛陀讚嘆目犍連尊者:「以後的佛弟子,如果要行孝道就應該在七月十五日供僧,並以供僧功德回向給過往的親人,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這一世的父母,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
二、唐道律師,持戒嚴謹,感天人送食。有一天律師問天神:「人間作何功德最大?」天神敬答:」齋僧功德最大!」
三、近代禪門宗匠虛雲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寶,賴僧寶扶持,若無僧寶,佛法二寶無人流布,善根無處培植,因此齋僧功德最大。」
齋僧五種功德
1.儀表端正,容顏暐麗,人人見之歡見。
2.氣力蓋世,精神滿足,承事十方諸佛,無有疲勞。
3.生天人間,壽命久長,康健無惱,命終之時,自然受生,不被病苦所纏。
4.事事安樂,不逢災逆,心想事成,無有困厄。
5.音聲清雅,容動三千大千世界;口常說清淨妙法,通達無礙,聞者無不信受而行。
目連齋僧救母
《佛說盂蘭盆經》:當時佛弟子中天眼第一之目犍連觀見其母於餓鬼道,受倒懸無食之苦,便缽盛飯,往餉其母,然其母以惡業受報之故,飯食皆成火焰。為救其母,請佛點化相救,遂佛示犍連,以百味飲食置於盆中供養十方諸佛僧眾,以此殊勝功德可解救其母永離餓鬼道苦,目健連的母親因齋僧功德而出離三途之苦。
《佛祖統記》載,隋煬帝於智者大師忌辰設千僧齋時出現奇應,當時司案點名,千數滿足,但臨齋受供時卻多了一人,眾人皆說是智者大師化身來受國供,是日午後,大眾開啟停放大師肉身的靈龕,只見床帳皆空,遺體不見。
宋太祖篤信佛法,未登基前,見周朝毀佛像,常傷感說:「毀滅佛法,非社稷之福。」登位後,即下詔興復寺院,見沙門必作禮,親手送食物給他們。建隆五月逢大旱,太祖皇帝往大相國寺祈雨,進素食,設千僧齋,大雨即臨。
濁世供僧福澤長
消災免難報親恩
眾生處於此五濁惡世,所面對的煩惱,似乎從未稍減,不是戰火頻仍,便是天災連連。有人得享盛世繁榮,卻又精神困頓,五毒熾盛;如再受經濟困境煎熬,則更如火宅之人,痛苦不堪。
以此十萬供僧功德願使世界和平,人民安樂,並讓有緣眾生能夠發菩提心,廣種福田,積善消災,解厄除障。
從古至今,齋僧事例凡多,而感應亦多。目健連以齋僧功德令母親而出離三途之苦;梁武帝建寺齋僧感得妻子從畜道而升天道。
歷劫以來我們無量無邊的父母為了養育我們,造作了諸多不應該做的過錯至使受報淪落地獄。做兒女的念及至此,不能不回頭反思,今為報四恩,效目健連之舉,報諸親恩正是時也!
供佛齋僧,積功累德,
廣種福田,福蔭子孫。
布施之道,地有分別,
願此功德,回向大眾。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