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再獲港資房企青睞 商業地產格局升級在望

2020-12-15 樂居財經

記者 李貝貝 杭州報導

7、8月間,新鴻基地產、新世界發展接連高價拿下杭州大型綜合體地塊。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杭州城市地位騰飛,新鴻基、新世界、恒隆等港資房企斥巨資進入杭州,具有明顯的戰略意義。

從城市能級、發展前景、消費升級等角度來看,杭州需要與之匹配的高端、國際型的商業項目。另一方面,中原地產中國大陸區副總裁兼原萃總裁劉天暘也指出,「對於擅長商業操作的港資房企而言,杭州是一個適合展示商業實力、開展商業活動的優選城市。」

當然,杭州商業地產市場同樣存在「過剩」、回報率較低的難題,而同策諮詢研究院總監張宏偉對此較為樂觀。其認為,商業地產就是「從開發到運營成熟都是一個慢節奏」,港資房企恰好是以慢周期的開發模式聞名,而杭州城市的發展價值和項目所在區域的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成熟,足以支撐新進入項目價值的不斷成長,與其他商業地產項目形成共生之態。

港資房企持續重倉杭州

最近一段時間,港資房企接連在杭州「大手筆」拿地的舉動引發市場關注。

8月7日,新鴻基地產(00016.HK)聯合平安集團下屬公司以132.6億元、成交樓面價15532元/平方米的代價競得杭州市江河匯綜合體地塊。從成交結果看,江河匯綜合體為杭州史上最高總價的地塊,也是杭州土拍市場上第四宗總價過百億的地塊。

就在新鴻基地產拿下「杭州地王」的前幾天,7月30日,新世界發展(00017.HK)以總價97.92億元競得望江新城綜合體,首次進入杭州市場。公開資料顯示,該地塊樓面價24860元/平方米,溢價率3.93%,為杭州史上第五高總價的地塊,刷新今年的「全國地王」記錄。

加上今年5月17日被嘉裡建設以68.14億總價拿下的文暉單元項目和2018年5月由恒隆以107.3億總價拿下的百井坊項目,好地研究院研究員方曉泉直言,「幾乎可以說,近十年內杭州地段最好、也絕無僅有的4宗綜合體地塊,均已被港資收入囊中。」

目前,拿下地塊的新世界發展、新鴻基地產還未公布具體的打造規劃,新鴻基方面告知《華夏時報》記者,「近期會宣布相關事宜。」不過,不少業內人士判斷,由於港資商業地產綜合體通常以高端商業產品線見長,這些港資房企將會為杭州帶來諸如K11購物中心、IFC國金中心等典型中高端購物中心,而這也意味著杭州的商業地產或將迎來新格局。

劉天暘頗為認同這樣的看法:「隨著港企的集結,帶來商業商圈升級,值得市場期待。」世邦魏理仕華東區研究部分析師周朵雲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港資房企旗下各大標杆性項目的崛起,伴隨亞運會召開對杭城經濟帶來的重大利好,勢必大力推動零售商業市場升溫,並為杭州多個商圈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杭州十年後再獲港資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5年,新鴻基、嘉裡建設、九龍倉等港資房企就已進入杭州。同時,根據杭州市投資促進局發布的數據,到2010年,香港對杭投資的房地產業實際投資金額在全行業的佔比超過50%,一直到2014年都佔據半壁江山。

但最近十年內,香港在杭州房地產業的投資比例急劇萎縮:到2018年,房地產業比重下降為20.9%;從2014年開始,香港在杭州的投資房地產行業金額從28億美元萎縮為10億美元。以新鴻基地產為例。2005年,新鴻基地產聯合華潤開發錢江新城綜合體項目,後於2009年再次聯合開發之江宅地,之後再無布局。

而今,時隔數年,不僅新鴻基、嘉裡建設這樣的「老字號」港資房企選擇了回歸,新世界、恒隆這樣的新面孔也對杭州情有獨鍾。對於它們而言,杭州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

「其實這個邏輯很簡單。」一家長期深耕杭州的房企內部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解釋說,在長三角區域,杭州的整體消費水平、消費市場的活躍度都處於較高甚至是最高層次,甚至超過上海。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商業地產活力40城》排行榜也顯示,杭州為「奢侈品引領型」城市,奢侈品消費能力極強,消費需求極其旺盛,其奢侈品消費指數僅次於北京及上海,超過成都、深圳及廣州。

但與之相對應的是,目前杭州在高端商業綜合體業態上還存在空白,雖然已有杭州大廈中央商城、萬象城、嘉裡中心、大悅城、銀泰等較為知名的商業,但杭州近年缺乏新增高端商業項目,市場主力依然是杭州大廈、銀泰這類本土百貨店業態,更多的是中低端百貨、商場等。上述房企人士直言,從城市能級、發展前景、消費升級等角度來看,杭州需要與之匹配的高端、國際型的商業項目,而新鴻基、恒隆這些主打高端商業綜合體的港資們選擇落子杭州,應該也有這方面的考慮,「進入的時機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對於擅長商業操作的港資房企而言,杭州是一個適合展示商業實力、開展商業活動的優選城市。」劉天暘指出,作為全國網際網路、電商的風向標城市,在G20峰會的影響下,杭州有著頗具潛力的商機和影響力。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繼續推進,使得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等高度融合,杭州與上海、南京、蘇州等周邊城市的合作效應,也將令進駐的港資房企們獲取發展紅利。周朵雲也有類似的看法,其認為,即將在2022年召開的亞運會將進一步推動城市基建的發展,便捷的交通連結各大商圈,加上民營經濟的強勢發展,不僅杭城經濟維持著健康的增長速率,高企的就業吸引力也會帶來更多人口流入,為零售商業市場的進一步活躍打下紮實基礎。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就杭州的商業地產市場就沒有風險: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院長丁建剛曾在2019年博鰲房地產論壇上透露,在杭州商業寫字樓都是過剩的,能夠拿到4%的回報已經是比較樂觀的估計。

對此,同策諮詢研究院總監張宏偉顯得很樂觀。其向記者分析指出,商業地產就是「從開發到運營成熟都是一個慢節奏」,港資房企恰好是以慢周期的開發模式聞名,而杭州城市的發展價值和項目所在區域的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成熟,足以支撐新進入項目價值的不斷成長,與其他商業地產項目形成共生之態。

而在劉天暘看來,高價拿地後,港資房企面臨的難題是商業的定位。劉天暘建議,杭州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較高,且長三角區域內旅遊、國內外旅遊均非常便捷,各類特色主題、檔次商業均體驗較多,對於即將新出現的商業,市場抱有更高的期望值,也更需房企根據自身特色,結合杭州的消費特質,打造出別具一格的商業。(來源:華夏時報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焦點

  • 港資房企看好內地商業地產
    港資房企看好內地商業地產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作者:林喆
  • 未來的杭州商業是港企的天下?老牌港資大PK 沒想到他們的成名作是...
    誠然,「K11」並不是望江的全部,在望江新城核心區域城站東廣場和K11之間還有五宗地塊待出讓,總建築面積將近50萬方,商業40萬方,具備打造大型綜合體的潛力。據說政府正在就這一地塊積極接洽另一港資天王「九龍倉集團」。且不說傳言是真是偽,這樣的消息聽著確實「上頭」。不過,新世界、九龍倉,又或者杭州任意一家港資商業,你了解多少?
  • 港資地產商加倉內地商業物業,新世界4天內斥資138億拿地
    但在內地房地產市場更多地進入存量時代後,商業地產、持有物業的開發和運營漸成主流,港資地產商的優勢始終存在:那就是對持有物業的運營,以及較低成本的融資。新世界的內地版圖此次新世界發展購入的杭州地塊,由6宗商住地組成,商業佔比達到了60%,將被建成集住宅、商業、停車場為一體的望江金融城核心區。
  • 港資商業地產商深耕內地20年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什麼?
    以恒隆地產開發的「恒隆廣場」、新鴻基地產開發的「環貿廣場、ifc國金中心」、九龍倉地產開發的「ifs國金中心」、太古地產開發的「太古匯」為代表的「港資」大型商業項目在全國供應量井噴,整體租金收入整體下滑的形勢下,2016年持有商業物業租金收入績效持續走強,顯示出超強的抗風險能力。
  • 港資商業地產迎新增 成都太古裡零售增21.5%領跑太古系
    零售商業模式的線上、線下之爭已持續數年,但優質商業地產似乎並不理會爭論,甚至還在迎來新一輪增長。港股九龍倉置業(01997.HK)、太古地產(01972.HK)、恒隆地產(00101.HK)等以商業地產開發租賃為主業的房企,近期陸續批露2018年業績。業績顯示,港資商業地產商迎來了新一輪增長,且部分精品商業增幅驚人。
  • 港資物業多服務上海商業地產
    「目前,在上海,香港的物業管理公司主要服務於商業地產,比如淮海路一帶的香港廣場、大上海時代廣場、香港新世界,徐家匯附近的港匯廣場,南京西路附近的恒隆廣場等。在住宅市場上,我們頗受有外資背景的高檔樓盤或者別墅房產項目的青睞,如世貿湖濱花園、東方曼哈頓等。」戴德梁行物業管理部執行董事黃貴成表示。
  • 年度系列|2019年8件大事改變杭州商業格局
    來源: 鳳凰網房產杭州站原標題:年度系列|2019年8件大事改變杭州商業格局,港資發力,老百貨夾縫求生風起雲湧的2019年已經過去,回顧過往,市場激烈競爭中,不少商業體都在積極求變。過程中,有推翻定位重新出發也有修整容貌打造「封面」,更有聯手「超強IP」再尋轉型......其中有認可,有不解,也不乏引人質疑。在更大的,整個城市的層面上,港資重倉杭州商業地產,「城市會客廳」喜迎修繕......一切都讓人驚喜不已。
  • 南京商業格局將改寫?各大港資重點項目最新進展曝光
    圖片來源:新鴻基地產官網 在過去數年裡,以新鴻基、香港置地等公司為代表的港資房企,抓住發展機會,集中湧入了南京房地產、商業市場。 港資房企採取比較穩健的模式,追求企業活的更久。對於商業項目質量的嚴格把控,導致了其開發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但他們各自按照自己既定戰略計劃發展,展現出卓越的「工匠精神」。 港資商業項目在南京遍地開花,大家比較關心的幾個重點項目最新進度如何?
  • 香港房企四十年:從引領到被超越
    港資房企的崛起直接打破了英資獨大的格局。不過當時的英資如置地,基本壟斷了中環商業核心區的物業。大膽,是港資房企們的共性特質。比如香港地產界四大天王之一的鄭裕彤就以大膽、弔詭聞名,人稱「鯊膽彤」。不同於內地房企,港資房企們也早就接受過國際資本的洗禮。
  • 2019年度中國商業地產TOP100榜單
    在多地調控、融資收緊的市場焦慮下,住宅市場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而在另一片價值窪地之上,商業地產卻大展鋒芒。無論是攀升高峰的大宗交易金額,商業資產格局洗牌;還是創新物種與金融化的滲入,都在昭示著,商業地產正在往多元化、新格局的道路上轉向,並將帶來無限的市場想像。而在拼搏前行的路上,變化與破局,競爭依舊激烈。
  • 杭州商業20餘年進階史:不得不提的8大項目
    加之今年5月港資房企恒隆107億拿下杭州最貴地塊,促使杭州商業格局迎來諸侯徵戰的格局。   一、較早興起的百貨業仍是杭州標杆商業代表   代表項目:銀泰武林總店、杭州大廈   說起杭州商業,永遠繞不開杭州大廈和銀泰武林總店這兩座大山。
  • 布局近20個商業項目,港資地產商終於重倉「廣深」
    也有人說,深圳商業缺少一些「洋氣」,是因為沒有港資開發商的參與。 雖然上述說法太過「個人情緒」,但必須要承認:     「在國內商業地產界,港資商業地產開發商一直是一股「清流」,
  • 內地房企大舉入港 業界預警「淘金」風險
    據《每日經濟新聞》,曾經被內地房企視為學習榜樣的港資地產商,如今卻發現自己家門口多了一幫搶生意的學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近年來內地開發商掀起了一波「進軍香港」的熱潮,萬科、保利置業、中海、越秀地產等房企陸續進入香港市場。
  • 遠洋樂堤港盛大開業 藝術購物中心引領杭州商業升級
    好的商業是城市生活的縮影,在運河旁的遠洋樂堤港用商業理念、人文情懷正為杭州塑造一張更鮮活的文化名片。   自試營業以來,其項目憑藉自身差異化定位以及「杭州碗」的建築形象,收穫了市場和消費者的高度讚譽,一度成為杭州商業市場熱點話題。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遠洋樂堤港不僅打破了杭州傳統商業格局,更是引領城北運河商圈的崛起,注入了鮮活的商業動力。   可以見得,遠洋樂堤港的成功映射出其背後強大的品牌統籌能力。
  • 2016中國商業地產發展年度報告
    例如港資企業九龍倉,其在商業地產布局中制定了不同的產品線定位,目前可見的是IFS定位於高檔奢華大型Mall,時代廣場定位於國際高檔商場,時代·奧特萊斯則是定位於頂級品牌奧特萊斯。儘管商業產品各有特色,但是九龍倉瞄準的是走精品路線的中高端消費群,在引進各種世界頂級知名品牌的同時,也注重增強客群粘性與活躍度,在未來商業發展中加強用戶管理。
  • 1月全國商業地產大事件:房企減租抗疫、萬達總裁丁本錫退休齊界接任
    1月全國商業地產行業值得關注大事件有:抗擊疫情,100餘家商企宣布對旗下的商業地產項目減免租金,房企、商家捐資捐物,餐飲、服飾等品牌休市!房企人事變動頻繁,萬達總裁丁本錫退休,禹洲商業地產總經理馮小川離職,朱桔榕接任合生創展董事會主席...九毛九在港掛牌上市,百勝中國考慮在香港上市,中信擬轉讓所持麥當勞中國22%股份...
  • 永鴻集團:掘金文化地產|起底隱貴房企
    這個由福清人創立的房企,帶有融商典型的特徵——以敢闖敢幹聞名,更以團結俠義著稱。至今,永鴻集團經過兩代人,34載的精心耕耘,已經成長為福建省內頗具競爭力的房企。2019年,永鴻集團排名「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200強」(第151位),連續四年蟬聯「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穩健經營10強」,並獲得「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責任地產10強」。
  • 本土房企外行企業搶灘商業地產 寧波市場或重新洗牌
    房企及外行企業紛紛進駐商業地產 萬科表示不看好   公開資料顯示,中糧、華潤、龍湖等房地產企業,均已部署未來少則十幾個、多則幾十個綜合體的投資計劃,遠洋地產計劃2015年前複製10個未來廣場,奧克斯集團總裁鄭堅江在記者採訪中說道,「到2018年以後,在城市綜合體上加大投資。
  • 房企倚重商業地產會成功嗎
    涉足商業地產領域的"玩家",將擁有一把通往未來世界的鑰匙。每次旅行,喜歡去熱鬧的地方,最好是本地有特色的去處。當我們將視角轉移至當下,如何用客觀和積極的尺子去度量商業地產的價值,僅以簡單的邏輯,來估算是否具有潛力或盈利空間,未免低估了商業的魅力。而商業地產的魅力,在於商業跨越千年的持久生命力,因為它連結了每一個個體和消費品,勾連了最樸素和最基礎的經濟關係。
  • 「第八屆深圳地產資信10強」獲獎理由
    萬科已蟬聯八屆「深圳地產資信10強」。中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中海地產是中國海外集團的房地產業務平臺,1979年創立於香港。中海的品質經營、質量增長和物業管理享譽業界。2016年實現銷售合約額2106億港元,淨利潤370.2億港元。中海已蟬聯八屆「深圳地產資信1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