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一篇有關的文章,一家咖啡行業公司做了一項實驗,選取各個咖啡品牌來進行對比,從高端的到大眾的咖啡商品進行對比,其中有星巴克、麥當勞以及各個便利店。而最終得出的結論卻是排名的高低和其價格的關係不大:
從性質上對比來看,它們其實都是屬於「快餐」性質。而從商品優劣程度上來看,其實並沒有像高檔咖啡廳那樣有專門的咖啡技師去服務。其次,在本身的用料上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其決定價格的其實是品牌的定位和服務優劣度。
便利仔便利店
進而,便利店內商品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一、門店定位
在更多時候,其實門店的定位是品牌給予的,進而也決定了其店鋪所能夠選定的區域。就像日系便利店一樣,它只能夠存在於一二線城市的辦公樓附近,依靠較高的客流以及消費能力來支撐自身的「生存」。如果真的將它們放置在城中村或是縣城裡,其服務內容的接受度會降低,盈利能力也會改變。
二、品牌定位
其實對於人們來說,品牌定位所給予的「第一印象」是比較深刻的,我們在比較幾種便利店時,總會舉例出一些較為經典的品牌。所以說,品牌的初始定位所對應的消費人群也是較為固定的。進而,店鋪內的商品定價也會隨之改變,畢竟大眾化與高端之間的差距還是有的。
便利仔便利店
此時,我們從品牌層面跳出來,其店鋪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租金以及自身的業態形式。店鋪想要擁有更多的客流,其業態和地理位置的付出是免不了的。這個「單」其實是要讓消費者去買的,而它們所抓住的就是消費升級所帶來的好處,人們對價格敏感度降低了,自然提供了一定的發展空間。
所以,「因地制宜」其實是影響便利店商品價格的因素,而品牌的初始定位在一定程度能夠將其「固定」下來,進而給人一種某種品牌便利店的價格會比較貴,這其實是「定性」原因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