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各個地區的街頭都冒出了各式各樣的連鎖便利店。比如知名度比較高的,蘇寧小店、京東小店、天貓小店等等,這些巨頭都是看到了消費升級的紅利期,紛紛開始布局便利店市場,準備在行業達到飽和之前提前布局合理,從而抓住便利零售的第一波紅利,而作為廣州本地的便利連鎖品牌,如何在行業的洪流中突圍呢?
而作為一家傳統便利店品牌,在行業內有著怎樣的優勢來進行「突圍」呢?眾所周知,在這個行業人人都在討論著如何新零售,新零售紅利期。但是真正能夠抓住的卻寥寥無幾。縱觀國內零售業的整體業態,其實還處於一種相對比較初始的狀態,除去我國特色的快捷支付,還是傳統的便利零售業態。
為什麼都在喊著做新零售,便利仔便利店卻在堅持做傳統零售呢?這種運營方式是否具有競爭的能力?其實原因很簡單,在品牌公司內,有很多合作人在了解便利行業之後,他們都要求開一家傳統便利店。他們都是在小區或者城中村居住的,生活中的感受比調研出來的結果更準確,這也反映了有很多社區和城中村都還處於傳統便利服務的消費需求階段。因此,便利仔的品牌定位不僅僅是由自己確定的。
而在全國的各個區域,有許許多多個小區還沒有便利店,而這些地方都已經有了便利需求。在近幾年各區域政府還發起了建設社區便利設施的號召,便利仔積極響應此次號召,不僅僅是為了拓展品牌事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廣大的社區居民提供便利服務。因此,品牌的發展其實是迎合了消費者的整體需求。
而作為本地企業,不僅僅從一開始就做的便利行業,對附近居民的個性化需求也是了解頗深。高檔社區的居民消費水平就一定很高嗎?其實真正在那些地方生活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不論有錢還是沒錢,樓下的早餐店他們都會去,高階層的人也不會早上起床跑很遠到高檔次的地方消費,他們還是傾向於比較近的地方。
雖然大品牌的便利店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只有真正了解用戶需求的品牌才能夠走得更長遠。拋去宏觀理念,回歸到生活本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