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便利店企業都清楚得知道國內的便利市場是怎樣的,按照日本的比例來看,每兩千人左右一家便利店,我國十幾億人口,就需要有70萬家便利店?我們從便利行業的整體銷售數據來看,是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另外,在店鋪數量上也是逐年上升的趨勢。那麼真的就如數據顯示一樣,便利店市場一片大好?
實際上700000這個數字在我國是經不起考驗的,為什麼?觀察日本的國情,城鎮化覆蓋非常全面,城市化建設比較廣,相對來說供應鏈體系也會方便很多。而我國「地大物博」,面積遼闊,但是城鎮化覆蓋面積雖然是逐年上漲,但是並不是「比比皆是」,在很多的鎮子周圍還處於「農村」的水平,如果我們將一家「新零售」便利店開進去,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觀,反倒支出過大,收入過低。
便利仔品牌如何看待?
1、不發達地區,便利店水平需要「接地氣」!
在城鎮化發展不均衡的時期,人們的便利需求是根據地區來決定的。比如,在農村開一家便利店,「花裡胡哨」的其實沒有太大的用處,周圍居民更需要的是商品的性價比,此時如果價格上有優勢,就更能夠獲得消費者群體的支持。而在一些縣裡就需要多元化了,老人和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差距是很大的,此時,更應該注重產品的性價比和一些附加服務。
2、品牌定位如何「隨動」?
之前京東領導人說過要將京東小店開進每個村子裡去,固然是看中了便利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任何一家走進農村的便利店品牌,都需要隨動自己的品牌定位,而便利仔作為一個傳統便利店品牌,為的就是能夠讓店鋪開在任何位置,都有著很高的辨識度,從而讓消費者群體有更好的購物體驗。
3、便利店的真正上升空間是什麼?
其實說到底,便利店最終解決消費人群需求還是「服務」,在最早的時候解決的是「快捷」和「環境」,而現在根據不同地區解決的是人們的「速食」或者「購物體驗」。因此,便利店的上升空間是根據地區的人群屬性而隨之變化的,只能夠說,在某個地區的消費水準還沒有達到某個標準的時候,更適合傳統便利店,反之,則更適合新型便利店。
真實的便利店市場其實就是回歸生活,人們的真實生活決定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因此,了解真實市場就是看清人們真實的生活。